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八月末,在隋文帝杨坚驾崩一个月之后,汉王杨谅只用短短数日,调集山西、河北五十二州兵马,共计二十万大军,以讨伐奸相杨素为名,挥兵叛乱。 更新最快
叛军在并州城南,誓师发兵,旌旗招展,鼓号连鸣,叛军士气无比高涨。汉王杨谅身着黄金锁子连环甲,头戴百宝珍珠凤尾盔,胯下五花金钱马,腰悬镶金紫电扫风剑,煞是威风。
旗排官拍马飞奔,挥舞令旗,掠过阵前,三军将士一片寂静。只听汉王杨谅高声喝道:“诸位将士,当今朝廷,奸臣当道,上欺天子,下压百姓,倒行逆施,扰乱皇纲。本王为天下大计,举兵起事,讨伐不义,三军所向,直奔京师!”
喊令官带领众将士喊道:“清君侧,诛奸党!”二十万大军随声高喊,欢呼雀跃,震耳欲聋,士气大振。
就在此时,忽然远处一匹战马奔驰,单人独骑,呼啸而来。汉王杨谅定睛一看,前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汉王府司马皇甫诞。
杨谅打量了一番皇甫诞,说道:“皇甫将军来的正好,随本王杀过黄河去!”
皇甫诞抱拳作揖,质问道:“今见千岁雄兵,纵有盖世之气,却无必胜只算,兵马虽精,也难以取胜。愿千岁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两害相遇,当取其轻;两利相遇,当取其义;愿察区区之心,思万全之计,敢以死谏。”
杨谅一听这话,把脸一沉,问道:“皇甫将军你这话什么意思?”
“千岁仅有并、冀二州,而皇上却有天下,势力悬殊,差距可见,万不可鲁莽。”
杨谅拿着马鞭指着皇甫诞说道:“若不看汝是本王的老部下,当斩首祭旗,以壮君威!”
“千岁,万不可鲁莽啊!”皇甫诞翻身下马,跪倒在地又劝道:“即便千岁不愿回京,只要握雄兵自居,北靠突厥,南依黄河,也是割据一方的雄强,朝廷也不敢触怒千岁。”
“一派胡言!”杨谅对左右侍卫喝道:“左右将皇甫诞拿下,待本王打进京城,再问你的悖逆之罪!”
左右的侍卫将皇甫诞按倒在地,捆绑起来,打入了并州的死囚牢。二十万叛军跟随汉王杨谅浩浩荡荡南下,杀奔京师。这才是:
叛军举兵起河东,豪强逐鹿入关中。
壮志难酬意饱满,野心欲涨气恢弘。
雕翎遥指弓弦张,寒锋所向刃光瞳。
兄弟反目恨不尽,手足自残祸无穷。
慕容遐带着汉王杨谅造反的檄文,日夜兼程,快马加鞭,赶回京师大兴,踉踉跄跄跑到宁安殿,皇后萧珺见慕容遐神情大变,便问事由。
慕容遐诉道:“娘娘,大事不好,汉王杨谅八月二十九日起兵造反了。”说着慕容遐递上了汉王造反檄文。
萧皇后接过檄文,展开一看,顿时吃了一惊,拿着直接去宣文殿觐见天子。来到宣文殿,却不见隋炀帝,只有大太监王文同在宫中。
萧皇后问道:“为何只有你在宫中,陛下何在?”
王文同道:“皇上听说宣华夫人病了,去了仙都宫。”一听隋炀帝又去宣华夫人那里,萧皇后心中及其不是滋味,带着丫鬟宫人,又转往仙都宫。
宣化夫人自从回到京城,独居仙都宫,忧郁寡欢,本不强的身子,反到积攒成病,虽是病美人,但依旧美貌压过皇后,使得杨广隔三差五前来陪伴。
皇后萧珺来到仙都宫,隋炀帝杨广正坐在宣华夫人床边,手拿一卷诗书,二人正品辞论诗,谈得情意正浓。这时,皇后到来,不经意间让二人好生尴尬,皇后萧珺拜道:“臣妾见过陛下。”然后,萧珺双膝跪倒:“孩儿拜见宣华夫人。”
这一跪让宣华脸上更难为情,言道:“宣华应拜皇后娘娘才是,怎受得起皇后拜我。”
“夫人是孩儿母妃,辈分有别,理应跪拜。”
隋炀帝在一旁是有苦说不出,只得言道:“皇后、夫人就不要多礼了,皇后有何要事,快快说来。”
萧皇后说道:“并州有人送来密信,汉王反了。”
“什么?”隋炀帝一惊:“屈突通昨日刚说,五日后汉王回京,皇后的消息真伪可靠么?”
