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还是让我来跟你们讲一讲吧!”
传说古时候,这里压根儿没有什么洞窟,只有一条大泉河在悬崖峭壁下流淌着。一天,来了个和尚,名叫乐僔。他是上西方去求经拜佛,路过敦煌的。他听说,只有喝了三危山里的泉水,才能走过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于是,乐僔派了手下三个弟子去取水。当时正值盛夏,大弟子、二弟子忍受不了戈壁滩的干渴和饥饿,便借故返回来了,只有三弟子智勤一人,赶着毛驴向三危山走去。
智勤顶着烈日,耐着饥渴走了几天,才来到大泉河谷。他想不到在这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能见到翠绿的树木,能听到哗哗的水响,顿觉心中十分清爽。他找到清美甘甜的河水,趴下就喝。
智勤喝足吃饱后,抬头一看,快要下山的太阳光映照在三危山上,群峰变得金碧辉煌;山上闪着五光十色的灿烂光芒,闪着闪着,又变成了万道金光,只见金光中坐着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又显出千千万尊菩萨像。他们千姿百态,在紫烟萦绕的层楼叠阁中谈笑自如。倏地一晃,又见金光中拥出无数婀娜多姿的仙女,她们有的弹奏乐器,有的散下五彩缤纷的花朵……
智勤聚精会神地看着,渐渐地啥都看不清了。他回想刚才的奇景,如梦初醒:我们师徒历尽艰辛去寻求的西天极乐世界,不就在这三危山上,还要到哪里去找呢?想到这里,他有了主意,就在山对面的石壁上开凿洞窟,把看到的佛祖菩萨塑上,把看到的群仙奇景画上,在此修行拜佛。
智勤是个从小好学的人,凿石、雕塑、绘画,样样手艺都精通。第一天,他选好地方,就拿起随身带来的钢凿、铁锤,干起活来,叮叮当当的声音,传得老远,这一下可把这里的鸟兽都惊动了,它们乐于助人,这样,一天工夫,就凿开了石洞。
第二天,智勤和泥巴抹墙、塑佛像,来了一群野猪和一群燕子,帮他运泥,智勤有了这许多帮手,把墙抹得又光又平,把佛像塑得栩栩如生。
第三天,智勤便在壁上做画。他虽然随身带着画笔,可没有颜料,到哪儿去找呢?正在为难,突然,好多鸟儿纷纷飞落在他面前,衔着各种颜色的石头,这不,五颜六色都全了,智勤高兴得忙醮水细磨,调好颜色,作起画来。
智勤精心地把那天看到的仙山楼阁、菩萨佛祖都画好后,一看画面的角角空白,这可咋办呢?他一想,这一次全靠了飞禽走兽帮了大忙,就把它们画上去吧。就这样,智勤把它们全画上了!看,三只耳朵的三只兔子乐颠颠地在跑着,三只黄羊在急急飞奔着,运来五颜六色的各种鸟儿,都在壁上欢乐地飞翔着,画得那么逼真!
再说乐僔等了几天,还不见智勤回来,心中非常焦急,便带着大弟子、二弟子也来到了大泉河内,找到了三弟子。智勤便把见到三危山金光佛祖的事讲了一遍。乐僔又看了智勤开的石洞,塑的佛像,画的壁画,心中万分高兴。他用责备的目光看着大弟子、二弟子说:“不修苦行,难取真经!我一生收留了你们三人,看来,只有智勤能够修行成才呀!”当即决定不再西走了,就在此地开洞修行拜佛。这就是智勤开第一个洞窟的故事。
可是有篇碑文,却为啥写的是乐僔开第一洞呢?原来智勤开洞有功,受到了师交的重用,他的二师兄非常嫉妒。他在写碑文时,就写成了乐僔先看到金光。这样既巴结了师父,又诋毁了师弟。那智勤是个心地豁达的人,他根本不计较这些小事。所以,乐僔的大名后来流传下来了,智勤反而不为人所知。至于智勤当时看到三危山上的闪闪金光,不过是一种幻景。就是现在,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有时还可以看到呢。
人皮鼓,据文字记载带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皮鼓,解放前确曾在安西县桥湾镇存在过,不止一面而是两面,鼓面大的如汤碗口,小的如饭碗口,颜色褐黄,还显现皮肤的神经纤维。一遇刮风,鼓便会发出沉闷的自鸣声。这两面人皮鼓,是清圣祖惩办父子两个贪官在承建桥湾行宫中弄虚作假、巧取豪夺被处死后剥皮而制成的,架在街口,以警戒官吏。
鼓,远古以来,都是以兽皮做鼓面,这是天以地义的。可是五台山铁瓦寺却有一面人皮鼓,不能不说是稀见之物。
