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我家猫尿道结石复发,下午带他去做了手术,晚上才回家,今天的更新要推迟些,感谢大家支持。【小说文学网】尤其是经济上的支持:谢谢你,杰克,在我今天大出血的时候打赏了一万起点币,绝对的雪中送炭啊!
最后,求推荐票~~~
这座位于主殿之后的堂屋仍旧是当年朱慈烺的布置,在明人士子们看来可谓简单朴素到了极点,就连满洲人也一样看不过去。多尔衮入主之后,收罗了许多名家字画,挂了一墙,又弄了各种金银器皿,花样越是繁复便越要放在显眼处,平白将这屋子布置得俗不可耐。
“宋弘业,你在内务府这些日子,可有何感想。”多尔衮坐在软榻上,好整以暇地与宋弘业开始聊天。
宋弘业跪在地上,垂着头,道“主子,奴才到了内务府之后,先在京师之中收罗了一些可靠之人,将他们分散打入两黄旗各大臣家为仆,收罗消息。这就如同春耕一般,不敢拔苗助长,只能等他们慢慢长大才能有大用。”
多尔衮倒是能够明白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培植工作。新去的耳目最先都是从底层仆役做起,能有什么用处?只有到了能够贴身服侍的时候,才能打探出机密。
“汉臣之中可有安排?”多尔衮问道。
宋弘业早有了心理准备,道:“汉官之中,位高者用的都是世仆,难以安插。位卑者能养家糊口就不容易了,养不起奴仆啊。”
多尔衮心中一阵烦乱,索性道:“入关之后不是给汉军旗配发过包衣么?”
“喔,主子说的是汉军旗啊。”宋弘业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连忙道:“有些安插进去了。有些却没有。主子,安插的眼线之中,就有孟乔芳家。这回太原失陷,也收罗了不少消息。”
多尔衮本是想问洪承畴的,但听说孟乔芳那边有消息,不由好奇道:“什么消息?”
“孟乔芳恐怕没有死。”宋弘业没有将话说满。只是真假掺杂道:“年前孟乔芳患了一场风寒,后来一直说是身体未能康复,不能视事,就连明军攻城甚急他也不曾出府半步,让将士们颇为寒心。小的当时就好奇了,到底什么样的风寒让人病重至此?派去的人抄了方子来,却只是普通的小病罢了,再找老成的医家辨方,也说病不甚重。既然如此。他那病可就有些蹊跷了。”
多尔衮闻言心中一颤,道:“这只是你的揣度,能当真么!”
“主子,”宋弘业叫道,“明军入城时围了总督府,那时候孟乔芳却都没死,怎么朱明太子都在里面住了两日,才传出了死讯?此乃疑点之一。疑点之二:为何明军通报击杀俘虏的将领姓名。却不见孟乔芳的名字。”
“你是说,他真降了?”多尔衮心中其实已经信了八成。
“主子。前线之事隔着千八百里远,消息扑朔迷离,奴才不敢下定论。”宋弘业道:“只是孟乔芳这事上,颇有些蹊跷。就算他真死了,也未必是殉城而亡。”
多尔衮是个聪明人。聪明人的联想能力比常人要丰富许多。宋弘业说到了这份上,多尔衮自己就会脑补出孟乔芳通敌。卖了太原城,悄悄回明朝享福的故事。至于传播死讯,无非就是为了在京中的家眷能够不受牵连,说不定正偷偷安排人手要将妻儿接出去呢。
多尔衮定了定神,直接问道:“洪承畴那边。可有眼线?”
宋弘业道:“洪承畴那边却是没有机会安插进去。”
“尽快。”多尔衮简单道。
“嗻!”宋弘业应命,心中暗道:满洲人已经越发不信任汉人了,恐怕我这内务府和兵部的差事也干不长。
多尔衮头风病正巧发作,痛得眼睛都睁不开,挥了挥手让宋弘业退下。宋弘业没有耽搁,连忙回到家里,将情报与“妻子”整理一番,送了出去。有了内务府的差事之后,他比之前有了更大的自由,就连偷偷摸摸传递消息也有了多尔衮的背书,实在是最适合奸细做的工作。
“要不然,请殿下把你也列入汉奸之列?那样多尔衮就能信你了吧。”影月道。
“馊主意。”宋弘业连忙否决,道:“我还有个法子能让多尔衮更信任我。”
“是什么?”
