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她点了点头,眼睛凝望着苏秦,想继续听一听他的想法。【小说文学网】
苏秦见魏佳很专注地听着自己的言语,于是兴趣大增,继续说道:“世人所忧虑的往往是自己跟不上趟,被甩在身后,所以要强烈地表示出自己的随潮流而动,强调出自己的存在;其实细想想,恰恰是完全没有了自己,成为可怜的附庸或奴隶。”
“自己恰在投入到自己坚持的道路和事业之中,百折而不挠。就像我一样,如果放弃了曾经的理想,真如父亲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商人,那才是真正没有了自己。”
“前人的智慧凝聚在少而精的书简之中,反复认真研读,加上自己的勤思细悟,自然会形成自己的独门绝技或绝学,生存之道在其中,富贵之道亦在其中。”
魏佳尽管细心地听着,但一时还是被苏秦说的话弄得有些头大,她眨着大眼睛,流露出少许迷茫和不解。
苏秦看在眼里,给她进一步说明道:“你看咱们院子里有两株大树,一株为枣树,另一株为槐树,它们都有自己的天性和禀赋,都在天地间成长,各有生命周期和生存之道。如果枣树按照槐树的方式生长,或者槐树按照枣树的方式生存,那它们岂不是都会失掉自我的独特秉性而死得很惨?”
魏佳听到以大树为例的说明,方才明白了苏秦的意思,她说道:“先生的意见,是人都要随时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呗,别像洛阳城里的一些无聊之人,整天人云亦云,跟风随流,虽然也能自得其乐,但是生命却苍白无力。”
苏秦拍了拍巴掌,赞道:“魏姑娘说得几乎比我都透彻,真是蕙质兰心,苏秦很是佩服。”
“我其实倒也不是反对沉溺闲聊胡侃和自得其乐,那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能那样过一生也很不错。毕竟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怎样选择都在各自的造化和领悟。”
“就如同这《太公阴符》一书,到了你父亲手里它是兵书,可是到了我的手里,它就变成了哲理著作,皆因我们不同的禀赋和选择。”
魏佳听得入迷,还想再听下去,可是,苏秦自己只是才读起《太公阴符》,尽管还有其他的一些体会,又觉得很不成熟和不透彻,一时还不愿说出。
所以,他就说道:“我的领悟目前就只有这些,今后如果能再参详出精要,定会及时与魏姑娘切磋。”
魏佳这时才收住了心,不再追问。魏佳对苏秦的想法当然有些兴趣,实则更喜欢看苏秦说话的样子,陶醉在与苏秦对话的氛围之中。对于这一点,苏秦就没有那么清楚地看到了。
苏秦屡次强调个性和抉择,那魏佳自己的选择会是什么呢,苏秦没有想到去询问她一下,其实魏佳心中早已有了打算。
两人兴致勃勃地交谈,不觉就过了一个多时辰,魏佳起身告辞。苏秦想了一想,就向魏佳求道:“魏姑娘有没有做针黹的锥子呢,可否借我用一下?”
魏佳不知道苏秦用锥子干什么,楞了一下,说道:“我当然有啦,姑娘家都要用它来缝衣编织,几乎人人都有那个东西的。可是,先生一个男人家的,要它来干什么?”
苏秦笑了一笑,说道:“我反正是有点用处,你暂且借我一用,如果你哪天做针织活儿,我把它还给你就是了。”
魏佳答应了苏秦,她于是就到自己屋里取了针锥,送来了苏秦的房间,带着一脸疑问告辞出来。
苏秦把锥子放在书案上,继续看书。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睡意再次袭来,苏秦于是鼓足勇气,用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身体顿时一激灵,赶走了睡意。
可是毕竟是锥子尖头刺入了肌肤,有一两滴鲜血慢慢渗出,苏秦觉得腿部异样,掀开衣衫细看,发现血已渗入衣服中。
苏秦原本想着头悬梁的姿势有些吓人,不可继续使用,所以又想出了锥刺大腿的办法。看来这个方法也有危险,他不由得提起了小心,再次赶走睡意时,用锥子的尾部击打一下大腿,也能使身心一懔。
苏秦就这样一边教子女念书,一边闭门苦读,乐在其中。时间慢慢地就从身边溜走了,寒来暑往,不觉已经过去了十个多月,又是一年深秋时节。
魏卬所赠那本《太公阴符》,苏秦都读了不下百遍,其中的文字都能倒背如流,他也将自己的感想随时记录下来,渐渐地也汇集成了一部新著,苏秦把它命名为《揣摩》。
在新著中他特别强调一个人从自己的人生中学习和思考,以及如何分析和辨识形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这就要求能从对方的立场上反复推求。
经过这一番陶冶和锻炼,他觉得自己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已经能从封闭的个人小圈子里走出来,游走于此在与彼在、我与无我之间,随时调整策略,因应变化,从而立于重摧不垮的状态之中。
两个孩子已经能熟背《诗》、《易》、《书》等典籍,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尽管还稍显稚嫩,但是也伸展开飞翔的羽翼,开始了人生的旅程。
一天下午,苏秦正在书房里整理书简,突然从小院的门口传来了激烈的吵闹声,苏秦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走出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到了大门处,发现魏佳和高妍,正在与一个人争执,苏秦再定睛一看那个人,原来正是许皋府上的吴景,只见他使劲地撞开魏佳和高妍,要往里闯,魏佳和高妍则伸手拉住了吴景的衣袖,拖着他,不许他进入院子里。
苏秦从大门口出来,吴景看到了他,立时停了下来,向苏秦说道:“苏先生,你果然住在这里啊,你叫我们找你找得好苦。”
他又扭过脸去,冲着魏佳和高妍说道:“你们这两位姑娘还说苏先生不住在这里,这不分明是在撒谎吗?你看他人不是从里面出来了吗?”
