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孙策最信任的人,周瑜自然是知道内幕的,当年把孙权当作质子送到荆州还是周瑜出的主意呢。
现在周瑜最想做的事就是派人暗杀了孙权,但大耳贼战场筹划那是不如周瑜的,但要说朝堂庙算,十个周瑜都不是刘备的对手,这就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区别。刘备再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还能派出三千军队送孙权回江东,防备的就是这一点。
碧眼紫髯的孙仲谋在江东人缘很好,所以有不少人都前来迎接孙权,必须要承认的是,迎接孙权的官员都没什么实权,其分量最重的人就是张昭了。
孙权也顾不得和这些人客套,一过了丹徒县,就弃舟登岸,乘快马赶赴吴县去见吴国太了。
孙权不是傻子,当年他所做的事情太过恶毒了,兄长一定不会放过他的,整个江东,唯一能庇护住他的就是吴国太,父亲的二夫人。而没有确切的证据,单靠猜测,孙策绝对不敢把他怎么样,吴国太的龙头拐杖不是吃素的。
吴县之内最大的府邸自然就是吴侯府了,虽然处在战时,府依然传出欢声笑语之声。
孙权安全回来,吴国太是最高兴的了,相对比来说,吴国太更喜欢孙权而不是孙策,没有任何原因,就是缘分的问题。
在府过了几ri,孙权就绝对自己不能就这么得过且过,这实在不是长久之计。吴国太就算一直庇护自己又能庇护几年呢。
今年吴国太就是四十五岁的人了(孙坚155年,吴国太就是再小也小不到哪去),古代可不像现代,人衰老的很快。再加上孙坚早年南征北战,吴国太也跟着颠沛流离,所以吴国太保养的并不好,刚刚年过四十就已经满头白发了。
而且吴国太这几年身体也不怎么好,还能活几年,真不好说。
孙权想的就很现实,现在孙策迫于吴国太的压力,不敢那自己怎么样,以后呢?所以自己一定要找一个安身之地才行。准确点说,孙权是想找一块能割据一方的地盘,自己养活一支军队,有对抗孙策的本钱。
虎父无犬子,孙权的战略眼光也不错,他能看得出来,兄长就算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怕也没什么争霸天下的希望了,除非周瑜能一举擒杀刘备,朔江而上,占据荆州才有可能。
但这太难了,大浪淘沙,现在可不是诸侯并起的时代了,经过一系列的惨烈争斗,能留下来的都是人英杰。刘备也不例外,大耳贼虽说比不上曹cāo、李重,但也绝对不是二百五。
那么孙权只要挺过这几年就好了,等到孙策战败的时候,自己或许还能卖个好价钱。孙权也不是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但孙权也不是一个好高骛远之人,他心里很清楚,东吴将领大多数都是孙策的死忠,只有几个郁郁不得志的臣靠拢自己,在这乱世之,想要割据一方,没有武将的支持那是万万不能的。
臣造反,哈哈……哈哈……
所以孙权就对吴国太有了大概这样一番说辞,如今荆州刘备趋兵东进,大兄独力难支,我孙权身为父亲的儿子,理应为东吴尽一番力气不是。更何况自己的兄弟五人都在为家族拼杀,自己也是大好男儿,怎么能贪恋府的安逸生活呢,将来到了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父亲。
不得不说,孙权的口才当真不错,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说的头头是道,实际上人家孙权说的也没什么错误。
吴国太对孙权本来就很宠爱,在孙权被送到荆州当质子之后,吴国太心里不免又升起愧疚、牵挂之心,以至于这种宠爱更加严重了。所以吴国太立即就答应了孙权的请求。
孙权又对吴国太说,自己在荆州也没忘记苦读兵书,勤练武艺,所以自己不打算任职事,打算到军历练一番。为了取信吴国太,孙权还演练了一番武艺弓箭,还别说,孙权演练的倒也有模有样。
实际上孙权的武艺也真不错,历史上孙权就常常弯弓shè虎,留下不少名声。
被孙权蛊惑之后,吴国太立即派人给孙策写了一封书信,声称孙权也不小了,也到了给孙家出力的时候了……希望孙策能给孙权一些兵权,协助他击败刘备,而且吴国太着重描写了一番孙权的军事才能。
实际上吴国太这封书信命令的意味更大一些。
孙策刚刚压制住张飞,就接到这么一滩烂事,气的差点没一口血吐出来,破口大骂刘备卑鄙无耻,刘表不够心狠手辣,为什么不早点杀了孙权,一了百了。
