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去美国,或者俄罗斯,待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没去过首都不足为奇,但贝宁,一个只有11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的西非小国,许多去那里工作、生活多年的外国人却从未去过甚至经过它的首都波多诺伏,是不是有些离奇?
您也许会说,这不可能,至少上下飞机总要经过首都吧?不,所有国际航班都经停科托努国际机场,这倒不是不给首都面子,而是波多诺伏压根就没有机场。
波多诺伏靠海,但没有一座码头,所有货物都从科托努港上岸;波多诺伏有殖民时代留下的、全国最大的火车站,您可以在这座南欧风格的建筑前留影、凭吊、考古,干什么都行,就是别想买到火车票——我在贝宁一年多,就住在这唯一一条铁路边上,却只看见过两列火车从科托努方向驶向波多诺伏,其中一列还仅有一个孤零零的火车头。
“波多诺伏”是葡萄牙语,意思是“新波尔图”,是当年葡萄牙殖民者建立的贩奴大本营,此前又曾是当地土邦王国的都城,八条大街组成的棋盘型城市里布满了古迹,既有土邦王国时代的非洲宫殿,又有殖民时代的总督府、大教堂,还有众多的博物馆,却单单缺少了纷至沓来的游客。
我曾在工作之余,和一位同事特意从科托努驱车前往波多诺伏,打算好好来个一日游,结果却只逛了半天便匆匆打道回府,原因很简单,我们饿了,但找遍全城却找不到一家像样的餐馆——有当地人的简陋食肆,我敢吃,我同事不敢,显然,大多数外国游客也不敢。
波多诺伏是首都,可这座首都里只有总统府、议会大厦和外交部,其它部委和政府办公楼全在科托努,甚至各国使馆也都在科托努,即使是各国公使、外交官员,除了递交国书之类重大礼仪,一般事务性活动几乎不用来这里,普通外国商人、侨民更完全不用来这儿:办事也好,经商也好,甚至续签签证,在科托努都可以办得妥妥帖贴。
这里有15万左右的居民,大多数在政府部门工作,有趣的是,这些“皇城根下”吃皇粮的政府官员,90%都不在波多诺伏而在科托努上班,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连接这两座相距35公里城市的唯一一条被铁路线分割成两半的狭窄公路,就被这些高级上班族的汽车、摩托车挤得水泄不通。由于大多数首都居民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在科托努渡过,所以他们购物消费、甚至柴米油盐都从那里采购,以至于堂堂首都,连像样的超市、商场都没几家。
当年葡萄牙人用“新波尔图”命名这里,是觉得波多诺伏酷似自己故乡的港城波尔图,但这座地僻水险、最适合作为黑奴贸易要塞的城市,却因港湾淤浅,完全无法胜任轮船时代的通航要求,19世纪末到来的法国殖民者将港口、商埠连同行政中心逐渐移向条件更适宜的科托努,独立后的贝宁政府也因袭了这一不无合理之处的策略,波多诺伏就这样成了一座最冷清的首都。
那么,贝宁人自己何以对首都的被冷落毫不在意?原来在贝宁人心目中,波多诺伏是殖民奴役的象征,他们心目中的都城,是远在100多公里外的古都阿波美,那里有王国宫殿的废墟,有古老帝王的传说,还有当地娘子军打败法国外籍军团的传奇故事,那里才是贝宁人心目中的国家之源。也因为阿波美的古迹更“非洲”,传说更动人,外国游客也更多涌向那里,而非波多诺伏。
一个早已丧失经济都市地位,又缺乏文化认同感,连政治中心功能也在不断消逝的首都,冷落、寂寞,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吧。
您也许会说,这不可能,至少上下飞机总要经过首都吧?不,所有国际航班都经停科托努国际机场,这倒不是不给首都面子,而是波多诺伏压根就没有机场。
波多诺伏靠海,但没有一座码头,所有货物都从科托努港上岸;波多诺伏有殖民时代留下的、全国最大的火车站,您可以在这座南欧风格的建筑前留影、凭吊、考古,干什么都行,就是别想买到火车票——我在贝宁一年多,就住在这唯一一条铁路边上,却只看见过两列火车从科托努方向驶向波多诺伏,其中一列还仅有一个孤零零的火车头。
“波多诺伏”是葡萄牙语,意思是“新波尔图”,是当年葡萄牙殖民者建立的贩奴大本营,此前又曾是当地土邦王国的都城,八条大街组成的棋盘型城市里布满了古迹,既有土邦王国时代的非洲宫殿,又有殖民时代的总督府、大教堂,还有众多的博物馆,却单单缺少了纷至沓来的游客。
我曾在工作之余,和一位同事特意从科托努驱车前往波多诺伏,打算好好来个一日游,结果却只逛了半天便匆匆打道回府,原因很简单,我们饿了,但找遍全城却找不到一家像样的餐馆——有当地人的简陋食肆,我敢吃,我同事不敢,显然,大多数外国游客也不敢。
波多诺伏是首都,可这座首都里只有总统府、议会大厦和外交部,其它部委和政府办公楼全在科托努,甚至各国使馆也都在科托努,即使是各国公使、外交官员,除了递交国书之类重大礼仪,一般事务性活动几乎不用来这里,普通外国商人、侨民更完全不用来这儿:办事也好,经商也好,甚至续签签证,在科托努都可以办得妥妥帖贴。
这里有15万左右的居民,大多数在政府部门工作,有趣的是,这些“皇城根下”吃皇粮的政府官员,90%都不在波多诺伏而在科托努上班,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连接这两座相距35公里城市的唯一一条被铁路线分割成两半的狭窄公路,就被这些高级上班族的汽车、摩托车挤得水泄不通。由于大多数首都居民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在科托努渡过,所以他们购物消费、甚至柴米油盐都从那里采购,以至于堂堂首都,连像样的超市、商场都没几家。
当年葡萄牙人用“新波尔图”命名这里,是觉得波多诺伏酷似自己故乡的港城波尔图,但这座地僻水险、最适合作为黑奴贸易要塞的城市,却因港湾淤浅,完全无法胜任轮船时代的通航要求,19世纪末到来的法国殖民者将港口、商埠连同行政中心逐渐移向条件更适宜的科托努,独立后的贝宁政府也因袭了这一不无合理之处的策略,波多诺伏就这样成了一座最冷清的首都。
那么,贝宁人自己何以对首都的被冷落毫不在意?原来在贝宁人心目中,波多诺伏是殖民奴役的象征,他们心目中的都城,是远在100多公里外的古都阿波美,那里有王国宫殿的废墟,有古老帝王的传说,还有当地娘子军打败法国外籍军团的传奇故事,那里才是贝宁人心目中的国家之源。也因为阿波美的古迹更“非洲”,传说更动人,外国游客也更多涌向那里,而非波多诺伏。
一个早已丧失经济都市地位,又缺乏文化认同感,连政治中心功能也在不断消逝的首都,冷落、寂寞,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