苏秦见魏佳很专注地听着自己的言语,于是兴趣大增,继续说道:“世人所忧虑的往往是自己跟不上趟,被甩在身后,所以要强烈地表示出自己的随潮流而动,强调出自己的存在;其实细想想,恰恰是完全没有了自己,成为可怜的附庸或奴隶。”
“自己恰在投入到自己坚持的道路和事业之中,百折而不挠。就像我一样,如果放弃了曾经的理想,真如父亲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商人,那才是真正没有了自己。”
“前人的智慧凝聚在少而精的书简之中,反复认真研读,加上自己的勤思细悟,自然会形成自己的独门绝技或绝学,生存之道在其中,富贵之道亦在其中。”
魏佳尽管细心地听着,但一时还是被苏秦说的话弄得有些头大,她眨着大眼睛,流露出少许迷茫和不解。
苏秦看在眼里,给她进一步说明道:“你看咱们院子里有两株大树,一株为枣树,另一株为槐树,它们都有自己的天性和禀赋,都在天地间成长,各有生命周期和生存之道。如果枣树按照槐树的方式生长,或者槐树按照枣树的方式生存,那它们岂不是都会失掉自我的独特秉性而死得很惨?”
魏佳听到以大树为例的说明,方才明白了苏秦的意思,她说道:“先生的意见,是人都要随时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呗,别像洛阳城里的一些无聊之人,整天人云亦云,跟风随流,虽然也能自得其乐,但是生命却苍白无力。”
苏秦拍了拍巴掌,赞道:“魏姑娘说得几乎比我都透彻,真是蕙质兰心,苏秦很是佩服。”
“我其实倒也不是反对沉溺闲聊胡侃和自得其乐,那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能那样过一生也很不错。毕竟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怎样选择都在各自的造化和领悟。”
“就如同这《太公阴符》一书,到了你父亲手里它是兵书,可是到了我的手里,它就变成了哲理著作,皆因我们不同的禀赋和选择。”
魏佳听得入迷,还想再听下去,可是,苏秦自己只是才读起《太公阴符》,尽管还有其他的一些体会,又觉得很不成熟和不透彻,一时还不愿说出。
所以,他就说道:“我的领悟目前就只有这些,今后如果能再参详出精要,定会及时与魏姑娘切磋。”
魏佳这时才收住了心,不再追问。魏佳对苏秦的想法当然有些兴趣,实则更喜欢看苏秦说话的样子,陶醉在与苏秦对话的氛围之中。对于这一点,苏秦就没有那么清楚地看到了。
苏秦屡次强调个性和抉择,那魏佳自己的选择会是什么呢,苏秦没有想到去询问她一下,其实魏佳心中早已有了打算。
两人兴致勃勃地交谈,不觉就过了一个多时辰,魏佳起身告辞。苏秦想了一想,就向魏佳求道:“魏姑娘有没有做针黹的锥子呢,可否借我用一下?”
魏佳不知道苏秦用锥子干什么,楞了一下,说道:“我当然有啦,姑娘家都要用它来缝衣编织,几乎人人都有那个东西的。可是,先生一个男人家的,要它来干什么?”
苏秦笑了一笑,说道:“我反正是有点用处,你暂且借我一用,如果你哪天做针织活儿,我把它还给你就是了。”
魏佳答应了苏秦,她于是就到自己屋里取了针锥,送来了苏秦的房间,带着一脸疑问告辞出来。
苏秦把锥子放在书案上,继续看书。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睡意再次袭来,苏秦于是鼓足勇气,用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身体顿时一激灵,赶走了睡意。
可是毕竟是锥子尖头刺入了肌肤,有一两滴鲜血慢慢渗出,苏秦觉得腿部异样,掀开衣衫细看,发现血已渗入衣服中。
苏秦原本想着头悬梁的姿势有些吓人,不可继续使用,所以又想出了锥刺大腿的办法。看来这个方法也有危险,他不由得提起了小心,再次赶走睡意时,用锥子的尾部击打一下大腿,也能使身心一懔。
苏秦就这样一边教子女念书,一边闭门苦读,乐在其中。时间慢慢地就从身边溜走了,寒来暑往,不觉已经过去了十个多月,又是一年深秋时节。
魏卬所赠那本《太公阴符》,苏秦都读了不下百遍,其中的文字都能倒背如流,他也将自己的感想随时记录下来,渐渐地也汇集成了一部新著,苏秦把它命名为《揣摩》。
在新著中他特别强调一个人从自己的人生中学习和思考,以及如何分析和辨识形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这就要求能从对方的立场上反复推求。
经过这一番陶冶和锻炼,他觉得自己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已经能从封闭的个人小圈子里走出来,游走于此在与彼在、我与无我之间,随时调整策略,因应变化,从而立于重摧不垮的状态之中。
两个孩子已经能熟背《诗》、《易》、《书》等典籍,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尽管还稍显稚嫩,但是也伸展开飞翔的羽翼,开始了人生的旅程。
一天下午,苏秦正在书房里整理书简,突然从小院的门口传来了激烈的吵闹声,苏秦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走出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到了大门处,发现魏佳和高妍,正在与一个人争执,苏秦再定睛一看那个人,原来正是许皋府上的吴景,只见他使劲地撞开魏佳和高妍,要往里闯,魏佳和高妍则伸手拉住了吴景的衣袖,拖着他,不许他进入院子里。
苏秦从大门口出来,吴景看到了他,立时停了下来,向苏秦说道:“苏先生,你果然住在这里啊,你叫我们找你找得好苦。”
他又扭过脸去,冲着魏佳和高妍说道:“你们这两位姑娘还说苏先生不住在这里,这不分明是在撒谎吗?你看他人不是从里面出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