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卿,你们看一看,”赵匡胤将三司一份报表递了下去。(小说阅读文学网)报表是宋九几个进入三司做书吏的学生统计核算的,它是给皇上看的报表,不敢用阿拉伯数字,不过了列了表格,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盈利多少,甚至哪些地方支出地方上报来得不对,都写了。当然也不是地方上有意要混淆账目,这是以前记账算账方式的必然结果。
与账务无关。
让大臣们看的是十四场茶务的收入,原先度支郎中苏晓建议置榷蕲、黄、舒、庐、寿五州茶,置十四场,这五州有淮南路的,也就荆湖北路的,但打来打去,百姓没有了,土地荒芜了,于是苏晓便提议给茶农本钱,耕具,让茶农能有一个安定生活来源,大肆种茶,茶叶成熟后朝廷统一收购。实际也就是朝廷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大主户,一个有良心的主户,至少那些地方们可不会给佃农耕具与生活费用,租了我的地,不管你如何经营,到时候必须交租子。
两三年下来,终于得功,十四个茶场笼利一百多万缗钱!
并且救人无数。
仅是茶场本身就让许多百姓得以养活。
现在伸手的人不多,制度没有崩坏,甚至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一个有利的政策,虽导致茶叶贵了,老百姓吃的是贱茶,能贵多少。不但老百姓,就是胡大吃的茶还是夏天老茶叶做成的茶饼。这等于是变相地从富人身上剥夺一部分收入归入国有。
赵普道:“苏晓善政也。”
赵匡胤额首,虽得蜀,蜀国乱成一团。国库的收入让吕馀庆集中起来。送入内藏库。然而国家收入不会增加,湖南那边开始恢复生机。但今年还是投入,拨了几十万缗钱帛给了王祜。让他恢复农业生产,修一些水利,以及慈助一些民间学舍,也就是宋九献出的计策。其中最少一半被朝廷录用。所下去察看的官吏回来禀报,说荆湖隐隐有大治之相。
但这也得要钱。
若是赵匡胤不给,那就成了巧媳妇做炊,无米下锅。
宋九还有一份功劳,随着他与秦再雄结为异姓兄弟,那几个蛮子将货物带回辰州。秦再雄将货物分配下去,南北江许多酋长写表,请求内附。这也加速了荆湖稳定。
所以王祜恨铁不成钢,赵匡胤也有些无语。慢慢来吧,这小子做事开始识些轻重,再磨几年,河洲差不多了,以后再说。
但这份报表与宋九无关。
实际朝廷收入并没有增加,象关中与荆湖因为要支持出兵巴蜀。骚扰了百姓,赵匡胤不得不下旨免一年税或者免半年税,以做安抚。然而一个榷茶,便将这个损失弥补回来。
再加上坑矿增加的数量。今年国家收入不但不减,反而会增加一些。
其他大臣看后,一个个也是默默无言。一百多万缗钱,国家总收入也不过两千来万。实际化成缗钱,仅仅一千五百万缗而已。
“淮南生机恢复。百姓始安,然需一良吏指引,朕想让苏卿去任淮南转运使,诸位意下如何?”
大家皆没有反对,就是升得快罢了,苏晓是后唐秘书少监苏瓒的儿子,荫补为后汉华州支使,到后周因为明晓律法,迁为大理少卿,到宋朝与窦仪、奚屿、张希让以及燕博士他们共同详定《刑统》为三十卷及《编敕》四卷。当然,燕博士在里面只是一个唱配角的。苏晓因功复迁为大理少卿,又迁为度支郎中,现在又迁为淮南转运使。其速度也不亚于做火箭。
但总的来说,国家财政仍没有转好,需要善长经营的人才。
象这样不“扰民苛民”的好办法,那是越多越好。赵匡胤用意也是如此,将这个报表给大家看,你们也要多想想办法。
赵匡胤正在准备让大家退下,赵普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应当去河洲看一看。”
赵匡胤惊诧地看了赵普一眼,自己与二弟对宋九十分欣赏,什么规矩稳重,自己兄弟俩没有规矩,还不是一步步走了过来?立了规矩又如何,看看两川那边,有规矩不执行,能奈何?
“陛下,臣以为陛下要看一看那些流民。”
“难道那些流民安置得不好吗?”
