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儿,你去哪里了?这么晚了才回来!”
陈氏颇为担心。
“娘,您放心吧,我现在都七岁了,不用总为我担心,白天在学堂里我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明白,我便在下学之后去了子文先生那里向他求教!”
姜维的声音很稚嫩,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不过虽然只有七岁,但是他却已表现出了与同龄人不一般的心智。
陈氏见儿子如此上进,心里很是高兴。
可外面毕竟很乱,尤其是晚上,作为母亲,陈氏依然颇为担心,只是一再叮嘱姜维晚上早点回来。
“知道了,娘,孩儿记下了!”姜维一边吃饭一边应道。
此时姜维已经开始懂事,时不时就会向母亲打听关于父亲的事情,陈氏却不知该如何回答,父亲虽然也是军中将领,却已经多日没有消息传入家中,陈氏便总是支支吾吾的告诉姜维,父亲去戍边还没有回来。
陈氏嘴上对儿子这么说,心中却是万分担心,许久没有消息,怕不是早在混战之中丢了性命,每每生出此种念头,陈氏便不敢再想下去,然而回来的人很少,即使偶尔有回来的也都说不知道。
……
子文先生是这个村子里唯一一位读书识字,又颇有学问的先生!
虽然饱读诗书,学问也还算说的过去,子文先生却也对姜维有几分“惧怕”,因为他发现小小的姜维竟然比一个大人都难应付,他的问题经常让子文先生无言以对?
这一天,夕阳还挂在远山,姜维又来向他请教问题。
姜维很有礼貌的对先生施礼道:“先生,您好!”然后又深深地鞠了一躬。
“孩子,你找先生我有什么事情?”子文先生笑着问道,心中却有几分说不上来的怯意。
“先生,姜维有个问题不明白,您能帮我解答一下吗?”姜维回答道。
“你说吧!看先生我能不能给你讲讲?”子文先生捋着胡须,心里早就泛起了嘀咕,他担心自己又会无言以对,而这种无言以对他似乎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姜维心中略有所思,继而开口发问道:先生,孔夫子言:‘逝者如斯’,是何意思呢?”
闻听此问,子文先生一颗悬着的心算是归了位,心想还好这个闻听不是很麻烦!他笑着轻轻的摸着姜维的头。
“夫子说‘逝者如斯’就是说,时间向流水一样一去不返,正因如此,世人都应当珍惜时间,尤其是你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光耀门楣,报效国家。”
姜维似有所悟,点了点头,心想,我今年已经七岁,天下学问有多少,有多大,自己全然不知!
姜维只觉得‘报效国家’四个字似乎变得非常的沉重,自己小小的年纪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子文先生见姜维若有所思,知他悟性极高,便摸着他的头慈祥的教导他:“孩子,当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所以你要从现在开始就得学很多东西,尤其是兵法,将来若有机会统帅大军,平定战乱,岂不是立下盖世功业?”
“先生说的是,学生记下了!”姜维躬身向子文先生施礼打些,转身便欲离去。
子文先生暗暗惊叹:此子虚心好学,将来必成大事。
然而子文先生忽然想起什么一样,遂急忙叫住姜维。
“孩子,你且慢走,先生我给你取个表字吧!”
姜维一听,心想:“是啊,自己到现在连表字都还没有呢?”
转过身,向子文先生施礼道:“如此,多谢先生,请赐字吧!”
“我送你‘伯约’二字,一来你母亲现在只有你一个孩子,二来望你将来信守承诺,做一个言必行,信必果,信守诺言的真丈夫,你意下如何?”
姜维一听,心中自然是非常欢喜,当即双膝跪地,拜谢先生而去。
回转家中,姜维若有所思。陈氏见儿子闷闷不乐,似有心事,关切的问道:“维儿,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
望着眼前这个因为抚养自己而日渐憔悴的母亲,姜维心中觉得幸福而沉重!
姜维见母亲询问,便把子文先生给他赐表字的事情告诉了母亲,自己的儿子自此后有了表字,作母亲的自然替儿子高兴。
姜维稚气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和疑问,将心中所思所想向母亲禀道:“娘,孩儿想出外游学,咱们这个地方书籍又少,又没有人指点孩儿好好学习,孩儿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学什么?天天看些圣人语录,虽可学会做人,可是还是不能学到真本事。”
陈氏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上进,心中自然高兴,可是他太小了,怎么可以一个人出去呢?
