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京城东约两里开外的京师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并不大。曲曲折折的校区,总计占地面积才八百亩左右。

    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产业工人为主,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全日制大学。而是,和职业高中差不多。这个占地面积目前差不多够用。

    第二,离京城太近,人烟稠密。想要清理出一块规整的平地基本不可能。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区,在地图上就是像狗啃过的一样,到处是边角。

    就这样,还是搬迁一部分的民居,和购买了部分土地。再加上不适合耕种的荒地、水塘才算建起来。

    校园中绿树成荫。梧桐、槐树、榕树、松柏、银杏随处可见,一片片成林。从大门进来,二十米宽的水泥大道笔直的通向一栋三层楼高的“凹”形教学楼。

    张昭组织人手将新印刷的教材从真理报社搬过来。他则是带着妻妾们在这校园里闲逛。婉儿和方晶已经从南口村回来。

    张昭之所以组织“家庭活动”,一来是他不久之后可能要离京,现在陪她们逛逛。她们都有些“宅”。当然,这年头贵妇人活动的地点也有限。

    二来是,他最近在查阅辽东的资料,翻看地图,搞的一个头两个大,出来散散心。他还是要尽快招募足够多的幕僚。光靠赵师爷一个人顶不住。

    结果,他带着妻妾们刚在环境优美的树林中还没走两步,迎面过来的几个学生,其中领头的一个少年忽而向他行礼问好。

    张昭微微颔首,伸手示意少年不必拘礼,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这里读书吗?”

    他现在这副身体也不过十八岁的年纪,但和十五岁的学生说话,总感觉到一种难言的沧桑感。

    穿着粗布质地蓝色长衫少年恭敬的道:“回伯爷的话。学生名叫姜承业,毕业于新军营初级学堂。由真理报社抽调过来,担任教员。”

    张昭恍然,微笑道:“难怪。原来是我们新军营的子弟兵。我记得你们那一批提前毕业的学员有十六名,八名男生、八名女生。现在都还在报社做事吗?”

    新军营初级学堂的学生,要不就是下属研究院里工匠们的孩子、军中子弟、亲属、族人,要不就是京中的孤儿。这批学生对新军营的归属感非常强。

    听到张昭说他是新军营的子弟兵,姜承业不由自主的挺起胸膛,朗声道:“伯爷,是的。我们现在并没有在报社做事。有六人在报社中当记者、编辑。有四人在这里当教员。有三人进到研究院中当学徒。有三人回营参军。”

    张昭连连点头,感慨的道:“你们这一批提前毕业生是学堂中的佼佼者。但终究是学习时间短啊。掌握的知识还不够用。日后新军营筹建高级学堂。你们中间还愿意学习的,可以回来再深造。争取为国家为新军营作出更大的贡献。”

    姜承业立正敬礼,高声“学生明白。”

    张昭和熙的笑一笑,“你们去忙吧。我带家人在校园里随便逛逛。”

    …

    夏日酷热。阳光从林荫中透过来。照落在张昭一行人的身上。色彩斑斓。

    慕容雪穿着白色长裙,化着淡妆,雪腻欲融的大美人。小路上,张昭手按着生长茂密,伸到路中的树枝,让妻妾们通过。轮到慕容雪时,她见张昭似乎还有些感慨,问道:“少爷,你是在为那些学生感慨吗?”

    自打张昭承诺不会将她送人后,这姑娘在家里的存在感便高了一些。

    张昭道:“是啊。其实我更希望他们能够进研究院,或者进军营中。但没办法啊,到处缺人。他们这些优等生不得不提前毕业。不知道他们将来的成就会不会拉下来。”

    新军营的征兵年龄是18岁至25岁。从新军营初级学堂里出来的学生相当于是军校生,准许十六岁入伍。这些人未来的方向是炮兵。炮兵属于技术兵种,需要高学历。

    慕容雪通过后,站在张昭身边,等着排在她后面的冯夕夕和宁瑶走过来,轻声道:“少爷,他们虽然失去深造的机会。但是比他们的同学起步早啊。只要他们肯努力,肯定能有所成就。”

    张昭给慕容雪安慰着,心中的情绪好一些,舒一口气,道:“你说的也对。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锥处囊中,其末自现。”

    在京师职业技术学院中逛了逛,张昭就带着妻妾们继续今天的行程:他是报社镇过来的,到技术学院,接下来到美食镇中。

    他已经派人通知陈夕凤。

    ...

    姜承业几人从林荫小路上出来,往校门口北侧的行政楼而去。

    除开姜承业毕业于新军营初级学堂外,其余几名青少年都是京师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的新生。

    今天是学校的休沐日,姜承业作为教员,把他带的班级里的学生找几个来打杂:领取新教材。

    一名学生羡慕的道:“张伯爷的妻妾真漂亮。”

    姜承业摇摇头,没接这个话茬。张伯爷的女眷当面,他们肯定不敢失礼去看。但惊鸿一瞥,却足够令他们震撼。张伯爷的几名妻妾确实漂亮,比他们同学当中最漂亮的张静还要漂亮。

    “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鞑靼使臣在棋盘街撞死的货郎吧?他是我同学谢浚的父亲。全赖张伯爷当时主持正义。”

    “姜老师,这事谁不知道?当时真理报和论道报上都吵翻了天。我爹虽然不认识字,但是每天都去村头要听社学里先生读报。”

    这个话题一开,几人都兴奋的聊起来。

    一路闲谈到行政楼中,正好遇着真理报社中当记者的赵统。

    姜承业在楼下招呼着他,把刚才的情况说一遍,道:“赵大记者,咱们今晚在报社镇里一起聚餐。张静去不去?”

    赵统锤一下姜承业的肩膀,笑骂道:“你小子就惦记她是吧?今天能遇着伯爷,够你吹嘘一阵的。张静最崇拜伯爷了。你自己好好把握。另外,请改口称呼我为赵编辑。”

    “我去。你还升职了。”

    “嘿嘿。最近京中创办的报纸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至少不下十家。听闻宫中的公公们都来掺和一手。咱们报社被重点关照。大批的编辑被挖走。我不升职谁升职?”

    姜承业笑道:“看你那不要脸的劲头。”

    新军营初级学堂第一批毕业生,八男八女,总计十六人。他们于弘治十五年三月离开新军营中山脚下宁静的学堂,投身到这激荡的时代洪流中。

    此时,谁又能知道他们未来的命运呢?

    …

    正午时分,张昭的车队抵达美食镇。

章节目录

明帝国的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九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批毕业生-人道崛起百度百科,明帝国的崛起,笔趣阁并收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