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镇州之后的李泽,却是居住在千牛卫的军营之中。
曹信倒是喜气洋洋。
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李泌有了身孕的消息。
燕九和金源两人同时向他保证了这个事实,让抵达镇州之后的曹信,笑声就没有停止过。
李泌难得的没有穿上戎装,而是换上了常服,坐在一边脸上红红的,倒是让习惯了她的冷艳的李敢等一些从秘营出来的人大为惊讶。
“曹尚书看来得摆酒了。”李泽打趣地道:“我们也要准备一份礼物了。”
“酒肯定是要喝的。不过礼物却还是等孩子呱呱坠地之时再送吧!”曹信大笑:“曹璋那个混球,这个时候不在家,居然跑到河东去,不像话。”
也难怪曹信开心,长子曹璋,以前就是一个书呆子,现在总算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但做事做人,仍然是有着一股偏执劲儿。次子曹,倒是灵动,结婚也早,但在外面风流成性,这么多年来,也没有给曹家添上一男半女,现在眼见着曹家下一代有了着落,而且是他最为重视的长媳所出,怎么能不让他开心呢!
一个家族的兴旺,总是从子嗣众多开始的。
“曹尚书可不能责怪曹璋。”杨开在一边道:“曹璋在河东的工作,还是着有成效的。我们义兴社在河东打不开局面,是因为当地的阻力太大,我们的那些善于发动百姓的基层干部根本进不去,前期我们算是损失惨重,死伤了不少人。但曹璋就不同了,那些人胆子再大,也不敢把他怎么样。现在我们可就指望着曹璋呢。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曹璋现在正在哪里挖墙角呢,今儿一个,明儿一个,总有挖塌他们的时候。”
“杨开,我儿子现在在河东,就算说不上是虎狼窝,但也不是善地儿。韩琦李存忠这些人自然不会把他怎么样,但下头那些豪门世家,可都是一些无法无天的主儿,如果是以前,我也懒得关心这些,但现在可不同了,他要是少了一根寒毛,莫说我要打你的麻烦。”曹信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对杨开道。
杨开不由叫起撞天屈来:“曹尚书,你那儿子的性子,莫不是你不知道?他认准的事情,谁能拗得回来?你这个当老子的,半辈子都没有拗过来,你觉得我能影响他多少?”
曹信不由语塞。
“再说了曹尚书,我们自然也做了万全的准备。而且,您别忘了,你的长媳可是右千牛卫的中郎将,是卫尉寺的少卿,难道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夫君身入险地?”杨开瞅着李泌道。
“公公且放心吧,再不济,郎君也不会有性命之忧的。”李泌在一边道。
李泽清楚曹璋为什么在河东不走,实在因为曹璋在哪里已经有了不小的成绩。
李泽推行的度田清丁,目的就是对付那些以宗族为核心聚集在一起的豪门大族。但在推行的时候,手段却还是很巧妙的,极度类似于汉朝时期的推恩令。
说白了,就是逼迫那些豪门大族分家。
豪门大族集中所有的财富,权力来控制族人,这样的模式,对于嫡系本支来说,自然是大大的有利,保证他们的根本利益不受到侵犯,但对于旁枝来说,就未必是福音了。他们终生只能被嫡系支配,为嫡系一脉效尽犬马之劳,而且这种模式,还不是一辈子的事情,会一直这样延续下去。
旁枝他门就甘心情愿?
并不见得。
但如果执行李泽的政策的话,这些豪门就不得不分家。李泽最为重视的田产,他们就不得不分配到各支各房之中,每户不得超过五千亩。对于那些动辄便拥田上百万亩的豪族来说,真要按这个标准分配下去,只要没有出五服,只怕都能分得不少的田产。
这就是诱惑。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豪族可以分产不分家。这在理论之上当然是可以的,但在实际之中,可就大不相同了。以前这些旁门别枝没有田产,没有财富,以切都要依靠宗族才能生存,根本就没有话语权。而一旦他们拥有了相当的财富,也就拥有了话语权。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做到了这一步,李泽其实就成功了大半。而在接下来的后续手段之中,便是继续打压本支嫡族,扶持旁枝别门,愈是与本家有矛盾的,便愈是会得到官府的支持。一来二去,分家出来的那些,便会对本家愈加的离心离德,两边矛盾便会越来越突出。最终,宗族这个怪胎,会在官府的刻意引导打压之下分崩离析。
曹彰在河东讲学,吸引的就是这样一批大族之中的庶子庶女,旁门别枝。
他的身份不同,在河东,会受到打压,排挤,但却不会有人公然地对他做些什么,是以他在河东,一时之间倒是混得风生水起,追随之者日多,而且追随他的人,可不是什么泥腿子,而是一批在河东说起来都有面子有身份的人物。
杨开在层基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之下,现在就指着曹璋呢。
几个人打着这件事,打趣了一阵之后,终于言归正传了。
“右千牛卫也要准备随时投入作战。”李泽在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当前的局势之后,对王思礼道:“你这里,有没有什么困难?”
