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在渤海湾边的冀东南堡发现储量高达10.2亿吨的特大油田消息传出,不仅国内连*总理据说都“兴奋得睡不着觉”,整个全球石油市场都为之震动。
在消息披露当日,原本因波斯湾形势紧张、尼日利亚油田警报频传而一路攀升的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竟一度下挫1美元之多;股神巴菲特旗下“巴郡股东大会”原本正在讨论某些股东以“苏丹形势将危及中石油发展前景”为由所提出的减持该公司股份建议,闻讯后该建议被毫无争议地否决,美国花旗银行也因此继续维持对中石油股份的“建议买入”评级。许多外国媒体纷纷加以报道和评论,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一发现对中国经济是“巨大的利好消息”;法新社则认为,对于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大油田的发现将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可靠的新动力源泉;美国《福布斯》杂志、澳洲《澳大利亚人报》、加拿大《环球邮报》、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和韩国《朝鲜日报》等多家媒体均指出,这一油田的发现和开采,将有助于减轻中国国内能源紧张压力,有助于减少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
但许多报道也指出,中国去年石油总消耗量近3.3亿吨,其中进口1.45亿吨,海外市场依存率高达44%,南堡油田虽然储量巨大,但按照去年标准只够中国用三年,若按中石油副总裁胡文瑞的说法,到2012年把南堡油田建成“年产1000万吨的世界级高产油井”,则即使中国石油消耗总量不增加,也只能满足总量的3%。
由于南堡油田和世界许多大油田一样处于海湾地带,因此许多人不免将之和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地区联系、比较。不难发现,同为产油的海湾,渤海湾比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海湾名气小了不少,甚至同样产油、同处中国近海的北部湾在世界上的“口碑”也似略胜一筹,那么渤海湾能否借南堡东风,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中国的波斯湾”呢?
应该说和这些海湾相比,渤海湾有其独特的优势。
环渤海湾地带是中国北方的精华所在,工业发达、科技和教育水平都较高,交通和基础设施均较成形配套,且人口稠密,劳动力不但充足,素质也较高;环海湾周围和附近,有众多百万人口以上的工业城市和众多大中型工业企业,丰富的石油资源将给这些城市、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动力,而这些城市、企业的发展又必将反过来带动油田和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给这一地区带来勃勃生机。
这一地区原本就有较成体系、成规模的开发规划,南堡所在的曹妃甸本就作为工业区-港区规划开发,在其南北两翼,天津开发区和唐山工业区也正进入加速成长的黄金阶段,南堡油田的面世,对这些大气磅礴的蓝图规划,无异于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由此可见,渤海湾的石油开发完全可以做到“区内开采,区内消耗,区内受益”,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体系,与之相比,多国共有的墨西哥湾、北部湾周边各国经济发展参差不齐,波斯湾、几内亚湾的油田更是典型的“吸管经济”——区内工业发展低下,宝贵的油气资源都万里迢迢运到遥远的消费国,相对于这些“兄弟海湾”,渤海湾更有条件、更有机会建成均衡发展、体系完备的复合经济圈,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然而不利因素也不可小觑。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能源需求急遽增加,其速度远超过任何人的预期,曾有权威机构预计,到2020年,中国需进口5亿吨原油和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谁也不能保证这一预期不被突破。在能源缺口越来越大、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一路攀升的背景下,谁又敢保证,南堡油田的开发速度不会在压力下“超标”,从而使预期中的“百年油田”大大折寿,并直接影响渤海湾经济的良性发展?
