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更是心中大骇,这怎么和历史上不一样了呢?历史上岳飞只等了五天就撤了。自己好不容易给他争取到了一个月期限,结果这便宜老爹干脆就不撤了。咋事态的发展会成了这般模样呢?
李若虚听见岳飞的话后也眉头一蹙,连忙劝道:“元帅还请三思啊!据下官在朝中的好友告知,官家对元帅屡次违抗旨意之事已极为不满,今趟下令撤军,诸路大军皆只收到军令而已,却独给元帅一人连发十二道金牌,还派这内廷红人曹公公亲来宣旨及行监军之举,已暗证其事。如元帅此次再度违抗旨,下官唯恐官家会对元帅不利啊!”
岳飞听后也是脸色十分阴沉,不过他略微思索了片刻之后,却一脸凛然地朗声道:“岳某如何不知官家对岳某已有猜忌之心?只是我辈行事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岳某实不忍中原百姓再遭大难!虽然岳某无能,无法收复中原河山,但也不能任由金人欺凌我大宋百姓……”
顿了一下后,他脸色略显犹色,但仍继续说道:“官家亦是一位爱民之君,即使因此违抗军令,吾料只需向官家补个奏章,说明缘由即可……如今金贼仍对我大宋虎视眈眈,官家应不至于因此就降罪我等!”
岳云这时算是看出岳飞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暗叹真不知道该说岳飞是圣人还是蠢人了。
原来岳飞并非完全不知赵构已对自己有猜忌之心,但却依然愿意为了百姓而违抗赵构的旨意,更以为有金军随时可能南下的威胁,赵构不会动他。
这些所作所为在后人看来,自然表现出了岳飞的爱民之心,认为他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大英雄大豪杰。但在赵构看来,这位手握重兵的大将三番五次违抗自己命令,桀傲不驯,还企图收买人心,十有**不会认为他是圣人,多半会认为岳飞是个心怀叵测的枭雄。反而会促使赵构下定决心与金人议和,再想办法辗除这位心腹大患。
岳飞此言一出,那些武将大多如牛皋一般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他们原本就不想撤军,听岳飞这样一说,立刻纷纷附和。
李若虚虽多次好言劝阻,但岳飞却丝毫不肯改变主意,只不过他倒也知道完全不撤军是不可能的,于是拟定延期三个月后再行撤退。
眼见岳飞主意已定,再劝也无济于事。那几个看得深远的将领也就没有再劝了,李若虚亦只能愁眉不展地盘算如何筹集粮草了。
倒是张宪灵机一动说道:“元帅,撤军之事再行延期,我等即便给官家上奏,官家亦未必会同意,我看应祥能说服曹公公上奏延期一个月,足见口才大有长进。不如由应祥再请曹公公代我等上奏,相信官家采纳之机会将大增,更可免朝廷怪罪于我等。”
张宪此话一出口,众将皆惊。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曹公公同意延期一个月之事乃是岳云去说服的,还当是岳飞本人或者李若虚去劝说的。这一向以冲锋陷阵闻名的岳小哥儿,何时有了这么好的口才了?
李若虚一听,眼睛顿时一亮,立刻对岳飞说道:“元帅,循礼此计甚妙,如由曹公公代为上奏,则官家大有可能同意,咱们也不必背负那抗旨不遵之罪了!”
岳飞一想也是,于是一双虎目望向岳云,微笑着说道:“云儿可有信心再度说服那曹公公呢?”
岳云心中暗自叫苦,上次说服曹公公,乃是王童动员朱仙镇的几名商人捐钱行贿,才打动曹公公的。否则似曹公公这等见钱眼开之人,就算你说得天花烂坠,他也决不会动心。
但今趟如岳飞所说,要再度将撤军期限延期到三个月,可是十分艰难之举。就算自己与王童商议,说服这附近商人百姓筹足了钱财,那曹公公也决不敢答应。因为他之前已说得明白,再要延期已无权作主,必须上报官家批准。而依赵构的个性,必不会答应。他绝对不可能一次再一次的被岳飞以百姓为由要挟。
如果赵构和秦桧坚决不同意岳飞继续拖延撤军,而自己这便宜老爹又一根筋地强行不撤的话。弄不好风波亭的悲剧还得提前了。
想到这里,岳云不禁面露苦色地说道:“曹公公那里,我自是可以前去劝说,但撤军之令乃是官家通过枢密院下达的。恐怕曹公公亦没那个胆子擅自更改,顶多答应我等代行上奏朝廷。但从这里上报临安枢密院,奏章一去一回恐怕就得一个多月,时间可拖不起啊!且就算曹公公同意代为上奏,只怕在此之前,我军还得依原来的命令如期撤退才行!”
