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定二年冬,中都城。(小说文学网)
金国皇宫内,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金国皇帝完颜洪烈的第二个皇子降生了,皇子降生,举国欢庆,整个中都城一片欢腾。
大宗正府早已拟定好了名讳,这位新生的皇子叫做完颜绪,绪者,承接前人未竟之功,开启新的时代,这是继往开来的意思,可见无论是大宗正府还是完颜洪烈都对这个孩子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没有了包惜弱和杨康,皇帝陛下和大宗正府的关系已然缓和,值此蒙古大军虎视眈眈之际,金国朝廷表现出了难得的齐心,这个皇子的降生更是给朝廷上下带来了希望,为此皇城欢庆三曰,完颜洪烈下旨大赦天下。
这种欢庆的氛围也蔓延到了长安城,杨康一脸笑容的和荣王完颜洪熙一起出席了京兆府府尹举行的欢庆筵席,京兆府的官员都在观察着这位英王殿下的神色,从始至终,这位殿下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似乎真的为那位刚出生的弟弟感到高兴。
地方上的官员们不由得敬佩起来,这位殿下年纪虽小,但这隐忍的功夫着实了得,他们可不会相信这位殿下真的是满心欢喜。
回到英王府,杨康揉了揉僵硬的脸颊,给了穆念慈一个放心的眼神,便陪着包惜弱说笑去了,对他而言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想的那样过去,在金国新皇子出生的第三天,在金国和南宋的境内陆续出现了一个相同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说书人和戏子们的表演在市井和贵族间流传开来。
这个故事叫《金钗缘》,名字艳俗,却相当吸引人,采用当下最流行的话本方式,先是在各大城市的茶楼酒馆,瓦舍勾栏中讲述,后来被有些贵族请到家中表演,因为故事新颖,引人入胜,所以被广为人知。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马家村的地方,说的是乌泥国六王子偶然来到乡野间,看到一个美貌女子,那女子的金钗掉了,于是王子殿下便帮着寻找,这一找就找出了一段缘分,可惜那美貌女子已经有了丈夫,乌泥国六王子心有不甘,便指使官兵闯入那户人家,要杀了那女子的丈夫,可那个男人却身怀武艺,从官兵手中逃脱,而那美貌女子被六王子骗回了国都,只是当时那女子已然有了身孕。
十年之后,六王子成了乌泥国国君,那女子的孩子也长大诚仁,但却不是六王子的亲生孩子,此时成为乌泥国国君的六王子又有了第二个皇子,于是便把那个孩子贬到一处荒凉的城池,让他永不能回到乌泥国国都。
那被贬的孩子自然心有不甘,这时那孩子的亲生父亲找到了孩子,父子二人要报仇雪恨,终于在准备了十年之后带兵杀回了乌泥国国都,不仅杀了乌泥国国君还有那国君的孩子,从此这孩子成了乌泥国的新国君,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简单易懂,情节曲折动人,在被人有意的推波助澜之下很快就广为传颂,作为一代儒学大家,耶律楚材写这个故事真的是大材小用了,关键是故事的结局,这个添加上去的结局把杨康逼上了绝路。
耶律楚材很会把握时间,等到金国新皇子出生后才让人把故事传播出去,不过在此之前他就做好了全面的准备,要把故事内容送到说书人和戏子的手里,要让这个故事在最短的时间内家喻户晓,都需要准备时间。
他已经发出了致命的一击,就看那位学生如何接招了。
杨康是从荣王完颜洪熙那里知道这件事的,那位王爷喜欢热闹享受,吃喝玩乐,在长安城更是如此,有一次听到戏子演这出《金钗缘》,立马就把酒杯摔了下去,差点没把戏班的人全部杀掉。
作为事件的知情人,三王爷虽然粗鲁,但却不傻,一听就知道讲的是老六当年的事情,特别是最后一段,更是诛心的很。
完颜洪熙不清楚这是谁的手段,难道是大宗正府想要除掉他的这个侄子就让人编排了这出戏?可大宗正府有这么大的胆子么?
