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李玄邃,道出了谋反之策,让杨玄感大吃一惊。 更新最快杨玄感看看窗外无人,掩起房门,对李密说道:“玄邃不可乱说,倘若传出去……”

    李密毫无畏惧,诠释道:“当今朝纲已乱,世道难宁,正是起事的良机。”

    杨玄感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一看杨玄感感还是不敢认同,李密说道:“自皇上登基以来,表面功绩卓著,实则党争不休,三派鼎力,内耗殆尽。”

    “何以见得?”

    李密接着说:“令尊越国公去世后,关中派仰仗苏威、宇文述,此二人一个是无为好人,一个阴谋之徒,但二人已老迈,之后再无贤能之才。江东派全赖虞世基、裴蕴,此二人一个是阿谀小人,一个是枉法酷吏,终无大用。皇后党原有诸葛颖、萧琮、萧玚,颇具才干,奈何相继陨落,命归黄泉。如此看来,皇上手下除了一群武夫,再无能人。”

    “哦…..”

    杨玄感听了这话,深有感触,“玄邃说的不无道理,朝廷真要到误国误民的地步了。”

    “所以尚书大人,百万大军的粮草在您手上,那就是大隋的命根啊。”李密劝道。

    “还是不可。”杨玄感心中揣着矛盾,又摆了摆手,他对李密说道:“整个东都四周,全在樊子盖的管辖之下,那樊子盖什么阵势没见过,不能贸然行事。”

    李密笑了笑,说道:“大人勿虑,樊子盖是个贤才,满朝文武就他清廉严谨,从不勾结三派之中,所以他在朝中也毫无人脉,难以号令众人,故而他一辈子也进不了尚书省。”

    在李密的一通透彻的分析之下,杨玄感心中起兵造反的萌芽渐渐展露,他对李密道:“且看皇上何时讨伐高句丽,伺机而动。”二人密商已定,只等涿郡的消息。这才是:

    千员上将百万兵,从政官员少贤明。

    纵然铁蹄雄风在,朝政惶惶摇两京。

    礼部尚书杨玄感遵照李密之计,零零星星送了些军粮,但粮草的大份额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于杨玄感延缓了运送粮草的日子,远在涿郡的隋炀帝杨广也只能休整兵马,等待时机。此时涿郡尚有兵马七十多万人,隋炀帝准备就用这七十多万兵马讨伐高句丽。

    这一日,忽然虞世基匆匆来见,送来皇后亲笔奏疏。隋炀帝打开奏疏,对虞世基言道:“皇后说沿途之上,盗贼频生,劝朕罢兵休战。”

    虞世基微微一抬眼皮,暗中瞅了一眼杨广的眼神,不敢进谏,违心说道:“微臣以为,盗贼滋生是小,讨打高句丽是大,不可因小失大。”虞世基明白,皇后萧珺进谏没事,但大臣进谏必会触怒龙颜。

    看皇帝眼色说话,是虞世基的强项,他知道隋炀帝根本无心剿匪,一门心思要打败高句丽。

    虞世基的话让隋炀帝十分欣慰:“虞爱卿最知朕心,立刻起草诏书,命来护儿率水军出东莱;命杨玄感抓紧输送军粮,各路大军开拔,朕于今年四月再征。”虞世基领了君命,去草拟诏书。

    大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四月,隋炀帝亲自统率七十万大军出征,高句丽依旧是派兵死守鸭绿江东岸要地辽东城。

    杨广御驾亲征,来至城下,先锋官屈突通奏道:“高丽兵死守城池,久不出战,若不强攻,只恐军粮又要耗费巨大。”

    “传令四面攻城。”

    皇帝亲自传令,先锋官屈突通下令攻城,只闻鼓声大作,杀声震天,隋军推动冲车、撞车、强弩车、云梯猛攻城池,副先锋屈突盖率领一队将士挖地道潜入,四面开工,直抵辽东城下。

    辽东城杀得血肉横飞,但是隋军连战三日,不见成效。

    屈突通、屈突盖二将脸面无光,扫兴回到中军大帐,兄弟二人双膝跪倒,伏地请罪,屈突通奏道:“启奏皇上,敌军城池加高,昼夜强攻,不见起色,末将请罪。”

    隋主杨广听了奏报,面无表情,把眼一抬,不觉大笑起来:“二位将军何必自责,快快起身。朕御驾亲征,今有一计,定破城池。”

    屈突通、屈突盖兄弟二人互看一眼,猜不透皇上心思,杨广言道:“二位将军立刻传旨,多多缝制口袋,运土垒砌,直到突破与城墙齐高,让骑兵直冲城上。”

    屈突通、屈突盖从未听说过这等计谋,犹豫了一下,立刻遵旨照办。

    隋炀帝又对大将冯孝慈道:“速传旨建造赶造八轮楼车,协助攻城。”

    “遵旨!”

