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得知周围有梁山的斥候骑兵活动之后,顺天军大帅、无敌狮王唐三长就开始留意周围的地形,此时他让部队迅速向一处不大的树林*近,这已经是他在附近能看到的抵御骑兵攻击最有利的地形了。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深知,步兵在平坦的开阔地迎击冲击而来的骑兵的代价一定是很惨重的。
见叛军居然在大队骑兵迅速逼近的局面下临危不乱,保持着队型向后撤,宋江对落入自己算计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和指挥官的能力产生了敬意。他在马上努力的张望,好不容易望见对方军中的大都旗上的“唐”字——难道是唐三长亲自带领的队伍?怪不得有这样出众的表现。宋江命令欧鹏、邓飞等人把队伍分成两支,快速地从两翼包抄上去绕到那片并不很大的树林的侧面,封死敌军的退路,这样就把顺天军围子一个三角形之内。之所以围三缺一,不去堵截树林的后面,是因为宋江相信对手也会十分清楚:离开树林背着骑兵逃跑的结果只有一个——屠杀!
尽量指挥着已经有一些慌乱的手下到了小树林跟前,唐三长传令停下队伍,以树林为依托展开阵型,避免被优势骑兵四面包围。他让队伍中所有的长枪兵集中起来列成两排,组成一个半圆阵,弓箭手则在其后严阵以待,又让所有的刀斧手去砍树。部将张启不解地问:“砍树做什么用?”唐三长焦急地说:“不要多问,赶快行动。记住,砍下来的树,树干要削掉枝杈后,两端削尖,在树林前二十丈远的地方,以两尺的间隔插成一排,削下来的枝杈堆放在树干前面一丈远的地方,也要堆成排。快去!”
一向爱惜人才的宋江此刻对唐三长的军事指挥才能十分的佩服,能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做出最可行的对策并不是每一个军官都能做到的,除非他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足够的指挥威望。他把队伍停留在距离对方的防守阵型两箭地之外,自己在花荣、孔明、孔亮的护卫下走出队伍,想找对方的主将讲话,看对方是不是真的就是顺天军神唐三长。
还没等到他开口,从对面的阵型中,一员大将策马冲出,到离着宋江一箭地远处停下高声喝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宋江见此人身高体壮,满面红光,灰白的络腮胡子,显得气宇轩昂,座下黄骠马,掌中金翅刀,威风凛凛,显然不是平凡人物,难道这就是顺天军神唐三长?宋江用脚跟轻磕马腹,上前两步朗声答道:“在下宋江,请问对面可是唐三长将军吗?”
唐三长早就看清来到官军队伍中的有多面旗帜,各书名号,其中最大的一杆旗上赫然写着斗大的“宋”字,顿时心中一惊——自己遇到的竟然是宋江亲自带领的兵马!
他有心会一下这位名满江湖的及时雨,同时也为部下的砍树立栅争取一些时间,便拿定主意主动策马上前搭话,见果然是宋江要与自己攀谈,便乐得其所,侃侃而谈:“不错,我就是唐三长。不知宋义士不在山东保境安民,到我湖北来做什么?”
宋江听对方这么说,回答道:“保境安民,替天行道,是宋某的一贯主张。不论是山东还是湖北,只要是大宋的治下,百姓有难,宋某便愿往救助。”
“宋江,枉你也曾是一方豪杰,如今追名逐利,背信弃义,做了朝廷的鹰犬,屠杀往日的绿林同道,你还有没有良心?”唐三长不屑地说。
宋江脸色平静:“如今湖北糜烂,黎民百姓被王庆折腾得苦不堪言,王庆又大逆不道,扯旗造反,公然对抗朝廷。如果真的是象其他的绿林好汉那样,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急公好义,宋某自然不会前来与他为难,但是王庆称王之后,为霸一方,倒行逆施,就算没有朝廷的旨意,宋某也要与他理论理论。”
唐三长不想在后面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与宋江动手,所以故意拖延时间:“宋江你不必巧言舌簧,谈论什么天下大义。我来问你,你以前聚义上山是因为什么?是不是因为皇帝暴戾昏庸,官员贪赃枉法,百姓民不聊生?那么你现在又接受朝廷的招安,难道是皇帝变好了吗?难道是官员廉明了吗?难道是百姓幸福了吗?你以前痛恨暴政,所以上山,这是不忠于皇帝;现在又投降朝廷,背弃与绿林兄弟的誓言,这是不义!你这样的不忠不义之人,还有什么资格来湖北管别人的闲事!”
