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拉伯帝国、白衣大食、萨珊波斯之间的渊源
要知道黑衣大食是怎么回事,首先得先简单介绍一下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白衣大食。
一切还要从公元七世纪初期当时世界上三大强国说起,这三大强国分别是中国、萨珊波斯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在阿拉伯人兴起之前,波斯人一直是西亚,中亚这一带地区的绝对霸主,有着极其强盛和辉煌的历史。在公元一千年跟埃及打的是波斯人;后来希腊兴起,跟希腊争斗不休的也是波斯人;后来罗马兴起跟罗马打个不停的还是波斯人。反正这群波斯人除了没跟中国打,在公元一千多年前到公元六百三十年这一千多年,他们跟西方所有兴起政权打了遍,而且都是扮演进攻压制的角色(当然亚历山大马其顿除外,那一次他们是防守方,而且被打亡国了)。
在公元628年之前,萨珊波斯几乎是一直压着拜占庭打。为了彻底击败拜占庭,他们在公元572年占领了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地区,以切断中国到拜占庭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行为不但打击了拜占庭帝国的经济,也给半岛上依靠商业谋生的阿拉伯人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使得大量阿拉伯商人失业,各种社会矛盾被激发,半岛动荡不安。于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奋起了。
于是从公元610开始,一个我们都知道名字的人开始在半岛传教,并在632左右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一个以宗教为核心的穆斯林国家。
而这个时候拜占庭和萨珊波斯刚好斗得两败俱伤。在621年的时候萨珊波斯大败拜占庭,占领整个埃及,版图和人口都达到。然后扩张过快的结果是耗尽了本国的财力和经济,不得不向民众课以重税,百姓怨声四起。之后拜占庭抓住机会反击成功,萨珊波斯最富庶的地区被战火蹂躏,国王声望受损,在628年被他儿子杀死。他儿子即位不到一年便逝世,又引发了内战,萨珊王朝开始持续衰弱。
斗争的另一方拜占庭同样也被打残了,两国长年受到战争虚耗,经济衰退、税项沉重、宗教纷争、动乱不堪。这无疑给了刚刚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可乘之机。从632年起,阿拉伯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边疆。他们不断扩张,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帝国。
阿拉伯帝国在公元637年在关键的卡迪西亚战役以少胜多战胜了波斯军主力,围攻萨珊波斯首都泰西封。围城数年,末代波斯皇帝只得弃城而逃。之后他试图进行反攻,然而因为财政短缺和其他问题,一直不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于是一败再败。末代萨珊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逃到东呼罗珊,被一名磨坊工人刺杀,萨珊波斯宣告灭亡。他的儿子卑路斯逃到吐火罗,向唐朝求援。唐朝在吐火罗南部,成立波斯都督府,封卑路斯为波斯王,后卑路斯辗转东逃来到长安,不久后死去。
卑路斯被唐朝封为波斯王的时候,阿拉伯帝国正处于倭马亚王朝时期,也叫伍麦叶王朝,因衣服旗帜尚白,唐朝称之为白衣大食。在白衣大食之前是四大哈里发时代,也叫神权共和时代。也就是哈里发不世袭,白衣大食之后,哈里发之位开始世袭。
四大哈里发第三任哈里发出身倭马亚家族,他的即位被以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为首,哈希姆家族中部分亲阿里派的人质疑,并组建起什叶派,与普遍承认第三任哈里发的逊尼派相对立。穆斯林内部首次开始分裂,并一直分裂至今。之后第三任哈里发被刺,阿里即位为第四任哈里发。但是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又拒不承认阿里政权,于是双方发生内战,未分胜负,僵持不下。
之后阿里也被刺杀,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这就是白衣大食的来历。
二、白衣大食统治的崩塌
前文说了,阿拉伯帝国趁着萨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国斗得两败俱伤时迅速崛起,一时扩张得飞快。这时问题出现了,就是统治基础问题。阿拉伯帝国以小博大,短时间就占领、统治了这样广大的一片领土,治下数千万的人口,但是他们的统治基础,阿拉伯人却少的可怜。
所以最开始阿拉伯人仗着军事的优势,以非常残暴的手段统治其征服领地,实行红果果的种族压迫制度。比如对待波斯人的问题,绝大多数波斯平民成为了阿拉伯人的奴隶,被阿拉伯人随意屠杀。
波斯人被与驴和狗相提并论,毫无尊严。如果一个骑马的波斯人见到步行的阿拉伯人,他必须立即下马,把马让给阿拉伯人骑。在许多场合,波斯人不得与阿拉伯人并肩而立或并排行走。
除此之外,更以残酷的手段镇压反抗者,比如以残暴著称的波斯总督哈查只就曾血洗过库法城,一次性屠杀12万人。不止这些,他们还对波斯人进行宗教迫害,摧毁祆教祠,祆教神像等。不过据记载,白衣大食统治者曾经短暂鼓励被征服地区的人们改信ysl教,但马上就放弃了。因为这样一来,白衣大食统治者就不能像原来那样向对方征收沉重的赋税,以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
因此这样一来,白衣大食的统治基石是极其不牢靠的:第一,以极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第二,不得民心,极多数人被严重压迫,内心怨恨不断加剧;第三,教派冲突和反对者一直没有停歇,到后期白衣大食内乱一直没有停过;第四,可以说,白衣大食是靠造反立国的,强大的武力是他统治的基础,但是这支武力却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叙利亚人。
因为白衣大食是叙利亚总督以武力夺取哈里发建立的,以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为首都。叙利亚军队就是白衣大食核心军事力量,倭马亚王朝的支柱。可是叙利亚其实也是被阿拉伯人征服的一个地区,在倭马亚王朝时期虽然叙利亚人、叙利亚军队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利益。所以一旦叙利亚军队失去这些地位和利益,白衣大食倒台也就指日可待了。
事实上,白衣大食就是从迁都开始,快速走向灭亡的。
公元744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白衣大食一下换了三任哈里发。统治白衣大食十九年的倒数第五任哈里发希沙姆在734年去世之后,倒数第四任哈里发瓦利德二世(也有翻译韦立德二世,walidii)即位。据《阿拉伯通史》记载,“韦立德二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浪子,据说他惯于在酒池中游泳,他狂饮酒池里的酒,以至能显然看出酒的平面下降。”
于是在他即位第二年,就被白衣大食倒数第三任哈里发叶齐德三世凭借南人或也门人的武力篡位。但叶齐德三世在位不到半年就去世,据说是被刺杀,他的弟弟易卜拉欣接班,是为倒数第二任哈里发。
至此在744这一年,一下出现了三位哈里发。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易卜拉欣在位还不到一个月,倭马亚王朝的亲王、哲齐赖总督麦尔旺就起兵造反,杀进大马士革将他废黜。麦尔旺自代为哈里发,史称麦尔旺二世(也有翻译马尔万二世),他就是白衣大食末代哈里发了。
鉴于自己得位不正,在叙利亚毫无根基,麦尔旺二世迁都到自己的老巢,哲齐赖的首府哈兰。从此大马士革失去首都地位,叙利亚叙利亚从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堕落为普通行省,迁都之举招致叙利亚人的一致痛恨,叛乱此起彼伏,因此,麦尔旺从即位之日起,就忙于镇压叙利亚的动乱,直到阿巴斯军队杀过来。
可以说,白衣大食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在实际上灭亡了。中央乱成这样,哪有时间去管地方,所以各地行省的地方纷纷自立,几十年积累的矛盾一下爆发,乱的程度不比中央差多少。白衣大食这时就像一个四处漏风的纸房子,随便一个指头就能推到。
三、呼罗珊的新旧三雄争霸
1、老三雄争霸
