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寒雨越发地大,飘在人身上,似乎寒气也随着粘湿一个劲地往肉里面钻,段天水只好下令河工停下。
这道河工不可能自上游开始了,必须从下游开始,但因为沿途有许多支流,细小的支流直接先行将它们关闭,大的支流则不行了,因此从下游开始,分段开挖。
挖好后,借助退潮之时,在外围刻意留下的防护堤上堀上个豁口,然后借助涨潮水,不断地冲刷着残余的这道防护堤,泥土又随潮水带着大海。三四年后,便不会妨碍航行了。
但没有那么简单的,首先它的规模,与航行无关,现在最大的海船两千吨就顶天了,王巨都雄心勃勃地发展更大的海船,然而效果始终不理想。因此对这条运河的宽度深度要求还没有那么严格,顶多码头建设时得用一些心思,主要的还是分担水利,华亭本地的水流量就十分惊人了,况且还要分担太湖水系,以及比后世更大的江潮,因此它得足够宽足够深。
然而规模越大,意味着成本越高,故第一关就是这个尺度的掌控。
其次就是各条支流,东南水系与北方水系是两样的,往往看上去一道很不宽的小河甚至小沟,深度都能达到十几米,航行几百吨大船!
原来各条支流,要么汇入吴淞江,那些支流不用管,都在这道运河的西边。涉及到运河的各条支流,则向东汇入大海,一段段运河修竣完毕,堀开灌通,也意味着这些支流水系流向彻底改变。浦东各条支流一部分还继续注入大海,但有一部分与浦西的支流必然注入这条运河,同时还要受江潮影响,未来还要受自太湖而来的汛水影响,那么各条支流的水文特征几乎完全改变。
所以得考察,得重新修浚,得建设一些相关的陡门
为了不出现失误,段天水来到华亭七个多月,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河工上,连华亭县城有几条大街他都不清楚。
虽然中间也出现了一些小麻烦,但不是什么大纰漏。
段天水穿着蓑衣到处查看,刚才一把寒雨将许多民工身上淋湿了,得派人熬姜汤,散给民夫们喝,以便去寒。总之,因为他是胥吏出身,又担着这么大的工程,做事很小心,省怕出问题,被人找到把柄,反而辜负了蔡确的信任。
一路过来,许多百姓一起热情地与他打着招呼。
有人曾经用胥吏出身的官员往往执政苛刻,反对蔡确对张段二人的任命。
但也得要看的,就象宋明清多用科举录官,然而不争气的官员却是占据多数的。
段天水日夜泡在河工上,几乎快与传说的大禹治水相媲美了,而且与民夫同吃同睡,不要说一个大县的二把手,即便一个小镇长也做不到这地步。
故此段天水深受这些民工们的爱戴。
不过与正统士大夫出身的官员或者家境好恩荫的官员相比,段天水终少了一些矜持,好听的说法就是少了一些官架子。
这么多民夫在施工,官府又是用募工或者以田换工的方式,募集百姓来做活的,所以民工手中都有几个活动钱,于是在河工两边,也涌来了许多小商小贩,包括一些不入流的妓子,或者艺人。
前面围着一大群人,段天水也挤了过去,看到中间茶棚里坐着一个说唱先生正在说评书,说的是西北战事。
宋朝弱啊,西北一场场大捷,怎能不振奋人心。
特别说唱先生说的这段乃是宋辽之战,西夏不存在了,宋朝“征服”对象已经换成最强的国家辽国。
于是段天水也停了下来,与这些老百姓挤在一起,听这个先生说唱。
他边上的胥吏不由地苦笑,俺们这个主薄太有意思了。
不过就是这个胥吏同样也听入了迷。
斡特剌拿定了主意,开始紧急调动三军了,毕竟兴州城拖不起。
这么庞大的兵力调动,也迅速被王章二人得知,两人用快马不停地来通信协商,终于制订了一套很古怪的战术。同时,王巨又抽出许多骑兵,潜庆州,自庆州潜入前线,物资也随着向北方转移。