“汉王印信檄文在此。”旁边丫鬟萧敬嫣捧上汉王檄文,杨广展开一看,手攥檄文怒道:“杨谅贼子,安敢欺朕!”
隋炀帝撩起龙袍,顾不得宣华夫人,一个人怒气冲冲离开,前往宣文殿。
萧皇后见皇上离去,挥退左右宫人,坐到宣化夫人床边,握住宣华夫人双手,好生安慰道:“陛下既然对夫人情有独钟,夫人不如搬到内宫,免的朝中来了急事找不到皇上。”
宣华夫人一看萧珺并无嫉妒憎恨之意,反倒两眼含泪,心生愧疚,言道:“皇后当年救我一命,当姐妹相待,不知可否像当年一样?”
萧皇后神情无奈,低头不语,迟疑了片刻才说道:“辈分有别,不可一乱再乱,称呼还是且不改了吧。”
宣华夫人满面含羞,带着几分愧疚问道:“陛下在此寻欢,皇后娘娘不仅不怪罪,还关心臣妾的身子,难道就不曾忌恨臣妾么?”
萧皇后带着一副长者女主的气质,牵过宣华夫人的手安慰道:“先帝临言要孩儿厚养母妃,岂敢怠慢。只为先帝遗德,萧珺长记于心,理应照顾母妃。”
萧皇后越是把宣华夫人当做母妃,宣华夫人越有种苦水难咽的滋味,一番安慰之后,宣华夫人答应了搬进内功,萧珺这才离开仙都宫。真可谓:
宫中佳丽多如麻,唯有宣华美如花。
隋唐第一美女子,才情愁断帝王家。
隋炀帝杨广回到宣文殿,立刻召集百官上朝,商议退敌之策。文武大臣上殿之后,隋炀帝拿着汉王造反的檄文问道:“诸位爱卿,各位臣公,今日朕得到一份檄文,汉王调动冀州、并州的二十万叛军造反了。”
闻听此言,殿下惊呼一片,越国公杨素原以为自己的计谋天衣无缝,没想到激反了汉王杨谅,杨素出列说道:“削藩之策失利,微臣难辞其责。”
隋炀帝道:“汉王造反理由就是清君侧,朕明白这只是个由头,终究目的还是要夺朕的皇位。”
杨素道:“陛下,事不宜迟,需提早调兵,抵抗叛军。”
隋炀帝攥着拳头捶了捶腿,沮丧说道:“昨日还说什么五日后归朝,这才几天,二十万大军犹如天降神兵。”
宇文述也出列奏道:“时局紧迫,陛下万不可犹豫不决,应当立刻调集京畿兵马,会同禁军,筹备抗敌。”
隋炀帝说:“全都准了,杨谅兴兵造反,是以讨伐国公为名,看来平定叛乱,还需国公亲自出战。”
杨素见事情摊到自己头上,也未曾推辞,说道:“归也杨素,反也杨素,既然汉王问罪于臣,老臣愿亲率六军出战。”
“京师兵马不过三万余众,汉王拥兵二十万,以少战多,越国公有几分把握?”