首先在呼罗珊地区发起动乱的是一个叫哈里斯的人,他当时是驻扎在吐火罗地区。733年,中亚发生了大旱,中亚最重要的粮食供应地—泽拉夫善河流域还在突骑施汗国手中,导致白衣大食的呼罗珊发生粮荒。呼罗珊总督朱乃德,从中亚各地强行征粮,优先满足首府--木鹿的需要。哈里斯率众闹事,反对总督大人的征粮政策,朱乃德也不客气,赏给他一顿鞭子吃。次年734年春,朱乃德去世,新总督还没到任,一肚子怨气的哈里斯趁机在呼罗珊东郡---巴里黑---竖起反旗。
他喊出的口号很高尚,认定倭马亚的统治非法,鼓吹恢复穆圣时代的典章制度,恢复朴素、平等的穆斯林社团,打出穆圣曾经打出的、具有神秘和宗教色彩的黑旗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获得权力和富贵。
当时很多人表示支持哈里斯,因此他得以占据巴里黑,吐火罗的土王也在哈里斯身上下注,于是哈里斯开始进攻呼罗珊首府木鹿城。但这家伙军事能力明显不行,他这一辈子就几乎没有打过胜仗,两次进攻木鹿都被当时的呼罗珊总督击退。
不过哈里斯虽然失败,但对木鹿的威胁仍在,于是,白衣大食倒数第五任哈里发希沙姆派遣伊拉克总督哈立德的弟弟阿萨德为新呼罗珊总督,并同时带去两万叙利亚军队。
阿萨德和两万叙利亚军援军到来,呼罗珊的战局立即扭转,一下就将哈里斯打得没有一丝还手之力。哈里斯节节败退,于是像突骑施苏禄可汗求助,在737年双方联军与白衣大食呼罗珊官军进行了一场决战,苏禄和哈里斯再次打败。苏禄也因为这次失败,损失大量本部军队,逃回去没多久就被部下害死。
在这场战斗中,阿萨德的大将、南人(阿拉伯半岛南部人)朱大衣表现优异做了阿萨德的副手。但是阿萨德在第二年死去,原因是受他的哥哥伊拉克总督哈立德倒台的影响。而他哥哥的倒台是因为严重的贪污**,比如说他的任内兴修土木工程和排水工程,让伊拉克地区繁荣起来。哈立德利用这些工程,盗用了公款1300万第尔汗,而且还浪费了大约比这个数目多两倍的公款。可见当时白衣大食统治阶层的**有多严重。
接任阿萨德为呼罗珊总督的是原来的巴里黑太守奈斯尔。他在738年一到任就开始打压原来阿萨德的副手南人朱大衣。与此同时,他开始重新攻占曾经被突骑施夺去的河中昭武九国地区。重新占领捕喝城和萨末建城。昭武九国除了石国和宁远国之外其他地区再次被大食人统治。因此在741年石国向唐朝上表请讨大食,但唐玄宗没有答应(因为那时唐朝忙着揍吐蕃和后突厥)。
不过在740年代,呼罗珊南人、北人的矛盾激化,彼此攻杀,奈斯尔根本控制不住。到了744年,倒数第三任哈里发叶齐德三世凭借南人的武力成功篡位成为哈里发。被压抑数年的南人大受鼓舞,想拥立首领朱大衣为呼罗珊总督,但没有成功,南人索性造反了。
眼看局势恶化,奈斯尔脑子突然进水了,邀请流亡在河中的哈里斯及其党徒回呼罗珊,制衡朱大衣,哈里发叶齐德三世也赦免哈里斯。由此呼罗珊老三雄争霸局面形成。
同一年(744),白衣大食末代哈里发再次篡位,并迁都哲齐赖的首府哈兰。呼罗珊总督奈斯尔承认麦尔旺的哈里发地位,但他的属下,来自叙利亚的军队却多不承认麦尔旺。
另一边,哈里斯公开谴责麦尔旺,宣布他非法,加上他是北人,在身边聚集了大批北人支持者,一举超过南人朱大衣,成为奈斯尔总督最强大的对手(这里说的北人,南人都是指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北部来的叫北人,南部来的叫南人)。
奈斯尔这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想花钱买平安,让哈里斯去河中昭武九国做总督,自己还送他30万第尔汗路费。但请神容易送神难,哈里斯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打发。于是双方开始打起来了口水战,各自进行战争准备。
在746年3月14日夜里,奈斯尔与哈里斯在木鹿城中混战,打到次日早晨,哈里斯失败,逃出木鹿。
眼看哈里斯失败,呼罗珊三国演义中的第三方,南人领袖朱大衣坐不住了,与哈里斯联手反击奈斯尔。
奈斯尔总督是个老人精,他打不过朱、哈联军,同时也看出他俩不是一路人,之前还有过深仇大恨,只是为了对付自己临时结盟。于是奈斯尔决定以退为进,退出木鹿,逃往呼罗珊西郡尼沙普尔。
果然,哈、朱联军占领木鹿城不久,就打作一团。746年4月25日,在朱大衣的南人、哈里斯的北人战斗中,哈里斯阵亡,尸体钉上十字架,距离他俩联手赶走奈斯尔只有1个月,南人控制了木鹿。
呼罗珊老三雄争霸少了一霸。
2、并·波悉林的崛起,取代死去的哈里斯,呼罗珊形成新三雄争霸局面
这里要先介绍一下阿拔斯党,也叫哈西姆教派,或者叫阿拔斯派是什叶派的分支之一。一直致力于阴谋推翻倭马亚王朝,他们的头领叫做伊玛目,也就是领拜人(做祈祷时领头做动作的)。
第6任伊玛目穆罕默德派自己麾下得力干将布凯尔前往呼罗珊传教,布凯尔在那里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742年的时候,布凯尔在库法一次传教活动中被捕(什叶派一直都是反对派),显然倭马亚地方官并没把他当太大的事,把他和两个商人监押在一起,两个商人身边还有个年轻的波斯奴隶伺候。
布凯尔施展如簧之舌,成功的将这两个狱友忽悠入教。又发现那个波斯奴隶才智过人,要买下他,奴隶的主人说不用买,我把他送给你了,布凯尔坚持出钱,对方说你随便出价,布凯尔以400个第尔汗银币购得他。这个年轻的波斯奴隶就是阿拔斯朝建立的首席功臣——并·波悉林。
没多久,他们出狱之后布凯尔就将并·波悉林送给第6任伊玛目的长子易卜拉欣做奴隶。在第二年(743),第6任伊玛目去世,长子易卜拉欣就任第7任哈西姆派伊玛目。说明一下,易卜拉欣就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第一任哈里发阿布·阿拔斯和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的亲哥哥。
745年,为阿拔斯党的事业奋斗一生的布凯尔,写信给易卜拉欣,说自己行将就木,推荐自己的女婿阿布-萨拉麦承自己的地位。易卜拉欣同意,阿布-萨拉麦获得岳父的老部下承认和效忠,去往伊拉克库法,组建地下政府,做伊拉克省委书记。
书接上文,在746年,哈里斯被朱大衣杀死,南人控制了木鹿,总督奈斯尔逃往西郡尼沙普尔。就在这种乱局中,阿拔斯党伊玛目易卜拉欣看到了机会,派并波悉林去呼罗珊总领全局。易卜拉欣刚刚即位,此举可能有扶植嫡系、压制元老的考虑。
事实证明,并波悉林不负伊玛目的厚望,成了革命的首席功臣。
阿拔斯党人筹谋多年,以传教为手段,不但获得大量人才、人力,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财富。据记载,仅在745一年阿拔斯呼罗珊教团就向总部缴纳了2万第纳尔金币、20万第尔汗银币,以及麝香等财物。在押送这批财货的人中,有一位叫卡赫塔巴,他后来成为并波悉林帐下三大将之一。
并·波悉林到了呼罗珊以后,很快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积累了大量的声望。这个时候,原呼罗珊总督奈斯尔得知哈里斯已经被朱大衣杀死,朱大衣城了木鹿之主。为了表明自己的合法性,他火速赶回呼罗珊,并数次反攻木鹿,但都遭到失败。
这时呼罗珊新的三雄争霸格局已经形成。原呼罗珊总督和南人造反|派朱大衣这两雄为了争夺木鹿,为了表明自己的合法性,打成了猪脑子。第三雄并·波悉林则在暗中不动声色,招兵买马。
这个时候归附并波悉林的人看起来人多势众,本质上却是乌合之众。大多数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波斯农民(奴隶),另外还体现在骑兵与步兵的比例极度失衡。例如一伙来投者,有900步兵、4个骑兵;另一伙来投者,有1300步兵、16个骑兵。
而呼罗珊的职业军队或具备较强战斗力的民兵,正在木鹿城里打内战。如果这两雄当时能够正视并·波悉林一点,只怕随便一个指头就能扫平并波悉林这伙乌合之众。
于是并·波悉林开始耍手段了。他一方面在营地周围挖掘壕沟,做出守势,力求自保;另一方面并·波悉林开始麻痹另外两方,他给奈斯尔写信,尊称对方为埃米尔,承认其正统地位,同时又写信给双方,声称不会干预他们的混战(意思是你们打吧,我看着)。
待到时机成熟,另两方打得两败俱伤,自己的力量又得到了壮大,于是在747年,并波悉林给奈斯尔总督送去一封火药味十足的挑战书。
奈斯尔派出一队骑兵,由自己的释放奴隶率领,围剿阿拔斯军。并·波悉林沉稳迎战,以少胜多,并俘虏了对方将领。并波悉林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手腕,热情招待这个俘虏,释放他回木鹿。结果那人回去,对并·波悉林和起义军赞不绝口,这让奈斯尔大为沮丧。
为了对抗并·波悉林,奈斯尔建议朱大衣联合对付并波悉林,请朱大衣来谈判,朱对奈斯尔有心理优势,轻率的带着100骑兵来奈斯尔的大营。原来被朱大衣打败的北人造反|派哈里斯余党这个时候已经归顺了奈斯尔。哈里斯的儿子与朱大衣有杀父之仇,看到他只带100骑前来,于是私自带领300骑迎击,将朱大衣杀死。
奈斯尔见朱大衣已死,局势无法改变,索性也不解释,将朱大衣的尸体和一条鱼钉上十字架,给被钉上十字架的哈里斯报了仇。