正在踌躇之时,陈氏忽然想起丈夫临行时再三向他叮嘱的事情,便急于向姜维小声道:“孩子,跟娘来!”
姜维跟着自己的母亲来到后院,母亲对姜维说道:“孩子,你父亲临行之时告诉我在井壁上有一个洞,洞里的东西也许对你有用,为娘在上面等着,你去把它取上来吧!”
姜维一听此话,心中的兴奋抑制不住的往上来,他下得井去,爬入洞中,发现里面有一个檀木的盒子,他没有擅自打开,将盒子取了回来。
在烛光的照射下,母亲轻轻的打开了盒子,盒子里的东西被一块黄布包着,虽然不知道被掩埋在地下多少年,但是黄布看上去依然光亮如鲜,像是新的一样!
打开看时里面是两本书:一本是《姜尚兵法》,另一本是《玄天枪法》。
姜维看到这两本书,抑制不住激动地心情,大叫一声:“天助我也!”
原来,这两本书都是姜家的祖先传下来的,当年姜尚辅佐武王完成伐纣大业后,一边治理自己的封地齐国,一边悉心整理自己多年来的兵法布阵,编撰成书,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因姜维有报国宏愿,且聪明好学,也是天机巧合,使得此两本奇书得以重见天日。
有姜尚兵法在手,姜维自然是兴奋不已。
而另一本《玄天枪法》则是当年和姜尚并肩作战的玄天大将赠与姜尚,如遇有缘人自当奉送,这也是姜维命中注定遇着这两本奇书。
自那日始,姜维便打消了出外游学闯荡的念头。
白天跟着子文先生学习圣人论语哲学,晚上便在灯下苦研姜尚兵法,每日五更时分便早早的起床,练习玄天枪法,只是苦与没有找到合适的兵器,只能用木棍做成长枪状,每日苦练,风雨无阻。
陈氏颇为担心。
“娘,您放心吧,我现在都七岁了,不用总为我担心,白天在学堂里我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明白,我便在下学之后去了子文先生那里向他求教!”
姜维的声音很稚嫩,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不过虽然只有七岁,但是他却已表现出了与同龄人不一般的心智。
陈氏见儿子如此上进,心里很是高兴。
可外面毕竟很乱,尤其是晚上,作为母亲,陈氏依然颇为担心,只是一再叮嘱姜维晚上早点回来。
“知道了,娘,孩儿记下了!”姜维一边吃饭一边应道。
此时姜维已经开始懂事,时不时就会向母亲打听关于父亲的事情,陈氏却不知该如何回答,父亲虽然也是军中将领,却已经多日没有消息传入家中,陈氏便总是支支吾吾的告诉姜维,父亲去戍边还没有回来。
陈氏嘴上对儿子这么说,心中却是万分担心,许久没有消息,怕不是早在混战之中丢了性命,每每生出此种念头,陈氏便不敢再想下去,然而回来的人很少,即使偶尔有回来的也都说不知道。
……
子文先生是这个村子里唯一一位读书识字,又颇有学问的先生!
虽然饱读诗书,学问也还算说的过去,子文先生却也对姜维有几分“惧怕”,因为他发现小小的姜维竟然比一个大人都难应付,他的问题经常让子文先生无言以对?
这一天,夕阳还挂在远山,姜维又来向他请教问题。
姜维很有礼貌的对先生施礼道:“先生,您好!”然后又深深地鞠了一躬。
“孩子,你找先生我有什么事情?”子文先生笑着问道,心中却有几分说不上来的怯意。
“先生,姜维有个问题不明白,您能帮我解答一下吗?”姜维回答道。
“你说吧!看先生我能不能给你讲讲?”子文先生捋着胡须,心里早就泛起了嘀咕,他担心自己又会无言以对,而这种无言以对他似乎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姜维心中略有所思,继而开口发问道:先生,孔夫子言:‘逝者如斯’,是何意思呢?”
