听了曹嗣的话,曹项脸蔗苍白,久久不语。

    曹颐旁的不担心,怕堂弟在翰林院待久了,过于重视儒家礼教,矫正过度,不仅待孩子们不好,也会越发自卑身世。

    如此矛盾来、矛盾去,最后心里不扭曲才怪。

    曹颐还指望家中子侄在曹项的引导下走科举仕途,将曹家从勋贵转书香门第,可不想打击得他失了锐气。

    因此,他便道:“别钻牛角尖了我那般制定家规,是怕儿孙有不肖的,sè令智昏之下辱了家门”说到这里,自嘲道:“若是真说起来,咱们这一大家子,从老太爷一辈起就已经断嫡,一大家子谁又比谁身份高多少……”这个也是曹颙方想起来。

    说起来,曹家的历史确实有些不堪入目。

    名义上说是宋宰相曹彬之后,可连曹颐都不晓得,这所谓渊源是确有其事,还是牵强附会,反正留下的家谱上是这样标的。

    确切的历史,是在明末,高祖曹锡远、曾祖曹振彦、祖父曹玺祖孙三代,在铁岭卫所被八旗军俘虏,成为正白旗汉人包衣。

    当年祖父曹玺才两岁。

    而后曹家兴起,是曾祖曹振彦以贡生身份出仕,历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山西大同府知府至两浙都转运盐使盐法道。

    这不过才是三品官门,在京城八旗权贵云集的地界,又是包衣人家,曹家实没什么分量。

    只因曹颐祖母孙氏被内务府选为皇子保姆,而后皇子登基,就开始重用曹家。

    在康熙没亲政前,就在康熙二年保父安排了织造之职。

    等到康熙六年,皇帝亲政,因保圣有功,孙太君加封一品夫人,曹玺为三品郎中加一级,曹锡远、曹振彦也借着孙媳、儿媳的光得了赠封,两位之妻也是从二品诰封。

    到了康熙十四年,康熙立太子,再次加恩曹家,曹玺加封工部尚书,曹锡远、曹振彦是三品郎中加四级,两位之妻成了一品夫人。

    曹家真正发迹的功臣,不是别人,正是孙太君。

    可孙氏只有三女,其中两女未序齿早天,只幼女活到出嫁,适傅翼,却亡于产关,留下一子昌龄。

    曹家这边,东西两府,男丁十数人,名义上是孙太君的孙子重孙子,实际血脉半点不相干……

    想到这里,曹颐了下巴,不由有些心虚。

    说起他在这世上亲近的第一人,就是孙太君。

    不管孙太君待李氏如何,待他这个长孙实是没的说。

    孙太君嫁妆与si房,除了留下些银子给孙辈做嫁娶银子,将衣服首饰这些给了媳fu,其他田宅金银尽数留给曹颙。

    从曹颙七岁穿越,到十二岁老太君病故,祖孙两个的缘分虽只有五年,可对初临异世的曹颐来说,那份老辈人无条件的宠溺也为他驱散不少孤寂,开始慢慢融入这个时代。

    孙太君除了关爱他这个长孙,最牵挂的还有娘家。

    安排内侄为苏州制造,牵线孙家与李家联姻,将长孙女嫁给侄孙,都是为了让孙家上了曹李两家的船,让曹家能拉扯孙家一把。

    自己明泽保身,不算是错,可却有些不够厚道曹项那边被堂兄的说辞震得不行,眨了眨眼睛,反应过来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伯父是庶子充嫡,自己父亲就是庶,真要论起嫡庶来,谁也撕巴不干净。

    原本他听到堂兄家规那句,心中很是羞愤,可到了这会儿,晓得堂兄此举全无子孙计,并无他意,心中也就释然。

    曹颐心下有些不安,便坐不安稳,抬头看了看窗外,阳光明媚,便道:“这边枯坐无聊,去那边园子逛逛……”曹项也发现兄弟两个谈话过于沉重,笑着附和道:“听大哥的,还是年前去过一遭,还没见过收拾好的园子……”

    即便规划…的再齐整,可搬家就是搬家,车车马马,大箱子小箱子,前院还是有些乱。

    曹颐也没惊动别人,唤曹满牵了两匹马,与曹项一道从角门出来。

    从曹府门口,一直到胡同口,都是马车。

    曹颐见状,便招呼曹项背向而行,饶了一点路。

    四月末,天气已经有些热了。

    曹颐骑在马上,望了望道路两侧的水渠。

    里面虽不深,可依旧有积水。

    今春开始,不只江南多雨,京城的降雨也不少。

    曹颐便想到江南水情上,仔细问了曹项见闻。

    曹项虽在翰林,可早年在洛阳做官,并非不知世事的书呆子。

    提及此事,他也不仅皱眉,忧心忡忡,道:“大哥,江南不只是水患问题,怕是还有**自古以来,僧道集会就容易生变,今年又是多事之年”说到这里,犹豫一下道:“有传言,范时锋在江宁尊奉的那几个道人,是丹门之人我问过二哥,他知道的也不多,只是说李督台曾提过,说这里水深,不让二哥参合若真是丹门,大哥您看……”曹颐冷笑道:“从秦始皇求仙问道开始两千年,你看哪个人真的长命百岁了?皇上是明君,若是他无媚上之举,总督位置许是还能做长久些:若是他真的想要借道门媚上,怕会适得其反。”