南人也叫也门人,除了农业之外,还从事海运和渔业,而这两个行当是北人不干或不屑于干的。北人经常嘲笑南人为水手、渔夫,朱大衣的尸体旁钉上一条鱼,是对朱大衣和南人的公开侮辱。
可以说奈斯尔这个行为是再次脑子里进了水,因为朱大衣和100骑兵虽战死,部众依然完整,朱大衣的儿子带领所部投奔并波悉林。并·波悉林再次展示了高超的手腕,对朱大衣的儿子非常尊敬,要他给自己下令,然后忽悠他们率领部下继续跟奈斯尔死磕。
朱、奈双方继续混战,从木鹿城外打到城里,从外城打到内城。748年1月27日,并波悉林率领阿巴斯党进入木鹿城中的总督府,朱之子、奈斯尔的军队还在混战。奈斯尔向并波悉林求和,后来得到并·波悉林要杀他消息成功逃跑。
奈斯尔逃走,朱大衣的2个儿子就成了累赘;并波悉林不动声色,请一个外出攻城略地,密令手下将领将其处死;并波悉林则在同日将另一个杀死,彻底兼并了朱大衣的南人部众,呼罗珊三巨头只剩下并波悉林硕果仅存。可怜这两个单纯孩子被这个十分尊敬他们的并·波悉林卖了还帮他数钱。
至此,新呼罗珊三雄争霸,并·波悉林以高超的手腕(阴谋诡计)获得了最终胜利,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其他两雄。也可以说是并·波悉林领导波斯人趁阿拉伯人内讧的机会,消灭了呼罗珊当地的阿拉伯势力。
3、黑衣大食的权力之争
并波悉林又派卡赫塔巴率军西进,追杀屡败屡战的奈斯尔。卡赫塔巴向沿途的波斯人/呼罗珊人发表演讲:“这片土地本来属于你们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现在胡大的伟力和光荣与你们同在,权力已经离开了阿拉伯人……胡大让你们战胜阿拉伯人,你们将战胜和屠杀他们。”
卡赫塔巴的话表明,阿拔斯革命既是政治革命,也是宗教革命,还是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帝国反击战。如果说,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王朝的话,阿巴斯王朝则是披着阿拉伯外衣的波斯王朝。波斯人利用阿拉伯人的内讧,大搞反攻倒算。
经过几轮残酷内战,奈斯尔手中已经没了可用之兵,虽然他一再向哈里发麦尔旺求助,却一无所获,卡赫塔巴一路畅通无阻,连下尼沙普尔、剌夷等名城重镇。
之后卡赫塔巴率领并·波悉林麾下这支刚刚组建没多久的呼罗珊军队一直推进到哈马丹附近的尼哈旺德,才遇到足够坚强的抵抗,忠于倭马亚王朝的叙利亚军队抵抗了3个月,在得到卡赫塔巴保障他们生命的承诺之后,于749年6月开门投降。
108年之前,阿拉伯人在尼哈旺德粉碎了波斯人最后一次抵抗,现在波斯人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747年阿巴斯革命正式爆发,也是阿拉伯帝国全面内战的一年,战火从最东方的中亚,蔓延到最西的西班牙。中亚的战事是并波悉林与哈里斯、朱大衣、奈斯尔等人的混战;伊拉克的主旋律是伊拉克总督与哈列哲派匪帮的战斗;叙利亚的战事在麦尔旺二世与各地总督之间进行。
因此白衣大食哈里发根本没有能力派出兵力前来对抗阿拔斯党的呼罗珊大军,但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在这个时候,他截获一封阿拔斯地下*党的密信,然后根据这封信派人去往阿拔斯党人总部,将他们的头领第7任伊玛目易卜拉欣抓获了。易卜拉欣被捕之前,指定弟弟阿布·阿拔斯做继承人,带上阿拔斯家族的族人逃亡伊拉克。
阿布·阿拔斯和曼苏尔等阿拔斯亲族来到库法,投奔阿拔斯党第二功臣阿布-萨拉麦。库法是伊拉克行省的首府,被阿拔斯地下*党头目,并·波悉林的顶头上司阿布-萨拉麦发动当地民众起义夺得占领。
这个时候并·波悉林麾下第一大将卡赫塔巴率领呼罗珊军队在与倭马亚军队的战斗中阵亡,他的儿子哈桑带着军队也来到库法。哈桑的父亲卡赫塔巴是阿布-萨拉麦的老下级,是阿布-萨拉麦看并·波悉林在呼罗珊打不开局面派卡赫塔巴前往呼罗珊协助他的。同时哈桑现任顶头上司并·波悉林又是阿布-萨拉麦的岳飞释放的奴隶,而且并·波悉林在名义上也是阿布-萨拉麦的下属;阿拔斯地下*党的几乎所有工作都是阿布-萨拉麦和他岳父主持的。
阿布-萨拉麦将阿布·阿拔斯和曼苏尔藏了起来,秘密派人与阿里的嫡系后裔,顶级学者萨迪格联系,请他来库法即位哈里发。但萨迪格死活不肯来,最后阿拔斯在库法的消息再也隐藏不住,他被人认出,拥立为哈里发。
阿布·阿拔斯痛恨阿布-萨拉麦不让自己做哈里发,从此决心除掉他,只是眼下,倭马亚哈里发麦尔旺还活着,大敌当前,不是内讧的时候。同时阿布·阿拔斯也十分忌惮萨迪格比他高贵许多的血统和无与伦比的声望,阿里家族成了阿巴斯党的头号大敌,双方反目成仇只是迟早问题。
紧接着没多久,被捕的阿布·阿拔斯易卜拉欣在狱中去世,有迹象表明他是被他弟弟阿布·阿拔斯派人毒死的。
战争还没结束,初具规模的黑衣大食继续西征叙利亚。
随着呼罗珊军队步步逼近,坐镇两河上游哈兰的麦尔旺想不管都不行了,双方必须决一雌雄。他暂时与叙利亚军队搭成和解共同对抗阿拔斯党的呼罗珊军队。叙利亚人固然讨厌麦尔旺,但也不喜欢阿巴斯党人。
在另一边,让谁做这支呼罗珊军队的统帅是个摆在阿拔斯面前的难题。这支远征原来的统帅卡赫塔巴战死,他的儿子太年轻,资历浅;阿布-萨拉麦试图拥立别人为哈里发,让他领军只会加深他的威望,更加不行;呼罗珊军真正的统帅并·波悉林又在遥远的木鹿。
这时,阿布·阿拔斯的叔叔阿卜杜拉毛遂自荐,愿意领军。阿拔斯对他说“去吧,真主保佑你。”754年阿拔斯去世,阿卜杜拉就以这句话为依据,说当年哈里发任命自己做继承人,与阿阿拔斯的弟弟曼苏尔打内战。
另一方白衣大食末代哈里发麦尔旺御驾亲征,双方在大萨卜河附近决战,此战白衣大食先胜后败,本来结局难定,但麦尔见势不妙,从浮桥渡过大萨卜河逃到河西,为了阻止阿军追击,斩断浮桥。结果导致白衣大食军顷刻全军崩溃,浮桥又被斩断,只能泅渡,结果,被淹死的比死在战场上的还多。
为了表彰有功将士,哈里发下令,每个参战者,赏赐500第尔汗银币,月薪增加到80第尔汗,从此形成惯例,阿拔斯哈里发国(黑衣大食)的步兵年薪960第尔汗,骑兵加倍。胜利者、皇叔阿卜杜拉受封为叙利亚总督,全面负责伊拉克以西的军政,眼下的主要工作是追杀麦尔旺,防止他死灰复燃。
失败的麦尔旺向西逃窜,由于阿卜杜拉乘胜穷追,首都哈兰、大马士革都不能久留,手下的人越来越少,逃到埃及的时候,已经众叛亲离。之后阿卜杜拉更是将倭马亚家族成员尽数杀死,只有一人希沙木哈里发的孙子---阿卜杜拉赫曼-伊本-穆阿威叶-伊本-希沙木,戏剧性地逃亡到西班牙,在安达卢西亚成功地建立了新的、辉煌的后倭马亚王朝。
活人挨刀,死鬼们的尸体也要清算,大马士革、肯奈斯林和其他地方的哈里发陵墓,都被阿卜杜拉发掘和凌辱。苏莱曼的尸体,从达比格发掘出来;希沙木的尸体,从鲁萨法的陵墓中刨出来,还未腐烂,被打八十皮鞭后,焚化成灰,抛撒在地上;只有对波斯人实行过德政的欧麦尔二世的陵墓,没有遭受凌辱。
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反攻倒算可见一斑。
至此白衣大食的威胁彻底解除,下面要做的是清除内患,企图拥立阿里正宗后裔萨迪格的大宰相阿布-萨拉麦必须被解决。但要杀死阿布-萨拉麦必须探寻东方之王并·波悉林的态度和想法,因为阿拔斯党的军队都是并·波悉林一手组建起来的。
阿拔斯哈里发于是让他的弟弟曼苏尔前往呼罗珊,曼苏尔忐忑不安的踏上东去之路,这是他首次去中亚。到了剌夷(德黑兰附近),就进入了并波悉林的地盘,曼苏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一路护送(押送)到木鹿,冷落他三天后,第四天两人才见面。
曼苏尔讲述了阿布-萨拉麦的所作所为,要并波悉林表态。并波悉林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痛快的同意杀死阿布-萨拉麦,为了表示对哈里发兄弟的忠心,派出人与曼苏尔回库法,在阿布-萨拉麦下朝的路上将其刺杀。
并·波悉林确实是个枭雄,为了权势富贵,毫不犹豫地杀死自己的恩人,同时也是自己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但他却漏算了一点,阿拔斯、曼苏尔如此对待功臣,自己的功劳更大,威胁更大,难道不同意是阿拔斯兄弟的眼中钉么。五年后,并·波悉林帮曼苏尔打败他的竞争对手后,被曼苏尔暗算抓捕,历数并·波悉林杀害害革命元老的罪状(主要就是杀害阿布-萨拉麦),将其虐杀。当真是一报还一报。
阿布-萨拉麦是阿巴斯党的首席元老,在他被杀之前,阿巴斯朝的地盘分为三大块:剌夷和剌夷以东,完全听命于并波悉林;剌夷以西到麦尔旺的首都哈兰,包括半个伊朗、大部分伊拉克,归阿布-萨拉麦,哈兰和哈兰以西,属于萨卜战役的胜利者——皇叔阿卜杜拉。
阿布-萨拉麦死后,他的伊朗、伊拉克地盘貌似可以由阿巴斯朝廷接管了,哈里发阿布·阿拔斯派另一位皇叔去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做总督,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试探并·波悉林。
阿布-萨拉麦活着的时候,法尔斯由阿布-萨拉麦的党徒控制,阿布-萨拉麦被并波悉林派去的杀手刺死,并波悉林也老实不客气的派人赶走阿布-萨拉麦派去的总督,于是,并波悉林控制的疆域,东起锡尔河,西至扎格罗斯山脉,大致以现代两伊边界为界,与阿巴斯朝廷直辖地域相邻。