闻听此问,子文先生一颗悬着的心算是归了位,心想还好这个闻听不是很麻烦!他笑着轻轻的摸着姜维的头。
“夫子说‘逝者如斯’就是说,时间向流水一样一去不返,正因如此,世人都应当珍惜时间,尤其是你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光耀门楣,报效国家。”
姜维似有所悟,点了点头,心想,我今年已经七岁,天下学问有多少,有多大,自己全然不知!
姜维只觉得‘报效国家’四个字似乎变得非常的沉重,自己小小的年纪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子文先生见姜维若有所思,知他悟性极高,便摸着他的头慈祥的教导他:“孩子,当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所以你要从现在开始就得学很多东西,尤其是兵法,将来若有机会统帅大军,平定战乱,岂不是立下盖世功业?”
“先生说的是,学生记下了!”姜维躬身向子文先生施礼打些,转身便欲离去。
子文先生暗暗惊叹:此子虚心好学,将来必成大事。
然而子文先生忽然想起什么一样,遂急忙叫住姜维。
“孩子,你且慢走,先生我给你取个表字吧!”
姜维一听,心想:“是啊,自己到现在连表字都还没有呢?”
转过身,向子文先生施礼道:“如此,多谢先生,请赐字吧!”
“我送你‘伯约’二字,一来你母亲现在只有你一个孩子,二来望你将来信守承诺,做一个言必行,信必果,信守诺言的真丈夫,你意下如何?”
姜维一听,心中自然是非常欢喜,当即双膝跪地,拜谢先生而去。
回转家中,姜维若有所思。陈氏见儿子闷闷不乐,似有心事,关切的问道:“维儿,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
望着眼前这个因为抚养自己而日渐憔悴的母亲,姜维心中觉得幸福而沉重!
姜维见母亲询问,便把子文先生给他赐表字的事情告诉了母亲,自己的儿子自此后有了表字,作母亲的自然替儿子高兴。
姜维稚气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和疑问,将心中所思所想向母亲禀道:“娘,孩儿想出外游学,咱们这个地方书籍又少,又没有人指点孩儿好好学习,孩儿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学什么?天天看些圣人语录,虽可学会做人,可是还是不能学到真本事。”
陈氏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上进,心中自然高兴,可是他太小了,怎么可以一个人出去呢?
正在踌躇之时,陈氏忽然想起丈夫临行时再三向他叮嘱的事情,便急于向姜维小声道:“孩子,跟娘来!”
姜维跟着自己的母亲来到后院,母亲对姜维说道:“孩子,你父亲临行之时告诉我在井壁上有一个洞,洞里的东西也许对你有用,为娘在上面等着,你去把它取上来吧!”
姜维一听此话,心中的兴奋抑制不住的往上来,他下得井去,爬入洞中,发现里面有一个檀木的盒子,他没有擅自打开,将盒子取了回来。
在烛光的照射下,母亲轻轻的打开了盒子,盒子里的东西被一块黄布包着,虽然不知道被掩埋在地下多少年,但是黄布看上去依然光亮如鲜,像是新的一样!
打开看时里面是两本书:一本是《姜尚兵法》,另一本是《玄天枪法》。
姜维看到这两本书,抑制不住激动地心情,大叫一声:“天助我也!”
原来,这两本书都是姜家的祖先传下来的,当年姜尚辅佐武王完成伐纣大业后,一边治理自己的封地齐国,一边悉心整理自己多年来的兵法布阵,编撰成书,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因姜维有报国宏愿,且聪明好学,也是天机巧合,使得此两本奇书得以重见天日。
有姜尚兵法在手,姜维自然是兴奋不已。
而另一本《玄天枪法》则是当年和姜尚并肩作战的玄天大将赠与姜尚,如遇有缘人自当奉送,这也是姜维命中注定遇着这两本奇书。
自那日始,姜维便打消了出外游学闯荡的念头。
白天跟着子文先生学习圣人论语哲学,晚上便在灯下苦研姜尚兵法,每日五更时分便早早的起床,练习玄天枪法,只是苦与没有找到合适的兵器,只能用木棍做成长枪状,每日苦练,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