不久朝堂接到了消息,当然,吵得不可开交了。
辽军三军渡过黄河,杀向夏州。
宋军于七里坪紧急筑了一个军砦,这里原来是属于夏州北郊的一个乡镇,现在这一片地区水土还没有完全恶化,又有一条无定河的支流可以灌溉,由是成了西夏一块宝贵的农业区,往北则是黄羊坪,虽没有什么河流,但地气潮湿,至少对于南河套来说,是一块丰美的牧场。
黄羊坪总体地势平坦,无险可倚,时间又急,宋军直接放弃了。
之所以在这里建设了军砦,正是不让辽军顺利得到水源。
辽国这次发动的兵力数量可不少,十几万兵马,但也不完全是战士,还包括从仆与民夫。想一想,这么多兵马从河清军兜到七里坪,中间还有一片大沙漠,天气又是正热的时刻,什么水也喝光了。而且现在自夏州到宥州,都被宋军严重催毁,西夏人自己都没得吃了,也不可能供应辽军粮草,所以辽军还要自备大量粮草过来。这样行军速度就变得更慢
人困马乏的辽军到达,看到宋军扼守了水源,一个个眼红了,三军拼命之下,宋军不敌而逃。
辽军再度兵临夏州城下。
有两个有利的地方,城中的西夏百姓是支持辽国的,同时夏州城墙残缺不堪。
然而问题是城中百姓即便支持辽军,他们敢拿起武器与辽军来一个里应外合么?况且阻卜人更穷,在与宋朝交接前,早将城中洗掠一空,就包括百姓家中的铁器,大草原上真缺铁啊。
现在许多贫困百姓还指望着宋朝救济呢。
而城墙虽然残缺不堪,终是城墙,辽军兵渡黄河,宋军就开始紧急修葺城墙了,真来不及的地方也筑上栅栏,攻防战开始。
但时间就有了。
斡特剌也在抢这个时间,甚至以为城中宋军反抗才是正常的,如果不反抗,让辽军轻松的夺下夏州城才是不正常的。
于是他又分兵前去洪州城与宥州城,将两城接受,得防止宋军抢在他前面将这两城拿下,那样的话就不能及时对宋朝边境构成威胁了。
两方都认为赢来了时间,宋军赢来时间是为了能顺利安排兵力与物资,辽军赢来时间,是抢在宋军未反应过来之前,先行占据三州之地
而且斡特剌以为他手中的兵力足够多。
确实不少,几乎与萧燕燕南下那次兵力相仿佛了。
但是如果关注北宋这段时间战争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三国战争用兵规模越来越大。
先是北宋,宋太宗两次北伐,一次比一次规模大,第二次北伐动用的军民达到了三十万人,然后惨败而。随后宋朝用兵兵力越来越少,特别是宋仁宗之时,即便定川砦惨败,也不过数万兵马。到了赵顼朝开始升头了,郭逵南下动用了三十万军民,无论怎么解释,这一战郭逵确实出现严重失误。再到五路伐夏,兵力达到五十万!
辽国自从澶渊之盟后,没有与宋朝交手,但伐高丽,以及后来的平女真,好几次兵力多的惊人,五十万,七十万!
造成这个结果是因为宋辽立国时久,人口增加,因此能得到充足的兵源。
就象宋初,只有三百万户百姓,因此国家只有三十万兵力,十来万厢兵,十来万禁兵,若是象现在这样,各色兵种与后方的民夫达到一百多万人,不提养不活了,百姓也无法农耕生产了。
但有一个国家很奇怪,那就是西夏,李元昊那么紧张,先是吐蕃,后是宋朝,再后是辽国,每次动兵不过十万人,然而到了后来,动不动十万是起步,弄不好时不时来一个三十万!在史上西夏居然坚持了那么长时间,也是一个奇迹。
所以十几万兵力,现在真的不稀奇。
并且辽国这次十几万军兵与萧燕燕那次性质是两样的,萧燕燕那次也有许多半民兵形式的兵力,但这些半民兵本身也有一定的战斗力,水份不大,可是斡特剌这次随军而行的民夫却是真正的百姓,还不及王巨手中前线上的那些民夫成色高呢。