“非也,我去看了几次,两千六百余户流民,一万多百姓,除了数人因病死去,余下百姓安排得很好,此乃韩将军之功也。但韩将军未看到它更远的意义。”
“则平,你说说看。”
“自下以来,多次天灾**,有时盛治之朝也有天灾出现,一旦天灾出现,便会有流民产生。”
赵匡胤额首,宋九一个长者皇帝让他听了很是欢喜,这样的皇帝谁都想做,事实他也自认为自己做得不错。仅是治理上,甚至比世宗还要强些。然而立国以来,要么大旱,要么涝灾,或者手下诸将引起的**,国家就没有消停过。
赵普又说道:“我朝安置流民,冠于历朝历代之首,然而厢兵设得多,无疑会增加国家支出,各州县又要拨款赈济……”
“则平,你说得好啊。”赵匡胤明白了,这个办法利用得好,也会是一项大国策,没有了流民,便不会有黄巢等类似的盗贼发生。但这同样会有许多困难,从龙椅上站起来,走来走去,过了一会,说道:“则平,二弟,薛公,守则,刘卿,你们随朕一道去河洲看一看。”
与大礼不同,实际就是带着几个重臣不扰民地下去看一看。
但也不少人,这是皇帝半公开出行,必须带着一大群侍卫,以及玉辂,一行人浩浩荡荡奔向河洲。
吕端带着几个开封县官府迎到东水门。
出了东水门便能看到大群灾棚。然而赵匡胤奇怪地问了一句:“吕知县,为何灾棚子分散成十几处?”
这是几千户灾民。甚至包括少量京城下属县的灾民,赵匡胤虽不会亲自来观看。也会过问的,听到一些布置,但没有详问。吕端伏下,说道:“陛下,此乃宋九之说。”
“宋九说了什么?”
“他说大灾之后往往就会有大疫,因为灾后人与牲畜多死,又不及时掩埋,往往尸体腐烂,会产生很多病毒。这些病毒很细小,肉眼看不见,但真实存在,又因为细小,那怕风一吹便吹向四处,碰到了人,或者从鼻孔里进入五脏,或者从肌肤里进入血肉,特别是水灾。因为粪坑家圈污水横溢,食物发霉,又利于易传染病疾的蚊蝇繁殖,然后是人。人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顾得医治,于是带着病患与流民一起逃荒。这些人又聚集在一起,大疫便产生了。”
“大灾便有大疫?”
“是啊。宋九又说现在能力不行,若干年过后。物格学发扬光大,便能造出一个显微镜,能将一根头发放大到一棵树干粗,那么肉眼就能看到那些病毒。因此灾民到来后,他没有将灾民放在一起,而是打散成十几个点,又及时让大夫们过看患者,将患者放在单独的工棚里,只允许家属来看望与服侍,虽因病死了人,却是不多,只数人。”
“这小子有心了。”
“陛下,此也是微臣赞赏的地方,他将人命看得比天还重,最怕死人,与微臣交谈时说了好几次人命关天。”
“人命关天,好,好,好,”赵匡胤说了几句。
不过未必有人会同意,特别是武将们。
走过石桥,是新石桥,这是朝廷钱建造的,南边还有一座石桥与一条水泥路,那是河洲的诸股产业,没有人怀疑会混乱,也许举国最高明的一群算术家与算账高手,就是在宋九诸学生中间产生。特别宋九出的那三道数学题,至今无一人能解出。问宋九,宋九只说那还是普通的题目,只要学子学习三年,就会有一部分人能解出。然而书院画出来了,也明确说了会有深造班,那是四年五年漫长的教育,这又会是什么样的算术题?
