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狂潮: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的双蹦极
2月25日,当周边股市春意盎然,而a股股指依旧埋头狂跌之际,恐怕再没有一个分析家会把本轮a股下跌的理由搪塞给诸如“次贷”、“兴业”或“美国经济”等外因,而会毫不犹豫地指向3个大字——再融资。
再融资,一浪高过一浪的再融资。继中国平安1600亿惊人手笔后,浦发银行的400亿、大秦铁路的300亿也悄然而至,不经意间一回首,短短的两个月不到,a股市场再融资金额已达2599亿元,而去年全年的再融资金额仅为3657亿元,其中还包括非现金资产1008亿元。事实上去年的再融资速度已是前年(1106亿)3倍,更超过2001-2006年再融资总额;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算上h股回归,2007年沪深a股新股的发行规模超过了4470.83亿元(美国同年新股发行规模不到400亿美元),新股ipo募集资金量是2006年的2.7倍。a股成为2007年全球融资最大的市场,而今年这一趋势又有加快的迹象;且据西南证券统计,2008年涉及股改限售股解冻的上市公司为956家,按上年末股价计算,解禁规模高达15819亿元,较2007年的9283亿元增加近七成,仅2月一个月就将达约3000亿元。
恐怕再拙劣的经济学家也可以料定,如此规模的再融资,加上“大小非”海量解禁、新股密集发行和短周期上市,原本已精疲力竭的a股走势,只能在汹涌澎湃的增量筹码和力不从心的地量资金间,无奈地选择逐级滑落。问题是,在二级市场投资者翘首以待、各种政策调整传闻纷至沓来之际,除了诸如几只新股票型基金的批准之类杯水车薪,众人所等到的,却是上市公司毫无顾忌地继续增发,监管层面不改色地政策重申,和扩容步伐不声不响地继续提速。
事实上,上市公司和监管层都在玩一种蹦极,一种考验和摸索底线的惊险游戏。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市之于它们唯一的意义便是融资和再融资,圈钱符合其根本利益——前提是能够圈到钱。对于它们而言,利用自**以来“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金牌,抓住今年这一特殊时段的政策谨慎期,尽可能地通过“蹦极”考验政策和市场对再融资的容忍程度,尽可能地把束缚自己的监管皮绳拉到弹性极致,是利益最大、代价最小的选择。
对于监管层而言,自a股市场存在至今,股市的定位从“为国企改革与发展服务”,到“为国企解困服务”,直到最新的“为企业改革和提高竞争力服务”,其主要功能就是融资、再融资,因此在他们看来,融资是常态、控制融资是变数;默认再融资是常态,叫停再融资是特例。毕竟a股市场的主体是国企上市公司,而监管层不仅是裁判,同时也是这些上市公司的“管家”,大规模融资和扩容如能实现,对他们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他们也在通过“蹦极”试探,试探股市对扩容消化的极限,试探市场和投资者的最大忍耐力和承受力。
很显然,由于在强调股市融资功能的同时,片面地、单纯地把上市公司当作唯一的主体,一切可确保上市公司更快、更多、更好圈到钱的努力,对两个蹦极者而言,都是合理的。正因为此,对于这二者,一级市场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而二级市场是否景气,二级市场投资者收益如何,则显得无关痛痒。当然,他们也会不时关照二级市场,但那只是为了确保其不至于危及一级市场“提款机”功能的正常运作,或者换言之,只要“提款机”还能提款如常,那么蹦极就不会停止,再融资和扩容的皮条也会在轮番惊险表演后被越拉越长。
机构投资者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他们一方面能从一级市场获得收益,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繁荣对其业绩也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对于二级市场的成败利钝,他们自然更敏感、更关切。对于他们而言,尽快扭转目前的供需态势,让二级市场喘口气,歇歇脚,是很有必要的,而他们自然也明白,做到这点的关键在于有关政策面的强力调整,而促使这种强力调整早日到来的捷径,莫过于让有关方面觉得,蹦极的皮条即将不堪负荷,“提款机”即将丧失提款功能。正因如此,近期低迷的市场才会传言不断,这一方面是放大镜,让蹦极的幅度显得更刺激、更惊心动魄;另一方面则是逼宫的姿态:皮绳要断了,再不出手就来不及了。
显然,有关方面有自己的考量和判断:皮绳不可以断,但只要不断,能拉长还是不妨尽量拉得更长一些。当然,皮绳拉得越长,蹦极姿态越惊险,最终出手叫“暂停”的概率也会随之越来越高,毕竟提款机能用是关键,“伤鸡取卵”是可以的,杀鸡取卵是划不来的,更何况除了经济层面,还会有更深层的考量因素。
2月25日,正当a股股指同样以蹦极姿态横空出世之际,铁建宣布将原定募股28亿股缩减到不超过24.5亿股,中国联通也高调宣称600亿融资传闻“纯属谣传”,这也许意味着某些蹦极者自身也已感到,身上吊着的那条皮绳,已在嘎吱作响,随时有被绷断之虞。