这倒是无关紧要,其实这几乎也是辽国最大的能力,兵力再多,又是远至河套,辽国财政真的会吃不消了。
最最关健的是,辽军出兵太晚了。
如果早上一两个月,这么多辽国兵士西上而来,宋朝是不敢那么轻易的分兵,也激起了夏军更强的反抗信心,那么宋军每挺进一步都会十分困难,而且会随时让两国联军钻上漏洞,导致宋军无功而返。
斡特剌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或者是无心犯下的这个致命错误。
王巨先后让种师道与刘昌祚的兵马返陕西路,又调动了中右路一些骑兵,潜向庆州延州,不过这三路兵马依然从灵武大道折去的。
但开始不是王巨有意这么做的,而是地形所迫,自西夏静州河对岸,顺着古长城,也有一条道路,并且是近道,直达盐州。
然而这条道路严重缺少水源,有河,名叫苦水河,又叫苦水河,蒙古人占领这里时,改名为都斯图河,意思是似油的河,河水似油
其实原来这条河不算河宽最大处能达接近一百米,不过它经过了许多盐泽地区,又因为水土恶化,这一地区干旱少雨,蒸发严重,于是河水中的水份少,盐份与各种矿物含量高,是水,但不能喝。不过因为有了水份,沿途水草倒也丰美,树木繁茂,同时也有一些水井,可供少量灌溉与饮用。
如果带上一些备用的饮水,大军走这条道还是不存在问题的,关健这条道上的白池城、铁门关,仍有一部分西夏驻兵,这些关卡地势险恶,只要将宋军阻止三四天,因为饮水的问题,宋军就不得不自己儿撤去了。
没有必要这么折腾。
但现在这个无意之举却产生了作用,因为走的是南方的灵武大道,又因为灵州川之战,就连铁门关那边的夏军都不敢派出游骑随便乱窜,这三次撤兵,辽国都不知道。
还有一个危机,磨古斯带着兵马来到省嵬城,王巨也亲自赶了过来,让磨古斯先行渡河,两人语良久,应当这次交谈让王巨感到满意,不过王巨又额外送了大量缴获来的器甲,这同样让磨古斯感到满意。
因此两人又做了一个约定,阻卜人穷啊,而且磨古斯这次去筹码也有些不足,王巨便承诺了他一件事,居延海那边现在建设着两个城,同时还要开挖两道几十里路的壕沟,应当不叫壕沟了,而是两条沟通两个海的小运河,人力不足。
王巨便与磨古斯做了一个约定,让他带着部下,宋军挪出北城区,由他的部下承建,用工来换武器,那么到了秋后,北城建设完毕,他就可以得到十几万件器甲。
并且王巨先行从西夏战利品抽调出一些商货,如绢帛,茶叶,瓷器,铁器,这些都是草原上各部族急需要的,让他带去,用此来做资本,带来更多的牛马羊皮毛筋角,同时王巨下令于后方抽调大量商货,运向居延海,于居延海交易。
有了武器,有了钱帛,磨古斯则能拉拢更多部族了。
这会使得磨古斯未来的叛乱规模比史上还要更大。
但这个暂时与主战场无关了。
先让辽军蹦达着,兴州城下却出现了古怪的一幕。
宋军这摆明着要来一个水淹兴州城,本来城内许多西夏人在宋军立体进攻下,已经渐渐失去斗志了,现在看到这一幕,并且宋军已经正式停止攻城了,反正准备来一个水漫金山寺,干嘛浪费箭支与炮弹?
而且宋军又有意于一些高地上开始扎营,又派士兵伐木编制木筏,干嘛要做木筏,洪水一来,兴州城中的老百姓在游泳,宋军就可以站在木筏上慢慢收拾了。
本身兴州又被围得水泄不通,不知道外界消息,虽然梁乙逋仍不相信宋军能水淹兴州城,不过三军军心已经涣散。正好时光到了七月上旬,下半夜月黑风高,他派了近万名敢死军出营袭击宋军大营,然而夜袭战,乃是王巨的拿手好戏。
一路夏军顺利抵达宋营前面,眼看就要进入宋军大营,忽然无数箭雨漫天而来,两边又有两支骑兵杀出,也不敢死了,丢了数千死尸,余下夏军狼狈地逃兴州城中。
其实现在战役重心不在兴州,而是东边!
