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站在对面的吕夷简心有所感,上前几步,拱手道:“敢问宰相,何以修德?”

    徐平拱手:“回相公,修德此二字,已道尽天下之德何所来也。”

    “天下崩,德散于天地间,散之于天下之民。崩散之德何在?在人心耳。人心化而为外,一为待客之礼,二为待客之语。问礼而知仁义,问语而得文言。知仁义则知政,晓文言则知德。德已散,欲复起必修之。”

    文明的死亡和退化是怎么一回事呢?文明的载体政权死亡,文明的思想慢慢消散,文明的灵魂一段时间还附着在曾经这个文明天下的传承人身上。表现就是从古时候传下来的待客之礼,从古时候传下来的文明语言。

    文明是由人的向心力生成的,共有这个文明的天下人,使用着一套大家公认的礼仪制度,说着一种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不如此,大家无法在这个天下交流。

    天下亡了,天下人还在,这一套共通的东西由每个人保存。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每个人都在修改着来适应自己。传承而来的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少,人与人相互交流所使用的礼仪和语言不断变化,这就是由文明而变俗世的过程。

    文言是什么?文言就是文明的语言,是天下之人来相互交流的。徐平前世把文言解作书面语,意思其实简单直白,文明已经只存在了纸面上,而在现实世界中消失了。

    当文明只留下了记忆,祖先的故事就成了神话。只留下神话,文明就真没了。

    什么是文明?文明就是同化。大家聚到一起,说一样的话,有同样的习惯,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文字是文明的语言写出来的载体,文明消散后化作一个一个词语,一个一个成语,被后人所使用着,根据时代需要赋予其新的意思。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使用一样的文字,人与人之间使用同一套礼仪,就代表了文明强大的向心力,天下的治世。都喜欢与别人不一样,就表示着文明在死亡。喜欢使用另外一种文明的文字,另一种文明的语言,就表示着对自己文明的否定,对另一种文明的向往。

    文明来自于人心,所以政权硬逼是逼不出来的,最后只能从人之外来借一种东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去争取六国的民心,而是强行用秦律来统一治下人民。所以法家在文明这高度上,是不讲继承,不要前一个文明,强行再造一个文明出来。

    秦国如果不乱,没有汉朝出现,可不可能?当然可能。文明的生成有两途,一种是王道,一种是霸道。王道就是王化,让人从心里认同,霸道不管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就是大家要一样。最终霸道文明形成,政权的向心力大多来自于天或者神,成为宗教文明。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文明,即上古三世和周朝的儒家文明,汉朝杂王霸两道而用之的汉文明,还有一种宗教文明。明白了汉朝是汉天下,有汉文明,就明白了汉宣帝所说的那一句“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到底是什么样的意思。不是汉宣帝这个人实诚,把统治者不能说的心里话说出来了,而是他就是说了一句大白话。汉天下是借了周天下的德,但又不一样,纯用德教化,用周朝的施政方法,汉天下的制度就立不住了,无法让天下归心。他说出来,大家也都明白,不含个人的意义。

    当文明消失,大家都变成了俗人,把文明当成一种虚假,那么先人典籍中关于文明的记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写满了虚伪。俗人理解不了文明人的想法,强行用俗人的想法去解经典,就只能用虚假来解释。俗跟人的智商、品德没有关系,天下亡了,文明消失了,每个人都只能做俗人,想做文明人你也做不来。没有文明就没有文化,文明消失天下必然成为文化荒漠。后人用记忆中的文明语言所称的文化人,跟真正的文化没有关系,所以让假的文化人来解释先人经典,他只能够告诉你,字看明白了,说的意思都是假的。

    儒家文明形成需要天时地利,即一块资源富足的土地,大家相互合作比互相争夺更加有利于生存。其间夹杂着战争杀戮,但还是以求同存异互相合作为主流。

    条件合适,儒家文明会再现。徐平前世的美国,其实就是重复着周文明以及其延续汉文明的道路。那块土地相对独立,没有其他强势的文明威胁,大家可以合作为主流来进行相互之间的同化。而外部的压力过大,宗教文明也会再现。

    文明可以长存,国家不能长存。随着文明崛起,国家会被文明或用霸道,或用王道进行同化。不想要变成别的人,就只能捡起来自己的文明,哪怕捏着鼻子也得做。

    徐平一个俗人穿越到了文明世界,要建立长久存在的文明,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为这个文明修德,让其焕发新生,要么用霸道,让这文明变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宗教文明。