关于这面人皮鼓有两种传说。位于东庄村的铁瓦寺,共分两院,前院叫法祥寺,后院叫台佛庵。相传,昔有夫妇二人,由于独子夭亡,来此寺修行,男的在法祥寺,女的在台佛庵,其妇临终时,誓愿将其皮做鼓面,让人们千敲万击,替那些孤儿寡妇消灾。 另一种传说是,唐朝时在北台之阴有座黑山寺,黑山寺有个僧人,法名法爱。他在这黑山寺当了二十年监寺,他用寺庙的钱买下许多地,占为已有,欠了孽债,需要为牛三世才能还清。因此,当他死后托梦其徒明诲,愿剥其皮作鼓,书名于鼓,让人们千敲万击,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赎回他的罪过,以脱其苦,其徒依言行之。这就是人皮鼓的由来。由于年久,鼓面早已破烂。“文*”前,人们所见到的鼓面直径尚不足一尺半。鼓的一面,用油笔色画出女人胸前的两个**,鼓的另一面,一条脊椎骨隐约可见。不知内幕的人,还信这是一面人皮鼓,其实早已换了,此鼓,目前在显通寺后殿保存。
关于这面人皮鼓有两种传说,位于东庄村的铁瓦寺,共分两院,前院叫法祥寺,后院叫台佛庵。相传昔有夫妇二人,由于独子夭亡,来此寺修行,男的在法祥寺,女的在台佛庵,其妇临终时,誓愿将其皮做鼓面,让人们千敲万击,替那些孤儿寡妇消灾。
唐朝时在北台之阴有座黑山寺,黑山寺有个僧人,法名法爱。他在这黑山寺当了二十年监寺,他用寺庙的钱买下许多地,占为已有,欠了孽债,需要为牛三世才能还清。因此,当他死后托梦其徒明诲,愿剥其皮作鼓,书名于鼓,让人们千敲万击,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赎回他的罪过,以脱其苦,其徒依言行之。这就是人皮鼓的由来。由于年久,鼓面早已破烂。“文*”前,人们所见到的鼓面直径尚不足一尺半。鼓的一面,用油笔色画出女人胸前的两个**,鼓的另一面,一条脊椎骨隐约可见。不知内幕的人,还信这是一面人皮鼓,其实早已换了,此鼓目前在显通寺后殿保存。
相传当年康熙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到西北巡游,在荒无人烟的沙碛中,忽然出现了一片绿洲,碧水西流,河旁有两棵参天大树,树上挂着金光耀眼的皇冠、玉带,旁边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城池,真似仙境。遂命人绘图查访,后在茫茫戈壁的桥湾一带见碧水西流,河旁有两棵高大胡杨林,上挂着草帽,草腰带,与康熙梦中之景吻合,惟一不足的是少那座金碧辉煌的城池。于是康熙拨巨款派程金山父子到此督修一座军事防御城,用于加强西部军事、屯军,团结少数民族。不想程氏父子领命到此后,见这里荒凉偏远,想康熙日里万机哪能来此巡游,便贪污建城银款,草草修了一座小土城交差。5年后,一钦差大臣西巡,想亲眼看一下这座耗巨资修建的城池。可是眼前只有一个小土城。于是他上奏圣上,康熙一查到底,降旨将程金山父子处死,并用他两个儿子的头盖骨反扣在一起,中间用白银雕刻成二龙戏珠镶成鼓架,上下鼓面用他们脊背上的皮蒙制而成一个人皮鼓,再用程金山本人的后脑勺做成一个人头碗。为警示后人,康熙皇帝又在离桥湾城西北200多米处修了一座皇家寺院---永宁寺。在寺院里供着康熙皇帝的龙袍马褂,并把人皮鼓、人头碗悬挂寺院上,每日击人皮鼓以警示后人:“做人要心正,做官要清正”,这两句话在当地百姓间广为流传。为歌颂康熙大帝的英明,老百姓提写了“泽被无疆”四个大字献给圣上,意思是“康熙帝的恩泽遍布祖国大疆南北”。这两件文物被视为清代传家宝,先后存于民教馆、文管会,直到1992年在离桥湾200米处设立了桥湾博物馆,该物一直陈列于此。陈列窗里的人头鼓、人头碗真品虽历经数百年,依旧保存完好。一旁的柜窗里还列出了清代贪官的名录及其下场一览表。其中包括军机大臣和坤,云贵总督李侍尧等。这些人最终无一例外被处以死刑,有的还株连九族。而一块更大的展板上,则上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哲理”,及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象牙佛本是唐朝高僧玄奘从印度西行归来的时候,印度国王赠送个他的礼物,后来把它留在了瓜州寺院。