辽军顺利地将洪宥二州接受,而且他还接受了一万余夏军,就是两城中没有多少粮草,他只好下令让后方再支援一些粮草过来。但这个问题不是太大,他也没有打算呆上一年半载。
就在这时候,忽然一部宋朝骑兵越过新修葺起来的古长城,来到夏州城下,与夏州城中的宋军里应外合,对辽军大营发起了进攻。因为辽军分兵于洪州与宥州,兵力不象开始那么雄厚,但斡特剌治军有方,而且此处兵力也不少,没有让宋军得逞,不过让宋军成功地将夏州这支宋军救走了。
斡特剌有些叹惜,然而因为辽国这次出兵的宗旨就是不要过宋朝过份交恶,因此斡特剌虽叹惜,但也没有太在意,而且也得到了夏州城,完成了第一步作战目标。
三军进入夏州,有了城墙可倚,斡特剌可以将更多的兵力调向洪州了。洪州的下方就是长城岭,有两道长城,洪州这边的古长城乃是正长城,保安军那段长城只有一小截,但这两个长城都报废了,这一段范围都叫长城岭,宋朝与西夏各持一半。右下方则是宋朝新置没有几年的庆州定边军,再右方则是宋朝今年春天刚占领的盐州城。
斡特剌将视线盯向了盐州,与开始用意一样,不管怎么打,俺们大军没有进入你们宋朝境内。盐州是你们宋朝的吗?西夏向你们宋朝称臣,也向我们辽国称臣呢。
但大军到了洪州,则能随时对延州与庆州产生威胁,这样就能逼迫宋朝退兵来了。
他的恶梦来了,如果宋朝主力此时若真的全部在西夏河西,确实是如他所想的那样,然而不是。但辽国致命缺点就出来了,那就是主力军队离后方的河清军金肃军宁边州就更远了。更要命的是他忽然接到盐州一个豪强的密集,说盐州城百姓殷切盼望着辽国大军到达,这说明民心可用!
斡特剌听后还不放心,又向西夏人打听了一下,确实有这个豪强,对西夏也很忠心。
那还等什么,斡特剌立即粗暴地写了一封信,派人递到长城岭,至于这封信什么时候转到王巨手中他不管了,然后亲自率领三军来到盐州城下。
自他从辽境发兵过来,不足二十天的时间,同时还带着大量粮草辎重,居然能飘移到九百里外的盐州,同时拿下夏州,接受洪州与宥州,兵贵神速啊!未完待续。
这道河工不可能自上游开始了,必须从下游开始,但因为沿途有许多支流,细小的支流直接先行将它们关闭,大的支流则不行了,因此从下游开始,分段开挖。
挖好后,借助退潮之时,在外围刻意留下的防护堤上堀上个豁口,然后借助涨潮水,不断地冲刷着残余的这道防护堤,泥土又随潮水带着大海。三四年后,便不会妨碍航行了。
但没有那么简单的,首先它的规模,与航行无关,现在最大的海船两千吨就顶天了,王巨都雄心勃勃地发展更大的海船,然而效果始终不理想。因此对这条运河的宽度深度要求还没有那么严格,顶多码头建设时得用一些心思,主要的还是分担水利,华亭本地的水流量就十分惊人了,况且还要分担太湖水系,以及比后世更大的江潮,因此它得足够宽足够深。
然而规模越大,意味着成本越高,故第一关就是这个尺度的掌控。
其次就是各条支流,东南水系与北方水系是两样的,往往看上去一道很不宽的小河甚至小沟,深度都能达到十几米,航行几百吨大船!