金国皇帝完颜洪烈也是这样想的,大宗正府没有这么大的胆子,这是挑衅皇室尊严,挑战他的底线,完颜洪烈因为新皇子降生的好心情顿时烟消云散,他手下负责监察民间言论的御史看着脸色铁青的皇帝,诺诺不敢言。
最为郁闷的还是杨康,他想不通到底是谁想要置他于死地,他虽然有过这种想法,但这样大力的宣传出来就不好了,这不是逼他走上绝路么?
娄师道原本已经准备离开长安城了,他还要去到那些起义军那里发展势力呢,不过这件突然冒出来的事情让他留了下来,他觉得这个出招的人实在是太阴毒,也太高明了,只是一个故事便把金国搞的鸡犬不宁,他隐约觉得这个人应该来自漠北。
更让他好奇的是这位英王殿下的身世,若是真如戏中所言,这位殿下是一个汉人,根本不是金国的皇室血脉,结合小曲儿讲述的事情,娄师道有些明白为什么中原的武林高手会出现在这位殿下身边了,原来他们是想曲线救宋国啊。
这件事真是太有意思了,娄师道抱着看戏的心情继续留在了英王府。
在这个故事传播了大半个月后,金国皇帝完颜洪烈以有伤风化为名发出了禁令,凡是讲述和表演这出戏的都是重罪,全部流徙到辽东充作奴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决不允许这出戏继续上演下去,这明显是在打脸啊。
然而正是因为这出戏被禁,更加引起了百姓的好奇,这是百姓的普遍心态,越是不让看的越想去看,于是民间谣言四起,说英王殿下不是皇帝的亲生儿子,说英王殿下意图谋反,说皇帝正想杀英王殿下……
总之,各种猜测纷纷扰扰,百姓的悠悠之口,如何能堵的住。
这一切都在耶律楚材的预料之中,有些谣言还是他让人传播出去的,谣言止于智者,但百姓最容易轻信的便是谣言,耶律楚材算准了这一点,接下来就等着那位学生做出选择了。(未完待续。)
金国皇宫内,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金国皇帝完颜洪烈的第二个皇子降生了,皇子降生,举国欢庆,整个中都城一片欢腾。
大宗正府早已拟定好了名讳,这位新生的皇子叫做完颜绪,绪者,承接前人未竟之功,开启新的时代,这是继往开来的意思,可见无论是大宗正府还是完颜洪烈都对这个孩子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没有了包惜弱和杨康,皇帝陛下和大宗正府的关系已然缓和,值此蒙古大军虎视眈眈之际,金国朝廷表现出了难得的齐心,这个皇子的降生更是给朝廷上下带来了希望,为此皇城欢庆三曰,完颜洪烈下旨大赦天下。
这种欢庆的氛围也蔓延到了长安城,杨康一脸笑容的和荣王完颜洪熙一起出席了京兆府府尹举行的欢庆筵席,京兆府的官员都在观察着这位英王殿下的神色,从始至终,这位殿下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似乎真的为那位刚出生的弟弟感到高兴。
地方上的官员们不由得敬佩起来,这位殿下年纪虽小,但这隐忍的功夫着实了得,他们可不会相信这位殿下真的是满心欢喜。
回到英王府,杨康揉了揉僵硬的脸颊,给了穆念慈一个放心的眼神,便陪着包惜弱说笑去了,对他而言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想的那样过去,在金国新皇子出生的第三天,在金国和南宋的境内陆续出现了一个相同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说书人和戏子们的表演在市井和贵族间流传开来。