大约是在清朝雍正四年前后,榆林窟住持道士吴根栋在清理一个洞窟的积沙时,在角落里发现了象牙佛。 一座名不见经传的石窟,供奉着来自佛国的传世珍宝。一时间,慕名前来参拜象牙佛的信徒香客络绎不绝。榆林窟的住持道士将象牙佛精心守护,代代相传。 清朝末年,象牙佛传到了杨元道长的手上。此时的大清王朝风雨飘零,西北边陲土匪横行。声名远扬的传世国宝象牙佛自然不会逃过匪兵的眼皮。土匪很快来到了榆林窟,逼迫杨元道长交出象牙佛,被道长拒绝。杨元是第一个为象牙佛献出生命的道长。他惨死后,弟子严教荣继任住持,但象牙佛却下落不明。 1904年,严教荣终于打听到,土匪到来之前,师兄李教宽早已带着象牙佛逃出榆林窟,去老家金塔避难。后来李教宽在金塔县去世,这个象牙佛就被金塔县塔院寺收藏。 严教荣前往金塔请佛,1905年,象牙佛流落他乡40多年后再次回到了榆林窟。 80多年后,敦煌学者胡开儒在榆林窟的废木料堆里找到了这块残匾。匾上的文字详细记录了象牙佛的来历以及失而复得的过程。这张幸存下来的旧木板,用斑驳的字迹,无声地传达着先辈们以慈善为天职,视诚信如生命的理念,让今天的人们感慨万千。 经历了这样一场人间劫难,严教荣再也不敢放在大殿供奉象牙佛,他把象牙佛悄悄藏在了一个隐密之所,日夜守护。几年后榆林窟再遭洗劫,为保护象牙佛,严教荣和另外一个小道士被土匪残忍杀害,一屋子经书也被焚毁。严教荣被杀,象牙佛的下落又成了无人知晓的秘密。 1927年,一个名叫郭元亨的青年为躲避马家军抓壮丁,从甘肃省高台县一路西逃来到了酒泉,随后逃到了当时的安西县踏实乡蘑菇台子落了脚。郭元亨来到蘑菇台子投奔马荣贵道长,出家当了道士。他每日早起晚睡,洒扫庭院,服侍师父。 有一天,马荣贵把郭元亨叫到河边,告诉他一个秘密:榆林窟有尊象牙佛,是历代长老传下来的圣物,就藏在大殿的龙口中。原来,严教荣在被杀之前,已将象牙佛的秘密告诉了马荣贵。马荣贵特别嘱咐郭元亨:除非到了太平盛世,象牙佛决不能轻易出世! 1930年,马荣贵道长外出化缘遭遇土匪,土匪逼他交出象牙佛,马荣贵飞身跳崖自尽。他是为象牙佛丧身的第四位榆林窟住持道长。 1937年4月20日,蘑菇台子来了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他们就是刚刚突破马家军重重围堵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当时已经继任榆林窟住持道长的郭元亨发现,这些当兵的虽然穿得破衣烂衫,但军纪严明,待人也很和气,而且自始至终没有问过象牙佛的事,这让郭元亨大大松了一口气。 西路军从祁连山出来,一个多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军长程世才向郭元亨求助,希望他能给红军接济些粮食、油料,郭元亨很痛快地答应了。红军刚走,马家军就尾随而至。他们以郭元亨私通共军为由,逼他交出象牙佛。郭元亨牢记师父的生前遗训:不到太平盛世,象牙佛决不出世。不论马家军怎么拷打,他都一口咬定没见过象牙佛! 郭元亨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乡亲们都知道他没救了,他的朋友梁克仁大夫却坚持用土方子给他治伤。治好了伤以后,郭元亨回到蘑菇台子,继续做住持道长。 1941年5月,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带着夫人、儿子、侄子、学生和几个裱工,离开成都前往敦煌。张大千一行人起初准备用3个月时间完成壁画临摹,到了莫高窟后才发现工程非常浩大,他们一边临摹壁画,一边为洞窟编号、修缮栈道、清理流沙,一干就是2年多。在敦煌期间,张大千先后三次去附近的榆林窟,在一个半月内临摹到60多幅原大壁画。 张大千在榆林窟临摹壁画期间,自然少不了郭元亨为他们前后张罗。据说,张大千曾向郭元亨问起过象牙佛,郭元亨一直推说没见过。 1949年9月安西解放,郭元亨看到红军的队伍打下了江山,盼望已久的太平盛世终于来了,他想:象牙佛该出世了! 为了保护从遥远的佛国骑象而来的普贤,为了这块苦难土地上生民的福祉,郭元亨和他的师傅以及诸位先师付出了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郭元亨没有辱没自己的使命,他可以告慰先师了。
波斯匿王,是中印度憍萨罗国国王,兼领有迦尸国,与摩竭陀国并列为佛陀时代的大强国。波斯匿王与佛陀同龄,曾和佛陀辩论而结成好友,视佛陀如师,在印度与频婆娑罗王同是护持佛教的两大国王。
由于波斯匿王的太子只陀,将位于首都舍卫城的林园卖给须达长者,须达长者在那里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这件事令波斯匿王对于佛陀的威德感到很好奇,就率领群臣拜访住在只园精舍的佛陀。
波斯匿王一来到精舍,就以一国之君的姿态,傲慢地问道:“听说你是一位大觉悟的佛陀,这是不会错的,只是我十分不解,许多修行者在深山丛林之中长住数十年,直至衰老之年尚且不能觉悟,为何你这般年轻就能证得正觉呢?”
