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张重是上午三四节有课,所以中午是许雨涵去接的芃芃,午饭也是她烧的。
等到下午他们两个将芃芃送到学校之后,许雨涵也没急着去孟母小筑,两个人就待在书房,张重在工作,许雨涵则躺在张重的躺椅上玩手机。
张重还在写之前关于代驾的那本侦探小说,其实这本书已经完本了,不过为了追求完美,他没有把书发给陈青,而是留在手里,改了又改。
许雨涵躺在躺椅上,身体的曲线完美地展开,她侧着身子看向张重,“你这本书好像写了很久。”
张重笑道,“我每本书写得都很仔细。”
许雨涵撇了撇嘴,之前《三体2》从动笔到完本,她可是全程都在看着,好像没多少天就写完了。
“唉,现在上网到处都能看到你的新闻。”许雨涵举了举手机,“到处都是你。”
张重耸了耸肩膀:“没办法,我现在可是流量小生。”
“嘁。”
许雨涵嗤之以鼻,“你这自恋的模样要是被读者看到,恐怕你在他们心中形象要大打折扣。不过说你是流量小生也没什么问题,我随便一搜都是关于你的新闻,我来看看啊,一条,两条,三条……啊,她去世了?”
卧在躺椅上的许雨涵忽然叫出声来,张重也被她惊动,“谁去世了?”
许雨涵没有立马回答张重,而是仔细地看着手机,过了一会儿,她怅然道,“是苏爱,我看新闻说苏爱死了。”
“苏爱死了?!”张重一脸惊讶。
看到张重的表情,许雨涵说道,“你也很意外吧,确实很久没看到她的作品了,没想到她竟然去世了。以前我刚看他的《妻妾成群》的时候,还觉得她会跟你一样声名大噪,没想到造化弄人,她才出了两本书就死了,真是可惜。”
许雨涵的语气充满了惋惜。
张重则是皱起了眉头,“谁说她死了?”
“热搜上就是啊。”许雨涵摆了摆手机。
张重皱着眉头走过去,拿过许雨涵的手机。
确实有一条热搜。
“著名作家苏爱去世”
张重心情复杂地点开新闻,新闻的主要内容就是说苏爱已经去世。
言之凿凿。
但是却又没有任何证据。
在新闻里面,首先大量介绍了《妻妾成群》和《倾城之恋》,然后用春秋笔法报导了苏爱的死讯。
张重看着这条新闻,越看越生气。
“简直无稽之谈。”
许雨涵问道,“怎么了?”
张重摇着头说道,“这可能是条假新闻。”
这肯定是条假新闻!
苏爱是谁,张重比谁都清楚。
但是对许雨涵,张重只能用“可能”这样的词。
许雨涵挑着眉毛,“为什么这样说?”
“你看,这个新闻里面从头到尾都没有给出苏爱死亡的具体消息,却又言之凿凿地说苏爱已经去世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撰写这个新闻的人,应该是妄自揣测。”
听张重这么一说,苏爱仔细想了想,确实是这么回事,新闻里面虽然说苏爱死了,却没有列出关键证据。
撰写新闻的人怎么知道苏爱死了?
