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方腊也算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当机立断之后行动倒也利索,没出三天,第一批前往台湾探路的大越军将士就已经离岸登舟。直到那重重帆影消失在茫茫水天之际,方腊才略带惆怅的转回身来朝陪在身边的宋江换上了一副笑脸:“公明兄,你从那里找来的这些大船?”宋江也微微一笑:“此物只应天上有?不瞒陛下,这样的大船在大宋也是首屈一指的,目前浙江还没有能造这等大船的,只是在福建造出来了几艘,船主不是别人,正是区区在下。不过你放心,到了台湾之后,与福建只是一海之隔,陛下完全可以派人延揽福建船匠,在下也可以协助一二。”
方腊点点头没有说话。宋江打趣道:“你可不许打这些船的主意啊!这每一条船都要耗资万贯,在下为了造这些船可早已是倾家荡产。要是让你黑吃黑,我除了上吊之外也只能去投江了!”方腊哈哈大笑:“公明兄一向不苟言笑,为何却变得如此诙谐起来了?你放心,我不动你这些心肝宝贝也就是了。”
宋江笑了一会儿收住笑容说:“那些迂腐儒生终日把“君子不言利”挂在嘴边,仿佛是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其实一旦当了官,哪个不是忙着往自家搂银子,只是不去关注国计民生罢了。国家交到他们手里如何能够强盛起来!”
方腊点头说:“是啊,世上皆知当上皇帝风光无限,有几人能知道当皇帝之后要操的心有多少?今天修河要花钱,明天救灾要花钱,后天打仗更要花钱,可每年的税赋只有那么多,难道皇帝是会下金蛋的鸡吗?我这两年几乎天天都在跟户部、工部、兵部的官员们吵架,就只为了一个钱字,烦也烦死了!”宋江说:“这说明你还不是个昏君,不然管它那么多烂事,只消皇宫内院断不了享乐也就行了。”
方腊问:“公明兄,你说徽宗老儿每每不理朝政,这不还是个地道的昏君吗?他为何就不用为钱财发愁呢?是不是他的地盘比我大,出产也就比我多?”宋江白了他一眼:“我说句不敬的话,你真的要把身边的重臣换一换,最起码找两个懂致世经济的人放在身边经常请教,要不然你去找个土财主问问也行,他也会告诉你,地盘越大收的银子越多,可得操的心也越大,花钱的地方也就越多。大宋之所以现在的君王可以终日沉迷于琴棋书画,一是因为二百年来朝政早已有了定制,就算皇帝是个白痴,各部只要有尽职的官吏就可以依例做事,不致出大的差池。二是得益于熙宁新政以后各方出产大有增益,国库尚有盈余积累,还可以从容应付。三是内外政治还算安靖,你老兄是最大一个内忧,辽、夏、吐蕃、倭奴近来也只是蓄势待发,按兵不动,所以没有大的支用。哎,你干嘛这样看着我?我是就事论事而已。”
两人这些日子愈发熟悉了,谈起话来更少了许多过去的顾忌:“依照你过往的做法,就算世上没有我宋江,你依然不足以与大宋抗衡。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个道理你应该比我体会的更深。举个例子说,辽国与中原争斗了几百年了,却斗成如今的平手,何也?辽国人不如中原多,兵器不如我们的好,按我们的说法是蛮夷之地,大宋为何灭不了他,就连个燕云十六州也收不回来?大家都说是北人身强体壮,凶猛彪悍,为中原人所不及,对吗?对,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更主要的是北人善骑,快马如风,铁骑难当,想打败一万北国精骑要动用五万以上的精锐步兵,还得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这就逼着我们花费更多的钱财。可为何大宋不培养自己的骑兵呢?”