来到一个灾棚点,主要就是看灾民情况。
男子与中年妇人一起到东边去劳作,灾棚里还有一群人,老人,特别一些小姑娘,那怕能做事,只要未出嫁的不得到东边劳动,不然会发生不好的事,以及一些小孩子。
秋天深了,穿的衣服始厚,有许多人穿着旧衣服,上面还补着许多补丁。这个也知道,为了节约用费,用钱进城收购的旧衣服,韩重赟与宋九又拿出一些善款,听闻后赵匡胤将宫中的一些旧衣分散下去,不是河洲,而是其他未来河洲的灾民,京城也有一些好心的百姓将旧衣服送过来。至少过冬的衣被不愁了。
不过也没有多少闲人,有人看着孩子,四周就是水,防止他们玩水出事。还有人在做衣服,居然又弄来一些缲车,让那些少女们在织衣,包括一些老妪。赵匡胤道:“做得太过了,如此老妪,居然也要劳作。”
吕端立即解释,不解释不行,有韩宋的责任,也会有他的责任,这是相连的,道:“微臣也说过,宋九没有同意,他说这些老妪家园淹没,有的人又有亲人淹死,若将她们供养起来也不是不行,况且她们还有家人在做工,能养活她们。不过闲着无聊,工棚不是家园,心中就会想着一些不好的事,那么积扰成病,反而不好。不如让她们做一点事,能得到少量回报,也能让她们生活更充实一点。就是孩子,宋九也想抽空教他们识几个字,然后叹息没这时间与精力,手中的钱帛也不足,只好作罢。虽说一说,他用心还是好的。陛下,其实还可以对比的,你看一看一些没有安置于京城流荡的灾民表情,再看到他们的表情。”
“他的钱都乱用了!”赵匡胤看着南边一大片亮灿灿道。
吕端很不同意,他又说道:“这个未必,此子贪财,但一颗心却也不错,虽是那种温室蔬菜用去很多钱,微臣也看过,也问过,他说牵连很多的技术,会养活更多的百姓,而且仁有妇人之仁与真正的仁者之心。这些钱投下去,以后会换来更多财富,再说若普及教育,最少要派十几个先生过来。京城士子未必会过来,会过来的还是学舍学子,可学舍学子能过来相教的只有几十人,这几十人同样一人当成三人用,一是他的助手,二是学子身份继续学习,三是还要监督几个工程账目,甚至协助指挥。不可能分出更多人。”
说到底宋九还是爱财,这个吕端都没法替宋九辨解,只能说做到他这一步,十分不容易。
这样讲就讲通了,至于那个温室蔬菜等会儿也要过去看,赵匡胤与赵普仔细地观察着灾棚的布置,这背后意义恐非韩重赟与宋九所能会意的,它又是一种新的安排灾民之策。
若是数策执行,那么举宋便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个意义看似不大,实际十分重大,重大到赵普都亲自进劝赵匡胤御驾来看一看的地步!(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与账务无关。
让大臣们看的是十四场茶务的收入,原先度支郎中苏晓建议置榷蕲、黄、舒、庐、寿五州茶,置十四场,这五州有淮南路的,也就荆湖北路的,但打来打去,百姓没有了,土地荒芜了,于是苏晓便提议给茶农本钱,耕具,让茶农能有一个安定生活来源,大肆种茶,茶叶成熟后朝廷统一收购。实际也就是朝廷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大主户,一个有良心的主户,至少那些地方们可不会给佃农耕具与生活费用,租了我的地,不管你如何经营,到时候必须交租子。
两三年下来,终于得功,十四个茶场笼利一百多万缗钱!
并且救人无数。
仅是茶场本身就让许多百姓得以养活。
现在伸手的人不多,制度没有崩坏,甚至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一个有利的政策,虽导致茶叶贵了,老百姓吃的是贱茶,能贵多少。不但老百姓,就是胡大吃的茶还是夏天老茶叶做成的茶饼。这等于是变相地从富人身上剥夺一部分收入归入国有。
赵普道:“苏晓善政也。”
赵匡胤额首,虽得蜀,蜀国乱成一团。国库的收入让吕馀庆集中起来。送入内藏库。然而国家收入不会增加,湖南那边开始恢复生机。但今年还是投入,拨了几十万缗钱帛给了王祜。让他恢复农业生产,修一些水利,以及慈助一些民间学舍,也就是宋九献出的计策。其中最少一半被朝廷录用。所下去察看的官吏回来禀报,说荆湖隐隐有大治之相。
但这也得要钱。
若是赵匡胤不给,那就成了巧媳妇做炊,无米下锅。
宋九还有一份功劳,随着他与秦再雄结为异姓兄弟,那几个蛮子将货物带回辰州。秦再雄将货物分配下去,南北江许多酋长写表,请求内附。这也加速了荆湖稳定。
所以王祜恨铁不成钢,赵匡胤也有些无语。慢慢来吧,这小子做事开始识些轻重,再磨几年,河洲差不多了,以后再说。
但这份报表与宋九无关。
实际朝廷收入并没有增加,象关中与荆湖因为要支持出兵巴蜀。骚扰了百姓,赵匡胤不得不下旨免一年税或者免半年税,以做安抚。然而一个榷茶,便将这个损失弥补回来。
再加上坑矿增加的数量。今年国家收入不但不减,反而会增加一些。
其他大臣看后,一个个也是默默无言。一百多万缗钱,国家总收入也不过两千来万。实际化成缗钱,仅仅一千五百万缗而已。
“淮南生机恢复。百姓始安,然需一良吏指引,朕想让苏卿去任淮南转运使,诸位意下如何?”
