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一,辰刻时吉。
黄杰这次算是奉旨远行,所以出门的排场倒也不能弱了,别的不说光是黄州路水陆水军转运使黄和御敕官道使黄的大旗便让不太懂得大宋官场规矩的百姓给瞧得又惊又喜。
当然,这黄州水陆随军转运衙门的正主儿还是姚政,只是官旗一般都不会把个副字写在上面,再说“御敕”这两个字也不是随便上面轻易就敢写在旗上的文字,二者相加自然唬得不少人认为黄杰这是直接不用科举就做了大官。
甚至对于许多至今仍然滞留在黄州的流民而言,黄杰就算真当了大官也是理所应当,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所以,得了消息的黄州老幼,这日天光才亮也是早早就聚集到了西门,甚至城中数十庶老(庶老兼指士人告老退休者与庶人之老者)也早早来到西门旁的脚店里坐了,只等到时与黄杰饯行,好壮壮他的声势。
此外,一直以来都是偃旗息鼓的城内外各家寺庙和道观的人马,也连夜在西门内外搭好了架子彩台,主动揽下了行前祭神的活儿。
这宋人有行前祭神的习俗,如苏轼便在《泗州僧伽塔》诗中有云:“我昔南行舟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
不过苏轼的话里意思可不是单说祭神。反是抨否祭祀求安之说的荒谬和虚妄!
你看,他说欲行舟去汴。却遇逆风难行,舟人共劝祭神。香火未尽风既变,便也逐了心意。可却发现“我自怀私欣所便”,便想到耕者劳作时喜雨,收割时便欲天晴,你顺风时他人便是逆风,可若祭神当真神能逐了所有人的心愿,岂非“造物应须日千变”?
自从娶了苏廿娘,又接收了十车陪嫁之物后,黄杰自然对苏轼和苏澈两位的文集诗集研读细致。自然是读过这首诗的,但却并不在意这黄州的佛道两家这般善意之举。
毕竟,自从上次在政和二年的腊八他抛出了《腊日论》后(详情见卷二之138章、139章),可是把黄州三大寺院定慧院、承天寺和安国寺得罪了个通透,几次三番都要寻机来找他理论,虽然不知道后来为什么偃旗息鼓不再上门招惹,黄杰倒也大量的与他们来个井水不犯河水,况且去年的腊八他在安庆城下,也没再次贴出《腊日论》找事。或许佛门会将此视作黄杰退让的举动。
不过,当时的黄州道门也是摆出了作壁上观的姿态,可如今却是主动出击来接下这等差事,当然黄杰有些好奇。便也悄悄让了福寿前去打听,才知道这佛道两家这次出场居然不要钱。
反正,这种行前祭神的习俗。黄杰也不敢拒了,便也只能由着他们。可就在他出了家门。来到西门之前时,却赫然发现门前佛道两家的彩台上摆出的受祭神有些不太对劲。具体应该说是佛门摆出的受祭神有些不太对劲。
这首先要说,宋时的行神主要可以分为陆地行神和水上行神两种,其中陆地行神有梓潼君、五通神、紫姑神等,水上行神有龙王、东瓯神女、灵显侯等。
然后黄州道门祭出的正是梓潼君,这梓潼君正好就是为蜀道行神,据北宋《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此神姓张,名恶之(一作亚之),晋人,居蜀之七曲山,后“战死而庙存“。传说唐玄宗、唐僖宗奔蜀时曾得其护佑,故封其为“济顺王“。宋代又因其传说帮助宋军平定王均、李顺之乱,故在咸平年间被宋真宗封为“英显武烈王“。同时,道教将其视为文昌司禄帝君,奉为主宰功名、禄位的神。
只是佛门祭出的却是一个手持金刚杵做怒目下劈的姿态,身着全套宋甲的菩萨像,黄杰之前叫福寿前去打听时,佛门的人还没摆出这尊像,如今猛然一见却是想不起这菩萨究竟是谁,只得让人问了,谁知却回答说是韦陀菩萨,便也叫黄杰惊讶了。
这当初跟师尊朱桃椎行走之时,他听过有关佛门的典故,据说这天下佛门寺庙中的韦陀塑像有三种模样,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其一、韦陀双手合十,降魔杵横在胸前,这也表示合十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这是十方丛林寺庙标志之一;其二、手中的降魔杵是触地而立,降魔杵触地是暗示这个寺院资金、物资雄厚犹如大地,能够承受外来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也是十方丛林;其三、韦陀的降魔杵扛于肩上,表示此寺为子孙寺庙,不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
可如今,黄州佛门摆出的韦陀像却是穿了一身宋甲,还手持金刚杵做怒目下劈的姿态,就不知道他们这是想干什么了!