没等对方深入思索,宋江自己很干脆地给出了答案:“没有好马!想想你的部队中有多少战马就知道了。中原的战马不仅数量少,而且温驯矮小脚力差。那我们为何不买马?北人不肯轻易卖给我们。在北国,一匹战马不过三五贯钱,到了中原非百十贯不可得。蓄养一支十万人的骑兵要花多少钱?而北人随便就可调集数十万骑兵!反过头来,辽国有几十万凶悍骑兵,为何不能一举侵吞中原呢?呵呵,他们缺少铁器、食盐,缺少知识,缺少工匠。缺了这些,他在作战的时候就只能用拙劣的刀甲对抗大宋的利器,用勇士的鲜血来冲击中原的战阵!只要中原能把战争拖延下去,北国人的物资储备用尽之后,除了议和退兵并无二选。那北国又为何不培养工匠、倡导读书、冶铁开矿呢?道理也是一样。江南一匹布帛不过五六百钱,到北国可贩十贯。北国无棉无丝,只能高价求买。木匠铁匠中原遍地都是,世代传承,而在北国要培养一个工匠,花销怕抵得上培养数十个战士!所以每次北人南侵都要掠走许多匠作和妇女,以为己用,每年岁贡之中除却银钱们还要有布匹盐铁。在我们这里并不稀罕的东西,到他那里就身价百倍,糜费不起了!所以说,历代蛮夷都对中原的花花世界垂涎三尺。”
方腊听得入神,叹道:“我以往觉得自己对治国济世也算得上呕心沥血,今日听君一席话直令我汗颜不已了,方知什么叫做井底之蛙。公明兄的高谈阔论让我真的受益匪浅。你真的想要引军北上荡涤契丹吗?”
宋江苦笑一下:“既读圣贤书,当行君子义。宋江命苦,年少的时候就被家父逼着去读书明理,不然的话哪里有如此的烦恼。年少时觉得自己应该尽力帮助身边的邻里朋友,结果在江湖上赚了个及时雨的薄名。始为文笔刀吏,便梦想着仪仗仕途,给一方百姓多送些福祉。奈何造化弄人,得了个刺印发配的结果,还险些成了人家的刀下之鬼,不得已逼上梁山做了反叛。既已投笔从戎,又想着要挥斥军马平靖天下,打出一片晴朗天空。时至近日才明白,国事之大光动刀子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胸怀天下,明事知理,身体力行,知微见著,烦恼是越来越多,头发倒是越来越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呵呵,让陛下见笑了。”
()
ap.
方腊点点头没有说话。宋江打趣道:“你可不许打这些船的主意啊!这每一条船都要耗资万贯,在下为了造这些船可早已是倾家荡产。要是让你黑吃黑,我除了上吊之外也只能去投江了!”方腊哈哈大笑:“公明兄一向不苟言笑,为何却变得如此诙谐起来了?你放心,我不动你这些心肝宝贝也就是了。”
宋江笑了一会儿收住笑容说:“那些迂腐儒生终日把“君子不言利”挂在嘴边,仿佛是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其实一旦当了官,哪个不是忙着往自家搂银子,只是不去关注国计民生罢了。国家交到他们手里如何能够强盛起来!”
