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和长孙无忌心事重重地在纥干承基等一干护卫的护拥下,走进了玄英殿的前厅。
往昔厅中每天至少有六位学士在此议论文籍,争辩之声彻夜不休。
如今厅中除了满架卷,已是见不到一个人影,木案还隐隐浮起了一层黄尘。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在前厅转了一圈,又走进了后厅,把纥干承基等人留在了后厅的台阶下面。
后厅中见不到卷,依墙摆放着几座嵌金镶银、乌漆闪亮的木榻,地还铺着艳红的线毯。学士们在前厅议论文籍累了,就到后厅来观赏歌舞,饮酒作乐,休养精神。
此刻李世民又看到了十八位学士位学士的画像依次挂在墙,每位学士的像下还用古篆写着姓名籍贯:
杜如晦杜陵人。房玄龄临淄人。虞世南余姚人。褚亮钱塘人。姚思廉万年人。李元道陇西人。蔡允恭江陵人。薛收汾阳人。薛元敬汾阳人。颜相时万年人。苏勖武功人。于志宁高陵人。苏世长武功人。李守素赵洲人。陆德明苏州人。孔颖达衡水人。盖文达信都人。许敬宗新城人。
李世民站在墙下,一会看看杜如晦的画像,一会看看房玄龄的画像,耳边仿佛又回响着二人的声音:
“王爷此举,成,则天命有归。败,则死无葬身之地,绝无回旋余地。此不为孤注之险,何为孤注之险?”
“务求不发则已,一发必中。”
自己做到了,强咽下满腔愤恨,强按下勃勃雄心,忍气吞声,以退为进,日日在文学馆中和学士们高谈文籍,绝口不提弓马战事,更不提朝纲政务。但一到夜间,他就会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藏身内殿,密商大计。在危难之际,突然发出了一击,他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都认为是必中的一击。
这必中一击成功了,自己如愿以偿地取代了建成,还提前当了皇帝。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郑文信这个笨蛋没有将李承明引出来,给建成留下了一个孽种。而这个孽种则引来了二十万突厥铁骑,想借异族人的手给建成报仇。以至于八百里关中,烽烟四起,生灵涂炭。
朕现在虽然是皇帝了,可面对北方草原的铁骑还是一筹莫展,他们实在是太难对付了。万里草原,浩荡沙漠,他们有的是退路,想将他们的可汗擒杀,实在是太难了。朕到底能不能让这些剽悍的铁骑俯首称臣呢?难倒大唐天下也真的会像父皇说的那样,二世而亡吗?
不,一定不会的。朕是堂堂天子,大唐开创之君。用不了多久,朕就一定会让这些草原部落俯首称臣的。李世民满带着必胜信心在心里说着。
自从突厥围长安以来,每天都有一些出身高门的官员再东宫外前跪谏,请求皇帝斩杀刘大俱,以安民心。随着突厥的杀戮越来越重,跪谏的人也越来越多。群情激愤,都要求皇帝出兵与突厥决战。许多朝事都耽搁下来。
李世民不得不亲自出面劝众人回去,他走到东宫外,对挤在那里的朝臣明知故问道:“你们都是要朕杀刘大俱的吗?”
众臣齐声称是,有个大臣一脸义愤地嚷道:“华州几万军民都因刘大俱而受累,不杀安能平臣民之心?”
李世民看了那人一眼不动声色地道:“嗯,你们说的很有些道理,朕已经命令温大雅出坊州寻阿史那社尔决战了。不过刘大俱暂时还不能杀,朕正有件拖延了好几天的朝务要办,你们催得急,只好先到了这里。国家这么大,千头万绪,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办理,你们容朕办完这件早就该办的事儿,再商议如何处置刘大俱如何?”
天子说了这话,谁还敢反对,众臣看着李世民,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纷纷向皇帝行礼告辞。
李世民看着群臣离开以后道:“去死牢。”
死牢又黑又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霉味,人一走进牢门,就几乎都要窒息了。
一个单间里囚着两个犯人,一个是刘大俱,一个是他的属吏。刘大俱闭目坐在灯下,一直在思考着什么,突然他睁开眼睛喊了一声:“有人吗,有人吗?”
一个牢头提着灯傲慢地走过来,在栅栏外斥道:“嚷什么?”
刘大俱说道:“可否寻副纸笔来?”那牢头道:“嗬!好大口气,你以为你还是大老爷呢,也不瞧瞧这是什么地方?敢使唤爷我!”
