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
《《就这样了吗?就这样了》》
……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对我意味着,今年就算过完了,干笑两声,哈哈。最大的期待,最见证奇迹的时刻,如同红盖头一掀,美丑都一目了然。这妞美还是丑。评论贴在最后,纯属扯淡,仅供参考。我是来说一些没用的。
这篇文章一开始落笔的时候,最深情款款,也最脑残,我提出个“变与不变”,一不小心就被豆油们顶到了首页,现在想来还非常羞愧。因为我发现这观点只正确了百分之五十。
这正确的百分之五十是:人与生俱来是懂得怀念的动物。
于是,《jay》、《范特西》无论如何都是最好。而《魔杰座》、《跨时代》玩得再花哨,那也只不过像青涩腼腆的前前前男友以富态臃肿的煤老板姿态定期前来会面。
我念着他最初的好,就从来不纠结《伊斯坦堡》有多蛋疼,听你们说那是异域风情,啊,好吧。
我念着他最初的好。就从来不批评《娘子》是史上旋律性最差的中国风,听你们说那是牛逼唱法,啊,好吧。
直到后来我家旁边建了个小广场,高中时我每天路过那里会碰到文艺老大爷和文艺老大妈。老大爷拉的是史上最难听的二胡,老大妈唱的是世上最异域风情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场面要多文艺有多文艺,要多中国风有多中国风……原谅我一不小心想起的就是周董的这两首歌。
而我也遗憾的错掉了百分之五十:硬币的两面有时候不光是“变与不变”,也可能是“诚与不诚”,“用心与不用心”,“灵感与没灵感”,最最重要的还有一条,“习惯与不习惯”。若真心不习惯的,再用心再诚意再有灵感,依然全是扯淡。
所以我常常看到一些搞笑的,比如两个都是杰伦的粉丝也在争啊,争得不亦乐乎,争到最后互相想和对方母亲发生些什么……真无聊。都以为是“观点”和“观点”在争,其实是“耳朵”和“耳朵”在争,是“口味”和“口味”在争,是“傻-逼”和“傻-逼”在争,人为什么总那么自我感觉良好呢?
既如此,我觉得本文其实唯一有用的观点是:
能不能从《惊叹号》开始,只用耳朵去品?
当发现口味不同时,你在心里骂我一声“傻逼”,嘴上夸我一句“不错”;我也在心里骂你一声“傻-逼”,嘴上表扬你“有品位”,然后相视一笑,心有灵犀还情投意合的,这他妈多和谐。
所以,文末的所谓乐评不必当真,那只代表我的口味我的耳朵,你不该很没信心的觉得我的耳朵就高保真,你的耳朵就山寨货。另外,屎长屎长的东西一般是没什么营养的。如此。
……………………………………………………………………
有人说喜欢是一种惯性,我不认同,你看看多的是这样喜欢着他的人——长大后一首首删掉这时代,留下几首范特西,他们惋惜的说:你变了你变了你变了……
真的不好对他们解释什么,我只是记得,曾看到一句话——
人们爱说“1:你真让我失望,这么多年了都没变。2:你真让我失望,才这么些年你就变了。”
这说明了什么?关闭评论的重要性。
这话在七堇年博客上有。想当年我多迷恋她啊,现在都不怎么关注了,如此,我知道所谓什么变不变的,归根结底是自己变了。所以,纵使周杰伦把专辑顺序倒过来发。该走的仍走,该喷的仍喷。
既如此,那些离开的,那些留下的,那些捧的,那些黑的。那些有文化的,那些没素质的,都不必再吵了,你们总以为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对方,其实你一开口就错了,你的理由怎么能成为他人的理由呢?你喜欢的唱腔怎么能逼着不喜欢的人喜欢呢?同样你不喜欢的唱腔怎么能逼着喜欢的人不喜欢呢?你奉为佳肴的臭豆腐在别人的眼里怎么就不能屎一般的存在并恶心着?你听一次鄙视一次的爱情买卖怎么就不能在别人的电脑上无限循环着?
所以,不用再争了。
周杰伦的才华还需要证明吗?不需要。
周杰伦的才华穷尽了没有?你觉得穷尽了大不了就不听了呗。
周杰伦有没有用心做音乐?嗯……不好说,我觉得他多少有些不务正业,反正我以后是不会看他的烂片了的。
以上是我的态度。
然后。对于那些纯粹抱着恶意的人们,对于那些动不动就叫嚣着周杰伦有多烂有多俗有多丑有多sb的人们,我会发着呆,然后微微笑,接着合上显示屏……时间会有结论的,就算时间没有结论,我们心里仍有杰伦,这是多带劲的事情。
据我观察。得到一个结论:最爱《jay》、《范特西》、《八度》的歌迷大抵是八五到八八之间的老男孩,最迷《叶惠美》、《七里香》、《十一月》的歌迷大抵是**到九二之间的小盆友。九二年之后的小小盆友,则对此六张专辑之后的专辑更有感情。
有木有?