    天都山下他为什么感受到了文明,因为岳飞之死太过蹊跷。罪人很明白,早已经被后人铸为铁像长跪在了岳飞墓前。秦桧、张俊,一文一武,掌天下大权。还有一个没有跪在那里的,就是皇帝赵构。因为天下要让人归心,皇帝的错要由大臣来代,赵构不能跪。

    如果在前世,他作为一个俗人,出于对岳飞的敬仰,到了岳王墓前,会对墓前的那几个罪人狠狠地踹两脚。回到家里,到网上把没有跪的赵构骂上一通,这事也就过去了。

    俗人不需要用文明人的逻辑思考问题,但他不行。这个世界文明还在,作为大臣,他要在这个文明世界生活、施政,要遵循文明的逻辑。他必须从文明的高度上,找出岳飞之死文明上的缺陷。当他最后想通,也就看见了天下,想通了道德仁义,俗人成为了文明人。

    从文明的角度看岳飞之死,就是宋朝缺德,缺大德,缺德太大了。

    文明的语言没有感情的色彩,没有褒贬、爱憎,只是一种客观叙述。后人把这些没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变成了带有感情色彩,是在文明灭亡之后,对逝去的文明的一种惋惜或者畅快。是俗人在失去了文明之后,用文明语言的遗存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在文明的语言完全去除了自己的感情色彩,找到了文明世界的述说事情的方法,就摸到了文明的脉博。这就是礼失求之于野,文明的语言不再存在,从词语和成语中去寻找文明的逻辑,来重建文明可以的原因。

    徐平前世来自于一个武德充沛的时代,来到这个武德几乎消亡的文明世界,事关自己生死的时候,终于理解了德,看见了天下。

    德在人心。前世的人民解放军在人民心中的地位,那种认同感,就是武德。这种德是人民自发产生的,硬逼着人民承认不可能得到的,只能由政权且修且行。

    天下之德,就是人民对政权的制度,和制度执行的认同感。

    感受到了文明,明白了文明的语言不带感情色彩,就看见了天下的兴亡。

    满口道德文章,一肚子男盗女娼,徐平前世是一句骂人的话。但在文明的语言里,这只是一种客观叙述,说这个政权明明没有文明,却假装自己有文明。

    说这个制度立得失德,执行的时候缺德,不是表达感情,只是在叙述。道德是最公正的评价,完全来自于人的内心,不在宣传,也不在表现。

    文明政权失德不需要解释,而是要去修,把失去的德修回来。你解释一千遍,砍得人头滚滚,也获得不了文明的认同。那样做,不是解释给人民听,是解释给天听。

    汉朝以天命而借周德,天命决定了他必须王道霸道并用,要向天解释。最高统治者是天命之下的天之子,所以他要以孝立国。这个顺序是皇帝向天孝,天下立而德生,民慕教化,把统治者对天的孝,学到了自己的家庭中来,形成了三纲五常。

    统治者是代天牧民,代天行罚,在文明政权的逻辑中会出现那样的制度,那样的施政方法,会获得人民的认同。汉朝人民对汉天下的忠,是对于文明的认同,对文明之上的那个天的认同。而不是政权推行三纲五常,让人民忠于家庭,政权再借着这个势头骗人民来忠于自己。人民不可欺骗,也永远不会被欺骗,以为能愚民只是政权在骗自己。汉天下之德的形成是统治者先信天命,而后人民对政权的认同也信了昭昭天命,反过来形不成德。

    当天命不再存在,人民不再相信有天命了,要获得人民对政权的认同感,就必须改变汉朝的制度。礼是政权的德散于民间,汉朝的天命不在了,三纲五常自然也就不在了。司马光这帮人硬推三纲五常,是还没有真正认识文明,想以礼求德。宋亡之后,之后的朝代连德也懒得求了,推三纲五常是为了假装自己也有文明,也是天下。他们抢汉的天下,以己代汉的天命,反过来逼着百姓行汉的礼,来窃汉的德。德是人心,偷不来的,当面不敢顶嘴,千好万好,回去骂一句,你老几啊就能代天?没有了对政权的认同感,大家终归要有精神归属感,便开始按着血缘、地域抱团,形成了大宗族,形成了恶霸士绅为主的各方小诸侯。政权管不住了,便就开始准备天下分家,各过各个的。

    性情之论是什么?俗世的人理解不了文明世界的想法,以为古代的文人愚蠢堕落,去研究人性这种无聊的东西,只不过是文明消失之后,大家成了俗人,看着文明世界神神道道不知道在搞些什么。跟成了俗人后,看《周易》、《春秋》《诗经》之类典籍,强解得神神鬼鬼,让人不明觉厉。文明世界庙里供的是圣贤,世俗社会就改成了神鬼,文明世界用文明语言叙述的事情,俗世成了神话。只是说明,文明死了,文明记忆在消亡。