佛陀祥和而坚定的答道:“大王!大多数人都蔑视年轻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世间上有四事不可轻视:一、是年幼的王子;二、是初生的小龙;三、是星星之火;四、是年轻的僧侣。王子虽然年幼,将来也是一国之君;小龙虽小,及至长大,可以翻云覆雨;星星之火,则可燎原。僧侣只要心能清净,守护道业,抱有救度众生的弘愿与精神,不分贵贱老幼,都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真理及觉悟者之前,或轻视,或恶口,将招致重罪,必须深切痛悔,才能忏除罪障。”
波斯匿王一向暴恶无信,为所欲为,从来不曾有人敢向他直心谏言。此刻,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佛陀沈默一会,向波斯匿王说道:“为王者,要爱民如子,宽大待人,切莫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要济弱扶贫,要安慰烦恼的人。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听信阿谀的言词。要为人民谋取幸福,而不是要人民都来为王者效劳。”
佛陀的法语,像阳光似的破除波斯匿王愚暗的心,从此,波斯匿王对佛陀生起了恭敬纯真的信仰。
波斯匿王一直为肥胖的身体造成行住坐卧的诸多不便与辛苦而苦恼。
波斯匿王在苦恼之余,吩咐侍卫备车,前往拜见佛陀。痴肥笨拙的身体,靠着侍卫的扶持,好不容易向释尊作礼后,问道:“佛陀啊!我近来身体欠佳,虽然想来看您,总不能成行。现在看您身体健康,我很高兴。我不知前世犯了什么罪业,才会如此肥胖,请问要用何种方法,才能免于这种苦恼呢?”
佛陀看到国王苦恼的神情,就说道:“大王啊!人的肥胖有五种原因:一、是吃太多;二、是贪睡;三、是耽于享受;四、是不劳心;五、是不工作。基于这五种理由,身体才会肥胖臃肿。若想减肥,应当要节制饮食,努力工作,自然能恢复正常健康。”于是佛陀作了一首诗偈: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国王听了偈颂,无限欢喜,吩咐御厨,以后在他进食时,都得站在旁边唱一遍偈文,以兹提醒。果然,御厨在每餐进食前,必定唱诵此偈文提醒国王,因此国王的食量渐渐减少,身体也随之轻安。
有一天,波斯匿王的祖母过世,国王在痛失祖母之余,恨不得能用任何金银财宝、象马车乘、奴婢仆从、城池国土,乃至自己的性命,来换取祖母的生命。他悲痛已极,突然想起佛陀所说的“有生无不死,合会要当离”的话,于是,轻骑驱车前去拜见佛陀。在佛陀安详的目光下,波斯匿王收摄哀痛的心情,聆听法音:“大王!切莫愁忧,一切有生,皆归于死,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事实。我们的色身有四件事是无法抵挡的:一、是身体老化;二、是疾病之苦;三、是死亡降临;四、是无常变化的人生。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大王应当利用有限的生命,为自身与亡者植福积德,广作善事。”
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教法后,扫除一切忧愁,欢喜作礼而去。
有一次,一个外道梵志的独生子死了,他昼夜追思,蓬头垢面,衣服破烂,露宿于冢间,啼哭不已。佛陀经过,十分哀悯,对他说:“今日的愁忧苦恼,皆由恩爱所生。”
梵志听了,豁然大悟,逢人便说:“恩爱合会皆生愁忧苦恼。”
这句话展转传入波斯匿王的耳中,王感到非常疑惑,就问虔诚学佛的末利夫人:
“一般人都知道恩爱合会皆生欢乐,何独佛陀说恩爱合会皆生愁忧苦恼?”