    攻城布置已毕,隋炀帝对宇文述道:“传旨其它各军,明日开拔,绕道直逼鸭绿江。”

    到了次日,屈突通兄弟、大将冯孝慈全力筹备攻城,隋主杨广统帅其它各路大军绕城前进,直奔鸭绿江边。辽东城危在旦夕,几十万大军再度逼近鸭绿江。真可谓:

    千军横越辽水傍,万乘威震鸭绿江。

    谁人能知君王愿,不平高丽不还乡。

    随着二次东征高句丽战事日趋吃紧,粮草催运也迫在眉睫,从涿郡派回催办粮草的官员名叫杨万硕,乃是杨玄感的堂弟,杨万硕匆匆来到礼部府邸,见了杨玄感、李密等人,众人密室各座。杨万硕言道:“皇上又杀过辽东了,七十万大军眼看要渡鸭绿江了。”

    李密闻听此言,言道:“皇上果然不听皇后劝谏,要执意出兵。何不趁机起义造反?”杨玄感大喜,把杨万硕留在身边,另派人带着家奏章回禀天子,而杨玄感则带着府上左右将官直奔黎阳大营。

    黎阳渡口早已囤聚大量粮草,黄河渡口数百艘征调来得五牙战船,已经列队等待装在粮草辎重。

    就在此时,隋炀帝的二道圣谕又道,再次催促杨玄感运粮。杨玄感、李密,以及四个弟弟杨玄纵、杨玄挺、杨积善、杨万硕均在大营,杨玄感道:“皇上又派人催粮,该当如何答复?”

    李密言道:“下官之见,还需拖延些时日。”

    “请细细说来。”杨玄感道。

    “主公既然准备造反,必须招募兵马,不如回复皇上,运河沿途盗贼丛生,需征招兵勇,押运粮草。”

    “好,就照此计。”杨玄感立刻传命杨玄纵、杨玄挺、杨积善、杨万硕偷放军粮,招募兵勇,准备造反。

    四个兄弟分别去办,只留下李密一人,杨玄感问道:“兵丁招齐之日,就是玄感造反之日,以玄邃之见,这天下该如何争夺?”

    李密道:“末将有上、中、下三策,可供主公选择。”

    “速速道来。”

    李密走到中军帐悬挂的地图之前,指图言道:“由东向北,占领涿郡,封锁临渝关,阻截杨广退路,不过十天,七十万隋军资粮皆尽,不降则溃,不战而亡,此上计也。”

    杨玄感点了点头,踌躇不决,问道:“中计如何?”

    李密道:“举兵西进,攻取京师大兴,灭隋根基,抚其士民,据险坚守,此中计也。”

    听了中策,杨玄感思量半天,又问:“不知下策怎样?”

    李密又道“这下策么……以精锐之师,袭取东都洛阳,以号令四方。但洛阳城池高大坚固,倘若百日能攻克,隋兵四面增援,则后患无穷。此乃下计也。”

    杨玄感听了上中下三策,沉思良久,言道“今百官家眷都在东部,若先取之,足以惊动人心,且洛阳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李密道:“这下策,可是风险巨大啊。”

    “玄邃莫忘了,百万人的口粮在我手上。”杨玄感得意的笑道。

    ......

