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紫禁城,文华殿。
一个新的皇帝即位,首要之事就是昭告四方,不如此就会闹出外交上的乱子来。
而诸国之中,朝鲜位列众番邦之首,因其在京城有驿馆有大批留学生,无需派出使节,朝鲜第一时间即上表称贺,并派出了使节团前来请求洪熙皇帝予以承认和重新册封朝鲜国主。
琉球毫无疑问事大明最诚,其时共有三王并立,每年皆有使节团争先前来朝贡,朝廷也向来对琉球最是宽厚,是以琉球占据了得天独厚的贸易优势,垄断了当地的海洋商贸。为了庆贺朝拜洪熙皇帝,三王已经准备动身一同来贡。
早在洪武四年,明朝在西-藏地区设置了乌斯藏二卫,后来又设立宜慰使元帅府、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委任活佛僧人进行政教合一的自治。
因喇嘛教和佛教系出同源,明朝承认其为释教,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朱高炽对当今乌斯藏最有名的僧人哈立麻极感兴趣,遂遣派不做太监的太监侯显作为礼部官员出使,以征召尚师哈立麻等僧人进京。
徐灏用脚趾头都能猜到朱高炽想要干啥,隐隐间有些担心,没了朱棣二十多年的压制,身体不好的朱高炽一旦放纵又能活多久呢?
对此徐灏没有干涉,连帝王的私生活都去管,岂不是没事找事?再说有的是官员死死盯着朱高炽呢,开明风气必须要培养,完全可以躲在一边坐山观虎斗玩,当然也是为了尽快拉拢民心的需要。
为了一扫洪武朝时期的严厉专制风气,消除建文皇帝的影响力。放纵文臣对皇帝大肆开炮应该会很有疗效,养成官员们以国为家的荣誉感嘛!这对早日实现长治久安非常有必要。
朝廷遣使前往鞑靼,册封鬼力赤的鞑靼可汗,继续分裂北元。然后派出规模庞大的使节团出使西域,采取怀柔抚绥之策。争取当地土官、头目、故元官属等归附,下诏开放西北几处商市,吸引西域商人前来。
使节团里,以礼部官员为主夹杂着几位司礼监的宦官和锦衣卫,还有鸿胪寺的蒙国籍寺丞刘帖木儿,有兵部给事中傅安、郭骥。北平按察使陈德文、吏部员外郎把泰、李达等人。
徐灏嘱咐他们各司其责,一定要摸清楚西域的实际情况,如今明朝在当地最大的势力乃凉州都司以及臣服的哈密各部。洪武二十四年,总兵官宋晟与都督佥事刘真率兵征讨哈密,斩北元豳王别儿怯贴木儿、国公省阿桑儿只等一千四百人,擒其王子别列怯部属三千七百三十人。“番戎慑服。兵威极于西域”。
如今其王子脱脱成长在中原,朝廷待之甚厚,就和后世崇洋媚外的买办一样,脱脱是位很坚定的哈密奸,如今统治哈密各部的是其祖母,乃是个民族主义的老顽固,是以准备把脱脱送回哈密去。
这方面徐灏的腹黑程度远远无法与一肚子坏水的文臣们相提并论。可叹这帮家伙要是能把坏心眼子用在对付外国身上,不内耗的话那该有多好。
此行使节团的陈诚负责详细记录西域一切,目的地有哈烈、撒马儿罕、别失八里、俺都淮、八答黑商、迭里迷、沙鹿海牙、赛蓝、渴石、养夷、火州、柳城、土鲁番、盐泽、哈密、达失干、卜花儿凡十七地。
回国后陈诚著有《使西域记》,备言其山川风俗物产,使明朝君臣对西域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说先帝已经把西域残留的北元势力打的差不多了,鬼力赤又公开废除了元朝国号,整个西域已经变成一盘散沙,只有明朝一枝独秀,不费刀兵即可把版图扩大数千公里,以现有的各种条件即使派兵也没什么用处。因此徐灏对此行寄予了厚望。
与此同时,兵部调在西域最有威望的大将宋晟担任北京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一并暂时调过去精兵两万人,展开为期一年的培训,让将士们熟悉火枪战法。然后宋晟将返回仍镇凉州。
朱高炽的政治手腕一样很厉害,不用徐灏说什么,为了加以笼络堪称西域第一将的宋晟,把妹妹安成公主下嫁宋晟嫡四子宋琥,而长嫡子宋瑄于当日灵璧之战中力战阵亡。
徐灏很欣赏宋晟,而历史上宋家和云南沐家一样,终有明一朝,世世代代镇守西北。当然现在徐灏不会任由宋家始终着把持凉州军政大权,除非宋晟的儿孙有能力证明。
贵州云南于此时都属于不太稳定的西南边陲地带,当地主要是以少数民族自治为主。连年内乱,朱高炽对此很重视,因洪武朝持续不断的进行改土归流,迁徙汉民,以官员代替当地土官,所以才使得两地叛乱丛生。