“帮洪承畴说话。”宋弘业信心满满道。
“那多尔衮不是更不信你了?”
“你懂什么?这叫虚而实之,实而虚之。多尔衮对洪承畴起疑心不假,但迟迟不将他调回来,可见他知道南路离不开洪承畴,也担心中了殿下的离间之计。你想,若是洪承畴没有反心,多尔衮却将他杀了,岂不是要背上千古笑名?”
“那洪承畴要是真拨乱反正……”
“我觉得不会。”宋弘业捻须道:“首先,洪承畴要反的话,早就可以反了,为何到现在南路一点动静都没有?其次,若说皇太子要策反洪承畴,却不与我通气,这实在没有道理……我得把离间洪承畴与多尔衮关系的人挖出来,问题肯定是出在京师这边。”
……
——这股逆流多半是出在京师那边。
洪承畴坐在公事房里,案上摊着一卷书册。这书是他收罗来的皇太子文集,外面书商定的名字叫《文华集》,其实却都是《物理》、《化学》之类的格物之术。这种书看着实在有些人累人,尤其是洪承畴这样自幼接受经学教育,缺乏数学基础的读者,看着看着就魂飞物外了。
洪承畴终于失去了读书的耐心,合拢书册,站起身在屋里踱步。他知道北京有了一股歪风逆流,说他与朱明暗通曲款。其实任何一个亲身经历过松山之战的人都知道,洪承畴是绝对不可能回明朝的。
松山之战在明朝的定调是:武将临阵脱逃,失陷督师。洪承畴十分无辜地被坑害了一场。而实际上洪承畴自己的战略战术也有问题,最终被黄台吉捉到了把柄,一举将明军击溃。这种态势之下,洪承畴就算没被俘也不敢回大明呀。
所以谁都知道洪督师绝食数日,最终被黄台吉收服,可其中半推半就的滋味却是不足为外人道。
洪承畴自认在投降满清之后一向低调做人,并不站队,尤其是两黄旗和两白旗的争斗,他从来都是退避三舍。
那么会是谁在背后陷害他呢?
这个问题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无论是谁做了手脚,先洗清自己的嫌疑才是根本。
洪承畴打定了主意,命人铺纸研墨,给多尔衮写了一封情谊深重的书信。从最初来到清朝,受到黄台吉厚恩开始,一直到如今自己领兵在外,点点滴滴无不感念大清恩情。随后他笔峰一转,也不说满人见疑之事,只说自己身体不好,过年之后日渐衰败,恐怕耽误王事,请求返回北京养病。
如此一来也算是推辞兵权以表清白,只要多尔衮不是疑虑甚重,如此也就够了。反之,若是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回京之后也不过是落个闲住的结局,伤不了性命。
洪承畴写完之后,自己细细读了一遍,哀叹一声,只觉得乱世为臣真是艰辛。不过此时他仍然是铁了心地站在满清一边,并不觉得有必要借此机会去与明廷接触。虽然满清局势不甚好,再不济也能退回关外,等若是一次盛大空前的“抢西边”。
然而就在洪承畴将这封情真意切的启本送往北京的翌日,他就收到了太原沦陷、孟乔芳身死的消息。这简直如同当头一棒,吓得他另外分了三千兵,扼守阜平县之西的龙泉关,以免明军北上,攻克五台,越过太行山直扑保定。
这个预防措施本来是一招先手棋,在多尔衮看来却是大有深意。
此刻晋北的忻州、定襄都还在大清手中,这三千兵到底是防明军还是防清军?