“没有什么困难!”王思礼斩钉截铁地道。“左千卫三万人马,随时可以踏上战场。”
李泽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左千牛卫三万人马驻扎于镇州,赵州两地,这两块地盘是李氏家族的根本,一向就是重点经营的地方,这两地在推行李泽的政策之上也是最为彻底的,因为这两地,最大的豪门就是李氏自己,另外就是像王思礼,袁周,尤勇这些人。
现在这两地,仍然是李泽治下最为富裕的地方,即便是像新兴的武邑,在实力之上,也是无法与镇州赵州相比较的。
所以李泽压根儿就没有问钱粮方面的问题。
一听说马上便要打仗,李泌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起来,坐在哪里,咬着牙盯着自己的肚子。当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她原本以为这两年时间不会有大规模的战争,所以想赶着这个时间把生孩子这件事情办了,岂料这娃娃刚怀上,这边倒是准备要与吐蕃大干一场了。
“什么时候开战?”她问道。
李泽瞧了她一眼,笑道:“你就别想了,今年肯定是不会。如果我们的预估不错的话,最快也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份。因为战争一旦爆发,首先受到冲击的会是安绥这些边镇,在安绥这样的边镇没有向我们求援,或者说没有完全被打垮的情况之下,我们是不好介入的。明年三四月份,你都显怀了,还想上战场?老老实实在家养胎吧!”
李泌顿时一脸的懊恼。
“以后有的是仗打呢!”作为公公的曹信立马上来安慰道:“与吐蕃只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让他们领教一番我们的厉害,把他们逐出我们的地盘就要谈判了,这样的仗,打着没意思。还是以后与伪梁朱温较量会比较有成就感。这段时间啊,军队里的事情,你就别操心了。把心思多放在卫尉寺这边好了。”
曹信话里话外的意思,其实便是要李泌安心养胎了,只不过当着李泽等人的面,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罢了。
“是,公公!”在曹信面前,李泌一向是很乖巧的。
曹信欣慰地点了点头。
“明天的事情准备得怎么样了?”李泽看向袁周。
袁周微笑着道:“一切都已妥当。”
“皇帝明天不会出现在朝贺当中。”李泌接着道。“他会适时地病倒不能理事的,所以明天的大朝贺,还是只能由公子你来主持。”
李泽嘿地笑了一声。
镇州别宫,李泽没有去见皇帝,但薛平却是出现在了哪里,与他一齐的,还有太常寺的卿正田令孜。
“陛下,这一次的文武进士当中,还是有不少心怀忠义的人中试的。”薛平道:“特别是屈突通大将军的后人屈忠能中榜眼,实在是让人欣慰。不管是个人能力还是组织能力,他都表现出了远超一般人的水准,李泽便是想掩也掩不住呢!”