众将一听,眼中都露出失望之色。
岳飞作为多年统兵的大将,自是知道岳云说的一点没错。这曹公公只是监军,又不是枢密使,自然无权改变军令,上次岳云能说服他延期一个月,恐怕多半是官家事先对此有所交待,授予他一定的变通权力之故。这次再度延期撤军,谅曹公公也无胆自作主张了。而依大宋军规,在新的军令到来之前,所有军队均应按原来的军令行事。
想到这里,岳飞的脸上不禁露出极其为难的表情,脸上肌肉都有些微微颤动,显现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心知这一步踏出去,必将使官家和朝廷中的文臣们对自己更加忌惮。但眼见百姓遭此苦难,他却始终于心不忍。
岳飞内心挣扎了半天,方终于下定了决心,语气沉重地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岳某行事,但求无愧于心。这次为了百姓,岳某说不得也只好再违抗一次军令了!”
岳飞此言一出,众将齐声道:“元帅,此事不可啊!”
岳飞叹了一口气后说道:“诸位兄弟,岳某岂不知违抗圣旨和军令的下场,但岳某从靖康年间起,亲眼看到金兵杀入我大宋境内,俘我二帝、占我土地、抢我财物、杀我百姓,令我大宋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岳某最大的心愿,就是收复中原,解救二帝回国,让我大宋百姓安居乐业。现在眼见他们在金人治下饱受欺凌,岳某怎能忍心?想来官家也是疼爱百姓之君,应能理解岳某苦衷……如若官家因小人蒙蔽,未能体察百姓疾苦,怪罪于我……岳某就解甲归田以息圣怒罢了。反正我大宋还有韩将军、吴将军、刘将军在,金兵也未必就那么容易南下的!”
这最后几句话,岳飞当真是说得嘘唏不已,但话中语气却是斩钉截铁,显见决心已定。
岳云这时却是心乱如麻,他不禁深为岳飞的爱民之心和无惧牺牲的想法所感动。不过他这个穿越之人却是知道,岳飞可是大大低估了赵构对他的忌惮,以为顶多不过是被罢官,却根本没想到赵构会杀了他。
而且岳云更知道,赵构是比秦桧更心恨手辣的人。在原本的历史上,秦桧调查完岳飞之案后,上报给赵构的拟定判决是将岳飞和张宪斩首,而岳云只是徒刑,但赵构观后却大为不满,将岳云也改为了死刑。从这点上看,赵构是比秦桧更凶残之人。
岳云当初之所以极力想延期撤军,也是想拖点时间想出一个保命之法。但如果这延期撤军之策反而会让风波亭的悲剧提前爆发的话,那岳云也不能不为保命着想,反对撤军了。只是,看今日岳飞的态度,他貌似已决心一意孤行了。
“唉,如何劝说这死脑筋的便宜老爹呢?看来他比我想象中的固执得多啊!”
岳云心中惶急:“他也太异想天开了吧,虽说用心是好的,但他根本没想过,这赵构躲在临安城安全的皇宫内,过着享乐的生活,怎么可能知道此地的真实状况呢?就这样报上去十有**认为岳飞是假借护民之举,企图拥兵自重,违抗军令,向朝廷示威呢。”
就在岳云心中焦急不已时,却脑中灵机一动,想起曹公公之前说过,已派使者和金人商谈议和一事。
“有了!朝廷之所以要求必须撤军,主要是想和金人谈和,所以必须将各路宋军撤回来。企图以土地换和平!如果由岳飞上奏,多半朝廷会认为是岳飞找的借口,而如果由百姓自己请愿,不走枢密院这条线,恐怕效果会好得多吧。再说了,岳飞就算真的把几十万百姓撤回去了,他们如何安置也是个大问题啊。这包袱还是得交给朝廷的。”
想到这里,岳云不禁喜出望外,立刻大声说道:“父帅,孩儿有一计,或许可以让朝廷主动提出,要我们延期撤军!”