而且,为何明朝放着打了一半的北直战场不打,却突然跑去收复太原了呢?明军的这种调动,处在前线的阿巴泰、洪承畴到底知否?(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最后,求推荐票~~~
这座位于主殿之后的堂屋仍旧是当年朱慈烺的布置,在明人士子们看来可谓简单朴素到了极点,就连满洲人也一样看不过去。多尔衮入主之后,收罗了许多名家字画,挂了一墙,又弄了各种金银器皿,花样越是繁复便越要放在显眼处,平白将这屋子布置得俗不可耐。
“宋弘业,你在内务府这些日子,可有何感想。”多尔衮坐在软榻上,好整以暇地与宋弘业开始聊天。
宋弘业跪在地上,垂着头,道“主子,奴才到了内务府之后,先在京师之中收罗了一些可靠之人,将他们分散打入两黄旗各大臣家为仆,收罗消息。这就如同春耕一般,不敢拔苗助长,只能等他们慢慢长大才能有大用。”
多尔衮倒是能够明白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培植工作。新去的耳目最先都是从底层仆役做起,能有什么用处?只有到了能够贴身服侍的时候,才能打探出机密。
“汉臣之中可有安排?”多尔衮问道。
宋弘业早有了心理准备,道:“汉官之中,位高者用的都是世仆,难以安插。位卑者能养家糊口就不容易了,养不起奴仆啊。”
多尔衮心中一阵烦乱,索性道:“入关之后不是给汉军旗配发过包衣么?”
“喔,主子说的是汉军旗啊。”宋弘业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连忙道:“有些安插进去了。有些却没有。主子,安插的眼线之中,就有孟乔芳家。这回太原失陷,也收罗了不少消息。”
多尔衮本是想问洪承畴的,但听说孟乔芳那边有消息,不由好奇道:“什么消息?”
“孟乔芳恐怕没有死。”宋弘业没有将话说满。只是真假掺杂道:“年前孟乔芳患了一场风寒,后来一直说是身体未能康复,不能视事,就连明军攻城甚急他也不曾出府半步,让将士们颇为寒心。小的当时就好奇了,到底什么样的风寒让人病重至此?派去的人抄了方子来,却只是普通的小病罢了,再找老成的医家辨方,也说病不甚重。既然如此。他那病可就有些蹊跷了。”
多尔衮闻言心中一颤,道:“这只是你的揣度,能当真么!”
“主子,”宋弘业叫道,“明军入城时围了总督府,那时候孟乔芳却都没死,怎么朱明太子都在里面住了两日,才传出了死讯?此乃疑点之一。疑点之二:为何明军通报击杀俘虏的将领姓名。却不见孟乔芳的名字。”
“你是说,他真降了?”多尔衮心中其实已经信了八成。
“主子。前线之事隔着千八百里远,消息扑朔迷离,奴才不敢下定论。”宋弘业道:“只是孟乔芳这事上,颇有些蹊跷。就算他真死了,也未必是殉城而亡。”
多尔衮是个聪明人。聪明人的联想能力比常人要丰富许多。宋弘业说到了这份上,多尔衮自己就会脑补出孟乔芳通敌。卖了太原城,悄悄回明朝享福的故事。至于传播死讯,无非就是为了在京中的家眷能够不受牵连,说不定正偷偷安排人手要将妻儿接出去呢。
多尔衮定了定神,直接问道:“洪承畴那边。可有眼线?”
宋弘业道:“洪承畴那边却是没有机会安插进去。”
“尽快。”多尔衮简单道。
“嗻!”宋弘业应命,心中暗道:满洲人已经越发不信任汉人了,恐怕我这内务府和兵部的差事也干不长。
多尔衮头风病正巧发作,痛得眼睛都睁不开,挥了挥手让宋弘业退下。宋弘业没有耽搁,连忙回到家里,将情报与“妻子”整理一番,送了出去。有了内务府的差事之后,他比之前有了更大的自由,就连偷偷摸摸传递消息也有了多尔衮的背书,实在是最适合奸细做的工作。
“要不然,请殿下把你也列入汉奸之列?那样多尔衮就能信你了吧。”影月道。
“馊主意。”宋弘业连忙否决,道:“我还有个法子能让多尔衮更信任我。”
“是什么?”