杨素摸着一大把羊角胡子,言道:“汉王兵多将少,陛下兵少将广,有众将调遣,何惧二十万乌合之众。”
“好,朕准你调动京师各府将官,前敌之事,由国公临机而断。”杨广传下旨意,杨素立刻出宫点将。
到了次日,京师的隋军附加皇城调出的禁军,汇集点将台下,兵马不过三万五千余众,但朝中武将如云,一次列开,点将台下旌旗蔽日,校军场内刀戟林立。
越国公杨素以三千兵马为一镇,大军共分十镇,依次是:第一镇左翊卫将军宇文述,第二镇卫尉少卿李渊,第三镇镇国将军阴世师,第四镇左骁卫将军屈突通,第五镇长安令屈突盖,第六镇殿前将军鱼俱罗,第七镇右骁卫将军来护儿,第八镇左武卫将军段达,第九镇殿前将军鱼俱瓒,第十镇殿前将军麦铁杖。
其余五千兵士隶属中军,以将军段达为中军主将,保卫杨素左右。杨素点兵点将,仪式壮观,这时快马探马,飞驰而来,急报:“启禀越国公,河东叛军先锋已攻克蒲津关。”
杨素对三军喝令:“本帅命来护儿为先锋,即刻前往黄河南岸,打造战船,准备迎击。”来护儿得令率兵先行,其余各部依次发兵,直奔黄河渡口。
先锋官来护儿率领三千马步军,先抵黄河南岸。传令将士立刻沿岸砍伐树木,打造渡船,又从整掉当地民船,派使者前往北岸,去见镇守蒲津关的主将蒋鹰。
这蒋鹰在前一天,刚得了汉王杨谅的讨伐檄文,心里十分焦虑。本来在蒲津关当个守将,盘查过往行人,在渡口边上向商船征收苛捐杂税,也算是个有油水的肥差。蒋鹰这个守将也算出工不出力,安享太平年。没想到如今汉王的二十万叛军,大举南下,势如破竹,让蒋鹰正在犯愁。
偏逢南面来护儿也派人前来,蒋鹰心里揣着几分忐忑,把信使招到房中,蒋鹰看了看送来的加急文书问道:“来护儿将军,遣书信有什么叮嘱么?”
信使道:“来护儿将军正在南岸打造渡船,要求蒋将军在蒲津关务必坚壁清野,以逸待劳,不可轻易出战。”
蒋鹰又问:“来将军需要几日能打造好渡船。”
信使答:“三日之后,便可运人马过黄河渡口。”
蒋鹰点了点头便让,便让信使回南岸复命。等信使走后,蒋鹰纠结起来,一面是汉王的叛军就要来到,一面是来护儿援军即将渡河,究竟该倾向哪一边?摇摆起来,举棋不定。
左右为难了一夜,等到次日清早,天刚方亮,守关的侍卫匆匆来报:“禀告蒋将军,大事不妙,汉王的先锋官裴文安,率兵已到关前!”蒋鹰大惊,真算得:
权衡左右恐为难,叛军一夜抵雄关。
晨阳欲将光芒散。晚色难挡暗影搬。
阵阵马蹄传渡口,寥寥秋风掠河峦。
旌旗招摇数百里,不等南岸造渡船。</p>
叛军在并州城南,誓师发兵,旌旗招展,鼓号连鸣,叛军士气无比高涨。汉王杨谅身着黄金锁子连环甲,头戴百宝珍珠凤尾盔,胯下五花金钱马,腰悬镶金紫电扫风剑,煞是威风。
旗排官拍马飞奔,挥舞令旗,掠过阵前,三军将士一片寂静。只听汉王杨谅高声喝道:“诸位将士,当今朝廷,奸臣当道,上欺天子,下压百姓,倒行逆施,扰乱皇纲。本王为天下大计,举兵起事,讨伐不义,三军所向,直奔京师!”
喊令官带领众将士喊道:“清君侧,诛奸党!”二十万大军随声高喊,欢呼雀跃,震耳欲聋,士气大振。
就在此时,忽然远处一匹战马奔驰,单人独骑,呼啸而来。汉王杨谅定睛一看,前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汉王府司马皇甫诞。
杨谅打量了一番皇甫诞,说道:“皇甫将军来的正好,随本王杀过黄河去!”
皇甫诞抱拳作揖,质问道:“今见千岁雄兵,纵有盖世之气,却无必胜只算,兵马虽精,也难以取胜。愿千岁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两害相遇,当取其轻;两利相遇,当取其义;愿察区区之心,思万全之计,敢以死谏。”
杨谅一听这话,把脸一沉,问道:“皇甫将军你这话什么意思?”
“千岁仅有并、冀二州,而皇上却有天下,势力悬殊,差距可见,万不可鲁莽。”
杨谅拿着马鞭指着皇甫诞说道:“若不看汝是本王的老部下,当斩首祭旗,以壮君威!”
“千岁,万不可鲁莽啊!”皇甫诞翻身下马,跪倒在地又劝道:“即便千岁不愿回京,只要握雄兵自居,北靠突厥,南依黄河,也是割据一方的雄强,朝廷也不敢触怒千岁。”
“一派胡言!”杨谅对左右侍卫喝道:“左右将皇甫诞拿下,待本王打进京城,再问你的悖逆之罪!”