这个时候法尔斯已经有一位并·波悉林派去的总督,现在这位并波悉林派去的总督很为难,因为,并波悉林明确指令他,任何没有并波悉林授权来做法尔斯总督的人,都得被斩首。按并·波悉林的命令,必须砍皇叔的脑袋,但如果这么做,就是公开造反。
这位总督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强迫皇叔发誓,约法三章:第一,皇叔不许登上讲坛带领信众布道;第二,和平时期不许携带武器;第三,不得管理日常事务。总之,皇叔与军政教三大权无关,只有总督的空头衔。
对并波悉林如此明目张胆的扩张活动,阿布·阿拔斯、曼苏尔兄弟十分不安。
并波悉林年纪不大,却心机极深,虽然最初只是传教士,几年历练下来,成长为军政双栖明星,伊朗东部、中亚只知并波悉林,不知哈里发。
除此之外,并波悉林是前任阿巴斯党党魁、现任哈里发的哥哥——易卜拉欣的亲信、嫡系,是易卜拉欣一手把并波悉林从一个卑微的奴隶,提拔为东方之王的。而易卜拉欣被捕、死亡都蹊跷离奇,从受益者的角度分析,阿布·阿拔斯应该对此事负责,万一并波悉林打着为易卜拉欣复仇的旗号起兵,也不是闹着玩的。
为了摸清并波悉林到底是何居心,阿布·阿拔斯让他弟弟曼苏尔再去一趟木鹿,只带30个随从。
并波悉林方面负责接待工作的,是当年呼罗珊地下|党首席元老苏莱曼,此人的资格比并·波悉林还要老,但只负责带领信徒做礼拜。苏莱曼看出阿拔斯兄弟对并·波悉林的不放心,主动和曼苏尔的一个随从打招呼,说:“朋友,我们希望你们能完成任务,如果需要,随时来找我,我乐于效力。
苏莱曼和这个随从交往的消息很快走漏,呼罗珊是并波悉林的地盘,找个借口杀个人如同踩死一只蚂蚁,这个随从为了自保,抢先一步向并波悉林透露苏莱曼与自己的谈话内容。于是并·波悉林下令将苏莱曼处死,然后放曼苏尔回伊拉克。
曼苏尔回来就对哈里发阿布·阿拔斯说:“如果你让并·波悉林活着,你就啥都不是,他可以做任何任何他想做的事。”
阿布·阿拔斯说:“你别说了,这件事交给你了。”阿布·阿拔斯的健康状况显然不佳,即位之初就任命曼苏尔为继承人,把剪除并·波悉林的工作交给曼苏尔。
4、中亚动乱、怛罗斯之战
前文说过,阿拔斯王朝在最初的时候其实就是披着阿拉伯外衣的波斯王朝,并·波悉林麾下第一大将卡赫塔巴公开鼓动呼罗珊的波斯人反对和屠杀阿拉伯人。“这片土地本来属于你们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现在真主的伟力和光荣与你们同在,权力已经离开了阿拉伯人……真主让你们战胜阿拉伯人,你们将战胜和屠杀他们。”皇叔阿卜杜拉统帅的呼罗珊军队在叙利亚大肆屠杀阿拉伯人,挖坟掘墓,反攻倒算。
阿拔斯王朝是个波斯色彩很浓的王朝,阿拉伯人失去了前朝的崇高地位,成为帝国诸多民族之一,地位大不如前。
希提在《阿拉伯通史》用了一大段酸楚的文字,讲述了这种阿巴斯朝的变化:
【波斯边境上的库法城已经变成新的首都,呼罗珊人已经变成了哈里发的护卫。波斯人占据了政府中最重要的职位,从哈里发帝国各民族人民中选拔出来的官员,代替了原来的阿拉比亚贵族。旧的阿拉比亚穆斯林与新的外族穆斯林,互相联合,逐渐融合起来。阿拉比亚民族主义覆灭了……】
于是在河中的阿拉伯人不干了,有一名叫做沙里克的阿拉伯人,是一个什叶派分子,曾参加过反对倭马亚朝的运动,但也不同意阿拔斯族任哈里发。所以他提出的口号是:“我们为反对倭马亚朝进行了斗争,流血牺牲,并不是要臣服于阿拔斯朝!”
当时他奉命驻守在昭武九国安国都城布哈拉,也就是捕喝城。在750年夏天,他联系了一些什叶派阿拉伯人,在捕喝城竖起反旗造反了。很短时间就聚集了三万人之众,其中少部分是职业军队,大多数都是原来白衣大食时代的民兵。
这完全就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矛盾的爆发,于是驻扎木鹿的并·波悉林派遣大将齐亚德率领一万呼罗珊宗教战士军前往镇压。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沙里克麾下这三万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却有着十分强悍的战斗力,他们在捕喝城外设伏,一战就歼灭了齐雅德麾下一万呼罗珊官军,齐雅德仅以身免,只身逃往安**队那里寻求庇护。
安国和其他昭武九国这时候的态度是全力支持并·波悉林和齐雅德的。原因非常简单,前文我们一直有说阿拉伯帝国扩张过快,白衣大食依靠武力,非常残暴的统治被征服地区的民众。
河中昭武九国的粟特人同样被白衣大食阿拉伯人掠夺,压迫了几十年。他们被这些阿拉伯人赶出捕喝城,只能在城外筑堡居住,他们的田地,他们的一切都被阿拉伯人强占,还要负责阿拉伯人所有的需求,同时每年还要负担沉重的税赋。所以这些昭武九国粟特人无比仇视阿拉伯人,而波斯人在这之前跟他们一样被阿拉伯人奴役,波斯人和昭武九国都信仰祆教,并且语音还非常相近,所以这些昭武九国人对波斯人(呼罗珊人)充满了好感。
于是昭武九国主动帮助黑衣大食平乱,安国出兵一万,米国出兵一万,同时并·波悉林再次派呼罗珊大军前来平叛,安国国王是地头蛇,他到周围的村庄活动,使乱党得不到粮食和饲料,成功切断了沙里克军的的给养。三万反叛军坚持了三十七日之后不得不突围,结果在在若康达沙里克被齐雅德追上击毙。
沙里克一死,乱军群龙无首,很快被平息下去。为报复当地居民,阿拔斯军占领捕喝城后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大部分居民被杀害,没有死于刀下的人都被吊死在城门上。胜利者最后纵火焚城,据说大火一直燃烧了3天。之后齐雅德继续率军前往花剌子模平叛。
不久之后又出变故,齐雅德从花剌子模平乱回到捕喝城的时候,把安国国王屈底波(三十多年前安国被反对白衣大食的突厥人占领,呼罗珊总督屈底波赶跑了这伙突厥人,扶植原来的安国王室笃萨波提为国王,笃萨波提为感谢屈底波,就把儿子改名也叫屈底波)杀了。
齐雅德杀安国国王的原因有很多种,有说是屈底波背离了胡大而被处死,也有说是他曾偷偷给唐朝写信请求讨伐黑衣大食被发现而被杀死。这里我倾向第二种说法,因为第一种说法完全是扯淡嘛,在这个时期,昭武九国的所有国王本来就是信奉祆教而不信奉胡大的,这个理由根本说不通。
而第二种说法是有可能的,因为齐雅德在获胜之后的残暴行为,或者因为屈底波看清了呼罗珊人其实比阿拉伯人好不到哪里去,感觉自己赶跑了一只狼,来了一只虎,向唐朝求援是可能的。不过也有可能就是没有任何原因,齐雅德或者并·波悉林认为昭武九国这么多军力不利于他们统治河中,或者干脆就是为了立威,为了抢劫。
总之,齐雅德从花剌子模一回来,就直接杀死了安国国王。这一举动立刻在河中昭武九国掀起了轩然大波,脾气暴躁生性好战的昭武九国人顿时就不干了。他们见识过这些呼罗珊宗教战士的战斗力(之前齐雅德一万正规军被沙里克打得全军覆没),以为对方不过如此。于是他们纠集数万军队造反了。
但是呼罗珊战士战斗力虽然菜,昭武九**队战争却是更菜,很快齐雅德就率领一万多呼罗珊骑兵将数倍于己的昭武九**队打得一败再败。继安国国王被杀之后,米国、史国国王也被杀死,数百昭武九国德赫干被处死,呼罗珊军队在河中到处屠城……
强调一点,这些事情都发生在750年七月之后,而高仙芝屠石国是发生在750年二月或者三月。
再说一下战斗力的问题。冷兵器时代如果正面无任何技巧硬刚,那边会赢?一支军队的战斗怎么判断呢?
我认为,主要要看三条:1,军队的士兵是是否有善战的传统;2,士兵是否足够的训练和作战经验,纪律性和组织性怎么样;3,士兵的士气、斗志、作战时的气势。
波斯人有数千年的战斗史,本就是个善战的民族,这些呼罗珊士兵虽然刚刚放下锄头不久,战斗经验欠缺。但善战的因子天生就有,加上皈依胡大之后狂热的宗教信仰,让他们悍不畏死,打起仗来非常疯狂。所以这支成立不久的呼罗珊军队打败了士气低迷的,气势全无的白衣大食主力。
那为什么他们又打不过再河中造反的白衣大食民兵呢?因为阿拉伯人同样善战,并且这些民兵都是有十几年作战经验的老兵,这一点远胜呼罗珊军队。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他们被呼罗珊人逼到了绝境,造反是为了生存而战,比起之前的白衣大食官军士气低迷,气势全无的弱点来,他们现在的士气和斗志一点也不比呼罗珊军队差。所以呼罗珊正规军打不过临时组织起来的这支民兵很应该。
那为什么昭武九**队战斗力这么差呢?因为他们这三条一条都不占。他们的祖先被匈奴人打败于是逃到河中,之后他们安息国打败,然后臣服安息国,后来又在东汉和匈奴两边骑墙,再后来他们被萨珊波斯打败,再被突厥打败,再被唐朝打败,再被白衣大食打败……他们是被奴役惯了,做惯了奴才的,骨子就没有善战的因子。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更没有了,不打胜仗如何有经验;至于第三点,他们也没有,他们的骨子就是色厉内荏,因为上千年来被打脸打多了,所以他们在私下里在与自己差不多的人面前,就像阿q和小d一样,脾气非常火爆,一见面就要争吵打架。他们在平时看上去骁勇无比,极其好战,但骨子却是非常怯弱,一旦意识到对方比自己强大,一打被打痛,立刻就会瞬间奔溃。
所以昭武九**队的战斗力就是渣渣中的渣渣!
