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下的洪承畴同样在关注着战场上的形势,其实作为双方的统帅,他们都知道最后的起决定作用的并非两翼的战场,而是如今尚未出动的庞大的中军,谁后出动中军,就意味着战争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谁的手中。
当然两翼战场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军,影响着战场的最后的结果。奇正相合,以正为主,以奇辅之。
洪承畴看了看两翼,见抢先出动的吴三桂已经有些不支的现象,心中叹了口气,转身大吼道:“将士们,如今决战的时候到了,拔出你们的刀,用刀尖插向敌人的心脏,用刀锋割断敌人的脖子,关宁无敌。”
“关宁无敌。”后面的数万关宁铁骑一声大吼。他们确实有这个资格,明末,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过去的辽东战事,明朝往往是从全国各地征调部队增援。除了少数特别精锐的部队外,这些客兵往往战斗力很弱。一方面万里来援,不适应辽东的环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打起仗来没有一种保家卫国的意识,净想着怎么溜回家。而且,南方兵也不适于骑兵作战。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江南〕兵脆弱”。说到最后,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辽人最适于守辽土。因此,袁崇焕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关宁铁骑”。天启七年,关宁铁骑首战告捷,在宁远城下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以骑兵——“关宁铁骑”;为核心的明军开始敢于跟后金军打yezhan了!虽然是有宁远城上炮火的支援,虽然明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士多死”,但毕竟明军敢于刀对刀,枪对枪的干了,而且还取得了胜利,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袁崇焕指出“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千年未有之武功也”。而更是厉害的是崇祯二年,袁崇焕以五千铁骑硬是把皇太极打的狼狈而逃,可见关宁铁骑的威力了。
如今洪承畴所率领的关宁铁骑虽然不如袁崇焕的时候相比较,自己的威望也不如袁崇焕,但关宁铁骑的威名仍然感染了关宁军的每个人,如是洪承畴的叫喊下,关宁军军心大振,士气也涨到了最高点。
手中的令旗挥动,数万儿郎如猛虎下山一样,一股黑色的洪流朝对面的后金大军猛扑过去,喊杀声惊天动地,杀气弥漫着整个天地间。残雪飞舞,风云为之变色;刀光闪动,天地为之震动,气势庞大恢弘。
饶是皇太极已经登上人间至尊,饶是多尔衮久经沙场,也不由的变了变脸色,两人互望了一眼,皇太极转过身去,挥动着手中的马鞭,对着身后的满汉八旗士兵大声道:“大清的勇士们,决战的时候到了,朕命令你们,拔出你们的武器,朝懦弱的南朝人冲过去,杀过去,消灭他们,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是属于我们大清的勇士的,勇士们,随着朕冲上去。”
“杀。”旁边的多尔衮拔出腰间的长刀,大吼一声,率先冲了上去,跟在他身后的是无数的后金将领与士兵,黄色的盔甲,白色的盔甲,蓝色的盔甲,红色的盔甲,盔甲艳丽;满八旗,汉八旗旗帜飞舞;挥舞的长刀,寒光闪烁,锋利的尖枪,枪枪夺命。
碰撞、倒地,手臂挥舞,寒光闪动,热血喷洒,喊杀声震动天地,红色的鲜血染红了枯萎的黄草,黑色的洪流与黄色、红色、白色、蓝色的洪流纠缠在一起,盔甲颜色的不同让各自很容易辨认敌我,恢弘的战场,个人的武力已经取不到什么作用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黑色的士兵眼中闪过厉色,手中的战刀划过对方的脖子,鲜血溅在自己的脸上,还没有等到拭去鲜血,眨眼间又倒在地上,睁大的眼睛里闪过的是无情与麻木,战争就是这样。
皇太极很是焦急,洪承畴也同样很是着急,自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来开,与明朝的战争打过无数次,若论惨烈,那倒是算大凌河一役了,但是若论大规模的战争,数十万人在一起撕杀,这倒是头一回,无论是皇太极还是洪承畴都知道这场战争的重要性,洪承畴胜了,不但继续守住辽东,还可以把战线沿至大凌河一线,甚至把后金赶到后金的老巢盛京底下都说不定,但是同样,若是皇太极赢了,山海关外再也没有可以抵御后金的力量了,后金与明朝廷之间唯一的防御地只有山海关了,失去了关宁铁骑的明朝廷再也不能对崛起的后金产生不利的影响。
战争仍然在进行了,尽管双方的将领都很着急,但是数十万人的撕杀,不是一时半伙就能得到结果,战争不已双方的首脑而转移,但不管怎么样,战争的结果还是出来了,随着金乌坠地,撕杀了一天的战斗终于也落下了尾声,双方不约而同的鸣金而退,黑色的洪流与满清八旗仿佛象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有条不紊的在一些将领的带领下,离开了战场,各自回到大营,各自舔着自己的伤口。
于是松山之下又恢复了宁静,只剩下战场上失去主人的战马在哀鸣着,而草地上的断臂残肢,缺头少脑者有之,开膛破肚者有之,身插利箭者有之。但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会化为尘土,也许若干年后,这里又会长出一片茂密的青草来。无论如何战争仍然在继续着,人世间又会演绎着新的局面。直到胜利者的出现,失败者的退出。
