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曦在这场大型洽谈会上敲定了11个作坊,7个材料商作为自己中华集市的第一批客户。至于另外3个大作坊主对华曦统一售价以及价格偏低的政策有很大意见。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既然谈不拢,华曦也不强留。所谓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华曦也没对他们中途离席的无礼行为表示出什么愤怒,只是让几个伙计将他们好生送到店外。
《中华市》就如同一个人流量巨大的书站,供应商就犹如一个作者提供商品。这里完全采取现代式的进货、销售、售后一条龙管理。譬如三间武器作坊将同类型商品放到《中华市》寄售,华曦则将同类商品统一售价来寄售,而且是采取一个市场最低价来销售。此举可以大大吸纳潜在的顾客,也为《中华市》品牌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价格虽低,但对于作坊和华曦这边的来说,还是有不小的利润空间。只要销售得快,巨大的销售数量优势不说弥补了,完全超过那些高价的商铺利润也是肯定的事情。
至于华曦为何要敲定几个材料商,原因有两个。一来这些材料商自己在这方面已经有一定关系和实力。作坊需要的材料经常会因为这些材料商的价格凌乱,造成成本各有差异。华曦做一个中间人牵线,由自己对材料商进行统一价格采购,然后再转交给作坊生产成品。大大稳定货源的产量和价格。同时,此举也为华曦迅速拓展人脉,打通任督二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华曦凭仗对预见市场的捕捉感,譬如兽皮这些靠自己去采购,不单止麻烦,而且收购到的数量也不大。有了供应商的稳定提供,自己也就轻松多了。
华曦这个新举措,不但为这些作坊主,材料商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把一些积压的货物迅速销售除去。而且,还让他们下定决心来扩大产量。
由于初次合作,寄售契约的时间只是三个月。三个月如果效果理想,他们则会继续追加时间。同时,华曦为了绑住这批颇有实力的供应商,也答应续约的供应商拥有比外人优先的待遇。
现在,鉴于签订寄售契约的的供应商数量远远超出了货架所能负荷的程度。华曦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谓规矩是死的,思维是活的。华曦跳出了一个框框,到达了另外一个寄售层面。
华曦将原来的作坊全部改造成一个临时仓库。商铺那边摆放着各类商品的货样,让顾客观看和选购。一旦有人需要购买大批量的商品,则从后面的仓库中提取。如果仓库中没有或者是数量不足时,则让顾客留下姓名和联系方法。自己再派伙计到作坊取货,待顾客再来的时候交付或是亲自送货。
当然,这个只是初步的,华曦觉得如果生意稳定后,再在《中华市》内开展诸如促销或是强力推荐之类的活动。当然,后面那个强力推荐,少不了要啃上一口作坊那边。只要销售成绩理想,那些作坊主是不介意支付点铜币的。不过,这个是以后的事了,目前最要紧是把商铺搞起来。
作坊那些匠人和药师可没有因此失业,回家种地去。华曦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新工作。当作坊的人把货物拉到《中华市》的仓库时,就是这批人忙活的时候了。他们的工作就是做qc(质量检查),把那些不及格的商品挑出,列出清单,然后打包退回去。这样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劣质商品的出现,为自己的招牌增加几分保险。
物美价廉的商品,自然受大众欢迎,同时也是比任何广告都要有效得多的手段。大家也许对什么什么牌子的电器广告都颇为熟悉,但是你们现在看见过美的电器经常打广告吗?美的出品的电器,现在都已经成为了质量保证的代言词了。看看什么脑残金,天地一号,越是垃圾的商品,广告就越多。
当《中华市》的新型售卖方式推出后,整个长阳城都沸腾了。低廉的价格,过关的质量,这些都是人们所关心的。客似云来,门庭若市,正好应验了“中华市”取名时候的寓意。
现在,那和华曦签订了契约协议的作坊、材料商虽然不需要去烦恼怎么将货物推销出去了,但是他们又要面对一个新烦恼。
本来,销售有好渠道,这是件好事。这些签订了契约的作坊主和材料商只需要考虑如何扩大产量,填补快速消失的商品存放位置。但是,经过几天有目共睹的成绩后,那些没有和《中华市》签订契约协议,大大小小的作坊主,材料商,甚至连小贩都找上他们的门来。
无事不登三宝殿!