朱元璋留下了一个好基础,朱高炽和徐灏都不想辜负先帝的苦心,眼下条件即将成熟,就等着某个事件的爆发了,因此朱高炽和徐灏商议一番,密令当地官员继续挑唆世袭宣慰司首领之间的恩恩怨怨,调派镇远侯顾成前往西南练兵时刻准备出兵平叛。
如果能一举扫清当地最大的土官势力,采用恩威并济的手段慑服其他部族首领,那么在贵州云南成立省一级的布政司就有了稳定基础,从而得以让自宋朝以来脱离中原的两省再次回归。
除了北方之外,诸藩属国地位最高的另一个国家是安南,但此时沐晟禀报安南国内发生了混乱,具体原因不详,随后安南黎苍遣使朝贡,上表称国主陈氏绝嗣,请求自署权理安南国事,乞赐封爵。
徐灏不动声色,因为后世的恩怨,他很想趁机对外用兵,安南是最好的选择了,朱高炽也想打一场仗,好借此立下更高的威望。总之兄弟俩的想法又一次不谋而合。
徐灏发现礼部官员和鸿胪寺绝不是一群迂腐文人,集体商议后认为其中有诈,因安南陈氏向来对朝廷恭顺,再没有得到确切消息的时候时,不能听信一家之言更改国主。请求皇帝派礼部郎中夏止善等奉召往安南调查,朱高炽很快准奏。
朝廷又派遣亦失哈出使辽东,着手筹建奴儿干都司,派遣礼部官员分别出使南洋,暹罗、满刺加、何枝、爪哇国、苏门答腊、西洋琐里等国。
徐灏很开心,建文皇帝的失踪。无疑给了他一个绝妙借口,提出命福建都司、浙江、湖广、江西、苏州、金陵开造大型海船,文武官员竟出人意料的表示同意。
徐灏顺势请求朱高炽放宽海禁,为了接待诸国朝贡,恢复广州、泉州、宁波三市舶司。
关于海禁肯定会有很长一段的弯路要走,但如果没有郑和屡次率领庞大舰队只为了宣扬国威。规模应该是由大到小,而不是越来越大,朝臣也就不会那么激烈的强烈反对了,此外百姓迁徙南洋确实是帝王和朝廷的一大心病。
徐灏曾记得永乐年间,南洋汉人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回迁潮,可见中国只要政治清明,国家稳定。除了商人投机客和海贼等活不下去的百姓,大多数汉人谁会甘愿背井离乡?
所以以国家的名义派遣船队一定要有度,上万艘各式船只浩浩荡荡的下西洋,纯属死要面子活受罪。
历史上郑和首次下西洋就是发生在永乐元年,朱棣太急切希望得到小国们的朝贡和承认,想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合法地位。
徐灏的所有主张都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毕竟有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内阁还未成形,洪武朝的文臣们也立足未稳,只要徐灏没有提出太过脑残的建言。大多都会一致通过。
对于内政徐灏一如既往的绝不插手,渐渐杨荣、金幼孜、胡广、夏元吉、胡俨等脱颖而出的新贵们,看出了徐灏其实压根没什么权力欲望,不说从不干涉官员任命,就连武官的升迁都不理会。哪怕是他以往的部下。
而杨士奇解缙等人更是太了解徐灏了,清楚徐灏的最大兴趣除了发明创造外,最喜欢把目光放在周围的外国身上,从来不喜自己人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势。
而且徐灏并非是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有着强烈开疆扩土理想的武人,自从朱高炽登基以来,从来没有调集兵马筹集粮草准备出征的打算,这无疑令文臣们很是欣赏。
如此年纪轻轻已经位极人臣的徐灏,逐渐赢得了文臣们的信任和尊敬,徐灏也清楚只要自己不参与永无休止的党争里,不试图染指政权和军权,那就不会和朱高炽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徐灏暂时没有把手碰触到文人最核心利益的科举制度上面,而是迂回设立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双重管辖的海军学堂和陆军学堂。
傍晚时分,徐灏和解缙等文华殿学士们享用着茶水点心,朱高炽累了一天返回内宫去了。
徐灏品了口茶,笑道:“此次下旨建造新式海船三百艘,第二期要建造千艘,为何诸位大人都不反对呢?”