    不是文明世界,再聪明也成不了文化人,这是人作为个体没有办法的。性情之论是天命不再被人民认同之后,为了让政权再次得到人民的认同,而去研究人性之中最根本的东西。把人性找出来,贯彻到制度和施政中,以此来得到人民的认同。

    认为人性有善有恶的时候,就会认定政权有善政有恶政,分成两党,轮流上台来回折腾。在不断地折腾中,慢慢大家开始认识到人性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次善恶折腾,把北宋给折腾亡了。这是文明成长的过程,宋朝缺德,经受不起这种折腾。

    这个过程在南宋已经完成了,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徐平前世学到这句话,着实是被吓了一大跳,怎么会有这么反人类的说法?来到这个世界一二十年了,终于成了文明世界的一员,才知道这句话是文明的语言,无善恶,跟百姓没有什么关系。这是说的政权的制度和施政,人性朴,政权在立制度和施政中,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但不能带人的感情色彩。

    德在人心,偷不来,抢不来,也骗不来。嫌老百姓都太精明,不纯朴,那也只能憋着。

    不能够让人心凝聚,全世界最好的制度都在这里,也只能够用满足人的物质欲望这个办法免强维系。但人终究还有精神欲望,需要心理的认同,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公天下,就是要公。你的政权能够对百姓示公,自然就会有认同感。有了认同感,个人的好恶、利益考虑没那么重要。存天理、灭人欲完成,宋朝行公田法,几乎没有遇到多少阻碍。明白了文明的逻辑,才能够从前世那种以今意解古意,在历史里面非要找出来哪里在欺骗,哪个人是好人,哪个人是坏人的思维里面走出来。

    文明语言叙述事情、评价人不带褒贬,是真真正正的人人平等。做不到,只不过政权还不够文明,教化还没有施行到全天下。文明世界里说一个人笨,说一个人蠢,说一个人长得丑,都是客观叙述,不会产生任何的优越感。说一个人聪明,说一个人漂亮,同样只是一种客观叙述,不会产生自卑感。

    这就是大同之世,大家结合在一起,互相有认同感,自己人,不分高低上下。

    生产力是必定向前发展的,对人的欲望满足是相对的,欲望和得到的物质的差别,就出现了争。有的人欲望满足得多,有的人满足的欲望少,就产生了分别。

    这就是小康时代,所以小康时代只能求小治,而无法达大治,说天下大治是鼓舞人心。

    文明世界与俗世有不同的行事逻辑,相互无法理解。这边讨论得一本正经,那边一脸鄙夷,一个个真虚伪,假正经。

    徐平前世觉得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常不靠谱,这得多傻才能相信这种制度,要是皇帝出了傻子,或者出了胡来的怎么办?现在明白了怎么办。在完成修德的过程之后,获得了天下人的认同感,皇帝是傻子就让他干坐在那里,宰相代为执政呗。出了疯子,那就流放呗,士大夫代其执政,他一个人好好反省。什么时候反省完了,什么时候回来接着当他的皇帝。前世皆有成法,伊尹、霍光都已经做过一遍了。只有德失,士大夫不再能够同心同德了,皇帝才有上下其手的机会。这就是性情争论最激烈的时候,宋神宗能够在形成的党争中加强皇权,到了宋徽宗玩出了大乱。党争不起,宋徽宗哪怕上台也根本没有耍个性的机会,他就是把六贼全用了,六贼也成不了六贼。等到性情争论完成,宋朝的皇权和相权也就稳固了,各有各的职责。宋朝的乱,是思想的混乱,不是因为个人好坏和利益。

    南宋最后再次产生离心离德,是压力实在太大了,把天下的财富全部搜刮一空,也支撑不住。这也是宋朝在推开了近代化的门,而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宋朝缺德,全天下的财富都拿去养军,也填不住这个大窟窿。整个社会根本没有余财,资本积累一丁点都没有,工业怎么发展得起来?以宋朝对全社会的控制力,民间也没有资本积累的机会。

    历史上的庆历新政失败,其中一个原因是夏竦让女奴改了石介的信,把石介写的欲范仲淹等人行伊周之事改为伊霍之事,由一心为天下做事变成了要让赵祯下台。徐平前世觉得夏竦这人真坏,是要说范仲淹等人要造反,对皇帝不忠心这还了得。现在明白了,根本就是两个意思。宋朝皇帝怎么会问士大夫忠不忠于自己,根本就不会起这个念头。朝廷真的把这封信当成是石介写的,但他犯的不是造反的罪,而是诬罪。赵祯无非是觉得自己明明没有失德,你凭什么诬赖我失德,要流放我让我反醒?所以石介无非是贬官而已。