且也不管他们想干什么,车队到了城门外,只见曹知州、陈通判为首,三十余身穿旧官服和寿常服的庶老随列在后,黄州府衙各司主管在末的大票人马就在城门前摆了宴台,备下了水酒,这可是十分正式和隆重的饯行仪式!
祝词、饮酒、正衣、扶辕,饯行仪式竟也比得州官升迁,更有胡玉扬声念出一篇骈骊文,细数黄杰赈济灾民、义赠粮秣、出资修葺官道、收复太湖县、回迁百姓、开辟回龙山茶场安驻流民等等举动,如今又得了官家御敕的官职,将要远行踏勘黄州去往成都、成都去往汴梁,以及汴梁通往黄州的道路,这般行事,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如今却是要他一个刚刚年满十五的少年来承担,这既是黄州人的骄傲,也是黄州人的荣耀!
宋代重文,故以诗词送行之俗也颇为盛行,此番倒是有好几首送行诗与黄杰送行,就连曹宝这厮也吟了首《送黄杰入蜀》,诗云:“黄郎向西行,旌旗车马辚。笑迈青云步,蜀道自此平!”
不过,叫黄州人记忆更深的,却是黄杰的小妾周燕奴在道边弹唱的《雨霖铃·蜀道难》,词曰:“崇山叠嶂,怪石嶙峋,栈道难行。家国父母君命,郎君未冠,却计坦途。妻儿入梦同行,别家八千里。路漫漫,一江浩淼,肩挑万里拓通衢。”
“郎情妾意两心知,却相望,朝暮见欢颜。千古为难何事?忠君稷,孝义难全。西去巴蜀,劝君放胆凌云之志。莫束手博浪击沙,且叫天下惊!”(未完待续。)
黄杰这次算是奉旨远行,所以出门的排场倒也不能弱了,别的不说光是黄州路水陆水军转运使黄和御敕官道使黄的大旗便让不太懂得大宋官场规矩的百姓给瞧得又惊又喜。
当然,这黄州水陆随军转运衙门的正主儿还是姚政,只是官旗一般都不会把个副字写在上面,再说“御敕”这两个字也不是随便上面轻易就敢写在旗上的文字,二者相加自然唬得不少人认为黄杰这是直接不用科举就做了大官。
甚至对于许多至今仍然滞留在黄州的流民而言,黄杰就算真当了大官也是理所应当,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所以,得了消息的黄州老幼,这日天光才亮也是早早就聚集到了西门,甚至城中数十庶老(庶老兼指士人告老退休者与庶人之老者)也早早来到西门旁的脚店里坐了,只等到时与黄杰饯行,好壮壮他的声势。
此外,一直以来都是偃旗息鼓的城内外各家寺庙和道观的人马,也连夜在西门内外搭好了架子彩台,主动揽下了行前祭神的活儿。
这宋人有行前祭神的习俗,如苏轼便在《泗州僧伽塔》诗中有云:“我昔南行舟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
不过苏轼的话里意思可不是单说祭神。反是抨否祭祀求安之说的荒谬和虚妄!
你看,他说欲行舟去汴。却遇逆风难行,舟人共劝祭神。香火未尽风既变,便也逐了心意。可却发现“我自怀私欣所便”,便想到耕者劳作时喜雨,收割时便欲天晴,你顺风时他人便是逆风,可若祭神当真神能逐了所有人的心愿,岂非“造物应须日千变”?