“大王!您欢喜见到我吗?”末利夫人温柔地问。
“夫人!我一见到你就感到欢喜无忧,更希望你能生生世世陪伴着我。”
末利夫人收敛起笑容,愁忧问道:“如果有一天,我必须离开您,永不再会面,您会伤心难过吗?”波斯匿王一时无语。
末利夫人接着说:“人生在世,有很多烦恼来自于恩爱不能舍离,有家忧家,有财忧财,愚者处其中而不自觉知。佛陀说人生短暂,世间无常,有生无不死,合会要当离,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因此,贪恋世间的任何事物,都将招致苦果。”波斯匿王听了,若有所悟,默默不语。
在佛法长期的薰陶下,波斯匿王渐渐有所体悟。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佛陀提起舍卫城的大富长者摩诃男往生了,留下一大笔财富,因无子息,只得将财产归于国库。摩诃男长者生前十分节俭苛刻,虽然家财万贯,却陋食敝衣,也舍不得布施贫困,供养僧伽。王不禁叹息:“世间上的人得到胜妙财利能够不起贪着,能够不放逸纵情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佛陀随即说了一首诗偈:
贪欲于胜财,为贪所迷醉,
缘斯放逸故,当受大苦报。
慧者得胜财,能自乐受用,
广施作功德,生天受福乐。
波斯匿王听了这首诗偈,心生欢喜。在佛陀谆谆教诲下,渐渐匡正言行,不但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成了佛陀忠诚的护法弟子。
佛陀在舍卫国前后住了二十五年之久,许多圣典就是在此处宣说的,例如:《阿含经》、《贤劫经》、《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阿弥陀经》、《文殊般若经》、《金刚经》等,可见佛陀对于该地弘化的重视,而波斯匿王护教的功德,也影响极为深远。
从前,大车国王有三价太子,最小的太子叫萨锤那。
一天,风和日丽,三位太子进山打猎,来到深山谷,见一只母虎因产后体弱,捕不到食物,饥饿难忍,想吃身旁的幼子保命,但又难以下口,正犹豫不决。
“老虎母子太可怜了,我不能让它们活活饿死在这里。”三太子萨锤那心想,“老虎虽然恶名在外,但也是几条生命,应该想办法救活它们!”决心已定,他怕二位兄长阻拦,谎称自己有件小事要办,让兄长先走。
兄长走远以后,他来到老虎前,脱了衣服,躺在虎口边。但是,母虎的身体大虚弱了,连吃肉的力气也没有了。此时,萨锤那救虎之心更加迫切了。心想,若再耽误时间,老虎母子就性命难保。他折了一根竹刺,登上山崖,刺破喉咙,纵身跳下落在虎口前。母虎闻着血味,用舌头舐食,身体才有了点力气,挣扎起来,将萨锤那的血肉吃完,领着小虎走了。
二位兄长在山谷口等了半天,不见弟弟赶来,又返回寻找。人和虎都不见了,只见山崖下一堆白骨。他们从衣服上认出这是萨锤那的尸骨,放声大哭,十分悔恨,不该留下弟弟喂虎。最后一想,人已死了,哭也无用,拿起萨运那的衣服,回宫报信。父母一听这个不幸的消息,悲痛欲绝,来到山谷,抱尸痛哭,昏到在地。众人急忙呼唤,才逐渐醒了过来。将三太子的尸骨运回王城,建造了座舍利塔,将太子遗骨供入塔中,香火四时不断,使萨锤那早日功德圆满成佛。
这幅画绘在第254窟南壁,是佛教壁画中表现最多的题材之一,也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此画中间最大的场面是“饲虎”,是全画的主体,突出描绘萨锤那被咬食的身躯和张牙舞瓜的饿虎正在啖食人肉,用细节来深化悲剧主题。然后沿一条旋形结构线依次画萨锤那刺颈、投崖、饲虎,兄长收骨、报信,父王痛哭、建塔等八个场面。全图结构严谨,穿插合理,浑然一体,笼罩着强烈的悲剧气氛。
传说古时候,这里压根儿没有什么洞窟,只有一条大泉河在悬崖峭壁下流淌着。一天,来了个和尚,名叫乐僔。他是上西方去求经拜佛,路过敦煌的。他听说,只有喝了三危山里的泉水,才能走过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于是,乐僔派了手下三个弟子去取水。当时正值盛夏,大弟子、二弟子忍受不了戈壁滩的干渴和饥饿,便借故返回来了,只有三弟子智勤一人,赶着毛驴向三危山走去。
智勤顶着烈日,耐着饥渴走了几天,才来到大泉河谷。他想不到在这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能见到翠绿的树木,能听到哗哗的水响,顿觉心中十分清爽。他找到清美甘甜的河水,趴下就喝。
智勤喝足吃饱后,抬头一看,快要下山的太阳光映照在三危山上,群峰变得金碧辉煌;山上闪着五光十色的灿烂光芒,闪着闪着,又变成了万道金光,只见金光中坐着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又显出千千万尊菩萨像。他们千姿百态,在紫烟萦绕的层楼叠阁中谈笑自如。倏地一晃,又见金光中拥出无数婀娜多姿的仙女,她们有的弹奏乐器,有的散下五彩缤纷的花朵……
智勤聚精会神地看着,渐渐地啥都看不清了。他回想刚才的奇景,如梦初醒:我们师徒历尽艰辛去寻求的西天极乐世界,不就在这三危山上,还要到哪里去找呢?想到这里,他有了主意,就在山对面的石壁上开凿洞窟,把看到的佛祖菩萨塑上,把看到的群仙奇景画上,在此修行拜佛。
智勤是个从小好学的人,凿石、雕塑、绘画,样样手艺都精通。第一天,他选好地方,就拿起随身带来的钢凿、铁锤,干起活来,叮叮当当的声音,传得老远,这一下可把这里的鸟兽都惊动了,它们乐于助人,这样,一天工夫,就凿开了石洞。
第二天,智勤和泥巴抹墙、塑佛像,来了一群野猪和一群燕子,帮他运泥,智勤有了这许多帮手,把墙抹得又光又平,把佛像塑得栩栩如生。
第三天,智勤便在壁上做画。他虽然随身带着画笔,可没有颜料,到哪儿去找呢?正在为难,突然,好多鸟儿纷纷飞落在他面前,衔着各种颜色的石头,这不,五颜六色都全了,智勤高兴得忙醮水细磨,调好颜色,作起画来。
智勤精心地把那天看到的仙山楼阁、菩萨佛祖都画好后,一看画面的角角空白,这可咋办呢?他一想,这一次全靠了飞禽走兽帮了大忙,就把它们画上去吧。就这样,智勤把它们全画上了!看,三只耳朵的三只兔子乐颠颠地在跑着,三只黄羊在急急飞奔着,运来五颜六色的各种鸟儿,都在壁上欢乐地飞翔着,画得那么逼真!