————————————————————————————————
新的一周到了,《惊宋》正在冲榜之中,为了咱们的岳小哥,大家都把推荐票砸上来吧!没收藏的朋友也请注册一个帐号收藏一下吧!
李若虚听见岳飞的话后也眉头一蹙,连忙劝道:“元帅还请三思啊!据下官在朝中的好友告知,官家对元帅屡次违抗旨意之事已极为不满,今趟下令撤军,诸路大军皆只收到军令而已,却独给元帅一人连发十二道金牌,还派这内廷红人曹公公亲来宣旨及行监军之举,已暗证其事。如元帅此次再度违抗旨,下官唯恐官家会对元帅不利啊!”
岳飞听后也是脸色十分阴沉,不过他略微思索了片刻之后,却一脸凛然地朗声道:“岳某如何不知官家对岳某已有猜忌之心?只是我辈行事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岳某实不忍中原百姓再遭大难!虽然岳某无能,无法收复中原河山,但也不能任由金人欺凌我大宋百姓……”
顿了一下后,他脸色略显犹色,但仍继续说道:“官家亦是一位爱民之君,即使因此违抗军令,吾料只需向官家补个奏章,说明缘由即可……如今金贼仍对我大宋虎视眈眈,官家应不至于因此就降罪我等!”
岳云这时算是看出岳飞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暗叹真不知道该说岳飞是圣人还是蠢人了。
原来岳飞并非完全不知赵构已对自己有猜忌之心,但却依然愿意为了百姓而违抗赵构的旨意,更以为有金军随时可能南下的威胁,赵构不会动他。
这些所作所为在后人看来,自然表现出了岳飞的爱民之心,认为他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大英雄大豪杰。但在赵构看来,这位手握重兵的大将三番五次违抗自己命令,桀傲不驯,还企图收买人心,十有**不会认为他是圣人,多半会认为岳飞是个心怀叵测的枭雄。反而会促使赵构下定决心与金人议和,再想办法辗除这位心腹大患。
岳飞此言一出,那些武将大多如牛皋一般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他们原本就不想撤军,听岳飞这样一说,立刻纷纷附和。
李若虚虽多次好言劝阻,但岳飞却丝毫不肯改变主意,只不过他倒也知道完全不撤军是不可能的,于是拟定延期三个月后再行撤退。
眼见岳飞主意已定,再劝也无济于事。那几个看得深远的将领也就没有再劝了,李若虚亦只能愁眉不展地盘算如何筹集粮草了。
倒是张宪灵机一动说道:“元帅,撤军之事再行延期,我等即便给官家上奏,官家亦未必会同意,我看应祥能说服曹公公上奏延期一个月,足见口才大有长进。不如由应祥再请曹公公代我等上奏,相信官家采纳之机会将大增,更可免朝廷怪罪于我等。”
张宪此话一出口,众将皆惊。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曹公公同意延期一个月之事乃是岳云去说服的,还当是岳飞本人或者李若虚去劝说的。这一向以冲锋陷阵闻名的岳小哥儿,何时有了这么好的口才了?
李若虚一听,眼睛顿时一亮,立刻对岳飞说道:“元帅,循礼此计甚妙,如由曹公公代为上奏,则官家大有可能同意,咱们也不必背负那抗旨不遵之罪了!”
岳飞一想也是,于是一双虎目望向岳云,微笑着说道:“云儿可有信心再度说服那曹公公呢?”
岳云心中暗自叫苦,上次说服曹公公,乃是王童动员朱仙镇的几名商人捐钱行贿,才打动曹公公的。否则似曹公公这等见钱眼开之人,就算你说得天花烂坠,他也决不会动心。
但今趟如岳飞所说,要再度将撤军期限延期到三个月,可是十分艰难之举。就算自己与王童商议,说服这附近商人百姓筹足了钱财,那曹公公也决不敢答应。因为他之前已说得明白,再要延期已无权作主,必须上报官家批准。而依赵构的个性,必不会答应。他绝对不可能一次再一次的被岳飞以百姓为由要挟。
如果赵构和秦桧坚决不同意岳飞继续拖延撤军,而自己这便宜老爹又一根筋地强行不撤的话。弄不好风波亭的悲剧还得提前了。
想到这里,岳云不禁面露苦色地说道:“曹公公那里,我自是可以前去劝说,但撤军之令乃是官家通过枢密院下达的。恐怕曹公公亦没那个胆子擅自更改,顶多答应我等代行上奏朝廷。但从这里上报临安枢密院,奏章一去一回恐怕就得一个多月,时间可拖不起啊!且就算曹公公同意代为上奏,只怕在此之前,我军还得依原来的命令如期撤退才行!”