左右的侍卫将皇甫诞按倒在地,捆绑起来,打入了并州的死囚牢。二十万叛军跟随汉王杨谅浩浩荡荡南下,杀奔京师。这才是:
叛军举兵起河东,豪强逐鹿入关中。
壮志难酬意饱满,野心欲涨气恢弘。
雕翎遥指弓弦张,寒锋所向刃光瞳。
兄弟反目恨不尽,手足自残祸无穷。
慕容遐带着汉王杨谅造反的檄文,日夜兼程,快马加鞭,赶回京师大兴,踉踉跄跄跑到宁安殿,皇后萧珺见慕容遐神情大变,便问事由。
慕容遐诉道:“娘娘,大事不好,汉王杨谅八月二十九日起兵造反了。”说着慕容遐递上了汉王造反檄文。
萧皇后接过檄文,展开一看,顿时吃了一惊,拿着直接去宣文殿觐见天子。来到宣文殿,却不见隋炀帝,只有大太监王文同在宫中。
萧皇后问道:“为何只有你在宫中,陛下何在?”
王文同道:“皇上听说宣华夫人病了,去了仙都宫。”一听隋炀帝又去宣华夫人那里,萧皇后心中及其不是滋味,带着丫鬟宫人,又转往仙都宫。
宣化夫人自从回到京城,独居仙都宫,忧郁寡欢,本不强的身子,反到积攒成病,虽是病美人,但依旧美貌压过皇后,使得杨广隔三差五前来陪伴。
皇后萧珺来到仙都宫,隋炀帝杨广正坐在宣华夫人床边,手拿一卷诗书,二人正品辞论诗,谈得情意正浓。这时,皇后到来,不经意间让二人好生尴尬,皇后萧珺拜道:“臣妾见过陛下。”然后,萧珺双膝跪倒:“孩儿拜见宣华夫人。”
这一跪让宣华脸上更难为情,言道:“宣华应拜皇后娘娘才是,怎受得起皇后拜我。”
“夫人是孩儿母妃,辈分有别,理应跪拜。”
隋炀帝在一旁是有苦说不出,只得言道:“皇后、夫人就不要多礼了,皇后有何要事,快快说来。”
萧皇后说道:“并州有人送来密信,汉王反了。”
“什么?”隋炀帝一惊:“屈突通昨日刚说,五日后汉王回京,皇后的消息真伪可靠么?”
“汉王印信檄文在此。”旁边丫鬟萧敬嫣捧上汉王檄文,杨广展开一看,手攥檄文怒道:“杨谅贼子,安敢欺朕!”
隋炀帝撩起龙袍,顾不得宣华夫人,一个人怒气冲冲离开,前往宣文殿。
萧皇后见皇上离去,挥退左右宫人,坐到宣化夫人床边,握住宣华夫人双手,好生安慰道:“陛下既然对夫人情有独钟,夫人不如搬到内宫,免的朝中来了急事找不到皇上。”
宣华夫人一看萧珺并无嫉妒憎恨之意,反倒两眼含泪,心生愧疚,言道:“皇后当年救我一命,当姐妹相待,不知可否像当年一样?”
萧皇后神情无奈,低头不语,迟疑了片刻才说道:“辈分有别,不可一乱再乱,称呼还是且不改了吧。”
宣华夫人满面含羞,带着几分愧疚问道:“陛下在此寻欢,皇后娘娘不仅不怪罪,还关心臣妾的身子,难道就不曾忌恨臣妾么?”