所以一万多的呼罗珊军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数倍于己的昭武九国杀得大败,河中很快平定下来。这时,差不多已经到了750年的年末,半年多以后就是怛罗斯之战。三万安西联军对战十多万呼罗珊联军。因为前面说的这三点原因,真正的百战精锐同样打得这支呼罗珊军大败,杀死对方七万多人,安西军损失微乎其微。最后葛逻禄突然反水,安西军腹背受敌,一下大乱,最终惨败收场。
同时黑衣大食被安西的战力震撼,虽然打赢,但没过多久立刻遣使来唐朝求和……之后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被腰斩,一蹶不振。
要知道黑衣大食是怎么回事,首先得先简单介绍一下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白衣大食。
一切还要从公元七世纪初期当时世界上三大强国说起,这三大强国分别是中国、萨珊波斯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在阿拉伯人兴起之前,波斯人一直是西亚,中亚这一带地区的绝对霸主,有着极其强盛和辉煌的历史。在公元一千年跟埃及打的是波斯人;后来希腊兴起,跟希腊争斗不休的也是波斯人;后来罗马兴起跟罗马打个不停的还是波斯人。反正这群波斯人除了没跟中国打,在公元一千多年前到公元六百三十年这一千多年,他们跟西方所有兴起政权打了遍,而且都是扮演进攻压制的角色(当然亚历山大马其顿除外,那一次他们是防守方,而且被打亡国了)。
在公元628年之前,萨珊波斯几乎是一直压着拜占庭打。为了彻底击败拜占庭,他们在公元572年占领了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地区,以切断中国到拜占庭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行为不但打击了拜占庭帝国的经济,也给半岛上依靠商业谋生的阿拉伯人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使得大量阿拉伯商人失业,各种社会矛盾被激发,半岛动荡不安。于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奋起了。
于是从公元610开始,一个我们都知道名字的人开始在半岛传教,并在632左右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一个以宗教为核心的穆斯林国家。
而这个时候拜占庭和萨珊波斯刚好斗得两败俱伤。在621年的时候萨珊波斯大败拜占庭,占领整个埃及,版图和人口都达到。然后扩张过快的结果是耗尽了本国的财力和经济,不得不向民众课以重税,百姓怨声四起。之后拜占庭抓住机会反击成功,萨珊波斯最富庶的地区被战火蹂躏,国王声望受损,在628年被他儿子杀死。他儿子即位不到一年便逝世,又引发了内战,萨珊王朝开始持续衰弱。
斗争的另一方拜占庭同样也被打残了,两国长年受到战争虚耗,经济衰退、税项沉重、宗教纷争、动乱不堪。这无疑给了刚刚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可乘之机。从632年起,阿拉伯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边疆。他们不断扩张,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帝国。
阿拉伯帝国在公元637年在关键的卡迪西亚战役以少胜多战胜了波斯军主力,围攻萨珊波斯首都泰西封。围城数年,末代波斯皇帝只得弃城而逃。之后他试图进行反攻,然而因为财政短缺和其他问题,一直不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于是一败再败。末代萨珊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逃到东呼罗珊,被一名磨坊工人刺杀,萨珊波斯宣告灭亡。他的儿子卑路斯逃到吐火罗,向唐朝求援。唐朝在吐火罗南部,成立波斯都督府,封卑路斯为波斯王,后卑路斯辗转东逃来到长安,不久后死去。
卑路斯被唐朝封为波斯王的时候,阿拉伯帝国正处于倭马亚王朝时期,也叫伍麦叶王朝,因衣服旗帜尚白,唐朝称之为白衣大食。在白衣大食之前是四大哈里发时代,也叫神权共和时代。也就是哈里发不世袭,白衣大食之后,哈里发之位开始世袭。
四大哈里发第三任哈里发出身倭马亚家族,他的即位被以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为首,哈希姆家族中部分亲阿里派的人质疑,并组建起什叶派,与普遍承认第三任哈里发的逊尼派相对立。穆斯林内部首次开始分裂,并一直分裂至今。之后第三任哈里发被刺,阿里即位为第四任哈里发。但是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又拒不承认阿里政权,于是双方发生内战,未分胜负,僵持不下。
之后阿里也被刺杀,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这就是白衣大食的来历。
二、白衣大食统治的崩塌
前文说了,阿拉伯帝国趁着萨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国斗得两败俱伤时迅速崛起,一时扩张得飞快。这时问题出现了,就是统治基础问题。阿拉伯帝国以小博大,短时间就占领、统治了这样广大的一片领土,治下数千万的人口,但是他们的统治基础,阿拉伯人却少的可怜。
所以最开始阿拉伯人仗着军事的优势,以非常残暴的手段统治其征服领地,实行红果果的种族压迫制度。比如对待波斯人的问题,绝大多数波斯平民成为了阿拉伯人的奴隶,被阿拉伯人随意屠杀。
波斯人被与驴和狗相提并论,毫无尊严。如果一个骑马的波斯人见到步行的阿拉伯人,他必须立即下马,把马让给阿拉伯人骑。在许多场合,波斯人不得与阿拉伯人并肩而立或并排行走。
除此之外,更以残酷的手段镇压反抗者,比如以残暴著称的波斯总督哈查只就曾血洗过库法城,一次性屠杀12万人。不止这些,他们还对波斯人进行宗教迫害,摧毁祆教祠,祆教神像等。不过据记载,白衣大食统治者曾经短暂鼓励被征服地区的人们改信ysl教,但马上就放弃了。因为这样一来,白衣大食统治者就不能像原来那样向对方征收沉重的赋税,以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
因此这样一来,白衣大食的统治基石是极其不牢靠的:第一,以极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第二,不得民心,极多数人被严重压迫,内心怨恨不断加剧;第三,教派冲突和反对者一直没有停歇,到后期白衣大食内乱一直没有停过;第四,可以说,白衣大食是靠造反立国的,强大的武力是他统治的基础,但是这支武力却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叙利亚人。
因为白衣大食是叙利亚总督以武力夺取哈里发建立的,以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为首都。叙利亚军队就是白衣大食核心军事力量,倭马亚王朝的支柱。可是叙利亚其实也是被阿拉伯人征服的一个地区,在倭马亚王朝时期虽然叙利亚人、叙利亚军队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利益。所以一旦叙利亚军队失去这些地位和利益,白衣大食倒台也就指日可待了。
事实上,白衣大食就是从迁都开始,快速走向灭亡的。
公元744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白衣大食一下换了三任哈里发。统治白衣大食十九年的倒数第五任哈里发希沙姆在734年去世之后,倒数第四任哈里发瓦利德二世(也有翻译韦立德二世,walidii)即位。据《阿拉伯通史》记载,“韦立德二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浪子,据说他惯于在酒池中游泳,他狂饮酒池里的酒,以至能显然看出酒的平面下降。”
于是在他即位第二年,就被白衣大食倒数第三任哈里发叶齐德三世凭借南人或也门人的武力篡位。但叶齐德三世在位不到半年就去世,据说是被刺杀,他的弟弟易卜拉欣接班,是为倒数第二任哈里发。
至此在744这一年,一下出现了三位哈里发。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易卜拉欣在位还不到一个月,倭马亚王朝的亲王、哲齐赖总督麦尔旺就起兵造反,杀进大马士革将他废黜。麦尔旺自代为哈里发,史称麦尔旺二世(也有翻译马尔万二世),他就是白衣大食末代哈里发了。
鉴于自己得位不正,在叙利亚毫无根基,麦尔旺二世迁都到自己的老巢,哲齐赖的首府哈兰。从此大马士革失去首都地位,叙利亚叙利亚从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堕落为普通行省,迁都之举招致叙利亚人的一致痛恨,叛乱此起彼伏,因此,麦尔旺从即位之日起,就忙于镇压叙利亚的动乱,直到阿巴斯军队杀过来。
可以说,白衣大食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在实际上灭亡了。中央乱成这样,哪有时间去管地方,所以各地行省的地方纷纷自立,几十年积累的矛盾一下爆发,乱的程度不比中央差多少。白衣大食这时就像一个四处漏风的纸房子,随便一个指头就能推到。
