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八月底时,实在耐不住郑太后和赵福金一道又一道催促返京的诏书,黄杰只能把军务再次交给了种师道,便只带了五百亲随连夜返京。 23us更新最快
不过,在返京之前,他却将任命秦桧为河北经略制置副使的诏书用飞递发回东京又转回,然后将修建“宋丽友谊路”的全权交给了他,并且还传书给黄州的赵良嗣,让他派出了两位精修“国关”的得意门生来辅佐秦桧,将整个对高丽的布局全权交给了他。
这才一身轻松的疾驰返京,千里之途也堪堪用了一十二日,于九月初八抵达了汴梁。
只是,入得延和殿后,黄杰便也发现,不但吴敏、李纲等人一干人都都在,便是郑太后娘家也来了两人,却是她的大兄和外甥。
一瞧如此场面,黄杰也犯了嘀咕,神情不由凝重了起来。
有关赵佶父子的“衣带诏”一事,黄杰从安插在郑太后身边的女夜鹰出得知的消息是:张邦昌与李邦彦在会宁府见着了赵佶父子之后,也才知道虽然在鱼台遇袭时,赵桓虽然把皇太子赵谌带在身边,但在危急关头却让内侍王尉给赵谌变装并护送他出逃,就眼下父子二人所知,金人并未虏得赵谌,而也未从张李二人口中听闻王尉护送到了东京,所以赵佶便寻机取了张邦昌的一块衣襟,写了一封“衣带诏”。
至于诏书的内容倒也不多,大意就是要郑太后寻一个合适之人冒充赵谌继承帝位!
所以说,黄杰一开始就认为都这个时候了,赵佶父子还要整幺蛾子,或许他们还天真的认为,只要大宋再立新君,久而久之慢慢的金人就会认为他俩失去了价值,到时候大宋随便给点钱财就能让他们父子返回大宋了。
说实话,就黄杰根据奇梦所见看来,这等想法的确是天真得无以复加。奇梦中,哪怕宋廷南迁,并且换了几个皇帝,金国也未曾大宋过放还北虏之人,依旧还是把赵佶父子活生生关到死,所以这什么“衣带诏”叫黄杰看起来就是个大笑话。
不过,虽然黄杰有此看法,却并不代表郑太后和赵福金也能如此看得开,所以才会急迫不已的诏黄杰回来商议。
便也说黄杰与郑太后等人见礼之后,郑太后便也命人拿来了一个书匣,哭哭啼啼的打开之后,便取了一块好似中衣下摆的衣襟来与黄杰观看,但见上面字迹的颜色已是黑褐色,似乎的确是用人血书写而成,再瞧字体也正是赵佶常用的所谓瘦金,而且瞧着字形笔力,便是血书赵佶也都给写成了银钩铁画一般,自然不会是假的了。
至于内容,倒也如当初夜鹰传讯无二,言简意赅的用区区三十六个字便交代了寻一个人冒充皇太子赵谌,行新版“狸猫换太子”之计的策略要点。
黄杰看罢,倒也装作乍然而见的惊讶,便也沉思了起来,待的盏茶功夫,耐不住性子的郑太后便也急急来问道:“我儿以为如何?此计可成否?”
黄杰听了却是不答,反而向一旁的吴敏、李纲等人问道:“赵谌流落在外之事,可有应对?”
吴敏和李纲二人对视一眼,还是吴敏来答道:“已派出大理寺、提刑司精干吏员,以捉拿潜逃内侍王尉之名义,赴山东寻查。”
黄杰听来点点头,便也才来看向郑太后道:“母后又以为如何?”
郑太后满脸为难,只是道:“本宫一介女流,又能有何成见,便听诸位大臣和我儿拿了主意就是。”
黄杰当即又来看向吴敏和李纲等人,问道:“诸位之见如何?”
这一次倒是吴敏略有急切的抢着道:“国祚之事,动辄不可轻易为之,臣以为此计不妥!”
反倒是李纲眯着眼睛,等吴敏急切的表完了态后,捋着抚须道:“臣却以为此计可行,国岂可一日无君,便是长帝姬监国也不是长久之计,不若依计而行……”
“且慢!”黄杰也不等他说完,便也打断道:“李相所言不错,的确是国岂可一日无君,而长帝姬监国也的确不是长久之计,只是若这‘狸猫换太子’之事日后败露,何人来担此责?”