但孙策也没把法,除非他跟吴国太坦白,说自己发现孙权想要暗害自己,自己这才把孙权发配到荆州的。可证据呢?难道孙策还能说自己是根据李重的一封书信推断的,吴国太不骂他个狗血淋头才怪。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孙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没能够做到亲不认的地步。
真正的政治家就跟刘邦一样,煮自己的老爹都要分一杯羹,再次也要像明太祖一样,屠戮功臣,要像%&a;*一样,抛弃妻女,再结新欢,把儿子送到野蛮人哪里当质子,再再次也得学学刘备摔孩子。
既然做不到亲不认,孙策就只能先选择妥协了,不过孙策也不是白痴,不就是兵权吗?随便找个小县城,三五百老弱病残打发了孙权就是了,等到吴国太百年之后,想怎么杀孙权,就怎么杀。
于是孙策拔开地图给孙权选地方,还别说,孙策真找到个好地方,那就是徐州的广陵县。
张辽虽然占据了徐州,但也有控制不到的地方,或者说不想控制的地方,比如说广陵。
大江是扬州和徐州分界线,北为徐州,南为扬州,而广陵郡就在大江北岸。张辽有没有能力攻克广陵,肯定有,但是张辽却不能这么做。如果张辽为了一点点钱粮贸然攻克广陵,也就控制了大江北岸,相当于在孙策屯兵到孙策的家门口。
为了保持和孙策的良好关系,张辽必须给双方留下一个缓冲地点,给孙策一些安全感,而势力雄厚的李重也不介意吃点小亏,就没让张辽出兵。
现在孙策就想把孙权安置在广陵县,让孙权和张辽对峙去,孙权相信,以自己和李重的默契关系,李重一定会帮自己这个忙,派张辽咔嚓了孙权,以绝后患。
把自己的安排和吴国太一说,吴国太也点头同意了,老太太没什么政治智慧,想问题比较简单。在吴国太眼里,李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女婿,就算翻脸出兵广陵,顶多是要点土地罢了,也不会亲不认到要孙权xing命的地步。
于是孙策里就安排孙权去广陵上任了,孙权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人单势孤,立即请示母亲,想要带几个人去广陵协助自己处理政事。
出乎孙权意料的是,孙策非常痛快的答应了孙权的举动,孙权要求的张昭张纮兄弟、陆逊、潘璋等人一同调到广陵上任,孙权大喜之下却不知道,此时孙策已经有了将这些和孙权关系密切之人一网打尽的心思。
壮士断腕,不外如是!
孙策高高兴兴的赶到广陵,立即大刀阔斧的整顿军务民政,本来孙权就是枭雄之姿,再加上手下还有张昭正阳的名臣,陆逊这样的名将相助,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被李重和孙策视如鸡肋的广陵县就焕然一新。
转眼间到了阳chun三月,刘备和孙策的争斗再次发生变化,周瑜依旧和刘备再大江之上僵持,孙策却已经有了一些反攻的能力,并且趁着chun水泛滥之际,在余暨县外大败张飞,斩杀了近三千荆州兵卒。
但刘备这次却吸取了教训,耐xing十足,也不管战况如何,就和孙策死磨硬打。刘备坚信,孙权这颗棋子一定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和孙策设想的一样,为了表达对盟友的支持,到了三月,李重果真命令张辽出兵广陵,攻打孙权。
当然李重也不是雷锋,没必要为了孙策兄弟拼命,于是张辽只带了五千兵卒,装模作样的杀奔广陵。说是出兵,实际上张辽真没把孙权放在眼里,这次出兵在张辽眼里就是chun游和拉练的综合体。
嗯……顺道还能在广陵郡抢点粮食,刚进过一场大饥荒,曹cāo和李重还没缓过气来呢,徐州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只能做到自给自足而已。
实际上李重和曹cāo这一冬天也没闲着,曹cāo追得马超到处逃跑,李重几乎派出了所有的骑兵扫荡草原,几乎将漠北异族悉数灭绝,在史书上留下千古……咳咳……骂名。
对于孙权来说,这是他第一次领兵作战,对上的又是张辽,所以孙权不免有些心有戚戚。张昭和张纮都是臣,对于行军布阵并不在行,所以指挥全军抵抗的责任就落到了陆逊身上。
必须补充一下,孙权也不知道陆逊的军事素质如何,只是二人经常相互讨论兵书战阵而已,可以这么说,孙权和陆逊都是纸上谈兵的选手。