宋江闻听,脸色郑重起来:“唐将军,你刚才所言有一半是正确的,现在天下的确不太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你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吗?你知道正确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吗?”
见唐三长略一沉吟,他接着说:“以前我也想用对抗来解决,后来发现我错了。中华土地广有万里,若四海靖平,百姓足以安居乐业。然大宋眼下危机四伏,外有强藩窥视,内有贪贼为乱。你知道朝廷每年岁入多少吗?我告诉你,六千万贯!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数字,唐玄宗最富庶的时候也不过有它的一半。但是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感觉钱不够花,或者生活的很艰辛呢?这是因为国家的钱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对外的岁贡,用于军队的开支!对大辽、对西夏、对吐蕃,我们每年要拿出多少钱?对大理,对蒙古、对倭寇,我们每年要打多少的仗?所以皇帝不停地从民间狂征暴敛,百姓头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贪官污吏从中上下其手,黎民会满意吗?生活能不艰辛吗?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不是换一个皇帝、换一个朝代,而是对内清明吏治,对外荡平四方。这样国家的财富就会积累起来,就不会再让大宋继续残破下去,百姓才能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宋某冒天下之大不韪,顶着不忠不义的帽子,窃了梁山的权杖,应了朝廷的招降。宋江不是为了做官,而是要为大宋效犬马之劳,为百姓谋长治久安。唐将军你听明白了吗?”
唐三长没有料到宋江竟然长篇大论地说出这样一番话,连自己心里都被震惊了。他强摄一下心神:“宋江,就算你是急公好义,全心为民,当天下烽烟之多,如过江之鲫,你梁山人马再凶悍,能管得过来吗?为什么江南方腊称帝良久,地盘广阔,你去平叛,倒来湖北兴风作浪,还不是恃强凌弱?”
宋江坦然道:“天下之事,循序渐进。之所以先来湖北,寻王庆的晦气,是因为他作恶多端,危害尤甚。反观江南方腊、山西田虎,也多州占府,对抗朝廷,但总算还是能够百姓为先,并无多少欺压百姓之事。而在王庆的治下,百姓受的苦比贪官污吏的时候还多!王庆穷兵黩武,狂征暴敛,为人欺瞒狡诈,恣意横行,难道不应该遭天谴吗?”
见唐三长听了自己的话后沉默不语,宋江知道他还是有些认可这些言论的,他转而劝说唐三长:“唐将军乃当世豪杰,你的大名早在山东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今日相见,果然英雄气概。不过唐将军为何要在王庆这一棵树上吊死?现在的王庆早已不是当年吊民伐罪,浑身正气的王庆了,你难道还要助纣为虐?何不弃暗投明?是不是贪恋自己顺天国国舅的身份呢?”
王庆被宋江的话语激怒了:“什么?你以为我唐三长是那种小人吗?我告诉你宋江,王庆是什么人我很清楚,不用你来提醒我。不过我告诉你,如果你想让我到你的手下投效,首先得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我知道你在山东颇有些虚名,那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是好汉的与我来较量一番,如果胜的了我手中的宝刀,我自会束手就擒!”
宋江正待说些什么,忽见对方阵中一个将领奔到唐三长身边,低声说了几句。唐三长点点头,把手中的大刀一举,就见顺天军的阵式齐刷刷地向后退去。宋江身边的人不知道敌军要干什么,大家马上紧握兵器,眼睛瞪大了仔细看个究竟。
随着顺天军的步步后退,一个用树干和枝杈构成的简单的防御阵地露了出来,顺天军士兵有条不紊地依托树干列成新的阵式,长枪兵闪在树干之后,把七尺长枪伸了出来,弓箭手依身在树干的另一侧,整齐的挽弓搭箭,刀牌手则手持园盾堵在树干之间的空隙上。宋江看了个目瞪口呆:早就发现顺天军的后阵在前阵的掩蔽下在忙些什么,不过原本以为自己的骑兵优势十分明显,料想对方也变不出什么花样来,毕竟在这荒郊野外,一马平川,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借助的,谁想到在这不长的时间里顺天军竟然在唐三长的指导下建起这样一个看似简陋、但很实用的防御阵。唐三长的确不同凡响!越是这样想,宋江收服唐三长的念头就越强烈。
()
ap.