三、呼罗珊的新旧三雄争霸
1、老三雄争霸
首先在呼罗珊地区发起动乱的是一个叫哈里斯的人,他当时是驻扎在吐火罗地区。733年,中亚发生了大旱,中亚最重要的粮食供应地—泽拉夫善河流域还在突骑施汗国手中,导致白衣大食的呼罗珊发生粮荒。呼罗珊总督朱乃德,从中亚各地强行征粮,优先满足首府--木鹿的需要。哈里斯率众闹事,反对总督大人的征粮政策,朱乃德也不客气,赏给他一顿鞭子吃。次年734年春,朱乃德去世,新总督还没到任,一肚子怨气的哈里斯趁机在呼罗珊东郡---巴里黑---竖起反旗。
他喊出的口号很高尚,认定倭马亚的统治非法,鼓吹恢复穆圣时代的典章制度,恢复朴素、平等的穆斯林社团,打出穆圣曾经打出的、具有神秘和宗教色彩的黑旗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获得权力和富贵。
当时很多人表示支持哈里斯,因此他得以占据巴里黑,吐火罗的土王也在哈里斯身上下注,于是哈里斯开始进攻呼罗珊首府木鹿城。但这家伙军事能力明显不行,他这一辈子就几乎没有打过胜仗,两次进攻木鹿都被当时的呼罗珊总督击退。
不过哈里斯虽然失败,但对木鹿的威胁仍在,于是,白衣大食倒数第五任哈里发希沙姆派遣伊拉克总督哈立德的弟弟阿萨德为新呼罗珊总督,并同时带去两万叙利亚军队。
阿萨德和两万叙利亚军援军到来,呼罗珊的战局立即扭转,一下就将哈里斯打得没有一丝还手之力。哈里斯节节败退,于是像突骑施苏禄可汗求助,在737年双方联军与白衣大食呼罗珊官军进行了一场决战,苏禄和哈里斯再次打败。苏禄也因为这次失败,损失大量本部军队,逃回去没多久就被部下害死。
在这场战斗中,阿萨德的大将、南人(阿拉伯半岛南部人)朱大衣表现优异做了阿萨德的副手。但是阿萨德在第二年死去,原因是受他的哥哥伊拉克总督哈立德倒台的影响。而他哥哥的倒台是因为严重的贪污**,比如说他的任内兴修土木工程和排水工程,让伊拉克地区繁荣起来。哈立德利用这些工程,盗用了公款1300万第尔汗,而且还浪费了大约比这个数目多两倍的公款。可见当时白衣大食统治阶层的**有多严重。
接任阿萨德为呼罗珊总督的是原来的巴里黑太守奈斯尔。他在738年一到任就开始打压原来阿萨德的副手南人朱大衣。与此同时,他开始重新攻占曾经被突骑施夺去的河中昭武九国地区。重新占领捕喝城和萨末建城。昭武九国除了石国和宁远国之外其他地区再次被大食人统治。因此在741年石国向唐朝上表请讨大食,但唐玄宗没有答应(因为那时唐朝忙着揍吐蕃和后突厥)。
不过在740年代,呼罗珊南人、北人的矛盾激化,彼此攻杀,奈斯尔根本控制不住。到了744年,倒数第三任哈里发叶齐德三世凭借南人的武力成功篡位成为哈里发。被压抑数年的南人大受鼓舞,想拥立首领朱大衣为呼罗珊总督,但没有成功,南人索性造反了。
眼看局势恶化,奈斯尔脑子突然进水了,邀请流亡在河中的哈里斯及其党徒回呼罗珊,制衡朱大衣,哈里发叶齐德三世也赦免哈里斯。由此呼罗珊老三雄争霸局面形成。
同一年(744),白衣大食末代哈里发再次篡位,并迁都哲齐赖的首府哈兰。呼罗珊总督奈斯尔承认麦尔旺的哈里发地位,但他的属下,来自叙利亚的军队却多不承认麦尔旺。
另一边,哈里斯公开谴责麦尔旺,宣布他非法,加上他是北人,在身边聚集了大批北人支持者,一举超过南人朱大衣,成为奈斯尔总督最强大的对手(这里说的北人,南人都是指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北部来的叫北人,南部来的叫南人)。
奈斯尔这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想花钱买平安,让哈里斯去河中昭武九国做总督,自己还送他30万第尔汗路费。但请神容易送神难,哈里斯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打发。于是双方开始打起来了口水战,各自进行战争准备。
在746年3月14日夜里,奈斯尔与哈里斯在木鹿城中混战,打到次日早晨,哈里斯失败,逃出木鹿。
眼看哈里斯失败,呼罗珊三国演义中的第三方,南人领袖朱大衣坐不住了,与哈里斯联手反击奈斯尔。
奈斯尔总督是个老人精,他打不过朱、哈联军,同时也看出他俩不是一路人,之前还有过深仇大恨,只是为了对付自己临时结盟。于是奈斯尔决定以退为进,退出木鹿,逃往呼罗珊西郡尼沙普尔。
果然,哈、朱联军占领木鹿城不久,就打作一团。746年4月25日,在朱大衣的南人、哈里斯的北人战斗中,哈里斯阵亡,尸体钉上十字架,距离他俩联手赶走奈斯尔只有1个月,南人控制了木鹿。
呼罗珊老三雄争霸少了一霸。
2、并·波悉林的崛起,取代死去的哈里斯,呼罗珊形成新三雄争霸局面
这里要先介绍一下阿拔斯党,也叫哈西姆教派,或者叫阿拔斯派是什叶派的分支之一。一直致力于阴谋推翻倭马亚王朝,他们的头领叫做伊玛目,也就是领拜人(做祈祷时领头做动作的)。
第6任伊玛目穆罕默德派自己麾下得力干将布凯尔前往呼罗珊传教,布凯尔在那里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742年的时候,布凯尔在库法一次传教活动中被捕(什叶派一直都是反对派),显然倭马亚地方官并没把他当太大的事,把他和两个商人监押在一起,两个商人身边还有个年轻的波斯奴隶伺候。
布凯尔施展如簧之舌,成功的将这两个狱友忽悠入教。又发现那个波斯奴隶才智过人,要买下他,奴隶的主人说不用买,我把他送给你了,布凯尔坚持出钱,对方说你随便出价,布凯尔以400个第尔汗银币购得他。这个年轻的波斯奴隶就是阿拔斯朝建立的首席功臣——并·波悉林。
没多久,他们出狱之后布凯尔就将并·波悉林送给第6任伊玛目的长子易卜拉欣做奴隶。在第二年(743),第6任伊玛目去世,长子易卜拉欣就任第7任哈西姆派伊玛目。说明一下,易卜拉欣就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第一任哈里发阿布·阿拔斯和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的亲哥哥。
745年,为阿拔斯党的事业奋斗一生的布凯尔,写信给易卜拉欣,说自己行将就木,推荐自己的女婿阿布-萨拉麦承自己的地位。易卜拉欣同意,阿布-萨拉麦获得岳父的老部下承认和效忠,去往伊拉克库法,组建地下政府,做伊拉克省委书记。
书接上文,在746年,哈里斯被朱大衣杀死,南人控制了木鹿,总督奈斯尔逃往西郡尼沙普尔。就在这种乱局中,阿拔斯党伊玛目易卜拉欣看到了机会,派并波悉林去呼罗珊总领全局。易卜拉欣刚刚即位,此举可能有扶植嫡系、压制元老的考虑。
事实证明,并波悉林不负伊玛目的厚望,成了革命的首席功臣。
阿拔斯党人筹谋多年,以传教为手段,不但获得大量人才、人力,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财富。据记载,仅在745一年阿拔斯呼罗珊教团就向总部缴纳了2万第纳尔金币、20万第尔汗银币,以及麝香等财物。在押送这批财货的人中,有一位叫卡赫塔巴,他后来成为并波悉林帐下三大将之一。
并·波悉林到了呼罗珊以后,很快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积累了大量的声望。这个时候,原呼罗珊总督奈斯尔得知哈里斯已经被朱大衣杀死,朱大衣城了木鹿之主。为了表明自己的合法性,他火速赶回呼罗珊,并数次反攻木鹿,但都遭到失败。
这时呼罗珊新的三雄争霸格局已经形成。原呼罗珊总督和南人造反|派朱大衣这两雄为了争夺木鹿,为了表明自己的合法性,打成了猪脑子。第三雄并·波悉林则在暗中不动声色,招兵买马。
这个时候归附并波悉林的人看起来人多势众,本质上却是乌合之众。大多数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波斯农民(奴隶),另外还体现在骑兵与步兵的比例极度失衡。例如一伙来投者,有900步兵、4个骑兵;另一伙来投者,有1300步兵、16个骑兵。
而呼罗珊的职业军队或具备较强战斗力的民兵,正在木鹿城里打内战。如果这两雄当时能够正视并·波悉林一点,只怕随便一个指头就能扫平并波悉林这伙乌合之众。
于是并·波悉林开始耍手段了。他一方面在营地周围挖掘壕沟,做出守势,力求自保;另一方面并·波悉林开始麻痹另外两方,他给奈斯尔写信,尊称对方为埃米尔,承认其正统地位,同时又写信给双方,声称不会干预他们的混战(意思是你们打吧,我看着)。
待到时机成熟,另两方打得两败俱伤,自己的力量又得到了壮大,于是在747年,并波悉林给奈斯尔总督送去一封火药味十足的挑战书。
奈斯尔派出一队骑兵,由自己的释放奴隶率领,围剿阿拔斯军。并·波悉林沉稳迎战,以少胜多,并俘虏了对方将领。并波悉林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手腕,热情招待这个俘虏,释放他回木鹿。结果那人回去,对并·波悉林和起义军赞不绝口,这让奈斯尔大为沮丧。
为了对抗并·波悉林,奈斯尔建议朱大衣联合对付并波悉林,请朱大衣来谈判,朱对奈斯尔有心理优势,轻率的带着100骑兵来奈斯尔的大营。原来被朱大衣打败的北人造反|派哈里斯余党这个时候已经归顺了奈斯尔。哈里斯的儿子与朱大衣有杀父之仇,看到他只带100骑前来,于是私自带领300骑迎击,将朱大衣杀死。
奈斯尔见朱大衣已死,局势无法改变,索性也不解释,将朱大衣的尸体和一条鱼钉上十字架,给被钉上十字架的哈里斯报了仇。
南人也叫也门人,除了农业之外,还从事海运和渔业,而这两个行当是北人不干或不屑于干的。北人经常嘲笑南人为水手、渔夫,朱大衣的尸体旁钉上一条鱼,是对朱大衣和南人的公开侮辱。