彼此都是竞争对手的,本应是怒目相对的,但他们却开始求这些签订了契约的老爷。他们愿意用更低廉的价格将自己作坊、材料卖给这些大老爷。这样一来,这些因为产量不足而赶不上销售的作坊主、材料商可以不用烦心扩大产能的事,他们又可间接地获得《中华市》这个极品销售渠道。
现在,这些材料商,作坊主普遍都是两个反应。一个是直接采购这些人的商品,然后转手送到《中华市》;还有一个反应就是一口拒绝掉,自己扩大生产。但是无论是哪种,都向许多商家坊主传播着一个不好的消息:猛龙过江,地头虫要遭殃了。
经华曦这么一闹,除了猎弓、粮食这些急需品外,大多数商品的物价都普遍有了回落趋势。虽然回落的速度比较缓慢,但对千千万万个普通族民来说,《中华市》的出现无疑是个好消息。一个崭露头角的“企业家”华曦,他的名字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比马云、陈天桥之流还要出名。
{嘿嘿…………意淫一下}
忙完这些事情,商铺也逐渐上了轨道稳定下来后,已经是一周后了。大酋长榆罔在这几天里派了好几次的人来传召华曦入宫。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既然谈不拢,华曦也不强留。所谓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华曦也没对他们中途离席的无礼行为表示出什么愤怒,只是让几个伙计将他们好生送到店外。
《中华市》就如同一个人流量巨大的书站,供应商就犹如一个作者提供商品。这里完全采取现代式的进货、销售、售后一条龙管理。譬如三间武器作坊将同类型商品放到《中华市》寄售,华曦则将同类商品统一售价来寄售,而且是采取一个市场最低价来销售。此举可以大大吸纳潜在的顾客,也为《中华市》品牌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价格虽低,但对于作坊和华曦这边的来说,还是有不小的利润空间。只要销售得快,巨大的销售数量优势不说弥补了,完全超过那些高价的商铺利润也是肯定的事情。
至于华曦为何要敲定几个材料商,原因有两个。一来这些材料商自己在这方面已经有一定关系和实力。作坊需要的材料经常会因为这些材料商的价格凌乱,造成成本各有差异。华曦做一个中间人牵线,由自己对材料商进行统一价格采购,然后再转交给作坊生产成品。大大稳定货源的产量和价格。同时,此举也为华曦迅速拓展人脉,打通任督二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华曦凭仗对预见市场的捕捉感,譬如兽皮这些靠自己去采购,不单止麻烦,而且收购到的数量也不大。有了供应商的稳定提供,自己也就轻松多了。
华曦这个新举措,不但为这些作坊主,材料商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把一些积压的货物迅速销售除去。而且,还让他们下定决心来扩大产量。
由于初次合作,寄售契约的时间只是三个月。三个月如果效果理想,他们则会继续追加时间。同时,华曦为了绑住这批颇有实力的供应商,也答应续约的供应商拥有比外人优先的待遇。
现在,鉴于签订寄售契约的的供应商数量远远超出了货架所能负荷的程度。华曦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谓规矩是死的,思维是活的。华曦跳出了一个框框,到达了另外一个寄售层面。
华曦将原来的作坊全部改造成一个临时仓库。商铺那边摆放着各类商品的货样,让顾客观看和选购。一旦有人需要购买大批量的商品,则从后面的仓库中提取。如果仓库中没有或者是数量不足时,则让顾客留下姓名和联系方法。自己再派伙计到作坊取货,待顾客再来的时候交付或是亲自送货。
当然,这个只是初步的,华曦觉得如果生意稳定后,再在《中华市》内开展诸如促销或是强力推荐之类的活动。当然,后面那个强力推荐,少不了要啃上一口作坊那边。只要销售成绩理想,那些作坊主是不介意支付点铜币的。不过,这个是以后的事了,目前最要紧是把商铺搞起来。
作坊那些匠人和药师可没有因此失业,回家种地去。华曦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新工作。当作坊的人把货物拉到《中华市》的仓库时,就是这批人忙活的时候了。他们的工作就是做qc(质量检查),把那些不及格的商品挑出,列出清单,然后打包退回去。这样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劣质商品的出现,为自己的招牌增加几分保险。
物美价廉的商品,自然受大众欢迎,同时也是比任何广告都要有效得多的手段。大家也许对什么什么牌子的电器广告都颇为熟悉,但是你们现在看见过美的电器经常打广告吗?美的出品的电器,现在都已经成为了质量保证的代言词了。看看什么脑残金,天地一号,越是垃圾的商品,广告就越多。
当《中华市》的新型售卖方式推出后,整个长阳城都沸腾了。低廉的价格,过关的质量,这些都是人们所关心的。客似云来,门庭若市,正好应验了“中华市”取名时候的寓意。
现在,那和华曦签订了契约协议的作坊、材料商虽然不需要去烦恼怎么将货物推销出去了,但是他们又要面对一个新烦恼。
本来,销售有好渠道,这是件好事。这些签订了契约的作坊主和材料商只需要考虑如何扩大产量,填补快速消失的商品存放位置。但是,经过几天有目共睹的成绩后,那些没有和《中华市》签订契约协议,大大小小的作坊主,材料商,甚至连小贩都找上他们的门来。
无事不登三宝殿!
彼此都是竞争对手的,本应是怒目相对的,但他们却开始求这些签订了契约的老爷。他们愿意用更低廉的价格将自己作坊、材料卖给这些大老爷。这样一来,这些因为产量不足而赶不上销售的作坊主、材料商可以不用烦心扩大产能的事,他们又可间接地获得《中华市》这个极品销售渠道。
现在,这些材料商,作坊主普遍都是两个反应。一个是直接采购这些人的商品,然后转手送到《中华市》;还有一个反应就是一口拒绝掉,自己扩大生产。但是无论是哪种,都向许多商家坊主传播着一个不好的消息:猛龙过江,地头虫要遭殃了。
经华曦这么一闹,除了猎弓、粮食这些急需品外,大多数商品的物价都普遍有了回落趋势。虽然回落的速度比较缓慢,但对千千万万个普通族民来说,《中华市》的出现无疑是个好消息。一个崭露头角的“企业家”华曦,他的名字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比马云、陈天桥之流还要出名。
{嘿嘿…………意淫一下}
忙完这些事情,商铺也逐渐上了轨道稳定下来后,已经是一周后了。大酋长榆罔在这几天里派了好几次的人来传召华曦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