现在周瑜最想做的事就是派人暗杀了孙权,但大耳贼战场筹划那是不如周瑜的,但要说朝堂庙算,十个周瑜都不是刘备的对手,这就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区别。刘备再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还能派出三千军队送孙权回江东,防备的就是这一点。
碧眼紫髯的孙仲谋在江东人缘很好,所以有不少人都前来迎接孙权,必须要承认的是,迎接孙权的官员都没什么实权,其分量最重的人就是张昭了。
孙权也顾不得和这些人客套,一过了丹徒县,就弃舟登岸,乘快马赶赴吴县去见吴国太了。
孙权不是傻子,当年他所做的事情太过恶毒了,兄长一定不会放过他的,整个江东,唯一能庇护住他的就是吴国太,父亲的二夫人。而没有确切的证据,单靠猜测,孙策绝对不敢把他怎么样,吴国太的龙头拐杖不是吃素的。
吴县之内最大的府邸自然就是吴侯府了,虽然处在战时,府依然传出欢声笑语之声。
孙权安全回来,吴国太是最高兴的了,相对比来说,吴国太更喜欢孙权而不是孙策,没有任何原因,就是缘分的问题。
在府过了几ri,孙权就绝对自己不能就这么得过且过,这实在不是长久之计。吴国太就算一直庇护自己又能庇护几年呢。
今年吴国太就是四十五岁的人了(孙坚155年,吴国太就是再小也小不到哪去),古代可不像现代,人衰老的很快。再加上孙坚早年南征北战,吴国太也跟着颠沛流离,所以吴国太保养的并不好,刚刚年过四十就已经满头白发了。
而且吴国太这几年身体也不怎么好,还能活几年,真不好说。
孙权想的就很现实,现在孙策迫于吴国太的压力,不敢那自己怎么样,以后呢?所以自己一定要找一个安身之地才行。准确点说,孙权是想找一块能割据一方的地盘,自己养活一支军队,有对抗孙策的本钱。
虎父无犬子,孙权的战略眼光也不错,他能看得出来,兄长就算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怕也没什么争霸天下的希望了,除非周瑜能一举擒杀刘备,朔江而上,占据荆州才有可能。
但这太难了,大浪淘沙,现在可不是诸侯并起的时代了,经过一系列的惨烈争斗,能留下来的都是人英杰。刘备也不例外,大耳贼虽说比不上曹cāo、李重,但也绝对不是二百五。
那么孙权只要挺过这几年就好了,等到孙策战败的时候,自己或许还能卖个好价钱。孙权也不是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但孙权也不是一个好高骛远之人,他心里很清楚,东吴将领大多数都是孙策的死忠,只有几个郁郁不得志的臣靠拢自己,在这乱世之,想要割据一方,没有武将的支持那是万万不能的。
臣造反,哈哈……哈哈……
所以孙权就对吴国太有了大概这样一番说辞,如今荆州刘备趋兵东进,大兄独力难支,我孙权身为父亲的儿子,理应为东吴尽一番力气不是。更何况自己的兄弟五人都在为家族拼杀,自己也是大好男儿,怎么能贪恋府的安逸生活呢,将来到了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父亲。
不得不说,孙权的口才当真不错,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说的头头是道,实际上人家孙权说的也没什么错误。
吴国太对孙权本来就很宠爱,在孙权被送到荆州当质子之后,吴国太心里不免又升起愧疚、牵挂之心,以至于这种宠爱更加严重了。所以吴国太立即就答应了孙权的请求。
孙权又对吴国太说,自己在荆州也没忘记苦读兵书,勤练武艺,所以自己不打算任职事,打算到军历练一番。为了取信吴国太,孙权还演练了一番武艺弓箭,还别说,孙权演练的倒也有模有样。
实际上孙权的武艺也真不错,历史上孙权就常常弯弓shè虎,留下不少名声。
被孙权蛊惑之后,吴国太立即派人给孙策写了一封书信,声称孙权也不小了,也到了给孙家出力的时候了……希望孙策能给孙权一些兵权,协助他击败刘备,而且吴国太着重描写了一番孙权的军事才能。
实际上吴国太这封书信命令的意味更大一些。
孙策刚刚压制住张飞,就接到这么一滩烂事,气的差点没一口血吐出来,破口大骂刘备卑鄙无耻,刘表不够心狠手辣,为什么不早点杀了孙权,一了百了。