黄杰这话,犹如一把尖刀,顿时就刺进了李纲的胸膛!
的确,堂堂大宋朝廷,好的是事情不敢,却来研究这等作伪之事,一旦日后败露了,便是天大的丑闻,有损皇家的颜面不说,于赵宋的统治皇权也是极大的打击和动摇,这个责任到底谁人来负,还当真是个大问题。
吴敏和李纲之辈都不是泛泛之人,想来在接到“衣带诏”并等待黄杰返回东京的这段时间里,也是花了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此事的得失,而黄杰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解决之道也是简单,便是看谁愿意来当这个背锅侠了。
而眼下,算是郑太后帘下的两大重臣的吴敏和李纲两人,吴敏可是明确反对的,而支持此事的李纲又愿不愿来做这个背锅侠呢?
瞧着此事,李纲双眼微闭、表情僵硬、口唇微微抖动,将一把尺长的胡须弄得好似筛糠一般,也就知道他从内心之中看起来是拒绝的!
好半响,李纲终于明白什么叫作茧自缚、作法自毙,这才叹息一声跪下身来,拱手向郑太后道:“臣……臣愿担此责!”
也在这时,黄杰却是冷哼一声道:“哼哼!李相只怕还是想差了,这不是李相愿意担责的问题!”
此时这殿中之人的智商,当然都在水平智商,被黄杰这么一点拨,也瞧清了事态的严重性:你现在找个人假扮太子赵谌是个权宜之计的确不错,可日后天长日久的走漏了消息,便是一个天大的丑闻,轻则被民间嘲笑老赵家又玩了一次“狸猫换太子”,重则就会被有心之人质疑赵家承继国祚的血统问题,到时候还真不是某个人主动出来背锅的问题,这是动摇社稷根本的大问题。
便是郑太后也自己想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作势又要哭诉道:“如此……我儿可有好法子?”
黄杰想想,便也指着那盛放“衣带诏”的匣子道:“办法自然有,儿臣认为不外有三!”(未完待续。。)
不过,在返京之前,他却将任命秦桧为河北经略制置副使的诏书用飞递发回东京又转回,然后将修建“宋丽友谊路”的全权交给了他,并且还传书给黄州的赵良嗣,让他派出了两位精修“国关”的得意门生来辅佐秦桧,将整个对高丽的布局全权交给了他。
这才一身轻松的疾驰返京,千里之途也堪堪用了一十二日,于九月初八抵达了汴梁。
只是,入得延和殿后,黄杰便也发现,不但吴敏、李纲等人一干人都都在,便是郑太后娘家也来了两人,却是她的大兄和外甥。
一瞧如此场面,黄杰也犯了嘀咕,神情不由凝重了起来。
有关赵佶父子的“衣带诏”一事,黄杰从安插在郑太后身边的女夜鹰出得知的消息是:张邦昌与李邦彦在会宁府见着了赵佶父子之后,也才知道虽然在鱼台遇袭时,赵桓虽然把皇太子赵谌带在身边,但在危急关头却让内侍王尉给赵谌变装并护送他出逃,就眼下父子二人所知,金人并未虏得赵谌,而也未从张李二人口中听闻王尉护送到了东京,所以赵佶便寻机取了张邦昌的一块衣襟,写了一封“衣带诏”。
至于诏书的内容倒也不多,大意就是要郑太后寻一个合适之人冒充赵谌继承帝位!