大家皆没有反对,就是升得快罢了,苏晓是后唐秘书少监苏瓒的儿子,荫补为后汉华州支使,到后周因为明晓律法,迁为大理少卿,到宋朝与窦仪、奚屿、张希让以及燕博士他们共同详定《刑统》为三十卷及《编敕》四卷。当然,燕博士在里面只是一个唱配角的。苏晓因功复迁为大理少卿,又迁为度支郎中,现在又迁为淮南转运使。其速度也不亚于做火箭。
但总的来说,国家财政仍没有转好,需要善长经营的人才。
象这样不“扰民苛民”的好办法,那是越多越好。赵匡胤用意也是如此,将这个报表给大家看,你们也要多想想办法。
赵匡胤正在准备让大家退下,赵普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应当去河洲看一看。”
赵匡胤惊诧地看了赵普一眼,自己与二弟对宋九十分欣赏,什么规矩稳重,自己兄弟俩没有规矩,还不是一步步走了过来?立了规矩又如何,看看两川那边,有规矩不执行,能奈何?
“陛下,臣以为陛下要看一看那些流民。”
“难道那些流民安置得不好吗?”
“非也,我去看了几次,两千六百余户流民,一万多百姓,除了数人因病死去,余下百姓安排得很好,此乃韩将军之功也。但韩将军未看到它更远的意义。”
“则平,你说说看。”
“自下以来,多次天灾**,有时盛治之朝也有天灾出现,一旦天灾出现,便会有流民产生。”
赵匡胤额首,宋九一个长者皇帝让他听了很是欢喜,这样的皇帝谁都想做,事实他也自认为自己做得不错。仅是治理上,甚至比世宗还要强些。然而立国以来,要么大旱,要么涝灾,或者手下诸将引起的**,国家就没有消停过。
赵普又说道:“我朝安置流民,冠于历朝历代之首,然而厢兵设得多,无疑会增加国家支出,各州县又要拨款赈济……”
“则平,你说得好啊。”赵匡胤明白了,这个办法利用得好,也会是一项大国策,没有了流民,便不会有黄巢等类似的盗贼发生。但这同样会有许多困难,从龙椅上站起来,走来走去,过了一会,说道:“则平,二弟,薛公,守则,刘卿,你们随朕一道去河洲看一看。”
与大礼不同,实际就是带着几个重臣不扰民地下去看一看。
但也不少人,这是皇帝半公开出行,必须带着一大群侍卫,以及玉辂,一行人浩浩荡荡奔向河洲。
吕端带着几个开封县官府迎到东水门。
出了东水门便能看到大群灾棚。然而赵匡胤奇怪地问了一句:“吕知县,为何灾棚子分散成十几处?”
这是几千户灾民。甚至包括少量京城下属县的灾民,赵匡胤虽不会亲自来观看。也会过问的,听到一些布置,但没有详问。吕端伏下,说道:“陛下,此乃宋九之说。”
“宋九说了什么?”
“他说大灾之后往往就会有大疫,因为灾后人与牲畜多死,又不及时掩埋,往往尸体腐烂,会产生很多病毒。这些病毒很细小,肉眼看不见,但真实存在,又因为细小,那怕风一吹便吹向四处,碰到了人,或者从鼻孔里进入五脏,或者从肌肤里进入血肉,特别是水灾。因为粪坑家圈污水横溢,食物发霉,又利于易传染病疾的蚊蝇繁殖,然后是人。人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顾得医治,于是带着病患与流民一起逃荒。这些人又聚集在一起,大疫便产生了。”
“大灾便有大疫?”