如果是这样,以后就不和别人讨论周杰伦哪张专辑更经典了,我们爱上的其实都是青春深处的回忆。那些老一点的歌迷,表跟我说简单爱有多经典,也表跟我说甜甜的有多腻歪。喜欢不喜欢这种东西太主观,您就真确定您逢人就推荐的那魂牵梦绕的翡翠白玉汤不是豆腐煮白菜叶?
谈谈周和周的《惊叹号》
谈一张专辑我一般会先谈它的风格,咦,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r&b呢?哦,肯定有人知道。但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搞不明白。后来,我去扒了吉吉、力宏、大同当然还有卤蛋的曲,自以为是的总结了一下,r&b就是一个调子可以重复重复再重复,为了不无聊,重复之中伺机递进,递进过程再玩一下炫技般的转音的这种音乐形式,大体上便可以称之为r&b,它有个美丽哀愁的中文名叫“节奏怨曲”。
最早周董就是玩这个r和b的。比如你看《完美主义》:
如果说怀疑可以造句
如果说分离能够翻译
如果这一切真的可以
我想要将我的寂寞封闭
然后在这里不限日期
然后将过去慢慢温习
让我爱上你那场悲剧
是你完美演出的一场戏
……
前三句一个音符都不改,第四句小小改动,五至七句直接抄袭前三句的曲,第八句和第四句差不多。所以说,r&b其实一点都不高深莫测的啊,那这还有什么可以玩的呢?对了,唱功,玩的就是谁比谁的唱功叼。但是,用唱功这个词还太狭隘,因为你能说吴青峰的唱功不好吗,不能,但是吴青峰姐姐要是玩起r&b,苏打绿就要真正变成奇葩了——声线这种东西是真正命中注定的。
r&b要求的声线是,要么弹性十足如陶吉吉还有王力宏,要么柔韧立体如周杰伦,还可以磁性深沉如方大同,这些人转起音来不会像吴青峰那样纯粹是玩清澈的,但是他们的声线却可以变得非常微妙,在细微处甚至诡异得让人不可揣测……哎呀,说了那么多,以上全是废话,我的正题是,周董为毛近来不玩或者少玩r&b了?我不得不告诉大家的一个残酷现实就是,他老了……
《《就这样了吗?就这样了》》
……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对我意味着,今年就算过完了,干笑两声,哈哈。最大的期待,最见证奇迹的时刻,如同红盖头一掀,美丑都一目了然。这妞美还是丑。评论贴在最后,纯属扯淡,仅供参考。我是来说一些没用的。
这篇文章一开始落笔的时候,最深情款款,也最脑残,我提出个“变与不变”,一不小心就被豆油们顶到了首页,现在想来还非常羞愧。因为我发现这观点只正确了百分之五十。
这正确的百分之五十是:人与生俱来是懂得怀念的动物。
于是,《jay》、《范特西》无论如何都是最好。而《魔杰座》、《跨时代》玩得再花哨,那也只不过像青涩腼腆的前前前男友以富态臃肿的煤老板姿态定期前来会面。
我念着他最初的好,就从来不纠结《伊斯坦堡》有多蛋疼,听你们说那是异域风情,啊,好吧。
我念着他最初的好。就从来不批评《娘子》是史上旋律性最差的中国风,听你们说那是牛逼唱法,啊,好吧。
直到后来我家旁边建了个小广场,高中时我每天路过那里会碰到文艺老大爷和文艺老大妈。老大爷拉的是史上最难听的二胡,老大妈唱的是世上最异域风情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场面要多文艺有多文艺,要多中国风有多中国风……原谅我一不小心想起的就是周董的这两首歌。
而我也遗憾的错掉了百分之五十:硬币的两面有时候不光是“变与不变”,也可能是“诚与不诚”,“用心与不用心”,“灵感与没灵感”,最最重要的还有一条,“习惯与不习惯”。若真心不习惯的,再用心再诚意再有灵感,依然全是扯淡。
所以我常常看到一些搞笑的,比如两个都是杰伦的粉丝也在争啊,争得不亦乐乎,争到最后互相想和对方母亲发生些什么……真无聊。都以为是“观点”和“观点”在争,其实是“耳朵”和“耳朵”在争,是“口味”和“口味”在争,是“傻-逼”和“傻-逼”在争,人为什么总那么自我感觉良好呢?
既如此,我觉得本文其实唯一有用的观点是:
能不能从《惊叹号》开始,只用耳朵去品?