所以说,黄杰一开始就认为都这个时候了,赵佶父子还要整幺蛾子,或许他们还天真的认为,只要大宋再立新君,久而久之慢慢的金人就会认为他俩失去了价值,到时候大宋随便给点钱财就能让他们父子返回大宋了。
说实话,就黄杰根据奇梦所见看来,这等想法的确是天真得无以复加。奇梦中,哪怕宋廷南迁,并且换了几个皇帝,金国也未曾大宋过放还北虏之人,依旧还是把赵佶父子活生生关到死,所以这什么“衣带诏”叫黄杰看起来就是个大笑话。
不过,虽然黄杰有此看法,却并不代表郑太后和赵福金也能如此看得开,所以才会急迫不已的诏黄杰回来商议。
便也说黄杰与郑太后等人见礼之后,郑太后便也命人拿来了一个书匣,哭哭啼啼的打开之后,便取了一块好似中衣下摆的衣襟来与黄杰观看,但见上面字迹的颜色已是黑褐色,似乎的确是用人血书写而成,再瞧字体也正是赵佶常用的所谓瘦金,而且瞧着字形笔力,便是血书赵佶也都给写成了银钩铁画一般,自然不会是假的了。
至于内容,倒也如当初夜鹰传讯无二,言简意赅的用区区三十六个字便交代了寻一个人冒充皇太子赵谌,行新版“狸猫换太子”之计的策略要点。
黄杰看罢,倒也装作乍然而见的惊讶,便也沉思了起来,待的盏茶功夫,耐不住性子的郑太后便也急急来问道:“我儿以为如何?此计可成否?”
黄杰听了却是不答,反而向一旁的吴敏、李纲等人问道:“赵谌流落在外之事,可有应对?”
吴敏和李纲二人对视一眼,还是吴敏来答道:“已派出大理寺、提刑司精干吏员,以捉拿潜逃内侍王尉之名义,赴山东寻查。”
黄杰听来点点头,便也才来看向郑太后道:“母后又以为如何?”
郑太后满脸为难,只是道:“本宫一介女流,又能有何成见,便听诸位大臣和我儿拿了主意就是。”
黄杰当即又来看向吴敏和李纲等人,问道:“诸位之见如何?”
这一次倒是吴敏略有急切的抢着道:“国祚之事,动辄不可轻易为之,臣以为此计不妥!”
反倒是李纲眯着眼睛,等吴敏急切的表完了态后,捋着抚须道:“臣却以为此计可行,国岂可一日无君,便是长帝姬监国也不是长久之计,不若依计而行……”
“且慢!”黄杰也不等他说完,便也打断道:“李相所言不错,的确是国岂可一日无君,而长帝姬监国也的确不是长久之计,只是若这‘狸猫换太子’之事日后败露,何人来担此责?”
黄杰这话,犹如一把尖刀,顿时就刺进了李纲的胸膛!
的确,堂堂大宋朝廷,好的是事情不敢,却来研究这等作伪之事,一旦日后败露了,便是天大的丑闻,有损皇家的颜面不说,于赵宋的统治皇权也是极大的打击和动摇,这个责任到底谁人来负,还当真是个大问题。
吴敏和李纲之辈都不是泛泛之人,想来在接到“衣带诏”并等待黄杰返回东京的这段时间里,也是花了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此事的得失,而黄杰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解决之道也是简单,便是看谁愿意来当这个背锅侠了。
而眼下,算是郑太后帘下的两大重臣的吴敏和李纲两人,吴敏可是明确反对的,而支持此事的李纲又愿不愿来做这个背锅侠呢?
瞧着此事,李纲双眼微闭、表情僵硬、口唇微微抖动,将一把尺长的胡须弄得好似筛糠一般,也就知道他从内心之中看起来是拒绝的!
好半响,李纲终于明白什么叫作茧自缚、作法自毙,这才叹息一声跪下身来,拱手向郑太后道:“臣……臣愿担此责!”
也在这时,黄杰却是冷哼一声道:“哼哼!李相只怕还是想差了,这不是李相愿意担责的问题!”
此时这殿中之人的智商,当然都在水平智商,被黄杰这么一点拨,也瞧清了事态的严重性:你现在找个人假扮太子赵谌是个权宜之计的确不错,可日后天长日久的走漏了消息,便是一个天大的丑闻,轻则被民间嘲笑老赵家又玩了一次“狸猫换太子”,重则就会被有心之人质疑赵家承继国祚的血统问题,到时候还真不是某个人主动出来背锅的问题,这是动摇社稷根本的大问题。
便是郑太后也自己想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作势又要哭诉道:“如此……我儿可有好法子?”
黄杰想想,便也指着那盛放“衣带诏”的匣子道:“办法自然有,儿臣认为不外有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