这个故事叫《金钗缘》,名字艳俗,却相当吸引人,采用当下最流行的话本方式,先是在各大城市的茶楼酒馆,瓦舍勾栏中讲述,后来被有些贵族请到家中表演,因为故事新颖,引人入胜,所以被广为人知。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马家村的地方,说的是乌泥国六王子偶然来到乡野间,看到一个美貌女子,那女子的金钗掉了,于是王子殿下便帮着寻找,这一找就找出了一段缘分,可惜那美貌女子已经有了丈夫,乌泥国六王子心有不甘,便指使官兵闯入那户人家,要杀了那女子的丈夫,可那个男人却身怀武艺,从官兵手中逃脱,而那美貌女子被六王子骗回了国都,只是当时那女子已然有了身孕。
十年之后,六王子成了乌泥国国君,那女子的孩子也长大诚仁,但却不是六王子的亲生孩子,此时成为乌泥国国君的六王子又有了第二个皇子,于是便把那个孩子贬到一处荒凉的城池,让他永不能回到乌泥国国都。
那被贬的孩子自然心有不甘,这时那孩子的亲生父亲找到了孩子,父子二人要报仇雪恨,终于在准备了十年之后带兵杀回了乌泥国国都,不仅杀了乌泥国国君还有那国君的孩子,从此这孩子成了乌泥国的新国君,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简单易懂,情节曲折动人,在被人有意的推波助澜之下很快就广为传颂,作为一代儒学大家,耶律楚材写这个故事真的是大材小用了,关键是故事的结局,这个添加上去的结局把杨康逼上了绝路。
耶律楚材很会把握时间,等到金国新皇子出生后才让人把故事传播出去,不过在此之前他就做好了全面的准备,要把故事内容送到说书人和戏子的手里,要让这个故事在最短的时间内家喻户晓,都需要准备时间。
他已经发出了致命的一击,就看那位学生如何接招了。
杨康是从荣王完颜洪熙那里知道这件事的,那位王爷喜欢热闹享受,吃喝玩乐,在长安城更是如此,有一次听到戏子演这出《金钗缘》,立马就把酒杯摔了下去,差点没把戏班的人全部杀掉。
作为事件的知情人,三王爷虽然粗鲁,但却不傻,一听就知道讲的是老六当年的事情,特别是最后一段,更是诛心的很。
完颜洪熙不清楚这是谁的手段,难道是大宗正府想要除掉他的这个侄子就让人编排了这出戏?可大宗正府有这么大的胆子么?
金国皇帝完颜洪烈也是这样想的,大宗正府没有这么大的胆子,这是挑衅皇室尊严,挑战他的底线,完颜洪烈因为新皇子降生的好心情顿时烟消云散,他手下负责监察民间言论的御史看着脸色铁青的皇帝,诺诺不敢言。
最为郁闷的还是杨康,他想不通到底是谁想要置他于死地,他虽然有过这种想法,但这样大力的宣传出来就不好了,这不是逼他走上绝路么?
娄师道原本已经准备离开长安城了,他还要去到那些起义军那里发展势力呢,不过这件突然冒出来的事情让他留了下来,他觉得这个出招的人实在是太阴毒,也太高明了,只是一个故事便把金国搞的鸡犬不宁,他隐约觉得这个人应该来自漠北。
更让他好奇的是这位英王殿下的身世,若是真如戏中所言,这位殿下是一个汉人,根本不是金国的皇室血脉,结合小曲儿讲述的事情,娄师道有些明白为什么中原的武林高手会出现在这位殿下身边了,原来他们是想曲线救宋国啊。
这件事真是太有意思了,娄师道抱着看戏的心情继续留在了英王府。
在这个故事传播了大半个月后,金国皇帝完颜洪烈以有伤风化为名发出了禁令,凡是讲述和表演这出戏的都是重罪,全部流徙到辽东充作奴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决不允许这出戏继续上演下去,这明显是在打脸啊。
然而正是因为这出戏被禁,更加引起了百姓的好奇,这是百姓的普遍心态,越是不让看的越想去看,于是民间谣言四起,说英王殿下不是皇帝的亲生儿子,说英王殿下意图谋反,说皇帝正想杀英王殿下……
总之,各种猜测纷纷扰扰,百姓的悠悠之口,如何能堵的住。
这一切都在耶律楚材的预料之中,有些谣言还是他让人传播出去的,谣言止于智者,但百姓最容易轻信的便是谣言,耶律楚材算准了这一点,接下来就等着那位学生做出选择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