刘大俱掏出一些钱隔着栅栏递了过去,央告道:“大人,请你行个方便,这点钱,您拿着喝茶。”
牢头眼一瞪:“你以为我们狱吏什么钱都收吗?你刘大俱的名字我可记得清楚,现在朝中大员们都在请皇帝杀了你,为华州百姓出气呢!接了你的钱,我怕我会烂手。”
说完,牢头骂骂咧咧离去,属吏在一旁委屈得掉起泪来。
刘大俱叹了一口气,回到灯前坐下,沉默了一阵子,他突然一咬牙从囚衣撕下一片布铺在桌,接着将右手食指咬破,在灯下疾起来,一写就是大半夜。
天光放亮,刘大俱浏览着那道血。突然牢房门外响起一阵脚步声,接着门被打开,他起头来,脸一惊,竟是李世民、长孙无忌等在纥干承基一干人的护卫下走了进来。刘大俱连忙跪倒:“罪臣刘大俱见过皇!”
李世民走到桌边拿起那道血,轻声念道:“《平胡十策》。”把血看完后,李世民抬眼看着刘大俱,有些动情地说:“难得你这片忠心,到了这大理寺狱里还记得抵御突厥。朕决定判你流三千里,你这就路,去交州!”
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做出放刘大俱一条生路的决定有多难,这些天已经有几十道表章向李世民请求处死刘大俱了。于是连忙在一旁催促道:“刘大俱,快叩谢天恩呀!”
刘大俱却没有谢恩,他站起身,走到桌边,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回过头惨然笑道:“臣就知道皇不忍心杀臣,臣多谢皇,不过为了大唐律法,皇威严,臣不能就这么走了。”
说完他他眉头一皱,痛苦地一闭眼,头歪向一边,血从嘴角流了出来。
纥干承基走过去,举起水杯闻了闻:“皇,他服毒了!”
李世民一脸悲伤,潸然泪下:“他这么走是为了让朕对谁都好有个交代呀,可是朕怎么向自己的心交代?”
这时,外面远远地传来一阵人声,长孙无忌问道:“怎么回事。”
一个侍卫出去看了看,回来禀报:“回大人,有许多士子不知道怎么听说刘大俱囚在这儿,便聚集到了门口,要请求朝廷杀他呢。”
长孙无忌暴怒,一掌拍在桌,震得桌的茶壶一跳:“真是没完没了呀,以为皇软弱可欺吗?陛下,你快下令将这些闹事者通通抓进来,刘大俱死了,这地儿正好腾给他们!”
李世民苦笑了一声说道:“朕真想这么做呀,可是有一个人不会答应!”
长孙无忌问道:“谁?”
李世民一指刘大俱:“他!你看这刘大俱的十道遗策,前九道都只有一个忍字,他这是在告诉朕凡事一定要忍呀。不光对胡寇忍,对朝中那些不明事理的人也要忍才是呀!”
长孙无忌接过那道遗看了看,心头一阵难过,不再说话。
纥干承基小声道:“皇,既然刘大俱已死,不如把他枭首示众!这样也能安抚那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和百姓。”
李世民考虑了一会,点头同意。
大理寺狱大门外云集着数不清的官员、兵士还有百姓,正在喧闹着,突然,大门一开,纥干承基走了出来,他对众人说道:“各位请回,用不着再在这里呐喊了!”
有人在嚷:“不杀了刘大俱,我们就不走。”
纥干承基一闪身,两个侍卫抬出一副担架,范鑫的尸体躺在面。纥干承基一指担架说道:“他已经自己路了!”
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侍卫抬着刘大俱的尸体朝外走去,人流拥前去,撕扯着他的尸体,朝着他吐口水,扔鸡蛋,刘大俱的尸身很快变得一片狼藉,让人不忍卒睹。
温大雅接到皇帝可以出兵的圣旨以后,立刻点了一万马军向华州杀去。
中原百姓,无数次遭遇过屠城的惨剧,但在八百里秦川这还是第一次。突厥人屠完华州以后就立刻撤离了,城里尸横遍野,几无人烟,真正是管杀不管埋。好在已是深秋,尸体没有大规模地腐烂,不会传播瘟疫。
温大雅带人赶到华州以后,看着眼前的惨状不由得眼含热泪。他拉开弓箭,一箭射向天空,喝道:“不杀光突厥,誓不为人!”
众兵士群情激奋,也同声呐喊:“不杀光突厥,誓不为人!”