自从娶了苏廿娘,又接收了十车陪嫁之物后,黄杰自然对苏轼和苏澈两位的文集诗集研读细致。自然是读过这首诗的,但却并不在意这黄州的佛道两家这般善意之举。
毕竟,自从上次在政和二年的腊八他抛出了《腊日论》后(详情见卷二之138章、139章),可是把黄州三大寺院定慧院、承天寺和安国寺得罪了个通透,几次三番都要寻机来找他理论,虽然不知道后来为什么偃旗息鼓不再上门招惹,黄杰倒也大量的与他们来个井水不犯河水,况且去年的腊八他在安庆城下,也没再次贴出《腊日论》找事。或许佛门会将此视作黄杰退让的举动。
不过,当时的黄州道门也是摆出了作壁上观的姿态,可如今却是主动出击来接下这等差事,当然黄杰有些好奇。便也悄悄让了福寿前去打听,才知道这佛道两家这次出场居然不要钱。
反正,这种行前祭神的习俗。黄杰也不敢拒了,便也只能由着他们。可就在他出了家门。来到西门之前时,却赫然发现门前佛道两家的彩台上摆出的受祭神有些不太对劲。具体应该说是佛门摆出的受祭神有些不太对劲。
这首先要说,宋时的行神主要可以分为陆地行神和水上行神两种,其中陆地行神有梓潼君、五通神、紫姑神等,水上行神有龙王、东瓯神女、灵显侯等。
然后黄州道门祭出的正是梓潼君,这梓潼君正好就是为蜀道行神,据北宋《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此神姓张,名恶之(一作亚之),晋人,居蜀之七曲山,后“战死而庙存“。传说唐玄宗、唐僖宗奔蜀时曾得其护佑,故封其为“济顺王“。宋代又因其传说帮助宋军平定王均、李顺之乱,故在咸平年间被宋真宗封为“英显武烈王“。同时,道教将其视为文昌司禄帝君,奉为主宰功名、禄位的神。
只是佛门祭出的却是一个手持金刚杵做怒目下劈的姿态,身着全套宋甲的菩萨像,黄杰之前叫福寿前去打听时,佛门的人还没摆出这尊像,如今猛然一见却是想不起这菩萨究竟是谁,只得让人问了,谁知却回答说是韦陀菩萨,便也叫黄杰惊讶了。
这当初跟师尊朱桃椎行走之时,他听过有关佛门的典故,据说这天下佛门寺庙中的韦陀塑像有三种模样,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其一、韦陀双手合十,降魔杵横在胸前,这也表示合十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这是十方丛林寺庙标志之一;其二、手中的降魔杵是触地而立,降魔杵触地是暗示这个寺院资金、物资雄厚犹如大地,能够承受外来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也是十方丛林;其三、韦陀的降魔杵扛于肩上,表示此寺为子孙寺庙,不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
可如今,黄州佛门摆出的韦陀像却是穿了一身宋甲,还手持金刚杵做怒目下劈的姿态,就不知道他们这是想干什么了!
且也不管他们想干什么,车队到了城门外,只见曹知州、陈通判为首,三十余身穿旧官服和寿常服的庶老随列在后,黄州府衙各司主管在末的大票人马就在城门前摆了宴台,备下了水酒,这可是十分正式和隆重的饯行仪式!
祝词、饮酒、正衣、扶辕,饯行仪式竟也比得州官升迁,更有胡玉扬声念出一篇骈骊文,细数黄杰赈济灾民、义赠粮秣、出资修葺官道、收复太湖县、回迁百姓、开辟回龙山茶场安驻流民等等举动,如今又得了官家御敕的官职,将要远行踏勘黄州去往成都、成都去往汴梁,以及汴梁通往黄州的道路,这般行事,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如今却是要他一个刚刚年满十五的少年来承担,这既是黄州人的骄傲,也是黄州人的荣耀!
宋代重文,故以诗词送行之俗也颇为盛行,此番倒是有好几首送行诗与黄杰送行,就连曹宝这厮也吟了首《送黄杰入蜀》,诗云:“黄郎向西行,旌旗车马辚。笑迈青云步,蜀道自此平!”
不过,叫黄州人记忆更深的,却是黄杰的小妾周燕奴在道边弹唱的《雨霖铃·蜀道难》,词曰:“崇山叠嶂,怪石嶙峋,栈道难行。家国父母君命,郎君未冠,却计坦途。妻儿入梦同行,别家八千里。路漫漫,一江浩淼,肩挑万里拓通衢。”
“郎情妾意两心知,却相望,朝暮见欢颜。千古为难何事?忠君稷,孝义难全。西去巴蜀,劝君放胆凌云之志。莫束手博浪击沙,且叫天下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