原来各条支流,要么汇入吴淞江,那些支流不用管,都在这道运河的西边。涉及到运河的各条支流,则向东汇入大海,一段段运河修竣完毕,堀开灌通,也意味着这些支流水系流向彻底改变。浦东各条支流一部分还继续注入大海,但有一部分与浦西的支流必然注入这条运河,同时还要受江潮影响,未来还要受自太湖而来的汛水影响,那么各条支流的水文特征几乎完全改变。
所以得考察,得重新修浚,得建设一些相关的陡门
为了不出现失误,段天水来到华亭七个多月,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河工上,连华亭县城有几条大街他都不清楚。
虽然中间也出现了一些小麻烦,但不是什么大纰漏。
段天水穿着蓑衣到处查看,刚才一把寒雨将许多民工身上淋湿了,得派人熬姜汤,散给民夫们喝,以便去寒。总之,因为他是胥吏出身,又担着这么大的工程,做事很小心,省怕出问题,被人找到把柄,反而辜负了蔡确的信任。
一路过来,许多百姓一起热情地与他打着招呼。
有人曾经用胥吏出身的官员往往执政苛刻,反对蔡确对张段二人的任命。
但也得要看的,就象宋明清多用科举录官,然而不争气的官员却是占据多数的。
段天水日夜泡在河工上,几乎快与传说的大禹治水相媲美了,而且与民夫同吃同睡,不要说一个大县的二把手,即便一个小镇长也做不到这地步。
故此段天水深受这些民工们的爱戴。
不过与正统士大夫出身的官员或者家境好恩荫的官员相比,段天水终少了一些矜持,好听的说法就是少了一些官架子。
这么多民夫在施工,官府又是用募工或者以田换工的方式,募集百姓来做活的,所以民工手中都有几个活动钱,于是在河工两边,也涌来了许多小商小贩,包括一些不入流的妓子,或者艺人。
前面围着一大群人,段天水也挤了过去,看到中间茶棚里坐着一个说唱先生正在说评书,说的是西北战事。
宋朝弱啊,西北一场场大捷,怎能不振奋人心。
特别说唱先生说的这段乃是宋辽之战,西夏不存在了,宋朝“征服”对象已经换成最强的国家辽国。
于是段天水也停了下来,与这些老百姓挤在一起,听这个先生说唱。
他边上的胥吏不由地苦笑,俺们这个主薄太有意思了。
不过就是这个胥吏同样也听入了迷。
斡特剌拿定了主意,开始紧急调动三军了,毕竟兴州城拖不起。
这么庞大的兵力调动,也迅速被王章二人得知,两人用快马不停地来通信协商,终于制订了一套很古怪的战术。同时,王巨又抽出许多骑兵,潜庆州,自庆州潜入前线,物资也随着向北方转移。
不久朝堂接到了消息,当然,吵得不可开交了。
辽军三军渡过黄河,杀向夏州。
宋军于七里坪紧急筑了一个军砦,这里原来是属于夏州北郊的一个乡镇,现在这一片地区水土还没有完全恶化,又有一条无定河的支流可以灌溉,由是成了西夏一块宝贵的农业区,往北则是黄羊坪,虽没有什么河流,但地气潮湿,至少对于南河套来说,是一块丰美的牧场。
黄羊坪总体地势平坦,无险可倚,时间又急,宋军直接放弃了。
之所以在这里建设了军砦,正是不让辽军顺利得到水源。
辽国这次发动的兵力数量可不少,十几万兵马,但也不完全是战士,还包括从仆与民夫。想一想,这么多兵马从河清军兜到七里坪,中间还有一片大沙漠,天气又是正热的时刻,什么水也喝光了。而且现在自夏州到宥州,都被宋军严重催毁,西夏人自己都没得吃了,也不可能供应辽军粮草,所以辽军还要自备大量粮草过来。这样行军速度就变得更慢
人困马乏的辽军到达,看到宋军扼守了水源,一个个眼红了,三军拼命之下,宋军不敌而逃。
辽军再度兵临夏州城下。
有两个有利的地方,城中的西夏百姓是支持辽国的,同时夏州城墙残缺不堪。
然而问题是城中百姓即便支持辽军,他们敢拿起武器与辽军来一个里应外合么?况且阻卜人更穷,在与宋朝交接前,早将城中洗掠一空,就包括百姓家中的铁器,大草原上真缺铁啊。
现在许多贫困百姓还指望着宋朝救济呢。
而城墙虽然残缺不堪,终是城墙,辽军兵渡黄河,宋军就开始紧急修葺城墙了,真来不及的地方也筑上栅栏,攻防战开始。
但时间就有了。
斡特剌也在抢这个时间,甚至以为城中宋军反抗才是正常的,如果不反抗,让辽军轻松的夺下夏州城才是不正常的。
于是他又分兵前去洪州城与宥州城,将两城接受,得防止宋军抢在他前面将这两城拿下,那样的话就不能及时对宋朝边境构成威胁了。
两方都认为赢来了时间,宋军赢来时间是为了能顺利安排兵力与物资,辽军赢来时间,是抢在宋军未反应过来之前,先行占据三州之地
而且斡特剌以为他手中的兵力足够多。
确实不少,几乎与萧燕燕南下那次兵力相仿佛了。
但是如果关注北宋这段时间战争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三国战争用兵规模越来越大。
先是北宋,宋太宗两次北伐,一次比一次规模大,第二次北伐动用的军民达到了三十万人,然后惨败而。随后宋朝用兵兵力越来越少,特别是宋仁宗之时,即便定川砦惨败,也不过数万兵马。到了赵顼朝开始升头了,郭逵南下动用了三十万军民,无论怎么解释,这一战郭逵确实出现严重失误。再到五路伐夏,兵力达到五十万!