资历最老的夏元吉缓缓说道:“都督非是打算前去耀武扬威,因此我等赞成还来不及呢,岂会阻止?”
徐灏问道:“敢问其详?”
夏元吉笑道:“洪武朝以来,有两宗海外贸易的赋税稳居一年总赋税的两成,瓷器和丝绸!这也是自古以来对外的大宗收益之一。时至今日,我朝每年急需大量产自波斯和大食的石矿和番料,以往都是通过海外商人不远千里迢迢的前来贩卖,并买进瓷器和丝绸带回去,也有汉商乘船前往,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汉商一直以来人数不多,是以高皇帝下旨禁海原本影响不大,可是近十年来海外商人受阻于锡兰国,其国君亚烈苦奈儿大肆从中作梗,高额征收通关税使得石矿和番料的价钱节节飙升,不管是商人还是官窑都连连大吐苦水,这几年更迫使天下各地的瓷器造价居高不下,影响了民生不说,连带北方西域都大受影响,所以朝廷不能无动于衷。”
“受教了。”徐灏笑着点头,心说也只有等到各地民怨四起,北方异族也受不了的时候,文臣们才会开始想办法解决此事,你说他们不懂经济民生?经营自家产业的能力强着呢。
看来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是兼顾了各方的利益诉求,等打通了通往里古的贸易航线后,自然庞大船队也就没了用处。
其实更深层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代表着最高技艺的瓷器已经开始卖不动了,这无疑会牵扯到了太多的利益集团。
★百 度 搜 索 云 来 阁,免 费 阅 读 万 本 小 说 ★
一个新的皇帝即位,首要之事就是昭告四方,不如此就会闹出外交上的乱子来。
而诸国之中,朝鲜位列众番邦之首,因其在京城有驿馆有大批留学生,无需派出使节,朝鲜第一时间即上表称贺,并派出了使节团前来请求洪熙皇帝予以承认和重新册封朝鲜国主。
琉球毫无疑问事大明最诚,其时共有三王并立,每年皆有使节团争先前来朝贡,朝廷也向来对琉球最是宽厚,是以琉球占据了得天独厚的贸易优势,垄断了当地的海洋商贸。为了庆贺朝拜洪熙皇帝,三王已经准备动身一同来贡。
早在洪武四年,明朝在西-藏地区设置了乌斯藏二卫,后来又设立宜慰使元帅府、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委任活佛僧人进行政教合一的自治。
因喇嘛教和佛教系出同源,明朝承认其为释教,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朱高炽对当今乌斯藏最有名的僧人哈立麻极感兴趣,遂遣派不做太监的太监侯显作为礼部官员出使,以征召尚师哈立麻等僧人进京。
徐灏用脚趾头都能猜到朱高炽想要干啥,隐隐间有些担心,没了朱棣二十多年的压制,身体不好的朱高炽一旦放纵又能活多久呢?