众将一听,眼中都露出失望之色。
岳飞作为多年统兵的大将,自是知道岳云说的一点没错。这曹公公只是监军,又不是枢密使,自然无权改变军令,上次岳云能说服他延期一个月,恐怕多半是官家事先对此有所交待,授予他一定的变通权力之故。这次再度延期撤军,谅曹公公也无胆自作主张了。而依大宋军规,在新的军令到来之前,所有军队均应按原来的军令行事。
想到这里,岳飞的脸上不禁露出极其为难的表情,脸上肌肉都有些微微颤动,显现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心知这一步踏出去,必将使官家和朝廷中的文臣们对自己更加忌惮。但眼见百姓遭此苦难,他却始终于心不忍。
岳飞内心挣扎了半天,方终于下定了决心,语气沉重地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岳某行事,但求无愧于心。这次为了百姓,岳某说不得也只好再违抗一次军令了!”
岳飞此言一出,众将齐声道:“元帅,此事不可啊!”
岳飞叹了一口气后说道:“诸位兄弟,岳某岂不知违抗圣旨和军令的下场,但岳某从靖康年间起,亲眼看到金兵杀入我大宋境内,俘我二帝、占我土地、抢我财物、杀我百姓,令我大宋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岳某最大的心愿,就是收复中原,解救二帝回国,让我大宋百姓安居乐业。现在眼见他们在金人治下饱受欺凌,岳某怎能忍心?想来官家也是疼爱百姓之君,应能理解岳某苦衷……如若官家因小人蒙蔽,未能体察百姓疾苦,怪罪于我……岳某就解甲归田以息圣怒罢了。反正我大宋还有韩将军、吴将军、刘将军在,金兵也未必就那么容易南下的!”
这最后几句话,岳飞当真是说得嘘唏不已,但话中语气却是斩钉截铁,显见决心已定。
岳云这时却是心乱如麻,他不禁深为岳飞的爱民之心和无惧牺牲的想法所感动。不过他这个穿越之人却是知道,岳飞可是大大低估了赵构对他的忌惮,以为顶多不过是被罢官,却根本没想到赵构会杀了他。
而且岳云更知道,赵构是比秦桧更心恨手辣的人。在原本的历史上,秦桧调查完岳飞之案后,上报给赵构的拟定判决是将岳飞和张宪斩首,而岳云只是徒刑,但赵构观后却大为不满,将岳云也改为了死刑。从这点上看,赵构是比秦桧更凶残之人。
岳云当初之所以极力想延期撤军,也是想拖点时间想出一个保命之法。但如果这延期撤军之策反而会让风波亭的悲剧提前爆发的话,那岳云也不能不为保命着想,反对撤军了。只是,看今日岳飞的态度,他貌似已决心一意孤行了。
“唉,如何劝说这死脑筋的便宜老爹呢?看来他比我想象中的固执得多啊!”
岳云心中惶急:“他也太异想天开了吧,虽说用心是好的,但他根本没想过,这赵构躲在临安城安全的皇宫内,过着享乐的生活,怎么可能知道此地的真实状况呢?就这样报上去十有**认为岳飞是假借护民之举,企图拥兵自重,违抗军令,向朝廷示威呢。”
就在岳云心中焦急不已时,却脑中灵机一动,想起曹公公之前说过,已派使者和金人商谈议和一事。
“有了!朝廷之所以要求必须撤军,主要是想和金人谈和,所以必须将各路宋军撤回来。企图以土地换和平!如果由岳飞上奏,多半朝廷会认为是岳飞找的借口,而如果由百姓自己请愿,不走枢密院这条线,恐怕效果会好得多吧。再说了,岳飞就算真的把几十万百姓撤回去了,他们如何安置也是个大问题啊。这包袱还是得交给朝廷的。”
想到这里,岳云不禁喜出望外,立刻大声说道:“父帅,孩儿有一计,或许可以让朝廷主动提出,要我们延期撤军!”
————————————————————————————————
新的一周到了,《惊宋》正在冲榜之中,为了咱们的岳小哥,大家都把推荐票砸上来吧!没收藏的朋友也请注册一个帐号收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