    “是因皇上重佛?”曹项问道:“皇上还有替身出家,想来是见不得范时锋重道抑佛……”

    曹颐摇了摇头,道:“佛也好,道也好,在上位者眼中,都是愚民之术”说到这里,却是心中一动,怪不得自己觉得此事听着有些不对劲,原来如此……

    这个范时锋他在直隶为总督时曾打过交道,虽带了傲气,可到底是出身相府,官场手段与眼sè都不缺。

    明知道皇上重佛,他还抬举道门,如此违背皇上心意,实不像一个总督大员能做出来的。

    曹颐原以为,范时锋是因年岁大了,开始犯浑。

    仔细想想,却不是那样。

    江南重地,皇上怎么会兔许一个犯浑的两江总督在?即便再给范家面子,也不会拿江南重地的安定开玩笑。

    江南富庶,佛门香火很是兴旺。

    久而久之,佛门圈占的土地数目也日益增多。

    “摊丁入亩”却避不开庙产。

    若是佛门气势强,那说话的底气就足。

    佛门势微,只能小心夹着尾巴度日,哪里还敢吭声。

    “哈哈哈!”想明白这个,曹颙不由大笑出声,自己一叶障目,真是好手段、好布局。

    想必李卫已经明白这点,才没有在此事上揪着范时锋的尾巴不放。

    这个“昏庸好道”的黑锅,范时锋是背定了:若是他不贪,皇上定会将他的委屈记在心上,待到任满回京,说不定既要挂个大学士补偿下他的名声损失。

    可偏偏范时锋是个胆大的,压制佛门时,不忘了敛财,恨不得要在江南刮地皮。

    曹项见堂兄大笑,神情里带了幸灾乐祸,很是不解:“大哥”

    曹颐方才想到那些,有揣摩圣意之嫌,即便在堂弟面前,也不好轻言,便道:“四弟你要记得,往后即便外放,也要避开江南江南与武官无碍,对文官来说,却是埋鼻之地……”官场上早有这种说法,无非是江南富庶,容易you人贪yu。

    低级官员还好,越是显位越是危险。

    自打顺治朝开始,在江南的督抚大员,折了无数,善终者少。

    不说远的,就说被前几年故去的被康熙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不仅是名满天下的好官,承继程、朱礼学,在士林也颇有人望,结果在江南闹得声名狼藉,差点成死罪。

    这是不肯同流合污的,那真敢伸手的,就同被皇帝圈养的肥猪肥羊一般,火候差不多,也就该宰了,抄家籍没,殃及妻儿曹项听出堂兄话中的认真,也正经八百地点了点头。

    说着闲话,兄弟两个就到了新宅。

    这边同曹家门口似的,这边的宅子,有狮子院,大门并不临街,而是另包在一重院子里。

    如此,马车就不用排在大门外,而是都在狮子院候着,倒是显得比曹府那边要齐整。

    这边前院坐镇的,是恒生与大管事张义。

    听说曹颐兄弟两个到了,恒生与张义都迎了出来,给两位请安。

    曹颐先问张义:“运了几趟,东西还需要几趟,都什么过来了?

    人手过来多少了?”

    张义躬身回道:“回老爷话,从寅正(凌晨四点)至今,已经运了五次,几位主子的上房物件都运得差不多,各院下人除了留守的,也多到了这边……”曹腼点点头,很是满意。

    乔迁本就是麻烦事,可其他的还好,大家的住处却要紧着井理。

    这个时候,凡是讲究吉凶。

    即是今日是乔迁的吉日,那今日就要搬利索。

    其他的东西,慢慢规制还好,住处早点收拾出来,也省的没个落脚地。

    问完张义,曹颙望向恒生,见他还没有换下shi卫服,眼圈也发青,皱眉道:“你七叔呢?让他替替你,你先去去歇一歇”

    他虽说是放手让小辈们〖总〗理迁居事宜,可也晓得他们的人手安排。

    天估带天护坐镇曹府,恒生与长生在新宅,魏文志与左住则随着车队往返。

    恒生笑道:“父亲,儿子不累,刚才十六爷来,说是有事,刚好有东西入库,儿子脱不开身,便请七叔过去走一遭”

    话音未落,便听到外头“噼里啪啦”鞭炮震天……@。

章节目录

重生于康熙末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雁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三十五十四章 乔迁(上)-笔直的近义词,重生于康熙末年,笔趣阁并收藏重生于康熙末年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