对此徐灏没有干涉,连帝王的私生活都去管,岂不是没事找事?再说有的是官员死死盯着朱高炽呢,开明风气必须要培养,完全可以躲在一边坐山观虎斗玩,当然也是为了尽快拉拢民心的需要。
为了一扫洪武朝时期的严厉专制风气,消除建文皇帝的影响力。放纵文臣对皇帝大肆开炮应该会很有疗效,养成官员们以国为家的荣誉感嘛!这对早日实现长治久安非常有必要。
朝廷遣使前往鞑靼,册封鬼力赤的鞑靼可汗,继续分裂北元。然后派出规模庞大的使节团出使西域,采取怀柔抚绥之策。争取当地土官、头目、故元官属等归附,下诏开放西北几处商市,吸引西域商人前来。
使节团里,以礼部官员为主夹杂着几位司礼监的宦官和锦衣卫,还有鸿胪寺的蒙国籍寺丞刘帖木儿,有兵部给事中傅安、郭骥。北平按察使陈德文、吏部员外郎把泰、李达等人。
徐灏嘱咐他们各司其责,一定要摸清楚西域的实际情况,如今明朝在当地最大的势力乃凉州都司以及臣服的哈密各部。洪武二十四年,总兵官宋晟与都督佥事刘真率兵征讨哈密,斩北元豳王别儿怯贴木儿、国公省阿桑儿只等一千四百人,擒其王子别列怯部属三千七百三十人。“番戎慑服。兵威极于西域”。
如今其王子脱脱成长在中原,朝廷待之甚厚,就和后世崇洋媚外的买办一样,脱脱是位很坚定的哈密奸,如今统治哈密各部的是其祖母,乃是个民族主义的老顽固,是以准备把脱脱送回哈密去。
这方面徐灏的腹黑程度远远无法与一肚子坏水的文臣们相提并论。可叹这帮家伙要是能把坏心眼子用在对付外国身上,不内耗的话那该有多好。
此行使节团的陈诚负责详细记录西域一切,目的地有哈烈、撒马儿罕、别失八里、俺都淮、八答黑商、迭里迷、沙鹿海牙、赛蓝、渴石、养夷、火州、柳城、土鲁番、盐泽、哈密、达失干、卜花儿凡十七地。
回国后陈诚著有《使西域记》,备言其山川风俗物产,使明朝君臣对西域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说先帝已经把西域残留的北元势力打的差不多了,鬼力赤又公开废除了元朝国号,整个西域已经变成一盘散沙,只有明朝一枝独秀,不费刀兵即可把版图扩大数千公里,以现有的各种条件即使派兵也没什么用处。因此徐灏对此行寄予了厚望。
与此同时,兵部调在西域最有威望的大将宋晟担任北京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一并暂时调过去精兵两万人,展开为期一年的培训,让将士们熟悉火枪战法。然后宋晟将返回仍镇凉州。
朱高炽的政治手腕一样很厉害,不用徐灏说什么,为了加以笼络堪称西域第一将的宋晟,把妹妹安成公主下嫁宋晟嫡四子宋琥,而长嫡子宋瑄于当日灵璧之战中力战阵亡。
徐灏很欣赏宋晟,而历史上宋家和云南沐家一样,终有明一朝,世世代代镇守西北。当然现在徐灏不会任由宋家始终着把持凉州军政大权,除非宋晟的儿孙有能力证明。
贵州云南于此时都属于不太稳定的西南边陲地带,当地主要是以少数民族自治为主。连年内乱,朱高炽对此很重视,因洪武朝持续不断的进行改土归流,迁徙汉民,以官员代替当地土官,所以才使得两地叛乱丛生。
朱元璋留下了一个好基础,朱高炽和徐灏都不想辜负先帝的苦心,眼下条件即将成熟,就等着某个事件的爆发了,因此朱高炽和徐灏商议一番,密令当地官员继续挑唆世袭宣慰司首领之间的恩恩怨怨,调派镇远侯顾成前往西南练兵时刻准备出兵平叛。
如果能一举扫清当地最大的土官势力,采用恩威并济的手段慑服其他部族首领,那么在贵州云南成立省一级的布政司就有了稳定基础,从而得以让自宋朝以来脱离中原的两省再次回归。
除了北方之外,诸藩属国地位最高的另一个国家是安南,但此时沐晟禀报安南国内发生了混乱,具体原因不详,随后安南黎苍遣使朝贡,上表称国主陈氏绝嗣,请求自署权理安南国事,乞赐封爵。
徐灏不动声色,因为后世的恩怨,他很想趁机对外用兵,安南是最好的选择了,朱高炽也想打一场仗,好借此立下更高的威望。总之兄弟俩的想法又一次不谋而合。
徐灏发现礼部官员和鸿胪寺绝不是一群迂腐文人,集体商议后认为其中有诈,因安南陈氏向来对朝廷恭顺,再没有得到确切消息的时候时,不能听信一家之言更改国主。请求皇帝派礼部郎中夏止善等奉召往安南调查,朱高炽很快准奏。
朝廷又派遣亦失哈出使辽东,着手筹建奴儿干都司,派遣礼部官员分别出使南洋,暹罗、满刺加、何枝、爪哇国、苏门答腊、西洋琐里等国。
徐灏很开心,建文皇帝的失踪。无疑给了他一个绝妙借口,提出命福建都司、浙江、湖广、江西、苏州、金陵开造大型海船,文武官员竟出人意料的表示同意。
徐灏顺势请求朱高炽放宽海禁,为了接待诸国朝贡,恢复广州、泉州、宁波三市舶司。
关于海禁肯定会有很长一段的弯路要走,但如果没有郑和屡次率领庞大舰队只为了宣扬国威。规模应该是由大到小,而不是越来越大,朝臣也就不会那么激烈的强烈反对了,此外百姓迁徙南洋确实是帝王和朝廷的一大心病。
徐灏曾记得永乐年间,南洋汉人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回迁潮,可见中国只要政治清明,国家稳定。除了商人投机客和海贼等活不下去的百姓,大多数汉人谁会甘愿背井离乡?