她了解新闻人的尿性,如果是得到了苏爱死亡的有力证据,他们肯定会列出来的。
“这么说,苏爱没死?”许雨涵松了口气,虽然假新闻骗人有些让她恼火,但是得知苏爱很可能没死,她又觉得是个喜讯。
“十有**没死,这就是个假新闻。”张重说道。
他已经说的很保守,他这么个大活人就在这呢,苏爱怎么可能死了。
又翻开新闻看了看,这条新闻的出处是《凌风晚报》。
……
《凌风晚报》编辑部。
柳南吹着口哨从厕所回来。
他心情不错,因为刚刚他撰稿的新闻上了热搜,主编刚才还把他叫到办公室夸了一通。
苏爱去世的新闻就是他写的。
至于苏爱到底死没死,柳南也没有证据,他的这条新闻都是根据之前网上的消息综合推理出来的。
苏爱发了两本书之后就没有任何动静,没有社交账号,连收获都对苏爱闭口不谈,事情非常诡异。
当然,这还不足以让柳南推测出苏爱已经去世。
让他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之前收获的主编方晴发表的一番言论。
苏爱发布了两篇小说后,在文坛也算是崭露头角。
之前有消息称许多文学奖想要将奖项颁发给苏爱,但是因为对方并不接受奖项,所以作罢。
网友们纷纷跑到收获官方社交账号下询问,苏爱到底是什么情况。
一开始收获那边并没有任何回复。
时间长了,方晴也没经得住网友还有媒体记者的死缠烂打,最近发表了一条公告。
公告的原文如下:
“很遗憾,苏爱很有可能再也不会有作品跟大家见面了。”
其实苏爱当时发这个公告有赌气成分,因为她让林萍,甚至自己亲自出马问张重有没有新作打算,但是张重却一直没有给出回答。
所以苏爱有些心灰意冷,最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
看到这条动态之后,柳南浮想联翩,杜撰了苏爱已经去世的新闻。
柳南不觉得自己写的是假新闻,他觉得从种种迹象来看,苏爱应该是去世了。
在人们都还不知道实情的时候,发布新闻,这才是新闻人该做的事情,柳南一直坚持这个理念。
先别人一步。
这是他的准则。
……
苏爱去世的新闻出来之后,许多网友不明真相,都以为这新闻是真的,一时间网友们纷纷发起悼念苏爱的活动。
就连一些之前没有看过苏爱作品的人,也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悼念苏爱。
“自古红颜多薄命,苏爱这样有才的作家撒手人寰,是所有人的损失。”
“还记得苏爱的《妻妾成群》,当时手不释卷,熬了几个通宵才看完,没想到今天一上网就看到这个噩耗。”
“噫吁嚱,未曾想见,苏爱先生竟然弃我们而去。”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苏爱,再见。”
等到下午他们两个将芃芃送到学校之后,许雨涵也没急着去孟母小筑,两个人就待在书房,张重在工作,许雨涵则躺在张重的躺椅上玩手机。
张重还在写之前关于代驾的那本侦探小说,其实这本书已经完本了,不过为了追求完美,他没有把书发给陈青,而是留在手里,改了又改。
许雨涵躺在躺椅上,身体的曲线完美地展开,她侧着身子看向张重,“你这本书好像写了很久。”
张重笑道,“我每本书写得都很仔细。”
许雨涵撇了撇嘴,之前《三体2》从动笔到完本,她可是全程都在看着,好像没多少天就写完了。
“唉,现在上网到处都能看到你的新闻。”许雨涵举了举手机,“到处都是你。”
张重耸了耸肩膀:“没办法,我现在可是流量小生。”
“嘁。”
许雨涵嗤之以鼻,“你这自恋的模样要是被读者看到,恐怕你在他们心中形象要大打折扣。不过说你是流量小生也没什么问题,我随便一搜都是关于你的新闻,我来看看啊,一条,两条,三条……啊,她去世了?”
卧在躺椅上的许雨涵忽然叫出声来,张重也被她惊动,“谁去世了?”
许雨涵没有立马回答张重,而是仔细地看着手机,过了一会儿,她怅然道,“是苏爱,我看新闻说苏爱死了。”
“苏爱死了?!”张重一脸惊讶。
看到张重的表情,许雨涵说道,“你也很意外吧,确实很久没看到她的作品了,没想到她竟然去世了。以前我刚看他的《妻妾成群》的时候,还觉得她会跟你一样声名大噪,没想到造化弄人,她才出了两本书就死了,真是可惜。”
许雨涵的语气充满了惋惜。
张重则是皱起了眉头,“谁说她死了?”