“好,好!”李俨脸上红晕满面,显然也是极兴奋。
“薛尚书,听说李泌怀孕了,这可是大好机会,能否想个办法将负责陛下安全的人换成忠于陛下的人呢?比方说这个屈忠?”田令孜在一边道。
“有这样的事情吗?”薛平一怔,接着倒是喜形于色:“这的确是一个好机会,李相正在筹划着与吐蕃一战,这一次作战的主力将是河东军,此时提出要求,他倒不会驳了我们的面子。倒是可以试上一试。”
说着话的时候,陶太医端着一碗汤药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
“薛尚书,田卿正,陛下该喝药安歇了。”陶太医道。
“陶太医,陛下身体日渐康复,倒是辛苦你了。”看着精神健旺的李俨,薛平欣慰地道:“只要陛下康复能上殿理事,那于我们而言,可就太好了,很多以前做不了的事情,就可以明正言顺地做起来了。”
“份内之事。”陶太医走到床边,按着惯例,先舀了一汤匙自己喝了下去,这才将汤药递给了李俨。
曹信倒是喜气洋洋。
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李泌有了身孕的消息。
燕九和金源两人同时向他保证了这个事实,让抵达镇州之后的曹信,笑声就没有停止过。
李泌难得的没有穿上戎装,而是换上了常服,坐在一边脸上红红的,倒是让习惯了她的冷艳的李敢等一些从秘营出来的人大为惊讶。
“曹尚书看来得摆酒了。”李泽打趣地道:“我们也要准备一份礼物了。”
“酒肯定是要喝的。不过礼物却还是等孩子呱呱坠地之时再送吧!”曹信大笑:“曹璋那个混球,这个时候不在家,居然跑到河东去,不像话。”
也难怪曹信开心,长子曹璋,以前就是一个书呆子,现在总算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但做事做人,仍然是有着一股偏执劲儿。次子曹,倒是灵动,结婚也早,但在外面风流成性,这么多年来,也没有给曹家添上一男半女,现在眼见着曹家下一代有了着落,而且是他最为重视的长媳所出,怎么能不让他开心呢!
一个家族的兴旺,总是从子嗣众多开始的。
“曹尚书可不能责怪曹璋。”杨开在一边道:“曹璋在河东的工作,还是着有成效的。我们义兴社在河东打不开局面,是因为当地的阻力太大,我们的那些善于发动百姓的基层干部根本进不去,前期我们算是损失惨重,死伤了不少人。但曹璋就不同了,那些人胆子再大,也不敢把他怎么样。现在我们可就指望着曹璋呢。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曹璋现在正在哪里挖墙角呢,今儿一个,明儿一个,总有挖塌他们的时候。”
“杨开,我儿子现在在河东,就算说不上是虎狼窝,但也不是善地儿。韩琦李存忠这些人自然不会把他怎么样,但下头那些豪门世家,可都是一些无法无天的主儿,如果是以前,我也懒得关心这些,但现在可不同了,他要是少了一根寒毛,莫说我要打你的麻烦。”曹信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对杨开道。
杨开不由叫起撞天屈来:“曹尚书,你那儿子的性子,莫不是你不知道?他认准的事情,谁能拗得回来?你这个当老子的,半辈子都没有拗过来,你觉得我能影响他多少?”
曹信不由语塞。
“再说了曹尚书,我们自然也做了万全的准备。而且,您别忘了,你的长媳可是右千牛卫的中郎将,是卫尉寺的少卿,难道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夫君身入险地?”杨开瞅着李泌道。
“公公且放心吧,再不济,郎君也不会有性命之忧的。”李泌在一边道。
李泽清楚曹璋为什么在河东不走,实在因为曹璋在哪里已经有了不小的成绩。
李泽推行的度田清丁,目的就是对付那些以宗族为核心聚集在一起的豪门大族。但在推行的时候,手段却还是很巧妙的,极度类似于汉朝时期的推恩令。
说白了,就是逼迫那些豪门大族分家。
豪门大族集中所有的财富,权力来控制族人,这样的模式,对于嫡系本支来说,自然是大大的有利,保证他们的根本利益不受到侵犯,但对于旁枝来说,就未必是福音了。他们终生只能被嫡系支配,为嫡系一脉效尽犬马之劳,而且这种模式,还不是一辈子的事情,会一直这样延续下去。
旁枝他门就甘心情愿?
并不见得。
但如果执行李泽的政策的话,这些豪门就不得不分家。李泽最为重视的田产,他们就不得不分配到各支各房之中,每户不得超过五千亩。对于那些动辄便拥田上百万亩的豪族来说,真要按这个标准分配下去,只要没有出五服,只怕都能分得不少的田产。
这就是诱惑。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豪族可以分产不分家。这在理论之上当然是可以的,但在实际之中,可就大不相同了。以前这些旁门别枝没有田产,没有财富,以切都要依靠宗族才能生存,根本就没有话语权。而一旦他们拥有了相当的财富,也就拥有了话语权。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做到了这一步,李泽其实就成功了大半。而在接下来的后续手段之中,便是继续打压本支嫡族,扶持旁枝别门,愈是与本家有矛盾的,便愈是会得到官府的支持。一来二去,分家出来的那些,便会对本家愈加的离心离德,两边矛盾便会越来越突出。最终,宗族这个怪胎,会在官府的刻意引导打压之下分崩离析。
曹彰在河东讲学,吸引的就是这样一批大族之中的庶子庶女,旁门别枝。
他的身份不同,在河东,会受到打压,排挤,但却不会有人公然地对他做些什么,是以他在河东,一时之间倒是混得风生水起,追随之者日多,而且追随他的人,可不是什么泥腿子,而是一批在河东说起来都有面子有身份的人物。
杨开在层基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之下,现在就指着曹璋呢。
几个人打着这件事,打趣了一阵之后,终于言归正传了。
“右千牛卫也要准备随时投入作战。”李泽在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当前的局势之后,对王思礼道:“你这里,有没有什么困难?”