所以以国家的名义派遣船队一定要有度,上万艘各式船只浩浩荡荡的下西洋,纯属死要面子活受罪。
历史上郑和首次下西洋就是发生在永乐元年,朱棣太急切希望得到小国们的朝贡和承认,想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合法地位。
徐灏的所有主张都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毕竟有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内阁还未成形,洪武朝的文臣们也立足未稳,只要徐灏没有提出太过脑残的建言。大多都会一致通过。
对于内政徐灏一如既往的绝不插手,渐渐杨荣、金幼孜、胡广、夏元吉、胡俨等脱颖而出的新贵们,看出了徐灏其实压根没什么权力欲望,不说从不干涉官员任命,就连武官的升迁都不理会。哪怕是他以往的部下。
而杨士奇解缙等人更是太了解徐灏了,清楚徐灏的最大兴趣除了发明创造外,最喜欢把目光放在周围的外国身上,从来不喜自己人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势。
而且徐灏并非是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有着强烈开疆扩土理想的武人,自从朱高炽登基以来,从来没有调集兵马筹集粮草准备出征的打算,这无疑令文臣们很是欣赏。
如此年纪轻轻已经位极人臣的徐灏,逐渐赢得了文臣们的信任和尊敬,徐灏也清楚只要自己不参与永无休止的党争里,不试图染指政权和军权,那就不会和朱高炽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徐灏暂时没有把手碰触到文人最核心利益的科举制度上面,而是迂回设立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双重管辖的海军学堂和陆军学堂。
傍晚时分,徐灏和解缙等文华殿学士们享用着茶水点心,朱高炽累了一天返回内宫去了。
徐灏品了口茶,笑道:“此次下旨建造新式海船三百艘,第二期要建造千艘,为何诸位大人都不反对呢?”
资历最老的夏元吉缓缓说道:“都督非是打算前去耀武扬威,因此我等赞成还来不及呢,岂会阻止?”
徐灏问道:“敢问其详?”
夏元吉笑道:“洪武朝以来,有两宗海外贸易的赋税稳居一年总赋税的两成,瓷器和丝绸!这也是自古以来对外的大宗收益之一。时至今日,我朝每年急需大量产自波斯和大食的石矿和番料,以往都是通过海外商人不远千里迢迢的前来贩卖,并买进瓷器和丝绸带回去,也有汉商乘船前往,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汉商一直以来人数不多,是以高皇帝下旨禁海原本影响不大,可是近十年来海外商人受阻于锡兰国,其国君亚烈苦奈儿大肆从中作梗,高额征收通关税使得石矿和番料的价钱节节飙升,不管是商人还是官窑都连连大吐苦水,这几年更迫使天下各地的瓷器造价居高不下,影响了民生不说,连带北方西域都大受影响,所以朝廷不能无动于衷。”
“受教了。”徐灏笑着点头,心说也只有等到各地民怨四起,北方异族也受不了的时候,文臣们才会开始想办法解决此事,你说他们不懂经济民生?经营自家产业的能力强着呢。
看来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是兼顾了各方的利益诉求,等打通了通往里古的贸易航线后,自然庞大船队也就没了用处。
其实更深层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代表着最高技艺的瓷器已经开始卖不动了,这无疑会牵扯到了太多的利益集团。
★百 度 搜 索 云 来 阁,免 费 阅 读 万 本 小 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