环渤海湾一带工业开发历史悠久,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也给大规模开发和基建造成不少难题;这一带空气、海域污染问题本已相当严重,渤海湾又是开口很小的内海,大规模的石油开采及石化等重污染行业的兴起,是否会令这一切雪上加霜?虽然中石油方面在第一时间已作出环保承诺,但仍有一些人士提出“暂缓开采”的建议。
此外,这一地区原本就严重缺水,而石化产业恰是耗水大户;沿海石油开发、运输需要良好的港口、交通条件,而这一地区处于东北和华北间咽喉要冲,陆地交通负担原本已很沉重,海上又有相当规模的冬季结冰区,与之相比,墨西哥湾、北部湾、几内亚湾都处热带,港口无结冰之虞,水资源丰沛,波斯湾同样在热带,水资源虽更匮乏但工业并不发达,石油几乎全部外运。从这个角度比较,渤海湾要赶上其它几位“湾兄湾弟”并非易事。
不论渤海湾是否能成为“中国的波斯湾”,南堡油田的发现、开发和投产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都是怎样估量也不为过的,因为它不紧缓解了中国能源供应的紧张态势,提升了中国的能源安全系数和能源战略灵活性,更给中国建立战略性能源储备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在消息披露当日,原本因波斯湾形势紧张、尼日利亚油田警报频传而一路攀升的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竟一度下挫1美元之多;股神巴菲特旗下“巴郡股东大会”原本正在讨论某些股东以“苏丹形势将危及中石油发展前景”为由所提出的减持该公司股份建议,闻讯后该建议被毫无争议地否决,美国花旗银行也因此继续维持对中石油股份的“建议买入”评级。许多外国媒体纷纷加以报道和评论,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一发现对中国经济是“巨大的利好消息”;法新社则认为,对于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大油田的发现将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可靠的新动力源泉;美国《福布斯》杂志、澳洲《澳大利亚人报》、加拿大《环球邮报》、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和韩国《朝鲜日报》等多家媒体均指出,这一油田的发现和开采,将有助于减轻中国国内能源紧张压力,有助于减少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
但许多报道也指出,中国去年石油总消耗量近3.3亿吨,其中进口1.45亿吨,海外市场依存率高达44%,南堡油田虽然储量巨大,但按照去年标准只够中国用三年,若按中石油副总裁胡文瑞的说法,到2012年把南堡油田建成“年产1000万吨的世界级高产油井”,则即使中国石油消耗总量不增加,也只能满足总量的3%。
由于南堡油田和世界许多大油田一样处于海湾地带,因此许多人不免将之和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地区联系、比较。不难发现,同为产油的海湾,渤海湾比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海湾名气小了不少,甚至同样产油、同处中国近海的北部湾在世界上的“口碑”也似略胜一筹,那么渤海湾能否借南堡东风,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中国的波斯湾”呢?
应该说和这些海湾相比,渤海湾有其独特的优势。
环渤海湾地带是中国北方的精华所在,工业发达、科技和教育水平都较高,交通和基础设施均较成形配套,且人口稠密,劳动力不但充足,素质也较高;环海湾周围和附近,有众多百万人口以上的工业城市和众多大中型工业企业,丰富的石油资源将给这些城市、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动力,而这些城市、企业的发展又必将反过来带动油田和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给这一地区带来勃勃生机。
这一地区原本就有较成体系、成规模的开发规划,南堡所在的曹妃甸本就作为工业区-港区规划开发,在其南北两翼,天津开发区和唐山工业区也正进入加速成长的黄金阶段,南堡油田的面世,对这些大气磅礴的蓝图规划,无异于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由此可见,渤海湾的石油开发完全可以做到“区内开采,区内消耗,区内受益”,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体系,与之相比,多国共有的墨西哥湾、北部湾周边各国经济发展参差不齐,波斯湾、几内亚湾的油田更是典型的“吸管经济”——区内工业发展低下,宝贵的油气资源都万里迢迢运到遥远的消费国,相对于这些“兄弟海湾”,渤海湾更有条件、更有机会建成均衡发展、体系完备的复合经济圈,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然而不利因素也不可小觑。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能源需求急遽增加,其速度远超过任何人的预期,曾有权威机构预计,到2020年,中国需进口5亿吨原油和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谁也不能保证这一预期不被突破。在能源缺口越来越大、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一路攀升的背景下,谁又敢保证,南堡油田的开发速度不会在压力下“超标”,从而使预期中的“百年油田”大大折寿,并直接影响渤海湾经济的良性发展?
环渤海湾一带工业开发历史悠久,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也给大规模开发和基建造成不少难题;这一带空气、海域污染问题本已相当严重,渤海湾又是开口很小的内海,大规模的石油开采及石化等重污染行业的兴起,是否会令这一切雪上加霜?虽然中石油方面在第一时间已作出环保承诺,但仍有一些人士提出“暂缓开采”的建议。
此外,这一地区原本就严重缺水,而石化产业恰是耗水大户;沿海石油开发、运输需要良好的港口、交通条件,而这一地区处于东北和华北间咽喉要冲,陆地交通负担原本已很沉重,海上又有相当规模的冬季结冰区,与之相比,墨西哥湾、北部湾、几内亚湾都处热带,港口无结冰之虞,水资源丰沛,波斯湾同样在热带,水资源虽更匮乏但工业并不发达,石油几乎全部外运。从这个角度比较,渤海湾要赶上其它几位“湾兄湾弟”并非易事。
不论渤海湾是否能成为“中国的波斯湾”,南堡油田的发现、开发和投产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都是怎样估量也不为过的,因为它不紧缓解了中国能源供应的紧张态势,提升了中国的能源安全系数和能源战略灵活性,更给中国建立战略性能源储备提供了最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