若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皇太极十面埋伏洪承畴无力回天
[奉献]
当然两翼战场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军,影响着战场的最后的结果。奇正相合,以正为主,以奇辅之。
洪承畴看了看两翼,见抢先出动的吴三桂已经有些不支的现象,心中叹了口气,转身大吼道:“将士们,如今决战的时候到了,拔出你们的刀,用刀尖插向敌人的心脏,用刀锋割断敌人的脖子,关宁无敌。”
“关宁无敌。”后面的数万关宁铁骑一声大吼。他们确实有这个资格,明末,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过去的辽东战事,明朝往往是从全国各地征调部队增援。除了少数特别精锐的部队外,这些客兵往往战斗力很弱。一方面万里来援,不适应辽东的环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打起仗来没有一种保家卫国的意识,净想着怎么溜回家。而且,南方兵也不适于骑兵作战。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江南〕兵脆弱”。说到最后,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辽人最适于守辽土。因此,袁崇焕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关宁铁骑”。天启七年,关宁铁骑首战告捷,在宁远城下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以骑兵——“关宁铁骑”;为核心的明军开始敢于跟后金军打yezhan了!虽然是有宁远城上炮火的支援,虽然明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士多死”,但毕竟明军敢于刀对刀,枪对枪的干了,而且还取得了胜利,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袁崇焕指出“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千年未有之武功也”。而更是厉害的是崇祯二年,袁崇焕以五千铁骑硬是把皇太极打的狼狈而逃,可见关宁铁骑的威力了。
如今洪承畴所率领的关宁铁骑虽然不如袁崇焕的时候相比较,自己的威望也不如袁崇焕,但关宁铁骑的威名仍然感染了关宁军的每个人,如是洪承畴的叫喊下,关宁军军心大振,士气也涨到了最高点。
手中的令旗挥动,数万儿郎如猛虎下山一样,一股黑色的洪流朝对面的后金大军猛扑过去,喊杀声惊天动地,杀气弥漫着整个天地间。残雪飞舞,风云为之变色;刀光闪动,天地为之震动,气势庞大恢弘。
饶是皇太极已经登上人间至尊,饶是多尔衮久经沙场,也不由的变了变脸色,两人互望了一眼,皇太极转过身去,挥动着手中的马鞭,对着身后的满汉八旗士兵大声道:“大清的勇士们,决战的时候到了,朕命令你们,拔出你们的武器,朝懦弱的南朝人冲过去,杀过去,消灭他们,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是属于我们大清的勇士的,勇士们,随着朕冲上去。”
“杀。”旁边的多尔衮拔出腰间的长刀,大吼一声,率先冲了上去,跟在他身后的是无数的后金将领与士兵,黄色的盔甲,白色的盔甲,蓝色的盔甲,红色的盔甲,盔甲艳丽;满八旗,汉八旗旗帜飞舞;挥舞的长刀,寒光闪烁,锋利的尖枪,枪枪夺命。
碰撞、倒地,手臂挥舞,寒光闪动,热血喷洒,喊杀声震动天地,红色的鲜血染红了枯萎的黄草,黑色的洪流与黄色、红色、白色、蓝色的洪流纠缠在一起,盔甲颜色的不同让各自很容易辨认敌我,恢弘的战场,个人的武力已经取不到什么作用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黑色的士兵眼中闪过厉色,手中的战刀划过对方的脖子,鲜血溅在自己的脸上,还没有等到拭去鲜血,眨眼间又倒在地上,睁大的眼睛里闪过的是无情与麻木,战争就是这样。
皇太极很是焦急,洪承畴也同样很是着急,自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来开,与明朝的战争打过无数次,若论惨烈,那倒是算大凌河一役了,但是若论大规模的战争,数十万人在一起撕杀,这倒是头一回,无论是皇太极还是洪承畴都知道这场战争的重要性,洪承畴胜了,不但继续守住辽东,还可以把战线沿至大凌河一线,甚至把后金赶到后金的老巢盛京底下都说不定,但是同样,若是皇太极赢了,山海关外再也没有可以抵御后金的力量了,后金与明朝廷之间唯一的防御地只有山海关了,失去了关宁铁骑的明朝廷再也不能对崛起的后金产生不利的影响。
战争仍然在进行了,尽管双方的将领都很着急,但是数十万人的撕杀,不是一时半伙就能得到结果,战争不已双方的首脑而转移,但不管怎么样,战争的结果还是出来了,随着金乌坠地,撕杀了一天的战斗终于也落下了尾声,双方不约而同的鸣金而退,黑色的洪流与满清八旗仿佛象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有条不紊的在一些将领的带领下,离开了战场,各自回到大营,各自舔着自己的伤口。
于是松山之下又恢复了宁静,只剩下战场上失去主人的战马在哀鸣着,而草地上的断臂残肢,缺头少脑者有之,开膛破肚者有之,身插利箭者有之。但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会化为尘土,也许若干年后,这里又会长出一片茂密的青草来。无论如何战争仍然在继续着,人世间又会演绎着新的局面。直到胜利者的出现,失败者的退出。
若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皇太极十面埋伏洪承畴无力回天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