再说乐僔等了几天,还不见智勤回来,心中非常焦急,便带着大弟子、二弟子也来到了大泉河内,找到了三弟子。智勤便把见到三危山金光佛祖的事讲了一遍。乐僔又看了智勤开的石洞,塑的佛像,画的壁画,心中万分高兴。他用责备的目光看着大弟子、二弟子说:“不修苦行,难取真经!我一生收留了你们三人,看来,只有智勤能够修行成才呀!”当即决定不再西走了,就在此地开洞修行拜佛。这就是智勤开第一个洞窟的故事。
可是有篇碑文,却为啥写的是乐僔开第一洞呢?原来智勤开洞有功,受到了师交的重用,他的二师兄非常嫉妒。他在写碑文时,就写成了乐僔先看到金光。这样既巴结了师父,又诋毁了师弟。那智勤是个心地豁达的人,他根本不计较这些小事。所以,乐僔的大名后来流传下来了,智勤反而不为人所知。至于智勤当时看到三危山上的闪闪金光,不过是一种幻景。就是现在,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有时还可以看到呢。
人皮鼓,据文字记载带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皮鼓,解放前确曾在安西县桥湾镇存在过,不止一面而是两面,鼓面大的如汤碗口,小的如饭碗口,颜色褐黄,还显现皮肤的神经纤维。一遇刮风,鼓便会发出沉闷的自鸣声。这两面人皮鼓,是清圣祖惩办父子两个贪官在承建桥湾行宫中弄虚作假、巧取豪夺被处死后剥皮而制成的,架在街口,以警戒官吏。
鼓,远古以来,都是以兽皮做鼓面,这是天以地义的。可是五台山铁瓦寺却有一面人皮鼓,不能不说是稀见之物。
关于这面人皮鼓有两种传说。位于东庄村的铁瓦寺,共分两院,前院叫法祥寺,后院叫台佛庵。相传,昔有夫妇二人,由于独子夭亡,来此寺修行,男的在法祥寺,女的在台佛庵,其妇临终时,誓愿将其皮做鼓面,让人们千敲万击,替那些孤儿寡妇消灾。 另一种传说是,唐朝时在北台之阴有座黑山寺,黑山寺有个僧人,法名法爱。他在这黑山寺当了二十年监寺,他用寺庙的钱买下许多地,占为已有,欠了孽债,需要为牛三世才能还清。因此,当他死后托梦其徒明诲,愿剥其皮作鼓,书名于鼓,让人们千敲万击,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赎回他的罪过,以脱其苦,其徒依言行之。这就是人皮鼓的由来。由于年久,鼓面早已破烂。“文*”前,人们所见到的鼓面直径尚不足一尺半。鼓的一面,用油笔色画出女人胸前的两个**,鼓的另一面,一条脊椎骨隐约可见。不知内幕的人,还信这是一面人皮鼓,其实早已换了,此鼓,目前在显通寺后殿保存。
关于这面人皮鼓有两种传说,位于东庄村的铁瓦寺,共分两院,前院叫法祥寺,后院叫台佛庵。相传昔有夫妇二人,由于独子夭亡,来此寺修行,男的在法祥寺,女的在台佛庵,其妇临终时,誓愿将其皮做鼓面,让人们千敲万击,替那些孤儿寡妇消灾。
唐朝时在北台之阴有座黑山寺,黑山寺有个僧人,法名法爱。他在这黑山寺当了二十年监寺,他用寺庙的钱买下许多地,占为已有,欠了孽债,需要为牛三世才能还清。因此,当他死后托梦其徒明诲,愿剥其皮作鼓,书名于鼓,让人们千敲万击,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赎回他的罪过,以脱其苦,其徒依言行之。这就是人皮鼓的由来。由于年久,鼓面早已破烂。“文*”前,人们所见到的鼓面直径尚不足一尺半。鼓的一面,用油笔色画出女人胸前的两个**,鼓的另一面,一条脊椎骨隐约可见。不知内幕的人,还信这是一面人皮鼓,其实早已换了,此鼓目前在显通寺后殿保存。
相传当年康熙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到西北巡游,在荒无人烟的沙碛中,忽然出现了一片绿洲,碧水西流,河旁有两棵参天大树,树上挂着金光耀眼的皇冠、玉带,旁边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城池,真似仙境。遂命人绘图查访,后在茫茫戈壁的桥湾一带见碧水西流,河旁有两棵高大胡杨林,上挂着草帽,草腰带,与康熙梦中之景吻合,惟一不足的是少那座金碧辉煌的城池。于是康熙拨巨款派程金山父子到此督修一座军事防御城,用于加强西部军事、屯军,团结少数民族。不想程氏父子领命到此后,见这里荒凉偏远,想康熙日里万机哪能来此巡游,便贪污建城银款,草草修了一座小土城交差。5年后,一钦差大臣西巡,想亲眼看一下这座耗巨资修建的城池。可是眼前只有一个小土城。