方腊点头说:“是啊,世上皆知当上皇帝风光无限,有几人能知道当皇帝之后要操的心有多少?今天修河要花钱,明天救灾要花钱,后天打仗更要花钱,可每年的税赋只有那么多,难道皇帝是会下金蛋的鸡吗?我这两年几乎天天都在跟户部、工部、兵部的官员们吵架,就只为了一个钱字,烦也烦死了!”宋江说:“这说明你还不是个昏君,不然管它那么多烂事,只消皇宫内院断不了享乐也就行了。”
方腊问:“公明兄,你说徽宗老儿每每不理朝政,这不还是个地道的昏君吗?他为何就不用为钱财发愁呢?是不是他的地盘比我大,出产也就比我多?”宋江白了他一眼:“我说句不敬的话,你真的要把身边的重臣换一换,最起码找两个懂致世经济的人放在身边经常请教,要不然你去找个土财主问问也行,他也会告诉你,地盘越大收的银子越多,可得操的心也越大,花钱的地方也就越多。大宋之所以现在的君王可以终日沉迷于琴棋书画,一是因为二百年来朝政早已有了定制,就算皇帝是个白痴,各部只要有尽职的官吏就可以依例做事,不致出大的差池。二是得益于熙宁新政以后各方出产大有增益,国库尚有盈余积累,还可以从容应付。三是内外政治还算安靖,你老兄是最大一个内忧,辽、夏、吐蕃、倭奴近来也只是蓄势待发,按兵不动,所以没有大的支用。哎,你干嘛这样看着我?我是就事论事而已。”
两人这些日子愈发熟悉了,谈起话来更少了许多过去的顾忌:“依照你过往的做法,就算世上没有我宋江,你依然不足以与大宋抗衡。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个道理你应该比我体会的更深。举个例子说,辽国与中原争斗了几百年了,却斗成如今的平手,何也?辽国人不如中原多,兵器不如我们的好,按我们的说法是蛮夷之地,大宋为何灭不了他,就连个燕云十六州也收不回来?大家都说是北人身强体壮,凶猛彪悍,为中原人所不及,对吗?对,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更主要的是北人善骑,快马如风,铁骑难当,想打败一万北国精骑要动用五万以上的精锐步兵,还得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这就逼着我们花费更多的钱财。可为何大宋不培养自己的骑兵呢?”
没等对方深入思索,宋江自己很干脆地给出了答案:“没有好马!想想你的部队中有多少战马就知道了。中原的战马不仅数量少,而且温驯矮小脚力差。那我们为何不买马?北人不肯轻易卖给我们。在北国,一匹战马不过三五贯钱,到了中原非百十贯不可得。蓄养一支十万人的骑兵要花多少钱?而北人随便就可调集数十万骑兵!反过头来,辽国有几十万凶悍骑兵,为何不能一举侵吞中原呢?呵呵,他们缺少铁器、食盐,缺少知识,缺少工匠。缺了这些,他在作战的时候就只能用拙劣的刀甲对抗大宋的利器,用勇士的鲜血来冲击中原的战阵!只要中原能把战争拖延下去,北国人的物资储备用尽之后,除了议和退兵并无二选。那北国又为何不培养工匠、倡导读书、冶铁开矿呢?道理也是一样。江南一匹布帛不过五六百钱,到北国可贩十贯。北国无棉无丝,只能高价求买。木匠铁匠中原遍地都是,世代传承,而在北国要培养一个工匠,花销怕抵得上培养数十个战士!所以每次北人南侵都要掠走许多匠作和妇女,以为己用,每年岁贡之中除却银钱们还要有布匹盐铁。在我们这里并不稀罕的东西,到他那里就身价百倍,糜费不起了!所以说,历代蛮夷都对中原的花花世界垂涎三尺。”
方腊听得入神,叹道:“我以往觉得自己对治国济世也算得上呕心沥血,今日听君一席话直令我汗颜不已了,方知什么叫做井底之蛙。公明兄的高谈阔论让我真的受益匪浅。你真的想要引军北上荡涤契丹吗?”
宋江苦笑一下:“既读圣贤书,当行君子义。宋江命苦,年少的时候就被家父逼着去读书明理,不然的话哪里有如此的烦恼。年少时觉得自己应该尽力帮助身边的邻里朋友,结果在江湖上赚了个及时雨的薄名。始为文笔刀吏,便梦想着仪仗仕途,给一方百姓多送些福祉。奈何造化弄人,得了个刺印发配的结果,还险些成了人家的刀下之鬼,不得已逼上梁山做了反叛。既已投笔从戎,又想着要挥斥军马平靖天下,打出一片晴朗天空。时至近日才明白,国事之大光动刀子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胸怀天下,明事知理,身体力行,知微见著,烦恼是越来越多,头发倒是越来越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呵呵,让陛下见笑了。”
()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