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俺爹漂泊的故事
父亲如今老了,但还没有老到无可奈何的地步,只是有些健忘,不知道我活到那时会怎样?但愿能少活些ri子,免得忘记了还说没经过。
父亲弟兄九个,爷爷早在临解放时就去世了,临死前,老人家躺在北方的马车上,望着快要收割的麦子,用刚学会的陕西本地话说:“今年的麦子怕是吃不上了!”。第二天早晨,爷爷还在车上躺着,不久,人们发现他不再动弹:他死了。
爷爷和nǎinǎi在一大堆儿孙中,就只能认出父亲来,因为他是最小的,也是孩子们中最捣蛋的一个,他在上学时,总被私塾先生打肿了右手,因为他是左撇子。高桥镇也有一帮从湖北老家来的亲戚,那老nǎinǎi实在不讲理:“谁把我侄子的手打肿的?我家花钱是请他打孩子的?让他滚蛋!”。
结果,私塾先生被赶走,父亲他们不用上学了,孩子们本来就不想到学校,家里的私塾先生被赶走,孩子们疯狂了。但邻村的先生告诉爷爷:“你这帮孩子里,就数老幺聪明,还是送他到县里上学吧,要不然就毁了!”,这先生的话父亲从来都听,因为他从不用戒尺。
说是聪明,其实就是记xing好,没几年,父亲便又开始捣蛋,先生告诉他:“你太毛躁了,给你改个名字,你到省里去上学吧!”,先生写了封推荐信,父亲便约另一个同学,偷偷地和同学扒火车跑到了西安,下车前还顺手拿了人家车上一大块盐,他以为那是宝石。
由于到得太晚,学校已经开学,但接受推荐的先生不好驳面子:“孩子,你年龄太小,写份自传,如果合格就收你。”,结果,父亲那笔奇特的毛笔字和简洁的文笔吸引了他:
“行了,我的同学没有看错人,去领校服吧!”。没花一分钱便入了国立学校,这是许多富绅子弟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们家里花许多钱,往往因为孩子不争气无法入学,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这所学校,衣食住行国家全免费,因为都是全省的尖子。
几年后,父亲探家返校,从渭河上乘船,船到了渭河zhong yāng船家停下了:“每人再交十个铜板,要么下船!”,这是地道的黑船,人们纷纷掏出铜板,可父亲和另外一个同学面面相觑,他们没有带那么多钱,家里就怕劫道的,所以让大人进城时捎带。
一个戴墨镜的生意人望着父亲到:“哪个学校的?”,父亲答道:“省国立高中二班的。”,生意人有些不相信:“你这么点儿就上高中?”,父亲点点头:“家里人嫌我总惹祸。”,生意人望着父亲英俊且忠厚的脸,也默默地点点头。他对船家道:
“船家,这两个学生的船钱我付了!”,船家是个极长眼sè的主儿,他见得多了,点头哈腰地接过钱,什么也不敢说。临下船时,那商人送给父亲一支派克钢笔。
不久,有位穿着高筒马靴、威风凛凛的军官来到了父亲的学校,他直接找到了正在军训的父亲:“愿意上黄埔吗?也许是最后一期”,父亲摇摇头,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军人,他不是做生意的,是个十足的军人,军人生气了:“报效国家,不上黄埔你还想干什么?!”,这时,校政务主任来了:
“长官,实在对不住,他是西北军习连长的表弟,他大哥和习连长是同班同学,他将来是要投军的。”,军人皱了皱眉,对父亲到:“小子你可别后悔?”,然后气哼哼地走了。
后来的事就复杂了,说一年也说不完,但父亲始终没有当兵,这兵让我给当了,他在解放前夕去了北边,进了**为新中国预备的省、市、区、县预备要员的干校,很快成了那里的校务处主任,挺能干的,后来专门研究马列......