可以说奈斯尔这个行为是再次脑子里进了水,因为朱大衣和100骑兵虽战死,部众依然完整,朱大衣的儿子带领所部投奔并波悉林。并·波悉林再次展示了高超的手腕,对朱大衣的儿子非常尊敬,要他给自己下令,然后忽悠他们率领部下继续跟奈斯尔死磕。
朱、奈双方继续混战,从木鹿城外打到城里,从外城打到内城。748年1月27日,并波悉林率领阿巴斯党进入木鹿城中的总督府,朱之子、奈斯尔的军队还在混战。奈斯尔向并波悉林求和,后来得到并·波悉林要杀他消息成功逃跑。
奈斯尔逃走,朱大衣的2个儿子就成了累赘;并波悉林不动声色,请一个外出攻城略地,密令手下将领将其处死;并波悉林则在同日将另一个杀死,彻底兼并了朱大衣的南人部众,呼罗珊三巨头只剩下并波悉林硕果仅存。可怜这两个单纯孩子被这个十分尊敬他们的并·波悉林卖了还帮他数钱。
至此,新呼罗珊三雄争霸,并·波悉林以高超的手腕(阴谋诡计)获得了最终胜利,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其他两雄。也可以说是并·波悉林领导波斯人趁阿拉伯人内讧的机会,消灭了呼罗珊当地的阿拉伯势力。
3、黑衣大食的权力之争
并波悉林又派卡赫塔巴率军西进,追杀屡败屡战的奈斯尔。卡赫塔巴向沿途的波斯人/呼罗珊人发表演讲:“这片土地本来属于你们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现在胡大的伟力和光荣与你们同在,权力已经离开了阿拉伯人……胡大让你们战胜阿拉伯人,你们将战胜和屠杀他们。”
卡赫塔巴的话表明,阿拔斯革命既是政治革命,也是宗教革命,还是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帝国反击战。如果说,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王朝的话,阿巴斯王朝则是披着阿拉伯外衣的波斯王朝。波斯人利用阿拉伯人的内讧,大搞反攻倒算。
经过几轮残酷内战,奈斯尔手中已经没了可用之兵,虽然他一再向哈里发麦尔旺求助,却一无所获,卡赫塔巴一路畅通无阻,连下尼沙普尔、剌夷等名城重镇。
之后卡赫塔巴率领并·波悉林麾下这支刚刚组建没多久的呼罗珊军队一直推进到哈马丹附近的尼哈旺德,才遇到足够坚强的抵抗,忠于倭马亚王朝的叙利亚军队抵抗了3个月,在得到卡赫塔巴保障他们生命的承诺之后,于749年6月开门投降。
108年之前,阿拉伯人在尼哈旺德粉碎了波斯人最后一次抵抗,现在波斯人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747年阿巴斯革命正式爆发,也是阿拉伯帝国全面内战的一年,战火从最东方的中亚,蔓延到最西的西班牙。中亚的战事是并波悉林与哈里斯、朱大衣、奈斯尔等人的混战;伊拉克的主旋律是伊拉克总督与哈列哲派匪帮的战斗;叙利亚的战事在麦尔旺二世与各地总督之间进行。
因此白衣大食哈里发根本没有能力派出兵力前来对抗阿拔斯党的呼罗珊大军,但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在这个时候,他截获一封阿拔斯地下*党的密信,然后根据这封信派人去往阿拔斯党人总部,将他们的头领第7任伊玛目易卜拉欣抓获了。易卜拉欣被捕之前,指定弟弟阿布·阿拔斯做继承人,带上阿拔斯家族的族人逃亡伊拉克。
阿布·阿拔斯和曼苏尔等阿拔斯亲族来到库法,投奔阿拔斯党第二功臣阿布-萨拉麦。库法是伊拉克行省的首府,被阿拔斯地下*党头目,并·波悉林的顶头上司阿布-萨拉麦发动当地民众起义夺得占领。
这个时候并·波悉林麾下第一大将卡赫塔巴率领呼罗珊军队在与倭马亚军队的战斗中阵亡,他的儿子哈桑带着军队也来到库法。哈桑的父亲卡赫塔巴是阿布-萨拉麦的老下级,是阿布-萨拉麦看并·波悉林在呼罗珊打不开局面派卡赫塔巴前往呼罗珊协助他的。同时哈桑现任顶头上司并·波悉林又是阿布-萨拉麦的岳飞释放的奴隶,而且并·波悉林在名义上也是阿布-萨拉麦的下属;阿拔斯地下*党的几乎所有工作都是阿布-萨拉麦和他岳父主持的。
阿布-萨拉麦将阿布·阿拔斯和曼苏尔藏了起来,秘密派人与阿里的嫡系后裔,顶级学者萨迪格联系,请他来库法即位哈里发。但萨迪格死活不肯来,最后阿拔斯在库法的消息再也隐藏不住,他被人认出,拥立为哈里发。
阿布·阿拔斯痛恨阿布-萨拉麦不让自己做哈里发,从此决心除掉他,只是眼下,倭马亚哈里发麦尔旺还活着,大敌当前,不是内讧的时候。同时阿布·阿拔斯也十分忌惮萨迪格比他高贵许多的血统和无与伦比的声望,阿里家族成了阿巴斯党的头号大敌,双方反目成仇只是迟早问题。
紧接着没多久,被捕的阿布·阿拔斯易卜拉欣在狱中去世,有迹象表明他是被他弟弟阿布·阿拔斯派人毒死的。
战争还没结束,初具规模的黑衣大食继续西征叙利亚。
随着呼罗珊军队步步逼近,坐镇两河上游哈兰的麦尔旺想不管都不行了,双方必须决一雌雄。他暂时与叙利亚军队搭成和解共同对抗阿拔斯党的呼罗珊军队。叙利亚人固然讨厌麦尔旺,但也不喜欢阿巴斯党人。
在另一边,让谁做这支呼罗珊军队的统帅是个摆在阿拔斯面前的难题。这支远征原来的统帅卡赫塔巴战死,他的儿子太年轻,资历浅;阿布-萨拉麦试图拥立别人为哈里发,让他领军只会加深他的威望,更加不行;呼罗珊军真正的统帅并·波悉林又在遥远的木鹿。
这时,阿布·阿拔斯的叔叔阿卜杜拉毛遂自荐,愿意领军。阿拔斯对他说“去吧,真主保佑你。”754年阿拔斯去世,阿卜杜拉就以这句话为依据,说当年哈里发任命自己做继承人,与阿阿拔斯的弟弟曼苏尔打内战。
另一方白衣大食末代哈里发麦尔旺御驾亲征,双方在大萨卜河附近决战,此战白衣大食先胜后败,本来结局难定,但麦尔见势不妙,从浮桥渡过大萨卜河逃到河西,为了阻止阿军追击,斩断浮桥。结果导致白衣大食军顷刻全军崩溃,浮桥又被斩断,只能泅渡,结果,被淹死的比死在战场上的还多。
为了表彰有功将士,哈里发下令,每个参战者,赏赐500第尔汗银币,月薪增加到80第尔汗,从此形成惯例,阿拔斯哈里发国(黑衣大食)的步兵年薪960第尔汗,骑兵加倍。胜利者、皇叔阿卜杜拉受封为叙利亚总督,全面负责伊拉克以西的军政,眼下的主要工作是追杀麦尔旺,防止他死灰复燃。
失败的麦尔旺向西逃窜,由于阿卜杜拉乘胜穷追,首都哈兰、大马士革都不能久留,手下的人越来越少,逃到埃及的时候,已经众叛亲离。之后阿卜杜拉更是将倭马亚家族成员尽数杀死,只有一人希沙木哈里发的孙子---阿卜杜拉赫曼-伊本-穆阿威叶-伊本-希沙木,戏剧性地逃亡到西班牙,在安达卢西亚成功地建立了新的、辉煌的后倭马亚王朝。
活人挨刀,死鬼们的尸体也要清算,大马士革、肯奈斯林和其他地方的哈里发陵墓,都被阿卜杜拉发掘和凌辱。苏莱曼的尸体,从达比格发掘出来;希沙木的尸体,从鲁萨法的陵墓中刨出来,还未腐烂,被打八十皮鞭后,焚化成灰,抛撒在地上;只有对波斯人实行过德政的欧麦尔二世的陵墓,没有遭受凌辱。
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反攻倒算可见一斑。
至此白衣大食的威胁彻底解除,下面要做的是清除内患,企图拥立阿里正宗后裔萨迪格的大宰相阿布-萨拉麦必须被解决。但要杀死阿布-萨拉麦必须探寻东方之王并·波悉林的态度和想法,因为阿拔斯党的军队都是并·波悉林一手组建起来的。
阿拔斯哈里发于是让他的弟弟曼苏尔前往呼罗珊,曼苏尔忐忑不安的踏上东去之路,这是他首次去中亚。到了剌夷(德黑兰附近),就进入了并波悉林的地盘,曼苏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一路护送(押送)到木鹿,冷落他三天后,第四天两人才见面。
曼苏尔讲述了阿布-萨拉麦的所作所为,要并波悉林表态。并波悉林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痛快的同意杀死阿布-萨拉麦,为了表示对哈里发兄弟的忠心,派出人与曼苏尔回库法,在阿布-萨拉麦下朝的路上将其刺杀。
并·波悉林确实是个枭雄,为了权势富贵,毫不犹豫地杀死自己的恩人,同时也是自己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但他却漏算了一点,阿拔斯、曼苏尔如此对待功臣,自己的功劳更大,威胁更大,难道不同意是阿拔斯兄弟的眼中钉么。五年后,并·波悉林帮曼苏尔打败他的竞争对手后,被曼苏尔暗算抓捕,历数并·波悉林杀害害革命元老的罪状(主要就是杀害阿布-萨拉麦),将其虐杀。当真是一报还一报。
阿布-萨拉麦是阿巴斯党的首席元老,在他被杀之前,阿巴斯朝的地盘分为三大块:剌夷和剌夷以东,完全听命于并波悉林;剌夷以西到麦尔旺的首都哈兰,包括半个伊朗、大部分伊拉克,归阿布-萨拉麦,哈兰和哈兰以西,属于萨卜战役的胜利者——皇叔阿卜杜拉。
阿布-萨拉麦死后,他的伊朗、伊拉克地盘貌似可以由阿巴斯朝廷接管了,哈里发阿布·阿拔斯派另一位皇叔去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做总督,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试探并·波悉林。
阿布-萨拉麦活着的时候,法尔斯由阿布-萨拉麦的党徒控制,阿布-萨拉麦被并波悉林派去的杀手刺死,并波悉林也老实不客气的派人赶走阿布-萨拉麦派去的总督,于是,并波悉林控制的疆域,东起锡尔河,西至扎格罗斯山脉,大致以现代两伊边界为界,与阿巴斯朝廷直辖地域相邻。
这个时候法尔斯已经有一位并·波悉林派去的总督,现在这位并波悉林派去的总督很为难,因为,并波悉林明确指令他,任何没有并波悉林授权来做法尔斯总督的人,都得被斩首。按并·波悉林的命令,必须砍皇叔的脑袋,但如果这么做,就是公开造反。