辽国自从澶渊之盟后,没有与宋朝交手,但伐高丽,以及后来的平女真,好几次兵力多的惊人,五十万,七十万!
造成这个结果是因为宋辽立国时久,人口增加,因此能得到充足的兵源。
就象宋初,只有三百万户百姓,因此国家只有三十万兵力,十来万厢兵,十来万禁兵,若是象现在这样,各色兵种与后方的民夫达到一百多万人,不提养不活了,百姓也无法农耕生产了。
但有一个国家很奇怪,那就是西夏,李元昊那么紧张,先是吐蕃,后是宋朝,再后是辽国,每次动兵不过十万人,然而到了后来,动不动十万是起步,弄不好时不时来一个三十万!在史上西夏居然坚持了那么长时间,也是一个奇迹。
所以十几万兵力,现在真的不稀奇。
并且辽国这次十几万军兵与萧燕燕那次性质是两样的,萧燕燕那次也有许多半民兵形式的兵力,但这些半民兵本身也有一定的战斗力,水份不大,可是斡特剌这次随军而行的民夫却是真正的百姓,还不及王巨手中前线上的那些民夫成色高呢。
这倒是无关紧要,其实这几乎也是辽国最大的能力,兵力再多,又是远至河套,辽国财政真的会吃不消了。
最最关健的是,辽军出兵太晚了。
如果早上一两个月,这么多辽国兵士西上而来,宋朝是不敢那么轻易的分兵,也激起了夏军更强的反抗信心,那么宋军每挺进一步都会十分困难,而且会随时让两国联军钻上漏洞,导致宋军无功而返。
斡特剌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或者是无心犯下的这个致命错误。
王巨先后让种师道与刘昌祚的兵马返陕西路,又调动了中右路一些骑兵,潜向庆州延州,不过这三路兵马依然从灵武大道折去的。
但开始不是王巨有意这么做的,而是地形所迫,自西夏静州河对岸,顺着古长城,也有一条道路,并且是近道,直达盐州。
然而这条道路严重缺少水源,有河,名叫苦水河,又叫苦水河,蒙古人占领这里时,改名为都斯图河,意思是似油的河,河水似油
其实原来这条河不算河宽最大处能达接近一百米,不过它经过了许多盐泽地区,又因为水土恶化,这一地区干旱少雨,蒸发严重,于是河水中的水份少,盐份与各种矿物含量高,是水,但不能喝。不过因为有了水份,沿途水草倒也丰美,树木繁茂,同时也有一些水井,可供少量灌溉与饮用。
如果带上一些备用的饮水,大军走这条道还是不存在问题的,关健这条道上的白池城、铁门关,仍有一部分西夏驻兵,这些关卡地势险恶,只要将宋军阻止三四天,因为饮水的问题,宋军就不得不自己儿撤去了。
没有必要这么折腾。
但现在这个无意之举却产生了作用,因为走的是南方的灵武大道,又因为灵州川之战,就连铁门关那边的夏军都不敢派出游骑随便乱窜,这三次撤兵,辽国都不知道。
还有一个危机,磨古斯带着兵马来到省嵬城,王巨也亲自赶了过来,让磨古斯先行渡河,两人语良久,应当这次交谈让王巨感到满意,不过王巨又额外送了大量缴获来的器甲,这同样让磨古斯感到满意。
因此两人又做了一个约定,阻卜人穷啊,而且磨古斯这次去筹码也有些不足,王巨便承诺了他一件事,居延海那边现在建设着两个城,同时还要开挖两道几十里路的壕沟,应当不叫壕沟了,而是两条沟通两个海的小运河,人力不足。
王巨便与磨古斯做了一个约定,让他带着部下,宋军挪出北城区,由他的部下承建,用工来换武器,那么到了秋后,北城建设完毕,他就可以得到十几万件器甲。
并且王巨先行从西夏战利品抽调出一些商货,如绢帛,茶叶,瓷器,铁器,这些都是草原上各部族急需要的,让他带去,用此来做资本,带来更多的牛马羊皮毛筋角,同时王巨下令于后方抽调大量商货,运向居延海,于居延海交易。
有了武器,有了钱帛,磨古斯则能拉拢更多部族了。
这会使得磨古斯未来的叛乱规模比史上还要更大。
但这个暂时与主战场无关了。
先让辽军蹦达着,兴州城下却出现了古怪的一幕。
宋军这摆明着要来一个水淹兴州城,本来城内许多西夏人在宋军立体进攻下,已经渐渐失去斗志了,现在看到这一幕,并且宋军已经正式停止攻城了,反正准备来一个水漫金山寺,干嘛浪费箭支与炮弹?
