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陵郡王今年已经九岁了,太子妃终于再次有喜,原是件好事。

    偏偏她这一胎才发现时赶着太子生母崔贵妃“病逝”,不好大肆庆贺不说,整个妊娠期间都非常的低调。

    这回生产又碰上了皇帝大行,从翠华山仓促还都,一路颠簸,忽凉忽热,尽管有太医竭力保胎,回到帝都后,除了哭灵前三日外,迄今一直都在卧榻静养也真是不顺。

    是以听说她顺利产下一位小皇子时,大家还松了口气,只道是否极泰来。

    谁想众人才预备好贺礼,跟脚就听到噩耗:才落地的小皇子没了!

    这下里里外外吃惊之余都有点傻眼:如此进宫之后,是道贺呢,还是道恼?

    “娘娘快不要哭了!”田氏心疼的看着长女,她们母女原来是很亲近的,私下说话也没那么多讲究,但自从去年卫家在关键时刻立场动摇后,到底存下了隔阂。

    这会太子妃又将晋皇后,所以田氏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喊她闺名了,“月子里这样要落下病根的,娘娘正当盛年,何愁往后没有更多的子嗣?再者,你还有钟陵呢?”

    “娘您也不想想,这孩子同钟陵差了多少岁?”太子妃伤心难捺,她这一胎养得其实一直就不是很好,主要是刚怀上还不知道的那会,忧心太过,伤了心神,连累胎儿,接着崔贵妃过世,她作为亲儿媳妇又是冢妇,自要忙碌可以说前三个月就没能好好调养过。

    后来局势平稳,她才有了喘息之机,然而到快生时又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故,千盼万盼来的孩子,才抱到手里,竟就天人永隔!

    这叫她怎么受得了?

    哪怕明知道此刻再哭也哭不回孩子了,却还是忍不住泪落纷纷,“何况我这回临盆之前就损了元气,太医说接下来几年都得好好调养,言外之意就是很难怀上我还能再有第二个孩子吗?钟陵虽然好,可统共就一个亲生骨肉实在太孤单了!”

    田氏听着也觉得很是难受,于公于私,卫家现在都希望太子妃能够多子多福的。

    只是小皇子已去,不能复生,她也只能叹道:“你也记得太医让你好好调养,可你现在哭成这样,还怎么好好调养呢?你要当真想给钟陵添个胞弟做伴,这会就该敛了悲意,好好将养,方是正途!”

    又压低了嗓子道,“先帝与陛下父子情深,外朝有传言,说陛下决意为先帝守足三年之孝,而非以日代月接下来的二十六个月里,陛下既然要守孝,自不会亲近后宫!你不趁这段时间把身体调养好,届时若陛下再添新人,那……”

    好说歹说,才劝得太子妃收了泪但丧子之痛当然不可能就此抚平。

    对于小皇子之殇,其实不独太子妃悲痛欲绝,端化帝也深觉痛心。

    毕竟才失慈父,继去幼子,搁哪都是祸不单行了。

    严格讲起来端化帝比太子妃还要难受些,太子妃同显嘉帝到底只是公媳,谈不上多么深刻的感情。对于公公的驾崩,太子妃其实还有点松了口气。

    但对于端化帝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痛入骨髓了。

    “如今父皇已然入葬,太皇太后、皇太后与两位皇姑的晋封仪式,是否可以举行了?”端化帝把自己独自关在御书房里半日才传出话来,召了顾韶陛见,同他商议,“朕之发妻虽已居入未央宫,却仍未正式受册,到底也不成样子。”

    顾韶知道他这么说,其实主要还是为了给太子妃册后太皇太后与皇太后这会还没病愈,起身都困难,再弄个仪式不是折腾她们吗?

    “卫娘娘乃陛下发妻,正位中宫理所当然。至于太皇太后与皇太后的晋封仪式,臣听说两位娘娘至今不减哀痛,想必提起此事,又要惹动两位娘娘伤心一场,倒不如缓缓。横竖圣旨已出,名份已定。”顾韶揣摩端化帝此刻提这事,主要缘故还是为了安慰太子妃。

    是以颔首之后,又不动声色的说道,“不过陛下既然要册后,钟陵郡王等几位皇嗣,是否也一并晋封?毕竟按照本朝制度,太子之子为郡王,天子之子则为王。如今陛下身居九五,嫡长子仍为郡王,到底不合规矩。”

    “钟陵就直接册太子吧!”端化帝没听出来顾韶这么讲就是试探自己在立储上的态度,不过他就算听出来了也会这么说。

    一来他这大半年同太子妃相处越发和睦,这会太子妃痛失幼子,他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安慰,而册后本是预料中说好了的事情,委实没有多少惊喜,怎么也得加个立太子才够份量;

    二来却是端化帝自己就是自幼为储他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到很满意,对自己的父皇显嘉帝充满了感激与崇敬,那么他教养儿子时,当然也是效仿显嘉帝。所以对于早立太子没有任何抵触,反而认为这么做有助于打消其他儿子的野心。

    ……毕竟钟陵郡王比端化帝有个优势,就是他不但是长子,还是嫡子,在出身上无懈可击。

    但新君册完皇后紧跟着就册了太子在有心人眼里,很有些不放心兄弟,故此早早立下皇储,以示后继有人,好绝了兄弟的不轨之念!