于是他上奏圣上,康熙一查到底,降旨将程金山父子处死,并用他两个儿子的头盖骨反扣在一起,中间用白银雕刻成二龙戏珠镶成鼓架,上下鼓面用他们脊背上的皮蒙制而成一个人皮鼓,再用程金山本人的后脑勺做成一个人头碗。为警示后人,康熙皇帝又在离桥湾城西北200多米处修了一座皇家寺院---永宁寺。在寺院里供着康熙皇帝的龙袍马褂,并把人皮鼓、人头碗悬挂寺院上,每日击人皮鼓以警示后人:“做人要心正,做官要清正”,这两句话在当地百姓间广为流传。为歌颂康熙大帝的英明,老百姓提写了“泽被无疆”四个大字献给圣上,意思是“康熙帝的恩泽遍布祖国大疆南北”。这两件文物被视为清代传家宝,先后存于民教馆、文管会,直到1992年在离桥湾200米处设立了桥湾博物馆,该物一直陈列于此。陈列窗里的人头鼓、人头碗真品虽历经数百年,依旧保存完好。一旁的柜窗里还列出了清代贪官的名录及其下场一览表。其中包括军机大臣和坤,云贵总督李侍尧等。这些人最终无一例外被处以死刑,有的还株连九族。而一块更大的展板上,则上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哲理”,及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象牙佛本是唐朝高僧玄奘从印度西行归来的时候,印度国王赠送个他的礼物,后来把它留在了瓜州寺院。
大约是在清朝雍正四年前后,榆林窟住持道士吴根栋在清理一个洞窟的积沙时,在角落里发现了象牙佛。 一座名不见经传的石窟,供奉着来自佛国的传世珍宝。一时间,慕名前来参拜象牙佛的信徒香客络绎不绝。榆林窟的住持道士将象牙佛精心守护,代代相传。 清朝末年,象牙佛传到了杨元道长的手上。此时的大清王朝风雨飘零,西北边陲土匪横行。声名远扬的传世国宝象牙佛自然不会逃过匪兵的眼皮。土匪很快来到了榆林窟,逼迫杨元道长交出象牙佛,被道长拒绝。杨元是第一个为象牙佛献出生命的道长。他惨死后,弟子严教荣继任住持,但象牙佛却下落不明。 1904年,严教荣终于打听到,土匪到来之前,师兄李教宽早已带着象牙佛逃出榆林窟,去老家金塔避难。后来李教宽在金塔县去世,这个象牙佛就被金塔县塔院寺收藏。 严教荣前往金塔请佛,1905年,象牙佛流落他乡40多年后再次回到了榆林窟。 80多年后,敦煌学者胡开儒在榆林窟的废木料堆里找到了这块残匾。匾上的文字详细记录了象牙佛的来历以及失而复得的过程。这张幸存下来的旧木板,用斑驳的字迹,无声地传达着先辈们以慈善为天职,视诚信如生命的理念,让今天的人们感慨万千。 经历了这样一场人间劫难,严教荣再也不敢放在大殿供奉象牙佛,他把象牙佛悄悄藏在了一个隐密之所,日夜守护。几年后榆林窟再遭洗劫,为保护象牙佛,严教荣和另外一个小道士被土匪残忍杀害,一屋子经书也被焚毁。严教荣被杀,象牙佛的下落又成了无人知晓的秘密。 1927年,一个名叫郭元亨的青年为躲避马家军抓壮丁,从甘肃省高台县一路西逃来到了酒泉,随后逃到了当时的安西县踏实乡蘑菇台子落了脚。郭元亨来到蘑菇台子投奔马荣贵道长,出家当了道士。他每日早起晚睡,洒扫庭院,服侍师父。 有一天,马荣贵把郭元亨叫到河边,告诉他一个秘密:榆林窟有尊象牙佛,是历代长老传下来的圣物,就藏在大殿的龙口中。原来,严教荣在被杀之前,已将象牙佛的秘密告诉了马荣贵。马荣贵特别嘱咐郭元亨:除非到了太平盛世,象牙佛决不能轻易出世! 1930年,马荣贵道长外出化缘遭遇土匪,土匪逼他交出象牙佛,马荣贵飞身跳崖自尽。他是为象牙佛丧身的第四位榆林窟住持道长。 1937年4月20日,蘑菇台子来了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他们就是刚刚突破马家军重重围堵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当时已经继任榆林窟住持道长的郭元亨发现,这些当兵的虽然穿得破衣烂衫,但军纪严明,待人也很和气,而且自始至终没有问过象牙佛的事,这让郭元亨大大松了一口气。 西路军从祁连山出来,一个多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军长程世才向郭元亨求助,希望他能给红军接济些粮食、油料,郭元亨很痛快地答应了。红军刚走,马家军就尾随而至。他们以郭元亨私通共军为由,逼他交出象牙佛。郭元亨牢记师父的生前遗训:不到太平盛世,象牙佛决不出世。不论马家军怎么拷打,他都一口咬定没见过象牙佛! 郭元亨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乡亲们都知道他没救了,他的朋友梁克仁大夫却坚持用土方子给他治伤。