当发现口味不同时,你在心里骂我一声“傻逼”,嘴上夸我一句“不错”;我也在心里骂你一声“傻-逼”,嘴上表扬你“有品位”,然后相视一笑,心有灵犀还情投意合的,这他妈多和谐。
所以,文末的所谓乐评不必当真,那只代表我的口味我的耳朵,你不该很没信心的觉得我的耳朵就高保真,你的耳朵就山寨货。另外,屎长屎长的东西一般是没什么营养的。如此。
……………………………………………………………………
有人说喜欢是一种惯性,我不认同,你看看多的是这样喜欢着他的人——长大后一首首删掉这时代,留下几首范特西,他们惋惜的说:你变了你变了你变了……
真的不好对他们解释什么,我只是记得,曾看到一句话——
人们爱说“1:你真让我失望,这么多年了都没变。2:你真让我失望,才这么些年你就变了。”
这说明了什么?关闭评论的重要性。
这话在七堇年博客上有。想当年我多迷恋她啊,现在都不怎么关注了,如此,我知道所谓什么变不变的,归根结底是自己变了。所以,纵使周杰伦把专辑顺序倒过来发。该走的仍走,该喷的仍喷。
既如此,那些离开的,那些留下的,那些捧的,那些黑的。那些有文化的,那些没素质的,都不必再吵了,你们总以为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对方,其实你一开口就错了,你的理由怎么能成为他人的理由呢?你喜欢的唱腔怎么能逼着不喜欢的人喜欢呢?同样你不喜欢的唱腔怎么能逼着喜欢的人不喜欢呢?你奉为佳肴的臭豆腐在别人的眼里怎么就不能屎一般的存在并恶心着?你听一次鄙视一次的爱情买卖怎么就不能在别人的电脑上无限循环着?
所以,不用再争了。
周杰伦的才华还需要证明吗?不需要。
周杰伦的才华穷尽了没有?你觉得穷尽了大不了就不听了呗。
周杰伦有没有用心做音乐?嗯……不好说,我觉得他多少有些不务正业,反正我以后是不会看他的烂片了的。
以上是我的态度。
然后。对于那些纯粹抱着恶意的人们,对于那些动不动就叫嚣着周杰伦有多烂有多俗有多丑有多sb的人们,我会发着呆,然后微微笑,接着合上显示屏……时间会有结论的,就算时间没有结论,我们心里仍有杰伦,这是多带劲的事情。
据我观察。得到一个结论:最爱《jay》、《范特西》、《八度》的歌迷大抵是八五到八八之间的老男孩,最迷《叶惠美》、《七里香》、《十一月》的歌迷大抵是**到九二之间的小盆友。九二年之后的小小盆友,则对此六张专辑之后的专辑更有感情。
有木有?
如果是这样,以后就不和别人讨论周杰伦哪张专辑更经典了,我们爱上的其实都是青春深处的回忆。那些老一点的歌迷,表跟我说简单爱有多经典,也表跟我说甜甜的有多腻歪。喜欢不喜欢这种东西太主观,您就真确定您逢人就推荐的那魂牵梦绕的翡翠白玉汤不是豆腐煮白菜叶?
谈谈周和周的《惊叹号》
谈一张专辑我一般会先谈它的风格,咦,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r&b呢?哦,肯定有人知道。但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搞不明白。后来,我去扒了吉吉、力宏、大同当然还有卤蛋的曲,自以为是的总结了一下,r&b就是一个调子可以重复重复再重复,为了不无聊,重复之中伺机递进,递进过程再玩一下炫技般的转音的这种音乐形式,大体上便可以称之为r&b,它有个美丽哀愁的中文名叫“节奏怨曲”。
最早周董就是玩这个r和b的。比如你看《完美主义》:
如果说怀疑可以造句
如果说分离能够翻译
如果这一切真的可以
我想要将我的寂寞封闭
然后在这里不限日期
然后将过去慢慢温习
让我爱上你那场悲剧
是你完美演出的一场戏
……
前三句一个音符都不改,第四句小小改动,五至七句直接抄袭前三句的曲,第八句和第四句差不多。所以说,r&b其实一点都不高深莫测的啊,那这还有什么可以玩的呢?对了,唱功,玩的就是谁比谁的唱功叼。但是,用唱功这个词还太狭隘,因为你能说吴青峰的唱功不好吗,不能,但是吴青峰姐姐要是玩起r&b,苏打绿就要真正变成奇葩了——声线这种东西是真正命中注定的。
r&b要求的声线是,要么弹性十足如陶吉吉还有王力宏,要么柔韧立体如周杰伦,还可以磁性深沉如方大同,这些人转起音来不会像吴青峰那样纯粹是玩清澈的,但是他们的声线却可以变得非常微妙,在细微处甚至诡异得让人不可揣测……哎呀,说了那么多,以上全是废话,我的正题是,周董为毛近来不玩或者少玩r&b了?我不得不告诉大家的一个残酷现实就是,他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