    这里的兄弟,当然是特指肃王与襄王。

    按照显嘉帝在世时与各方达成的默契,他驾崩之后,这二王是要就藩的。

    原本他们也没打算赖着不走,主要是苏太后这段时间很不好,作为亲生儿子,哪怕名义上不是了,终归是惦记着亲娘的。

    所以肃王私下里曾向端化帝请求,等苏太后情况好点了再就藩。

    这件事情端化帝是很爽快的答应了,毕竟苏太后不是他亲娘,现在也确实病得不轻,要没肃王在旁照拂,回头也来个三长两短,人家岂能不怀疑新君苛刻嫡母,明知道嫡母病情沉重,还将其唯一的亲子远远打发走,存心逼嫡母去死?

    而肃王既然没走,襄王妃舍不得代国长公主夫妇,也装糊涂留了下来。

    结果太子这么一立,苏太后率先催肃王动身了:“如今不比先帝在时,今上固然宽厚,兄长当家岂能与父亲当家一样?你不必再管我,且带着舞樱动身去封地罢只要你们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

    肃王当天就去了宣明宫请求就藩端化帝到这会才意识到册立太子之举带来的影响,不过他原也没打算让这两个弟弟在帝都久留,是以听肃王说苏太后已经有所好转,而自己也该起程之后,意思意思的挽留了几句,见肃王去意坚决,也就允了。

    不过看着眉宇之间尚带稚气的肃王,端化帝到底有些不忍,道:“你生长帝都,从没去过其他地方,这回一走那么远,想来仓促之间,东西也收拾不齐。再者如今天还很热,不如再待上些日子,等过了中秋再走吧!”

    肃王明白这是让自己跟苏太后再过一个中秋节,他忍住复杂的心绪道了谢,接受了新君这番好意。

    而他开了头,襄王那边也不敢再拖端化帝一视同仁,也许他过完中秋再就藩。

    这消息传出来后,晋国大长公主差不多每天都要把聂舞樱召到跟前说话。

    当着聂舞樱的面,大长公主言笑晏晏,精神抖擞,但这个小女儿一旦离开,她便神情黯淡,有时候还会偷偷哭泣。

    佳约看在眼里十分心疼,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私下向宋宜笑透露:“大长公主殿下原因先帝驾崩悲痛万分,如今景慧县主也要远行,殿下嘴上不说,心中却犹如割肉一样难受!奴婢在旁瞧着,都觉得悲戚之极!”

    “佳约姑姑的意思,是想咱们帮忙在陛下面前说话。”宋宜笑把这番话一五一十的转述给丈夫听后,简虚白摇头道,“陛下已经许了二王过了中秋再走,咱们再去说情,只会适得其反陛下向来尊重娘,娘这会都没开口,自然是明白事不可为。佳约姑姑虽然一片好心,但此事已成定局,无可更改的。”

    他轻声道,“真要更改了,那才要命!”

    没准,就是端化帝打算违背显嘉帝生前的安排,对两个弟弟赶尽杀绝了!

    宋宜笑闻言心里有数,佳约下次再说时,她不再含糊,委婉表达了无能为力的事实,佳约叹息之后,也不再提了。

    大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尽管晋国大长公主与苏太后都很不情愿,中秋节,依然如期而至。

    这一年的中秋格外冷清。

    因着距离显嘉帝驾崩还不到百日,宫禁之中依然守着种种禁忌。

    再加上端化帝决意要守足三年父孝,其他人谁敢逾越?

    所以节宴上乏善可呈到了只太皇太后跟前的食案摆放有荤腥,其他人面前都清爽之极。

    虽然说御厨做素食的手艺也不差,但一无丝竹二无酒水,这样的宴饮如燕国公府之前给纪家洗尘一样,也是又寡淡又寂寥。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太皇太后与苏太后终于能够起身,并完整的出席了宴会不过真正在场看到这两位气色的人,心里都有数,两位娘娘的凤体绝对没有好全,不过是念着肃王、襄王即将远行,特意强撑着出来聚一聚罢了。

    次日一早,肃襄二王皆携王妃入宫辞行,在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宫中少作盘桓襄王夫妇再去了趟养母蒋贤太妃的地方之后王妃出宫,二王至宣明宫拜别。

    端化帝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目送两个弟弟躬身退出广殿的身影,唏嘘之中,却也别有一种巨石落地的放松。

    “日后年节,二王处的赏赐不可懈怠!”他吐了口气,对身侧的内侍叮嘱。

    内侍伏地领旨,道:“陛下仁厚!”

    尚未起身,殿门处人影一闪,却是梁王走了进来:“皇兄!”

    “什么事?”端化帝虽然对肃王襄王心存芥蒂,但对于同胞弟弟,还是很喜欢很纵容的,看到他,神情顿时缓和了下来,边摆手示意他免礼,边道,“上来说话,你我兄弟,何必如此见外?”

    “礼不可废。”梁王不是很谨慎的人,话是这么说,却也三步两步上了丹墀,到御案前两尺处才站住,拢着袖子道,“皇兄,我有一事想求您!”

    说着还作了个揖,很是郑重的样子。

    端化帝意外道:“什么事?”

章节目录

继女荣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繁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四十章 册后立储,二王就藩-一路荣华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继女荣华,笔趣阁并收藏继女荣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