见叛军居然在大队骑兵迅速逼近的局面下临危不乱,保持着队型向后撤,宋江对落入自己算计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和指挥官的能力产生了敬意。他在马上努力的张望,好不容易望见对方军中的大都旗上的“唐”字——难道是唐三长亲自带领的队伍?怪不得有这样出众的表现。宋江命令欧鹏、邓飞等人把队伍分成两支,快速地从两翼包抄上去绕到那片并不很大的树林的侧面,封死敌军的退路,这样就把顺天军围子一个三角形之内。之所以围三缺一,不去堵截树林的后面,是因为宋江相信对手也会十分清楚:离开树林背着骑兵逃跑的结果只有一个——屠杀!
尽量指挥着已经有一些慌乱的手下到了小树林跟前,唐三长传令停下队伍,以树林为依托展开阵型,避免被优势骑兵四面包围。他让队伍中所有的长枪兵集中起来列成两排,组成一个半圆阵,弓箭手则在其后严阵以待,又让所有的刀斧手去砍树。部将张启不解地问:“砍树做什么用?”唐三长焦急地说:“不要多问,赶快行动。记住,砍下来的树,树干要削掉枝杈后,两端削尖,在树林前二十丈远的地方,以两尺的间隔插成一排,削下来的枝杈堆放在树干前面一丈远的地方,也要堆成排。快去!”
一向爱惜人才的宋江此刻对唐三长的军事指挥才能十分的佩服,能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做出最可行的对策并不是每一个军官都能做到的,除非他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足够的指挥威望。他把队伍停留在距离对方的防守阵型两箭地之外,自己在花荣、孔明、孔亮的护卫下走出队伍,想找对方的主将讲话,看对方是不是真的就是顺天军神唐三长。
还没等到他开口,从对面的阵型中,一员大将策马冲出,到离着宋江一箭地远处停下高声喝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宋江见此人身高体壮,满面红光,灰白的络腮胡子,显得气宇轩昂,座下黄骠马,掌中金翅刀,威风凛凛,显然不是平凡人物,难道这就是顺天军神唐三长?宋江用脚跟轻磕马腹,上前两步朗声答道:“在下宋江,请问对面可是唐三长将军吗?”
唐三长早就看清来到官军队伍中的有多面旗帜,各书名号,其中最大的一杆旗上赫然写着斗大的“宋”字,顿时心中一惊——自己遇到的竟然是宋江亲自带领的兵马!
他有心会一下这位名满江湖的及时雨,同时也为部下的砍树立栅争取一些时间,便拿定主意主动策马上前搭话,见果然是宋江要与自己攀谈,便乐得其所,侃侃而谈:“不错,我就是唐三长。不知宋义士不在山东保境安民,到我湖北来做什么?”
宋江听对方这么说,回答道:“保境安民,替天行道,是宋某的一贯主张。不论是山东还是湖北,只要是大宋的治下,百姓有难,宋某便愿往救助。”
“宋江,枉你也曾是一方豪杰,如今追名逐利,背信弃义,做了朝廷的鹰犬,屠杀往日的绿林同道,你还有没有良心?”唐三长不屑地说。
宋江脸色平静:“如今湖北糜烂,黎民百姓被王庆折腾得苦不堪言,王庆又大逆不道,扯旗造反,公然对抗朝廷。如果真的是象其他的绿林好汉那样,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急公好义,宋某自然不会前来与他为难,但是王庆称王之后,为霸一方,倒行逆施,就算没有朝廷的旨意,宋某也要与他理论理论。”
唐三长不想在后面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与宋江动手,所以故意拖延时间:“宋江你不必巧言舌簧,谈论什么天下大义。我来问你,你以前聚义上山是因为什么?是不是因为皇帝暴戾昏庸,官员贪赃枉法,百姓民不聊生?那么你现在又接受朝廷的招安,难道是皇帝变好了吗?难道是官员廉明了吗?难道是百姓幸福了吗?你以前痛恨暴政,所以上山,这是不忠于皇帝;现在又投降朝廷,背弃与绿林兄弟的誓言,这是不义!你这样的不忠不义之人,还有什么资格来湖北管别人的闲事!”