2月25日,当周边股市春意盎然,而a股股指依旧埋头狂跌之际,恐怕再没有一个分析家会把本轮a股下跌的理由搪塞给诸如“次贷”、“兴业”或“美国经济”等外因,而会毫不犹豫地指向3个大字——再融资。
再融资,一浪高过一浪的再融资。继中国平安1600亿惊人手笔后,浦发银行的400亿、大秦铁路的300亿也悄然而至,不经意间一回首,短短的两个月不到,a股市场再融资金额已达2599亿元,而去年全年的再融资金额仅为3657亿元,其中还包括非现金资产1008亿元。事实上去年的再融资速度已是前年(1106亿)3倍,更超过2001-2006年再融资总额;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算上h股回归,2007年沪深a股新股的发行规模超过了4470.83亿元(美国同年新股发行规模不到400亿美元),新股ipo募集资金量是2006年的2.7倍。a股成为2007年全球融资最大的市场,而今年这一趋势又有加快的迹象;且据西南证券统计,2008年涉及股改限售股解冻的上市公司为956家,按上年末股价计算,解禁规模高达15819亿元,较2007年的9283亿元增加近七成,仅2月一个月就将达约3000亿元。
恐怕再拙劣的经济学家也可以料定,如此规模的再融资,加上“大小非”海量解禁、新股密集发行和短周期上市,原本已精疲力竭的a股走势,只能在汹涌澎湃的增量筹码和力不从心的地量资金间,无奈地选择逐级滑落。问题是,在二级市场投资者翘首以待、各种政策调整传闻纷至沓来之际,除了诸如几只新股票型基金的批准之类杯水车薪,众人所等到的,却是上市公司毫无顾忌地继续增发,监管层面不改色地政策重申,和扩容步伐不声不响地继续提速。
事实上,上市公司和监管层都在玩一种蹦极,一种考验和摸索底线的惊险游戏。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市之于它们唯一的意义便是融资和再融资,圈钱符合其根本利益——前提是能够圈到钱。对于它们而言,利用自**以来“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金牌,抓住今年这一特殊时段的政策谨慎期,尽可能地通过“蹦极”考验政策和市场对再融资的容忍程度,尽可能地把束缚自己的监管皮绳拉到弹性极致,是利益最大、代价最小的选择。
对于监管层而言,自a股市场存在至今,股市的定位从“为国企改革与发展服务”,到“为国企解困服务”,直到最新的“为企业改革和提高竞争力服务”,其主要功能就是融资、再融资,因此在他们看来,融资是常态、控制融资是变数;默认再融资是常态,叫停再融资是特例。毕竟a股市场的主体是国企上市公司,而监管层不仅是裁判,同时也是这些上市公司的“管家”,大规模融资和扩容如能实现,对他们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他们也在通过“蹦极”试探,试探股市对扩容消化的极限,试探市场和投资者的最大忍耐力和承受力。
很显然,由于在强调股市融资功能的同时,片面地、单纯地把上市公司当作唯一的主体,一切可确保上市公司更快、更多、更好圈到钱的努力,对两个蹦极者而言,都是合理的。正因为此,对于这二者,一级市场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而二级市场是否景气,二级市场投资者收益如何,则显得无关痛痒。当然,他们也会不时关照二级市场,但那只是为了确保其不至于危及一级市场“提款机”功能的正常运作,或者换言之,只要“提款机”还能提款如常,那么蹦极就不会停止,再融资和扩容的皮条也会在轮番惊险表演后被越拉越长。
机构投资者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他们一方面能从一级市场获得收益,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繁荣对其业绩也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对于二级市场的成败利钝,他们自然更敏感、更关切。对于他们而言,尽快扭转目前的供需态势,让二级市场喘口气,歇歇脚,是很有必要的,而他们自然也明白,做到这点的关键在于有关政策面的强力调整,而促使这种强力调整早日到来的捷径,莫过于让有关方面觉得,蹦极的皮条即将不堪负荷,“提款机”即将丧失提款功能。正因如此,近期低迷的市场才会传言不断,这一方面是放大镜,让蹦极的幅度显得更刺激、更惊心动魄;另一方面则是逼宫的姿态:皮绳要断了,再不出手就来不及了。
显然,有关方面有自己的考量和判断:皮绳不可以断,但只要不断,能拉长还是不妨尽量拉得更长一些。当然,皮绳拉得越长,蹦极姿态越惊险,最终出手叫“暂停”的概率也会随之越来越高,毕竟提款机能用是关键,“伤鸡取卵”是可以的,杀鸡取卵是划不来的,更何况除了经济层面,还会有更深层的考量因素。
2月25日,正当a股股指同样以蹦极姿态横空出世之际,铁建宣布将原定募股28亿股缩减到不超过24.5亿股,中国联通也高调宣称600亿融资传闻“纯属谣传”,这也许意味着某些蹦极者自身也已感到,身上吊着的那条皮绳,已在嘎吱作响,随时有被绷断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