这位总督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强迫皇叔发誓,约法三章:第一,皇叔不许登上讲坛带领信众布道;第二,和平时期不许携带武器;第三,不得管理日常事务。总之,皇叔与军政教三大权无关,只有总督的空头衔。
对并波悉林如此明目张胆的扩张活动,阿布·阿拔斯、曼苏尔兄弟十分不安。
并波悉林年纪不大,却心机极深,虽然最初只是传教士,几年历练下来,成长为军政双栖明星,伊朗东部、中亚只知并波悉林,不知哈里发。
除此之外,并波悉林是前任阿巴斯党党魁、现任哈里发的哥哥——易卜拉欣的亲信、嫡系,是易卜拉欣一手把并波悉林从一个卑微的奴隶,提拔为东方之王的。而易卜拉欣被捕、死亡都蹊跷离奇,从受益者的角度分析,阿布·阿拔斯应该对此事负责,万一并波悉林打着为易卜拉欣复仇的旗号起兵,也不是闹着玩的。
为了摸清并波悉林到底是何居心,阿布·阿拔斯让他弟弟曼苏尔再去一趟木鹿,只带30个随从。
并波悉林方面负责接待工作的,是当年呼罗珊地下|党首席元老苏莱曼,此人的资格比并·波悉林还要老,但只负责带领信徒做礼拜。苏莱曼看出阿拔斯兄弟对并·波悉林的不放心,主动和曼苏尔的一个随从打招呼,说:“朋友,我们希望你们能完成任务,如果需要,随时来找我,我乐于效力。
苏莱曼和这个随从交往的消息很快走漏,呼罗珊是并波悉林的地盘,找个借口杀个人如同踩死一只蚂蚁,这个随从为了自保,抢先一步向并波悉林透露苏莱曼与自己的谈话内容。于是并·波悉林下令将苏莱曼处死,然后放曼苏尔回伊拉克。
曼苏尔回来就对哈里发阿布·阿拔斯说:“如果你让并·波悉林活着,你就啥都不是,他可以做任何任何他想做的事。”
阿布·阿拔斯说:“你别说了,这件事交给你了。”阿布·阿拔斯的健康状况显然不佳,即位之初就任命曼苏尔为继承人,把剪除并·波悉林的工作交给曼苏尔。
4、中亚动乱、怛罗斯之战
前文说过,阿拔斯王朝在最初的时候其实就是披着阿拉伯外衣的波斯王朝,并·波悉林麾下第一大将卡赫塔巴公开鼓动呼罗珊的波斯人反对和屠杀阿拉伯人。“这片土地本来属于你们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现在真主的伟力和光荣与你们同在,权力已经离开了阿拉伯人……真主让你们战胜阿拉伯人,你们将战胜和屠杀他们。”皇叔阿卜杜拉统帅的呼罗珊军队在叙利亚大肆屠杀阿拉伯人,挖坟掘墓,反攻倒算。
阿拔斯王朝是个波斯色彩很浓的王朝,阿拉伯人失去了前朝的崇高地位,成为帝国诸多民族之一,地位大不如前。
希提在《阿拉伯通史》用了一大段酸楚的文字,讲述了这种阿巴斯朝的变化:
【波斯边境上的库法城已经变成新的首都,呼罗珊人已经变成了哈里发的护卫。波斯人占据了政府中最重要的职位,从哈里发帝国各民族人民中选拔出来的官员,代替了原来的阿拉比亚贵族。旧的阿拉比亚穆斯林与新的外族穆斯林,互相联合,逐渐融合起来。阿拉比亚民族主义覆灭了……】
于是在河中的阿拉伯人不干了,有一名叫做沙里克的阿拉伯人,是一个什叶派分子,曾参加过反对倭马亚朝的运动,但也不同意阿拔斯族任哈里发。所以他提出的口号是:“我们为反对倭马亚朝进行了斗争,流血牺牲,并不是要臣服于阿拔斯朝!”
当时他奉命驻守在昭武九国安国都城布哈拉,也就是捕喝城。在750年夏天,他联系了一些什叶派阿拉伯人,在捕喝城竖起反旗造反了。很短时间就聚集了三万人之众,其中少部分是职业军队,大多数都是原来白衣大食时代的民兵。
这完全就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矛盾的爆发,于是驻扎木鹿的并·波悉林派遣大将齐亚德率领一万呼罗珊宗教战士军前往镇压。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沙里克麾下这三万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却有着十分强悍的战斗力,他们在捕喝城外设伏,一战就歼灭了齐雅德麾下一万呼罗珊官军,齐雅德仅以身免,只身逃往安**队那里寻求庇护。
安国和其他昭武九国这时候的态度是全力支持并·波悉林和齐雅德的。原因非常简单,前文我们一直有说阿拉伯帝国扩张过快,白衣大食依靠武力,非常残暴的统治被征服地区的民众。
河中昭武九国的粟特人同样被白衣大食阿拉伯人掠夺,压迫了几十年。他们被这些阿拉伯人赶出捕喝城,只能在城外筑堡居住,他们的田地,他们的一切都被阿拉伯人强占,还要负责阿拉伯人所有的需求,同时每年还要负担沉重的税赋。所以这些昭武九国粟特人无比仇视阿拉伯人,而波斯人在这之前跟他们一样被阿拉伯人奴役,波斯人和昭武九国都信仰祆教,并且语音还非常相近,所以这些昭武九国人对波斯人(呼罗珊人)充满了好感。
于是昭武九国主动帮助黑衣大食平乱,安国出兵一万,米国出兵一万,同时并·波悉林再次派呼罗珊大军前来平叛,安国国王是地头蛇,他到周围的村庄活动,使乱党得不到粮食和饲料,成功切断了沙里克军的的给养。三万反叛军坚持了三十七日之后不得不突围,结果在在若康达沙里克被齐雅德追上击毙。
沙里克一死,乱军群龙无首,很快被平息下去。为报复当地居民,阿拔斯军占领捕喝城后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大部分居民被杀害,没有死于刀下的人都被吊死在城门上。胜利者最后纵火焚城,据说大火一直燃烧了3天。之后齐雅德继续率军前往花剌子模平叛。
不久之后又出变故,齐雅德从花剌子模平乱回到捕喝城的时候,把安国国王屈底波(三十多年前安国被反对白衣大食的突厥人占领,呼罗珊总督屈底波赶跑了这伙突厥人,扶植原来的安国王室笃萨波提为国王,笃萨波提为感谢屈底波,就把儿子改名也叫屈底波)杀了。
齐雅德杀安国国王的原因有很多种,有说是屈底波背离了胡大而被处死,也有说是他曾偷偷给唐朝写信请求讨伐黑衣大食被发现而被杀死。这里我倾向第二种说法,因为第一种说法完全是扯淡嘛,在这个时期,昭武九国的所有国王本来就是信奉祆教而不信奉胡大的,这个理由根本说不通。
而第二种说法是有可能的,因为齐雅德在获胜之后的残暴行为,或者因为屈底波看清了呼罗珊人其实比阿拉伯人好不到哪里去,感觉自己赶跑了一只狼,来了一只虎,向唐朝求援是可能的。不过也有可能就是没有任何原因,齐雅德或者并·波悉林认为昭武九国这么多军力不利于他们统治河中,或者干脆就是为了立威,为了抢劫。
总之,齐雅德从花剌子模一回来,就直接杀死了安国国王。这一举动立刻在河中昭武九国掀起了轩然大波,脾气暴躁生性好战的昭武九国人顿时就不干了。他们见识过这些呼罗珊宗教战士的战斗力(之前齐雅德一万正规军被沙里克打得全军覆没),以为对方不过如此。于是他们纠集数万军队造反了。
但是呼罗珊战士战斗力虽然菜,昭武九**队战争却是更菜,很快齐雅德就率领一万多呼罗珊骑兵将数倍于己的昭武九**队打得一败再败。继安国国王被杀之后,米国、史国国王也被杀死,数百昭武九国德赫干被处死,呼罗珊军队在河中到处屠城……
强调一点,这些事情都发生在750年七月之后,而高仙芝屠石国是发生在750年二月或者三月。
再说一下战斗力的问题。冷兵器时代如果正面无任何技巧硬刚,那边会赢?一支军队的战斗怎么判断呢?
我认为,主要要看三条:1,军队的士兵是是否有善战的传统;2,士兵是否足够的训练和作战经验,纪律性和组织性怎么样;3,士兵的士气、斗志、作战时的气势。
波斯人有数千年的战斗史,本就是个善战的民族,这些呼罗珊士兵虽然刚刚放下锄头不久,战斗经验欠缺。但善战的因子天生就有,加上皈依胡大之后狂热的宗教信仰,让他们悍不畏死,打起仗来非常疯狂。所以这支成立不久的呼罗珊军队打败了士气低迷的,气势全无的白衣大食主力。
那为什么他们又打不过再河中造反的白衣大食民兵呢?因为阿拉伯人同样善战,并且这些民兵都是有十几年作战经验的老兵,这一点远胜呼罗珊军队。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他们被呼罗珊人逼到了绝境,造反是为了生存而战,比起之前的白衣大食官军士气低迷,气势全无的弱点来,他们现在的士气和斗志一点也不比呼罗珊军队差。所以呼罗珊正规军打不过临时组织起来的这支民兵很应该。
那为什么昭武九**队战斗力这么差呢?因为他们这三条一条都不占。他们的祖先被匈奴人打败于是逃到河中,之后他们安息国打败,然后臣服安息国,后来又在东汉和匈奴两边骑墙,再后来他们被萨珊波斯打败,再被突厥打败,再被唐朝打败,再被白衣大食打败……他们是被奴役惯了,做惯了奴才的,骨子就没有善战的因子。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更没有了,不打胜仗如何有经验;至于第三点,他们也没有,他们的骨子就是色厉内荏,因为上千年来被打脸打多了,所以他们在私下里在与自己差不多的人面前,就像阿q和小d一样,脾气非常火爆,一见面就要争吵打架。他们在平时看上去骁勇无比,极其好战,但骨子却是非常怯弱,一旦意识到对方比自己强大,一打被打痛,立刻就会瞬间奔溃。
所以昭武九**队的战斗力就是渣渣中的渣渣!
所以一万多的呼罗珊军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数倍于己的昭武九国杀得大败,河中很快平定下来。这时,差不多已经到了750年的年末,半年多以后就是怛罗斯之战。三万安西联军对战十多万呼罗珊联军。因为前面说的这三点原因,真正的百战精锐同样打得这支呼罗珊军大败,杀死对方七万多人,安西军损失微乎其微。最后葛逻禄突然反水,安西军腹背受敌,一下大乱,最终惨败收场。
同时黑衣大食被安西的战力震撼,虽然打赢,但没过多久立刻遣使来唐朝求和……之后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被腰斩,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