“热搜上就是啊。”许雨涵摆了摆手机。
张重皱着眉头走过去,拿过许雨涵的手机。
确实有一条热搜。
“著名作家苏爱去世”
张重心情复杂地点开新闻,新闻的主要内容就是说苏爱已经去世。
言之凿凿。
但是却又没有任何证据。
在新闻里面,首先大量介绍了《妻妾成群》和《倾城之恋》,然后用春秋笔法报导了苏爱的死讯。
张重看着这条新闻,越看越生气。
“简直无稽之谈。”
许雨涵问道,“怎么了?”
张重摇着头说道,“这可能是条假新闻。”
这肯定是条假新闻!
苏爱是谁,张重比谁都清楚。
但是对许雨涵,张重只能用“可能”这样的词。
许雨涵挑着眉毛,“为什么这样说?”
“你看,这个新闻里面从头到尾都没有给出苏爱死亡的具体消息,却又言之凿凿地说苏爱已经去世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撰写这个新闻的人,应该是妄自揣测。”
听张重这么一说,苏爱仔细想了想,确实是这么回事,新闻里面虽然说苏爱死了,却没有列出关键证据。
撰写新闻的人怎么知道苏爱死了?
她了解新闻人的尿性,如果是得到了苏爱死亡的有力证据,他们肯定会列出来的。
“这么说,苏爱没死?”许雨涵松了口气,虽然假新闻骗人有些让她恼火,但是得知苏爱很可能没死,她又觉得是个喜讯。
“十有**没死,这就是个假新闻。”张重说道。
他已经说的很保守,他这么个大活人就在这呢,苏爱怎么可能死了。
又翻开新闻看了看,这条新闻的出处是《凌风晚报》。
……
《凌风晚报》编辑部。
柳南吹着口哨从厕所回来。
他心情不错,因为刚刚他撰稿的新闻上了热搜,主编刚才还把他叫到办公室夸了一通。
苏爱去世的新闻就是他写的。
至于苏爱到底死没死,柳南也没有证据,他的这条新闻都是根据之前网上的消息综合推理出来的。
苏爱发了两本书之后就没有任何动静,没有社交账号,连收获都对苏爱闭口不谈,事情非常诡异。
当然,这还不足以让柳南推测出苏爱已经去世。
让他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之前收获的主编方晴发表的一番言论。
苏爱发布了两篇小说后,在文坛也算是崭露头角。
之前有消息称许多文学奖想要将奖项颁发给苏爱,但是因为对方并不接受奖项,所以作罢。
网友们纷纷跑到收获官方社交账号下询问,苏爱到底是什么情况。
一开始收获那边并没有任何回复。
时间长了,方晴也没经得住网友还有媒体记者的死缠烂打,最近发表了一条公告。
公告的原文如下:
“很遗憾,苏爱很有可能再也不会有作品跟大家见面了。”
其实苏爱当时发这个公告有赌气成分,因为她让林萍,甚至自己亲自出马问张重有没有新作打算,但是张重却一直没有给出回答。
所以苏爱有些心灰意冷,最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
看到这条动态之后,柳南浮想联翩,杜撰了苏爱已经去世的新闻。
柳南不觉得自己写的是假新闻,他觉得从种种迹象来看,苏爱应该是去世了。
在人们都还不知道实情的时候,发布新闻,这才是新闻人该做的事情,柳南一直坚持这个理念。
先别人一步。
这是他的准则。
……
苏爱去世的新闻出来之后,许多网友不明真相,都以为这新闻是真的,一时间网友们纷纷发起悼念苏爱的活动。
就连一些之前没有看过苏爱作品的人,也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悼念苏爱。
“自古红颜多薄命,苏爱这样有才的作家撒手人寰,是所有人的损失。”
“还记得苏爱的《妻妾成群》,当时手不释卷,熬了几个通宵才看完,没想到今天一上网就看到这个噩耗。”
“噫吁嚱,未曾想见,苏爱先生竟然弃我们而去。”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苏爱,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