呐喊声如天崩地裂,震得城中的房梁都隐隐颤动。
阿史那社尔退出华州以后一直在华州附近劫掠,又攻破了郑县华阴两个郡城,兵锋所至,无人可敌。要不是铁勒部头人花施罗极力反对的话,他甚至有过打算去打潼关。
往昔厅中每天至少有六位学士在此议论文籍,争辩之声彻夜不休。
如今厅中除了满架卷,已是见不到一个人影,木案还隐隐浮起了一层黄尘。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在前厅转了一圈,又走进了后厅,把纥干承基等人留在了后厅的台阶下面。
后厅中见不到卷,依墙摆放着几座嵌金镶银、乌漆闪亮的木榻,地还铺着艳红的线毯。学士们在前厅议论文籍累了,就到后厅来观赏歌舞,饮酒作乐,休养精神。
此刻李世民又看到了十八位学士位学士的画像依次挂在墙,每位学士的像下还用古篆写着姓名籍贯:
杜如晦杜陵人。房玄龄临淄人。虞世南余姚人。褚亮钱塘人。姚思廉万年人。李元道陇西人。蔡允恭江陵人。薛收汾阳人。薛元敬汾阳人。颜相时万年人。苏勖武功人。于志宁高陵人。苏世长武功人。李守素赵洲人。陆德明苏州人。孔颖达衡水人。盖文达信都人。许敬宗新城人。
李世民站在墙下,一会看看杜如晦的画像,一会看看房玄龄的画像,耳边仿佛又回响着二人的声音:
“王爷此举,成,则天命有归。败,则死无葬身之地,绝无回旋余地。此不为孤注之险,何为孤注之险?”
“务求不发则已,一发必中。”
自己做到了,强咽下满腔愤恨,强按下勃勃雄心,忍气吞声,以退为进,日日在文学馆中和学士们高谈文籍,绝口不提弓马战事,更不提朝纲政务。但一到夜间,他就会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藏身内殿,密商大计。在危难之际,突然发出了一击,他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都认为是必中的一击。
这必中一击成功了,自己如愿以偿地取代了建成,还提前当了皇帝。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郑文信这个笨蛋没有将李承明引出来,给建成留下了一个孽种。而这个孽种则引来了二十万突厥铁骑,想借异族人的手给建成报仇。以至于八百里关中,烽烟四起,生灵涂炭。
朕现在虽然是皇帝了,可面对北方草原的铁骑还是一筹莫展,他们实在是太难对付了。万里草原,浩荡沙漠,他们有的是退路,想将他们的可汗擒杀,实在是太难了。朕到底能不能让这些剽悍的铁骑俯首称臣呢?难倒大唐天下也真的会像父皇说的那样,二世而亡吗?
不,一定不会的。朕是堂堂天子,大唐开创之君。用不了多久,朕就一定会让这些草原部落俯首称臣的。李世民满带着必胜信心在心里说着。
自从突厥围长安以来,每天都有一些出身高门的官员再东宫外前跪谏,请求皇帝斩杀刘大俱,以安民心。随着突厥的杀戮越来越重,跪谏的人也越来越多。群情激愤,都要求皇帝出兵与突厥决战。许多朝事都耽搁下来。
李世民不得不亲自出面劝众人回去,他走到东宫外,对挤在那里的朝臣明知故问道:“你们都是要朕杀刘大俱的吗?”
众臣齐声称是,有个大臣一脸义愤地嚷道:“华州几万军民都因刘大俱而受累,不杀安能平臣民之心?”
李世民看了那人一眼不动声色地道:“嗯,你们说的很有些道理,朕已经命令温大雅出坊州寻阿史那社尔决战了。不过刘大俱暂时还不能杀,朕正有件拖延了好几天的朝务要办,你们催得急,只好先到了这里。国家这么大,千头万绪,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办理,你们容朕办完这件早就该办的事儿,再商议如何处置刘大俱如何?”
天子说了这话,谁还敢反对,众臣看着李世民,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纷纷向皇帝行礼告辞。
李世民看着群臣离开以后道:“去死牢。”
死牢又黑又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霉味,人一走进牢门,就几乎都要窒息了。
一个单间里囚着两个犯人,一个是刘大俱,一个是他的属吏。刘大俱闭目坐在灯下,一直在思考着什么,突然他睁开眼睛喊了一声:“有人吗,有人吗?”
一个牢头提着灯傲慢地走过来,在栅栏外斥道:“嚷什么?”
刘大俱说道:“可否寻副纸笔来?”那牢头道:“嗬!好大口气,你以为你还是大老爷呢,也不瞧瞧这是什么地方?敢使唤爷我!”