简而言之:父亲十八岁就当了代理县长,给家里唯一的益处是土改时连夜派jing卫员通知分家,最后划成中农。再后来到了省委,万幸没有进京,因为知道许多不该知道的事,从刚解放就开始被瞄上,不久就被开除了党籍,从省上被整到了省厅,又辗转到了地方企业,二十二年后恢复党籍,补交了二十二年的党费,平凡昭雪,但人的锐气和斗志全无。如今安享晚年。
好了,我累了,讲他的故事,还不如听我的故事呢,我受了他多少牵连?被称为“黑五类”的ri子一去不返,不讲也罢。
(2011.9.23.凌晨于家中盛顺丰)
父亲如今老了,但还没有老到无可奈何的地步,只是有些健忘,不知道我活到那时会怎样?但愿能少活些ri子,免得忘记了还说没经过。
父亲弟兄九个,爷爷早在临解放时就去世了,临死前,老人家躺在北方的马车上,望着快要收割的麦子,用刚学会的陕西本地话说:“今年的麦子怕是吃不上了!”。第二天早晨,爷爷还在车上躺着,不久,人们发现他不再动弹:他死了。
爷爷和nǎinǎi在一大堆儿孙中,就只能认出父亲来,因为他是最小的,也是孩子们中最捣蛋的一个,他在上学时,总被私塾先生打肿了右手,因为他是左撇子。高桥镇也有一帮从湖北老家来的亲戚,那老nǎinǎi实在不讲理:“谁把我侄子的手打肿的?我家花钱是请他打孩子的?让他滚蛋!”。
结果,私塾先生被赶走,父亲他们不用上学了,孩子们本来就不想到学校,家里的私塾先生被赶走,孩子们疯狂了。但邻村的先生告诉爷爷:“你这帮孩子里,就数老幺聪明,还是送他到县里上学吧,要不然就毁了!”,这先生的话父亲从来都听,因为他从不用戒尺。
说是聪明,其实就是记xing好,没几年,父亲便又开始捣蛋,先生告诉他:“你太毛躁了,给你改个名字,你到省里去上学吧!”,先生写了封推荐信,父亲便约另一个同学,偷偷地和同学扒火车跑到了西安,下车前还顺手拿了人家车上一大块盐,他以为那是宝石。
由于到得太晚,学校已经开学,但接受推荐的先生不好驳面子:“孩子,你年龄太小,写份自传,如果合格就收你。”,结果,父亲那笔奇特的毛笔字和简洁的文笔吸引了他:
“行了,我的同学没有看错人,去领校服吧!”。没花一分钱便入了国立学校,这是许多富绅子弟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们家里花许多钱,往往因为孩子不争气无法入学,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这所学校,衣食住行国家全免费,因为都是全省的尖子。
几年后,父亲探家返校,从渭河上乘船,船到了渭河zhong yāng船家停下了:“每人再交十个铜板,要么下船!”,这是地道的黑船,人们纷纷掏出铜板,可父亲和另外一个同学面面相觑,他们没有带那么多钱,家里就怕劫道的,所以让大人进城时捎带。
一个戴墨镜的生意人望着父亲到:“哪个学校的?”,父亲答道:“省国立高中二班的。”,生意人有些不相信:“你这么点儿就上高中?”,父亲点点头:“家里人嫌我总惹祸。”,生意人望着父亲英俊且忠厚的脸,也默默地点点头。他对船家道:
“船家,这两个学生的船钱我付了!”,船家是个极长眼sè的主儿,他见得多了,点头哈腰地接过钱,什么也不敢说。临下船时,那商人送给父亲一支派克钢笔。
不久,有位穿着高筒马靴、威风凛凛的军官来到了父亲的学校,他直接找到了正在军训的父亲:“愿意上黄埔吗?也许是最后一期”,父亲摇摇头,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军人,他不是做生意的,是个十足的军人,军人生气了:“报效国家,不上黄埔你还想干什么?!”,这时,校政务主任来了:
“长官,实在对不住,他是西北军习连长的表弟,他大哥和习连长是同班同学,他将来是要投军的。”,军人皱了皱眉,对父亲到:“小子你可别后悔?”,然后气哼哼地走了。
后来的事就复杂了,说一年也说不完,但父亲始终没有当兵,这兵让我给当了,他在解放前夕去了北边,进了**为新中国预备的省、市、区、县预备要员的干校,很快成了那里的校务处主任,挺能干的,后来专门研究马列......
简而言之:父亲十八岁就当了代理县长,给家里唯一的益处是土改时连夜派jing卫员通知分家,最后划成中农。再后来到了省委,万幸没有进京,因为知道许多不该知道的事,从刚解放就开始被瞄上,不久就被开除了党籍,从省上被整到了省厅,又辗转到了地方企业,二十二年后恢复党籍,补交了二十二年的党费,平凡昭雪,但人的锐气和斗志全无。如今安享晚年。
好了,我累了,讲他的故事,还不如听我的故事呢,我受了他多少牵连?被称为“黑五类”的ri子一去不返,不讲也罢。
(2011.9.23.凌晨于家中盛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