宋江闻听,脸色郑重起来:“唐将军,你刚才所言有一半是正确的,现在天下的确不太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你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吗?你知道正确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吗?”
见唐三长略一沉吟,他接着说:“以前我也想用对抗来解决,后来发现我错了。中华土地广有万里,若四海靖平,百姓足以安居乐业。然大宋眼下危机四伏,外有强藩窥视,内有贪贼为乱。你知道朝廷每年岁入多少吗?我告诉你,六千万贯!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数字,唐玄宗最富庶的时候也不过有它的一半。但是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感觉钱不够花,或者生活的很艰辛呢?这是因为国家的钱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对外的岁贡,用于军队的开支!对大辽、对西夏、对吐蕃,我们每年要拿出多少钱?对大理,对蒙古、对倭寇,我们每年要打多少的仗?所以皇帝不停地从民间狂征暴敛,百姓头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贪官污吏从中上下其手,黎民会满意吗?生活能不艰辛吗?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不是换一个皇帝、换一个朝代,而是对内清明吏治,对外荡平四方。这样国家的财富就会积累起来,就不会再让大宋继续残破下去,百姓才能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宋某冒天下之大不韪,顶着不忠不义的帽子,窃了梁山的权杖,应了朝廷的招降。宋江不是为了做官,而是要为大宋效犬马之劳,为百姓谋长治久安。唐将军你听明白了吗?”
唐三长没有料到宋江竟然长篇大论地说出这样一番话,连自己心里都被震惊了。他强摄一下心神:“宋江,就算你是急公好义,全心为民,当天下烽烟之多,如过江之鲫,你梁山人马再凶悍,能管得过来吗?为什么江南方腊称帝良久,地盘广阔,你去平叛,倒来湖北兴风作浪,还不是恃强凌弱?”
宋江坦然道:“天下之事,循序渐进。之所以先来湖北,寻王庆的晦气,是因为他作恶多端,危害尤甚。反观江南方腊、山西田虎,也多州占府,对抗朝廷,但总算还是能够百姓为先,并无多少欺压百姓之事。而在王庆的治下,百姓受的苦比贪官污吏的时候还多!王庆穷兵黩武,狂征暴敛,为人欺瞒狡诈,恣意横行,难道不应该遭天谴吗?”
见唐三长听了自己的话后沉默不语,宋江知道他还是有些认可这些言论的,他转而劝说唐三长:“唐将军乃当世豪杰,你的大名早在山东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今日相见,果然英雄气概。不过唐将军为何要在王庆这一棵树上吊死?现在的王庆早已不是当年吊民伐罪,浑身正气的王庆了,你难道还要助纣为虐?何不弃暗投明?是不是贪恋自己顺天国国舅的身份呢?”
王庆被宋江的话语激怒了:“什么?你以为我唐三长是那种小人吗?我告诉你宋江,王庆是什么人我很清楚,不用你来提醒我。不过我告诉你,如果你想让我到你的手下投效,首先得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我知道你在山东颇有些虚名,那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是好汉的与我来较量一番,如果胜的了我手中的宝刀,我自会束手就擒!”
宋江正待说些什么,忽见对方阵中一个将领奔到唐三长身边,低声说了几句。唐三长点点头,把手中的大刀一举,就见顺天军的阵式齐刷刷地向后退去。宋江身边的人不知道敌军要干什么,大家马上紧握兵器,眼睛瞪大了仔细看个究竟。
随着顺天军的步步后退,一个用树干和枝杈构成的简单的防御阵地露了出来,顺天军士兵有条不紊地依托树干列成新的阵式,长枪兵闪在树干之后,把七尺长枪伸了出来,弓箭手依身在树干的另一侧,整齐的挽弓搭箭,刀牌手则手持园盾堵在树干之间的空隙上。宋江看了个目瞪口呆:早就发现顺天军的后阵在前阵的掩蔽下在忙些什么,不过原本以为自己的骑兵优势十分明显,料想对方也变不出什么花样来,毕竟在这荒郊野外,一马平川,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借助的,谁想到在这不长的时间里顺天军竟然在唐三长的指导下建起这样一个看似简陋、但很实用的防御阵。唐三长的确不同凡响!越是这样想,宋江收服唐三长的念头就越强烈。
()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