刘大俱掏出一些钱隔着栅栏递了过去,央告道:“大人,请你行个方便,这点钱,您拿着喝茶。”
牢头眼一瞪:“你以为我们狱吏什么钱都收吗?你刘大俱的名字我可记得清楚,现在朝中大员们都在请皇帝杀了你,为华州百姓出气呢!接了你的钱,我怕我会烂手。”
说完,牢头骂骂咧咧离去,属吏在一旁委屈得掉起泪来。
刘大俱叹了一口气,回到灯前坐下,沉默了一阵子,他突然一咬牙从囚衣撕下一片布铺在桌,接着将右手食指咬破,在灯下疾起来,一写就是大半夜。
天光放亮,刘大俱浏览着那道血。突然牢房门外响起一阵脚步声,接着门被打开,他起头来,脸一惊,竟是李世民、长孙无忌等在纥干承基一干人的护卫下走了进来。刘大俱连忙跪倒:“罪臣刘大俱见过皇!”
李世民走到桌边拿起那道血,轻声念道:“《平胡十策》。”把血看完后,李世民抬眼看着刘大俱,有些动情地说:“难得你这片忠心,到了这大理寺狱里还记得抵御突厥。朕决定判你流三千里,你这就路,去交州!”
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做出放刘大俱一条生路的决定有多难,这些天已经有几十道表章向李世民请求处死刘大俱了。于是连忙在一旁催促道:“刘大俱,快叩谢天恩呀!”
刘大俱却没有谢恩,他站起身,走到桌边,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回过头惨然笑道:“臣就知道皇不忍心杀臣,臣多谢皇,不过为了大唐律法,皇威严,臣不能就这么走了。”
说完他他眉头一皱,痛苦地一闭眼,头歪向一边,血从嘴角流了出来。
纥干承基走过去,举起水杯闻了闻:“皇,他服毒了!”
李世民一脸悲伤,潸然泪下:“他这么走是为了让朕对谁都好有个交代呀,可是朕怎么向自己的心交代?”
这时,外面远远地传来一阵人声,长孙无忌问道:“怎么回事。”
一个侍卫出去看了看,回来禀报:“回大人,有许多士子不知道怎么听说刘大俱囚在这儿,便聚集到了门口,要请求朝廷杀他呢。”
长孙无忌暴怒,一掌拍在桌,震得桌的茶壶一跳:“真是没完没了呀,以为皇软弱可欺吗?陛下,你快下令将这些闹事者通通抓进来,刘大俱死了,这地儿正好腾给他们!”
李世民苦笑了一声说道:“朕真想这么做呀,可是有一个人不会答应!”
长孙无忌问道:“谁?”
李世民一指刘大俱:“他!你看这刘大俱的十道遗策,前九道都只有一个忍字,他这是在告诉朕凡事一定要忍呀。不光对胡寇忍,对朝中那些不明事理的人也要忍才是呀!”
长孙无忌接过那道遗看了看,心头一阵难过,不再说话。
纥干承基小声道:“皇,既然刘大俱已死,不如把他枭首示众!这样也能安抚那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和百姓。”
李世民考虑了一会,点头同意。
大理寺狱大门外云集着数不清的官员、兵士还有百姓,正在喧闹着,突然,大门一开,纥干承基走了出来,他对众人说道:“各位请回,用不着再在这里呐喊了!”
有人在嚷:“不杀了刘大俱,我们就不走。”
纥干承基一闪身,两个侍卫抬出一副担架,范鑫的尸体躺在面。纥干承基一指担架说道:“他已经自己路了!”
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侍卫抬着刘大俱的尸体朝外走去,人流拥前去,撕扯着他的尸体,朝着他吐口水,扔鸡蛋,刘大俱的尸身很快变得一片狼藉,让人不忍卒睹。
温大雅接到皇帝可以出兵的圣旨以后,立刻点了一万马军向华州杀去。
中原百姓,无数次遭遇过屠城的惨剧,但在八百里秦川这还是第一次。突厥人屠完华州以后就立刻撤离了,城里尸横遍野,几无人烟,真正是管杀不管埋。好在已是深秋,尸体没有大规模地腐烂,不会传播瘟疫。
温大雅带人赶到华州以后,看着眼前的惨状不由得眼含热泪。他拉开弓箭,一箭射向天空,喝道:“不杀光突厥,誓不为人!”
众兵士群情激奋,也同声呐喊:“不杀光突厥,誓不为人!”
呐喊声如天崩地裂,震得城中的房梁都隐隐颤动。
阿史那社尔退出华州以后一直在华州附近劫掠,又攻破了郑县华阴两个郡城,兵锋所至,无人可敌。要不是铁勒部头人花施罗极力反对的话,他甚至有过打算去打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