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坠毁在喀麦隆南部地区的肯尼亚航空公司班机导致全部乘客和机组共114人、其中包括5名中国乘客全部遇难,这一不幸事件理所当然受到尚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的国人高度关注。
其实对于“老非洲”、即曾经和正在非洲长期工作、生活的华人而言,这种事件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因为非洲各航空公司的航线、尤其是非洲区际和国内航线,隐患实在太多。
非洲各国经济大多不发达,航空公司实力普遍薄弱,较大的如此次出事的肯尼亚航空、埃塞俄比亚航空等不过几架、十几架飞机,却要承担几十条航线的上百个航班,较小的航空公司往往只有一、两架飞机,经营4、5条航线,像冈比亚航空公司等甚至干脆就是个没有一架飞机的“地面航空公司”。由于实力弱、飞机少,许多非洲航空公司被迫超负荷使用飞机和飞行员,造成飞机和操纵者的双重过劳,给航空安全造成巨大隐患。
非洲各航空公司管理较混乱,即使广州-亚的斯亚贝巴这样的国际长途航线行李限重也很马虎,在非洲内部航线上,笔者的行李更很少被称过重量,许多本地人把明显超长、超宽、超重的行李公然拿进客场而畅行无阻,甚至有几次,笔者不得不和山羊挤在同一客舱里。这样的管理很容易导致飞机超重,造成事故隐患,事实上非洲近年来多次坠机均与超重有关。
很多人也许奇怪,这次失事的波音737-800和以往在非洲失事的大多数飞机不同,是刚出厂半年的新飞机。但不容忽视的是,非洲气候恶劣,飞机最忌讳的“三高”,即高温、高原、高湿,在这条航线上一应俱全,而且非洲各地机场条件简陋,各航空公司技术检修和保养能力又不足,这些都让飞机的技术指标大打折扣,寿命也大大缩短,再加上机组成员的过劳或技术欠佳,出事的概率自然显著上升。
航班出事毕竟是偶发现象,日常飞行服务中,非洲航线的种种问题也让华人乘客大感头疼。
由于经济等原因,非洲各航线经停点流量小且波动极大,有时人满为患,有时却无人问津,这使得航班上座忽冷忽热而且冷多热少。为确保经济效益,各航空公司不得不采取许多非常手段,如“多站式经营”,即在较长航程的两点间安排多站经停,以便拉上尽可能多的客人,一架从西非阿布贾飞往东非亚的斯亚贝巴的航班,中途多半会在尼亚美、班吉、瓦加杜古、恩贾梅纳等地经停,而且每次中途经停的城市还往往不同,因为有时某些经停站会一张票也卖不出,有时虽卖出一两张,但航空公司觉得不值当,也会临时取消航班;短途航线碰上上座率太低,更是说取消就取消,有一次笔者一位朋友从尼日利亚卡诺搭乘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飞机去马里巴马科,回程时却被告知必须改乘其它航班,因为航线取消了。至于晚点、中转甩客、托运行李延误甚至丢失等“小问题”更是家常便饭。
然而怕归怕,这些年搭乘非洲各航空公司在非洲各地飞行的中国乘客却与日俱增。由于历史原因,非洲的铁路、公路交通不发达且不成网络,城市与城市、国与国之间,航班是最便捷、有时甚至唯一的交通选择。前些年,法国曾与非洲各国合资组建“非洲航空公司”,形成便捷的非洲洲内航线网,但“9.11”后航空业大滑坡,不堪重负的法国撒手而去,非航也黯然关门,这样一来实力有限、安全堪虞、服务也难称心的非洲各航空公司的航线自然成了旅客们的首选乃至必选,而对于在非洲越来越多、越来越忙的各行各业中国人而言,非洲航班也便成为不得不怕、却不得不坐的日常交通工具了。
其实对于“老非洲”、即曾经和正在非洲长期工作、生活的华人而言,这种事件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因为非洲各航空公司的航线、尤其是非洲区际和国内航线,隐患实在太多。
非洲各国经济大多不发达,航空公司实力普遍薄弱,较大的如此次出事的肯尼亚航空、埃塞俄比亚航空等不过几架、十几架飞机,却要承担几十条航线的上百个航班,较小的航空公司往往只有一、两架飞机,经营4、5条航线,像冈比亚航空公司等甚至干脆就是个没有一架飞机的“地面航空公司”。由于实力弱、飞机少,许多非洲航空公司被迫超负荷使用飞机和飞行员,造成飞机和操纵者的双重过劳,给航空安全造成巨大隐患。
非洲各航空公司管理较混乱,即使广州-亚的斯亚贝巴这样的国际长途航线行李限重也很马虎,在非洲内部航线上,笔者的行李更很少被称过重量,许多本地人把明显超长、超宽、超重的行李公然拿进客场而畅行无阻,甚至有几次,笔者不得不和山羊挤在同一客舱里。这样的管理很容易导致飞机超重,造成事故隐患,事实上非洲近年来多次坠机均与超重有关。
很多人也许奇怪,这次失事的波音737-800和以往在非洲失事的大多数飞机不同,是刚出厂半年的新飞机。但不容忽视的是,非洲气候恶劣,飞机最忌讳的“三高”,即高温、高原、高湿,在这条航线上一应俱全,而且非洲各地机场条件简陋,各航空公司技术检修和保养能力又不足,这些都让飞机的技术指标大打折扣,寿命也大大缩短,再加上机组成员的过劳或技术欠佳,出事的概率自然显著上升。
航班出事毕竟是偶发现象,日常飞行服务中,非洲航线的种种问题也让华人乘客大感头疼。
由于经济等原因,非洲各航线经停点流量小且波动极大,有时人满为患,有时却无人问津,这使得航班上座忽冷忽热而且冷多热少。为确保经济效益,各航空公司不得不采取许多非常手段,如“多站式经营”,即在较长航程的两点间安排多站经停,以便拉上尽可能多的客人,一架从西非阿布贾飞往东非亚的斯亚贝巴的航班,中途多半会在尼亚美、班吉、瓦加杜古、恩贾梅纳等地经停,而且每次中途经停的城市还往往不同,因为有时某些经停站会一张票也卖不出,有时虽卖出一两张,但航空公司觉得不值当,也会临时取消航班;短途航线碰上上座率太低,更是说取消就取消,有一次笔者一位朋友从尼日利亚卡诺搭乘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飞机去马里巴马科,回程时却被告知必须改乘其它航班,因为航线取消了。至于晚点、中转甩客、托运行李延误甚至丢失等“小问题”更是家常便饭。
然而怕归怕,这些年搭乘非洲各航空公司在非洲各地飞行的中国乘客却与日俱增。由于历史原因,非洲的铁路、公路交通不发达且不成网络,城市与城市、国与国之间,航班是最便捷、有时甚至唯一的交通选择。前些年,法国曾与非洲各国合资组建“非洲航空公司”,形成便捷的非洲洲内航线网,但“9.11”后航空业大滑坡,不堪重负的法国撒手而去,非航也黯然关门,这样一来实力有限、安全堪虞、服务也难称心的非洲各航空公司的航线自然成了旅客们的首选乃至必选,而对于在非洲越来越多、越来越忙的各行各业中国人而言,非洲航班也便成为不得不怕、却不得不坐的日常交通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