“没有什么困难!”王思礼斩钉截铁地道。“左千卫三万人马,随时可以踏上战场。”
李泽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左千牛卫三万人马驻扎于镇州,赵州两地,这两块地盘是李氏家族的根本,一向就是重点经营的地方,这两地在推行李泽的政策之上也是最为彻底的,因为这两地,最大的豪门就是李氏自己,另外就是像王思礼,袁周,尤勇这些人。
现在这两地,仍然是李泽治下最为富裕的地方,即便是像新兴的武邑,在实力之上,也是无法与镇州赵州相比较的。
所以李泽压根儿就没有问钱粮方面的问题。
一听说马上便要打仗,李泌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起来,坐在哪里,咬着牙盯着自己的肚子。当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她原本以为这两年时间不会有大规模的战争,所以想赶着这个时间把生孩子这件事情办了,岂料这娃娃刚怀上,这边倒是准备要与吐蕃大干一场了。
“什么时候开战?”她问道。
李泽瞧了她一眼,笑道:“你就别想了,今年肯定是不会。如果我们的预估不错的话,最快也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份。因为战争一旦爆发,首先受到冲击的会是安绥这些边镇,在安绥这样的边镇没有向我们求援,或者说没有完全被打垮的情况之下,我们是不好介入的。明年三四月份,你都显怀了,还想上战场?老老实实在家养胎吧!”
李泌顿时一脸的懊恼。
“以后有的是仗打呢!”作为公公的曹信立马上来安慰道:“与吐蕃只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让他们领教一番我们的厉害,把他们逐出我们的地盘就要谈判了,这样的仗,打着没意思。还是以后与伪梁朱温较量会比较有成就感。这段时间啊,军队里的事情,你就别操心了。把心思多放在卫尉寺这边好了。”
曹信话里话外的意思,其实便是要李泌安心养胎了,只不过当着李泽等人的面,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罢了。
“是,公公!”在曹信面前,李泌一向是很乖巧的。
曹信欣慰地点了点头。
“明天的事情准备得怎么样了?”李泽看向袁周。
袁周微笑着道:“一切都已妥当。”
“皇帝明天不会出现在朝贺当中。”李泌接着道。“他会适时地病倒不能理事的,所以明天的大朝贺,还是只能由公子你来主持。”
李泽嘿地笑了一声。
镇州别宫,李泽没有去见皇帝,但薛平却是出现在了哪里,与他一齐的,还有太常寺的卿正田令孜。
“陛下,这一次的文武进士当中,还是有不少心怀忠义的人中试的。”薛平道:“特别是屈突通大将军的后人屈忠能中榜眼,实在是让人欣慰。不管是个人能力还是组织能力,他都表现出了远超一般人的水准,李泽便是想掩也掩不住呢!”
“好,好!”李俨脸上红晕满面,显然也是极兴奋。
“薛尚书,听说李泌怀孕了,这可是大好机会,能否想个办法将负责陛下安全的人换成忠于陛下的人呢?比方说这个屈忠?”田令孜在一边道。
“有这样的事情吗?”薛平一怔,接着倒是喜形于色:“这的确是一个好机会,李相正在筹划着与吐蕃一战,这一次作战的主力将是河东军,此时提出要求,他倒不会驳了我们的面子。倒是可以试上一试。”
说着话的时候,陶太医端着一碗汤药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
“薛尚书,田卿正,陛下该喝药安歇了。”陶太医道。
“陶太医,陛下身体日渐康复,倒是辛苦你了。”看着精神健旺的李俨,薛平欣慰地道:“只要陛下康复能上殿理事,那于我们而言,可就太好了,很多以前做不了的事情,就可以明正言顺地做起来了。”
“份内之事。”陶太医走到床边,按着惯例,先舀了一汤匙自己喝了下去,这才将汤药递给了李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