“帮洪承畴说话。”宋弘业信心满满道。
“那多尔衮不是更不信你了?”
“你懂什么?这叫虚而实之,实而虚之。多尔衮对洪承畴起疑心不假,但迟迟不将他调回来,可见他知道南路离不开洪承畴,也担心中了殿下的离间之计。你想,若是洪承畴没有反心,多尔衮却将他杀了,岂不是要背上千古笑名?”
“那洪承畴要是真拨乱反正……”
“我觉得不会。”宋弘业捻须道:“首先,洪承畴要反的话,早就可以反了,为何到现在南路一点动静都没有?其次,若说皇太子要策反洪承畴,却不与我通气,这实在没有道理……我得把离间洪承畴与多尔衮关系的人挖出来,问题肯定是出在京师这边。”
……
——这股逆流多半是出在京师那边。
洪承畴坐在公事房里,案上摊着一卷书册。这书是他收罗来的皇太子文集,外面书商定的名字叫《文华集》,其实却都是《物理》、《化学》之类的格物之术。这种书看着实在有些人累人,尤其是洪承畴这样自幼接受经学教育,缺乏数学基础的读者,看着看着就魂飞物外了。
洪承畴终于失去了读书的耐心,合拢书册,站起身在屋里踱步。他知道北京有了一股歪风逆流,说他与朱明暗通曲款。其实任何一个亲身经历过松山之战的人都知道,洪承畴是绝对不可能回明朝的。
松山之战在明朝的定调是:武将临阵脱逃,失陷督师。洪承畴十分无辜地被坑害了一场。而实际上洪承畴自己的战略战术也有问题,最终被黄台吉捉到了把柄,一举将明军击溃。这种态势之下,洪承畴就算没被俘也不敢回大明呀。
所以谁都知道洪督师绝食数日,最终被黄台吉收服,可其中半推半就的滋味却是不足为外人道。
洪承畴自认在投降满清之后一向低调做人,并不站队,尤其是两黄旗和两白旗的争斗,他从来都是退避三舍。
那么会是谁在背后陷害他呢?
这个问题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无论是谁做了手脚,先洗清自己的嫌疑才是根本。
洪承畴打定了主意,命人铺纸研墨,给多尔衮写了一封情谊深重的书信。从最初来到清朝,受到黄台吉厚恩开始,一直到如今自己领兵在外,点点滴滴无不感念大清恩情。随后他笔峰一转,也不说满人见疑之事,只说自己身体不好,过年之后日渐衰败,恐怕耽误王事,请求返回北京养病。
如此一来也算是推辞兵权以表清白,只要多尔衮不是疑虑甚重,如此也就够了。反之,若是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回京之后也不过是落个闲住的结局,伤不了性命。
洪承畴写完之后,自己细细读了一遍,哀叹一声,只觉得乱世为臣真是艰辛。不过此时他仍然是铁了心地站在满清一边,并不觉得有必要借此机会去与明廷接触。虽然满清局势不甚好,再不济也能退回关外,等若是一次盛大空前的“抢西边”。
然而就在洪承畴将这封情真意切的启本送往北京的翌日,他就收到了太原沦陷、孟乔芳身死的消息。这简直如同当头一棒,吓得他另外分了三千兵,扼守阜平县之西的龙泉关,以免明军北上,攻克五台,越过太行山直扑保定。
这个预防措施本来是一招先手棋,在多尔衮看来却是大有深意。
此刻晋北的忻州、定襄都还在大清手中,这三千兵到底是防明军还是防清军?
而且,为何明朝放着打了一半的北直战场不打,却突然跑去收复太原了呢?明军的这种调动,处在前线的阿巴泰、洪承畴到底知否?(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