萧皇后带着一副长者女主的气质,牵过宣华夫人的手安慰道:“先帝临言要孩儿厚养母妃,岂敢怠慢。只为先帝遗德,萧珺长记于心,理应照顾母妃。”
萧皇后越是把宣华夫人当做母妃,宣华夫人越有种苦水难咽的滋味,一番安慰之后,宣华夫人答应了搬进内功,萧珺这才离开仙都宫。真可谓:
宫中佳丽多如麻,唯有宣华美如花。
隋唐第一美女子,才情愁断帝王家。
隋炀帝杨广回到宣文殿,立刻召集百官上朝,商议退敌之策。文武大臣上殿之后,隋炀帝拿着汉王造反的檄文问道:“诸位爱卿,各位臣公,今日朕得到一份檄文,汉王调动冀州、并州的二十万叛军造反了。”
闻听此言,殿下惊呼一片,越国公杨素原以为自己的计谋天衣无缝,没想到激反了汉王杨谅,杨素出列说道:“削藩之策失利,微臣难辞其责。”
隋炀帝道:“汉王造反理由就是清君侧,朕明白这只是个由头,终究目的还是要夺朕的皇位。”
杨素道:“陛下,事不宜迟,需提早调兵,抵抗叛军。”
隋炀帝攥着拳头捶了捶腿,沮丧说道:“昨日还说什么五日后归朝,这才几天,二十万大军犹如天降神兵。”
宇文述也出列奏道:“时局紧迫,陛下万不可犹豫不决,应当立刻调集京畿兵马,会同禁军,筹备抗敌。”
隋炀帝说:“全都准了,杨谅兴兵造反,是以讨伐国公为名,看来平定叛乱,还需国公亲自出战。”
杨素见事情摊到自己头上,也未曾推辞,说道:“归也杨素,反也杨素,既然汉王问罪于臣,老臣愿亲率六军出战。”
“京师兵马不过三万余众,汉王拥兵二十万,以少战多,越国公有几分把握?”
杨素摸着一大把羊角胡子,言道:“汉王兵多将少,陛下兵少将广,有众将调遣,何惧二十万乌合之众。”
“好,朕准你调动京师各府将官,前敌之事,由国公临机而断。”杨广传下旨意,杨素立刻出宫点将。
到了次日,京师的隋军附加皇城调出的禁军,汇集点将台下,兵马不过三万五千余众,但朝中武将如云,一次列开,点将台下旌旗蔽日,校军场内刀戟林立。
越国公杨素以三千兵马为一镇,大军共分十镇,依次是:第一镇左翊卫将军宇文述,第二镇卫尉少卿李渊,第三镇镇国将军阴世师,第四镇左骁卫将军屈突通,第五镇长安令屈突盖,第六镇殿前将军鱼俱罗,第七镇右骁卫将军来护儿,第八镇左武卫将军段达,第九镇殿前将军鱼俱瓒,第十镇殿前将军麦铁杖。
其余五千兵士隶属中军,以将军段达为中军主将,保卫杨素左右。杨素点兵点将,仪式壮观,这时快马探马,飞驰而来,急报:“启禀越国公,河东叛军先锋已攻克蒲津关。”
杨素对三军喝令:“本帅命来护儿为先锋,即刻前往黄河南岸,打造战船,准备迎击。”来护儿得令率兵先行,其余各部依次发兵,直奔黄河渡口。
先锋官来护儿率领三千马步军,先抵黄河南岸。传令将士立刻沿岸砍伐树木,打造渡船,又从整掉当地民船,派使者前往北岸,去见镇守蒲津关的主将蒋鹰。
这蒋鹰在前一天,刚得了汉王杨谅的讨伐檄文,心里十分焦虑。本来在蒲津关当个守将,盘查过往行人,在渡口边上向商船征收苛捐杂税,也算是个有油水的肥差。蒋鹰这个守将也算出工不出力,安享太平年。没想到如今汉王的二十万叛军,大举南下,势如破竹,让蒋鹰正在犯愁。
偏逢南面来护儿也派人前来,蒋鹰心里揣着几分忐忑,把信使招到房中,蒋鹰看了看送来的加急文书问道:“来护儿将军,遣书信有什么叮嘱么?”
信使道:“来护儿将军正在南岸打造渡船,要求蒋将军在蒲津关务必坚壁清野,以逸待劳,不可轻易出战。”
蒋鹰又问:“来将军需要几日能打造好渡船。”
信使答:“三日之后,便可运人马过黄河渡口。”
蒋鹰点了点头便让,便让信使回南岸复命。等信使走后,蒋鹰纠结起来,一面是汉王的叛军就要来到,一面是来护儿援军即将渡河,究竟该倾向哪一边?摇摆起来,举棋不定。
左右为难了一夜,等到次日清早,天刚方亮,守关的侍卫匆匆来报:“禀告蒋将军,大事不妙,汉王的先锋官裴文安,率兵已到关前!”蒋鹰大惊,真算得:
权衡左右恐为难,叛军一夜抵雄关。
晨阳欲将光芒散。晚色难挡暗影搬。
阵阵马蹄传渡口,寥寥秋风掠河峦。
旌旗招摇数百里,不等南岸造渡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