但孙策也没把法,除非他跟吴国太坦白,说自己发现孙权想要暗害自己,自己这才把孙权发配到荆州的。可证据呢?难道孙策还能说自己是根据李重的一封书信推断的,吴国太不骂他个狗血淋头才怪。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孙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没能够做到亲不认的地步。
真正的政治家就跟刘邦一样,煮自己的老爹都要分一杯羹,再次也要像明太祖一样,屠戮功臣,要像%&a;*一样,抛弃妻女,再结新欢,把儿子送到野蛮人哪里当质子,再再次也得学学刘备摔孩子。
既然做不到亲不认,孙策就只能先选择妥协了,不过孙策也不是白痴,不就是兵权吗?随便找个小县城,三五百老弱病残打发了孙权就是了,等到吴国太百年之后,想怎么杀孙权,就怎么杀。
于是孙策拔开地图给孙权选地方,还别说,孙策真找到个好地方,那就是徐州的广陵县。
张辽虽然占据了徐州,但也有控制不到的地方,或者说不想控制的地方,比如说广陵。
大江是扬州和徐州分界线,北为徐州,南为扬州,而广陵郡就在大江北岸。张辽有没有能力攻克广陵,肯定有,但是张辽却不能这么做。如果张辽为了一点点钱粮贸然攻克广陵,也就控制了大江北岸,相当于在孙策屯兵到孙策的家门口。
为了保持和孙策的良好关系,张辽必须给双方留下一个缓冲地点,给孙策一些安全感,而势力雄厚的李重也不介意吃点小亏,就没让张辽出兵。
现在孙策就想把孙权安置在广陵县,让孙权和张辽对峙去,孙权相信,以自己和李重的默契关系,李重一定会帮自己这个忙,派张辽咔嚓了孙权,以绝后患。
把自己的安排和吴国太一说,吴国太也点头同意了,老太太没什么政治智慧,想问题比较简单。在吴国太眼里,李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女婿,就算翻脸出兵广陵,顶多是要点土地罢了,也不会亲不认到要孙权xing命的地步。
于是孙策里就安排孙权去广陵上任了,孙权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人单势孤,立即请示母亲,想要带几个人去广陵协助自己处理政事。
出乎孙权意料的是,孙策非常痛快的答应了孙权的举动,孙权要求的张昭张纮兄弟、陆逊、潘璋等人一同调到广陵上任,孙权大喜之下却不知道,此时孙策已经有了将这些和孙权关系密切之人一网打尽的心思。
壮士断腕,不外如是!
孙策高高兴兴的赶到广陵,立即大刀阔斧的整顿军务民政,本来孙权就是枭雄之姿,再加上手下还有张昭正阳的名臣,陆逊这样的名将相助,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被李重和孙策视如鸡肋的广陵县就焕然一新。
转眼间到了阳chun三月,刘备和孙策的争斗再次发生变化,周瑜依旧和刘备再大江之上僵持,孙策却已经有了一些反攻的能力,并且趁着chun水泛滥之际,在余暨县外大败张飞,斩杀了近三千荆州兵卒。
但刘备这次却吸取了教训,耐xing十足,也不管战况如何,就和孙策死磨硬打。刘备坚信,孙权这颗棋子一定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和孙策设想的一样,为了表达对盟友的支持,到了三月,李重果真命令张辽出兵广陵,攻打孙权。
当然李重也不是雷锋,没必要为了孙策兄弟拼命,于是张辽只带了五千兵卒,装模作样的杀奔广陵。说是出兵,实际上张辽真没把孙权放在眼里,这次出兵在张辽眼里就是chun游和拉练的综合体。
嗯……顺道还能在广陵郡抢点粮食,刚进过一场大饥荒,曹cāo和李重还没缓过气来呢,徐州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只能做到自给自足而已。
实际上李重和曹cāo这一冬天也没闲着,曹cāo追得马超到处逃跑,李重几乎派出了所有的骑兵扫荡草原,几乎将漠北异族悉数灭绝,在史书上留下千古……咳咳……骂名。
对于孙权来说,这是他第一次领兵作战,对上的又是张辽,所以孙权不免有些心有戚戚。张昭和张纮都是臣,对于行军布阵并不在行,所以指挥全军抵抗的责任就落到了陆逊身上。
必须补充一下,孙权也不知道陆逊的军事素质如何,只是二人经常相互讨论兵书战阵而已,可以这么说,孙权和陆逊都是纸上谈兵的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