    就在隋炀帝二次东征的同年六月,杨玄感高聚义旗,起兵造反。黎阳岸边,叛军开始赈济穷苦百姓,不明真相的黎民纷纷聚集,人流涌动,此举短时间内大得人心。

    招募来的穷苦百姓,前呼后拥,激昂万分,纷纷聚集黎阳大营之中,响应杨玄感,领取刀枪,跟随造反。

    黎阳大营顿时声势鼎沸,一呼百应,杨玄感顶盔披甲,登上点将台,摆出宝剑起誓高呼:“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穷兵黩武,天下扰乱,死辽东者以几十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

    高台之下,百姓欢呼,台下的押粮官兵和农夫、渔民、苦役百姓,群情雀跃,一起拥戴杨玄感为主公。杨玄纵、杨玄挺、杨积善、杨万硕把所有百姓编制成军。

    众人在杨玄感的指使下,在黄河渡口点燃熊熊烈火,焚烧了数百艘准备运量的五牙战船,切断黄河水道。

    杨玄感当即传下军令,反军分兵南北两路,以夹击之势直奔东都洛阳杀去,举起了隋末第一次大规模造反的大旗。真可谓:

    黎阳大营点狼烟,烧船断粮反皇天。

    败走高丽枉做鬼,何不倒戈乱中原。

    一呼百应群情怒,揭竿而起大业年。

    浩浩荡荡奔东都,风风火火卷人间。

    快马飞报东都洛阳,东都留守樊子盖得知杨玄感造反,心惊万分,赶忙前往乾阳殿,拜见皇后萧珺。萧皇后见樊子盖满头虚汗,脸色焦急,便问道:“樊大人有何要紧之事?”

    樊子盖道:“启禀娘娘,杨玄感反了。”

    “啊?”萧珺不听便罢,一听此言如同五雷轰顶,惊愕不已,萧珺稍稍稳了下情绪,问道:“立刻召集东都城内将官,乾阳殿候旨。”萧皇后传下懿旨,樊子盖即刻领命传旨,召集东都文武官员。

    皇后萧珺端坐正位,文武官员均已到齐,分列两边,樊子盖言道:“娘娘千岁,东都官员均已到齐。”

    “樊大人快把前方急报告知众人。”

    樊子盖拿出急报读道:“大业九年六月初三,礼部尚书杨玄感率黎阳贼众,起兵造反。分兵两路直奔东都洛阳而来。”

    众官员一听,七嘴八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只见大臣裴弘策站出问道:“从黎阳一路杀来,难道沿途无人阻挡么?”

    樊子盖道:“沿途驻军全部调往涿郡,无兵可挡。”众人皆知,眼下时局,触目惊心,岌岌可危。

    萧珺问道:“各位爱卿,情势危急,可有平乱之策?”

    裴弘策作揖道:“微臣在此,愿打头阵。”

    樊子盖也道:“娘娘,可命裴弘策、达奚善意各领一军,分头进击。”

    “好,哀家一概准奏。”

    萧皇后又对樊子盖道:“再传哀家懿旨,急报各州郡兵马,召集天下勤王之师,解救东都之围。”众人领命,分头行事。

    众人散去,鱼俱罗见裴弘策等人各有差遣,迎战叛军,唯有自己身为大将,却不能出战,心中十分不服,失落的离开乾阳殿,此时只听身后有人轻声叫道:“鱼将军,请留步。”

    转身一看正是兵部侍郎斛(hu)斯政,鱼俱罗问道:“斛斯大人,有何事情?”

    “请借一步说话。”斛斯政引鱼俱罗,走到一旁,左右窥探,见四下无人,才言道:“杨玄感造反,民众响应,来势汹汹,不知将军有何应对?”

    鱼俱罗把脸一拉,叹气说道:“我本大将,区区贼寇,何足挂齿。奈何皇后与樊子盖皆不派我出战,让人憋屈。”

    一看鱼俱罗心情不爽。斛斯政两眼冒光,低声说道:“将军难道还不知其中缘故么?”

    鱼俱罗一懵,问道:“你说是何缘故?”

    “自从你二弟鱼具瓒问罪,将军便丢了辽东的兵权,被调回京师,不予重用。可见皇上和皇后已经有了戒心,将军不可不防呐。”

    听斛斯政这么一说,鱼俱罗不觉倒吸一口凉气,这才引出:

    重瞳大将反相生,暗通外合做内应。

    萧后侍卫无弱者,且看一命夺一命!</p>

章节目录

大隋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朱長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35回:二征高丽隋主催粮,叛军起兵谋反黎阳-大隋王朝,大隋王朝,笔趣阁并收藏大隋王朝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