    把天下消亡之后,文明遗存中所存在的道、德、文、武、礼、仪、制、立、施、行等等一系词语的感情色彩去除,就发现了文明的宝库。把宋朝缺的德修起来,汉文明就从天命昭昭中走出来,获得了新生。

    不能够找寻到祖先留下的文明记忆,历史就只是干巴巴地在讲故事。在历史里面找到了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忠臣,哪个是奸臣,历史就变成了戏曲或评书,彻底地成为文明世界的后人们在俗世里的娱乐。

    或许久远之后的有一天,人们闲来无事坐在柳阴下,说:“我们来讲古吧。我觉得那个前世说的圣人真是个好人,现在怎么就没有这种好人呢?”

    另一个说:“屁,有什么好的!我觉得那些故事都是编出来的,考古学家早已经挖出来了,真相跟书里写的根本不一样。历史,是胜利者编写的,是人家改过了的!”

    这个时候,文明已经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历史只是我们消磨时间的娱乐。

    当有一天,你拿出一个苹果给孩子,大儿子一把抢到手里,对二儿子说:“我凭什么让给你?世界上的东西还有让的?”

    这个时候,文明就只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文明已经远去了。因为文明世界里让是当然之事,没有什么高尚不高尚,还关乎个人品德这一说。只有做了不文明的事,自己觉得不好意思。让这一个字,就从文明语言脱离出来,彻底地成了俗语。

    文明是起于让天下无争,大家聚在一起想出了怎么不争的办法,文明就形成了。争先恐后的时代,天然会觉得只有傻子才不争,历史就已经不是历史了。争先恐后的时代,文明已经远去,前人的历史只是我们的神话故事。

    不是文明世界也没什么不好,只要保证生产力足够快发展,大家你争我抢地达到大同世界。想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好争的,我们那个时候自然会再产生文明。挣脱了文明所形成的一套令人讨厌的规矩,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徐平前世,在汉亡之后的历史上,有两个人物特别重要。宋亡之后,尤其如此。

    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岳飞,几乎都快被封圣了。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因为这两个人在汉文明挣扎的过程中,一文一武,展现了汉文明之德再起的希望。后人对他们地位的维护,是对汉文明世界的留恋。对他们的解析,找出他们其实也没有那么厉害,是出于尽快解除文明记忆的下意识。

    一个俗人,留着文明记忆很累的,为什么要承受祖先挣扎的痛苦,不去找寻自己的欢乐呢?文明其实跟个人没有关系,只是一种留恋或厌弃罢了。

    称岳飞为国家英雄,再称民族英雄,有一天可能连英雄都不是了,是很正常的事。这就是文明消散,人的认同感从天下,退到国家,再退到民族,总有一天,会退到家庭。

    岳飞是那个天下文明的文明英雄,文明远去,后人记忆里,终究会成为一个神话。神话是虚无飘渺的事情,有人信,自然就有人不信,这种事情逼也没用。

    文明看不见摸不着,就是对身边的人的一种认同感。礼是自然生成的,只有大人教自己孩子的时候,才会教他守礼。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礼,能让别人遵守的只是规矩,不是礼。礼是大家对文明产生了认同感,自觉地去遵守一套规矩。

    徐平已经来到了这个文明世界,用自己从那个俗世带来的知识财富,补这天下之德。

    获得了天下人的认同,发展起来生产力,改好军制,工业化,生产力的提升就一切都水道渠成。宋朝都能够在形成共识后,轻轻松松完成土改,天下事还有什么难的。

    军制改革难在哪里?怎么安置军人和家属当然重要,但这不是最难的部分。军改真正难的地方是要对那些旧军人进行同化,让他们产生对政权的认同感。

    宋朝的禁军,相当于是在文明体系内养了另一个文明替自己来打仗。这些人离开了军队,要真正当成自己人,让他们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这不只是让他们生活得好,还要向他们真真正正地展示天下之公,让他从主里认识到,这个天下当他们是自己人了。

    文化,只是文明世界做事的规矩,文明世界的人要有文化的事。

    appappshuzhanggui.net

章节目录

一世富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安化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8章 文明世界才有德-三朝一世全文阅读免费,一世富贵,笔趣阁并收藏一世富贵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