“是啊。宋九又说现在能力不行,若干年过后。物格学发扬光大,便能造出一个显微镜,能将一根头发放大到一棵树干粗,那么肉眼就能看到那些病毒。因此灾民到来后,他没有将灾民放在一起,而是打散成十几个点,又及时让大夫们过看患者,将患者放在单独的工棚里,只允许家属来看望与服侍,虽因病死了人,却是不多,只数人。”
“这小子有心了。”
“陛下,此也是微臣赞赏的地方,他将人命看得比天还重,最怕死人,与微臣交谈时说了好几次人命关天。”
“人命关天,好,好,好,”赵匡胤说了几句。
不过未必有人会同意,特别是武将们。
走过石桥,是新石桥,这是朝廷钱建造的,南边还有一座石桥与一条水泥路,那是河洲的诸股产业,没有人怀疑会混乱,也许举国最高明的一群算术家与算账高手,就是在宋九诸学生中间产生。特别宋九出的那三道数学题,至今无一人能解出。问宋九,宋九只说那还是普通的题目,只要学子学习三年,就会有一部分人能解出。然而书院画出来了,也明确说了会有深造班,那是四年五年漫长的教育,这又会是什么样的算术题?
来到一个灾棚点,主要就是看灾民情况。
男子与中年妇人一起到东边去劳作,灾棚里还有一群人,老人,特别一些小姑娘,那怕能做事,只要未出嫁的不得到东边劳动,不然会发生不好的事,以及一些小孩子。
秋天深了,穿的衣服始厚,有许多人穿着旧衣服,上面还补着许多补丁。这个也知道,为了节约用费,用钱进城收购的旧衣服,韩重赟与宋九又拿出一些善款,听闻后赵匡胤将宫中的一些旧衣分散下去,不是河洲,而是其他未来河洲的灾民,京城也有一些好心的百姓将旧衣服送过来。至少过冬的衣被不愁了。
不过也没有多少闲人,有人看着孩子,四周就是水,防止他们玩水出事。还有人在做衣服,居然又弄来一些缲车,让那些少女们在织衣,包括一些老妪。赵匡胤道:“做得太过了,如此老妪,居然也要劳作。”
吕端立即解释,不解释不行,有韩宋的责任,也会有他的责任,这是相连的,道:“微臣也说过,宋九没有同意,他说这些老妪家园淹没,有的人又有亲人淹死,若将她们供养起来也不是不行,况且她们还有家人在做工,能养活她们。不过闲着无聊,工棚不是家园,心中就会想着一些不好的事,那么积扰成病,反而不好。不如让她们做一点事,能得到少量回报,也能让她们生活更充实一点。就是孩子,宋九也想抽空教他们识几个字,然后叹息没这时间与精力,手中的钱帛也不足,只好作罢。虽说一说,他用心还是好的。陛下,其实还可以对比的,你看一看一些没有安置于京城流荡的灾民表情,再看到他们的表情。”
“他的钱都乱用了!”赵匡胤看着南边一大片亮灿灿道。
吕端很不同意,他又说道:“这个未必,此子贪财,但一颗心却也不错,虽是那种温室蔬菜用去很多钱,微臣也看过,也问过,他说牵连很多的技术,会养活更多的百姓,而且仁有妇人之仁与真正的仁者之心。这些钱投下去,以后会换来更多财富,再说若普及教育,最少要派十几个先生过来。京城士子未必会过来,会过来的还是学舍学子,可学舍学子能过来相教的只有几十人,这几十人同样一人当成三人用,一是他的助手,二是学子身份继续学习,三是还要监督几个工程账目,甚至协助指挥。不可能分出更多人。”
说到底宋九还是爱财,这个吕端都没法替宋九辨解,只能说做到他这一步,十分不容易。
这样讲就讲通了,至于那个温室蔬菜等会儿也要过去看,赵匡胤与赵普仔细地观察着灾棚的布置,这背后意义恐非韩重赟与宋九所能会意的,它又是一种新的安排灾民之策。
若是数策执行,那么举宋便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个意义看似不大,实际十分重大,重大到赵普都亲自进劝赵匡胤御驾来看一看的地步!(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