而且宋军又有意于一些高地上开始扎营,又派士兵伐木编制木筏,干嘛要做木筏,洪水一来,兴州城中的老百姓在游泳,宋军就可以站在木筏上慢慢收拾了。
本身兴州又被围得水泄不通,不知道外界消息,虽然梁乙逋仍不相信宋军能水淹兴州城,不过三军军心已经涣散。正好时光到了七月上旬,下半夜月黑风高,他派了近万名敢死军出营袭击宋军大营,然而夜袭战,乃是王巨的拿手好戏。
一路夏军顺利抵达宋营前面,眼看就要进入宋军大营,忽然无数箭雨漫天而来,两边又有两支骑兵杀出,也不敢死了,丢了数千死尸,余下夏军狼狈地逃兴州城中。
其实现在战役重心不在兴州,而是东边!
辽军顺利地将洪宥二州接受,而且他还接受了一万余夏军,就是两城中没有多少粮草,他只好下令让后方再支援一些粮草过来。但这个问题不是太大,他也没有打算呆上一年半载。
就在这时候,忽然一部宋朝骑兵越过新修葺起来的古长城,来到夏州城下,与夏州城中的宋军里应外合,对辽军大营发起了进攻。因为辽军分兵于洪州与宥州,兵力不象开始那么雄厚,但斡特剌治军有方,而且此处兵力也不少,没有让宋军得逞,不过让宋军成功地将夏州这支宋军救走了。
斡特剌有些叹惜,然而因为辽国这次出兵的宗旨就是不要过宋朝过份交恶,因此斡特剌虽叹惜,但也没有太在意,而且也得到了夏州城,完成了第一步作战目标。
三军进入夏州,有了城墙可倚,斡特剌可以将更多的兵力调向洪州了。洪州的下方就是长城岭,有两道长城,洪州这边的古长城乃是正长城,保安军那段长城只有一小截,但这两个长城都报废了,这一段范围都叫长城岭,宋朝与西夏各持一半。右下方则是宋朝新置没有几年的庆州定边军,再右方则是宋朝今年春天刚占领的盐州城。
斡特剌将视线盯向了盐州,与开始用意一样,不管怎么打,俺们大军没有进入你们宋朝境内。盐州是你们宋朝的吗?西夏向你们宋朝称臣,也向我们辽国称臣呢。
但大军到了洪州,则能随时对延州与庆州产生威胁,这样就能逼迫宋朝退兵来了。
他的恶梦来了,如果宋朝主力此时若真的全部在西夏河西,确实是如他所想的那样,然而不是。但辽国致命缺点就出来了,那就是主力军队离后方的河清军金肃军宁边州就更远了。更要命的是他忽然接到盐州一个豪强的密集,说盐州城百姓殷切盼望着辽国大军到达,这说明民心可用!
斡特剌听后还不放心,又向西夏人打听了一下,确实有这个豪强,对西夏也很忠心。
那还等什么,斡特剌立即粗暴地写了一封信,派人递到长城岭,至于这封信什么时候转到王巨手中他不管了,然后亲自率领三军来到盐州城下。
自他从辽境发兵过来,不足二十天的时间,同时还带着大量粮草辎重,居然能飘移到九百里外的盐州,同时拿下夏州,接受洪州与宥州,兵贵神速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