治好了伤以后,郭元亨回到蘑菇台子,继续做住持道长。 1941年5月,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带着夫人、儿子、侄子、学生和几个裱工,离开成都前往敦煌。张大千一行人起初准备用3个月时间完成壁画临摹,到了莫高窟后才发现工程非常浩大,他们一边临摹壁画,一边为洞窟编号、修缮栈道、清理流沙,一干就是2年多。在敦煌期间,张大千先后三次去附近的榆林窟,在一个半月内临摹到60多幅原大壁画。 张大千在榆林窟临摹壁画期间,自然少不了郭元亨为他们前后张罗。据说,张大千曾向郭元亨问起过象牙佛,郭元亨一直推说没见过。 1949年9月安西解放,郭元亨看到红军的队伍打下了江山,盼望已久的太平盛世终于来了,他想:象牙佛该出世了! 为了保护从遥远的佛国骑象而来的普贤,为了这块苦难土地上生民的福祉,郭元亨和他的师傅以及诸位先师付出了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郭元亨没有辱没自己的使命,他可以告慰先师了。
波斯匿王,是中印度憍萨罗国国王,兼领有迦尸国,与摩竭陀国并列为佛陀时代的大强国。波斯匿王与佛陀同龄,曾和佛陀辩论而结成好友,视佛陀如师,在印度与频婆娑罗王同是护持佛教的两大国王。
由于波斯匿王的太子只陀,将位于首都舍卫城的林园卖给须达长者,须达长者在那里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这件事令波斯匿王对于佛陀的威德感到很好奇,就率领群臣拜访住在只园精舍的佛陀。
波斯匿王一来到精舍,就以一国之君的姿态,傲慢地问道:“听说你是一位大觉悟的佛陀,这是不会错的,只是我十分不解,许多修行者在深山丛林之中长住数十年,直至衰老之年尚且不能觉悟,为何你这般年轻就能证得正觉呢?”
佛陀祥和而坚定的答道:“大王!大多数人都蔑视年轻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世间上有四事不可轻视:一、是年幼的王子;二、是初生的小龙;三、是星星之火;四、是年轻的僧侣。王子虽然年幼,将来也是一国之君;小龙虽小,及至长大,可以翻云覆雨;星星之火,则可燎原。僧侣只要心能清净,守护道业,抱有救度众生的弘愿与精神,不分贵贱老幼,都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真理及觉悟者之前,或轻视,或恶口,将招致重罪,必须深切痛悔,才能忏除罪障。”
波斯匿王一向暴恶无信,为所欲为,从来不曾有人敢向他直心谏言。此刻,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佛陀沈默一会,向波斯匿王说道:“为王者,要爱民如子,宽大待人,切莫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要济弱扶贫,要安慰烦恼的人。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听信阿谀的言词。要为人民谋取幸福,而不是要人民都来为王者效劳。”
佛陀的法语,像阳光似的破除波斯匿王愚暗的心,从此,波斯匿王对佛陀生起了恭敬纯真的信仰。
波斯匿王一直为肥胖的身体造成行住坐卧的诸多不便与辛苦而苦恼。
波斯匿王在苦恼之余,吩咐侍卫备车,前往拜见佛陀。痴肥笨拙的身体,靠着侍卫的扶持,好不容易向释尊作礼后,问道:“佛陀啊!我近来身体欠佳,虽然想来看您,总不能成行。现在看您身体健康,我很高兴。我不知前世犯了什么罪业,才会如此肥胖,请问要用何种方法,才能免于这种苦恼呢?”
佛陀看到国王苦恼的神情,就说道:“大王啊!人的肥胖有五种原因:一、是吃太多;二、是贪睡;三、是耽于享受;四、是不劳心;五、是不工作。基于这五种理由,身体才会肥胖臃肿。若想减肥,应当要节制饮食,努力工作,自然能恢复正常健康。”于是佛陀作了一首诗偈: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国王听了偈颂,无限欢喜,吩咐御厨,以后在他进食时,都得站在旁边唱一遍偈文,以兹提醒。果然,御厨在每餐进食前,必定唱诵此偈文提醒国王,因此国王的食量渐渐减少,身体也随之轻安。
有一天,波斯匿王的祖母过世,国王在痛失祖母之余,恨不得能用任何金银财宝、象马车乘、奴婢仆从、城池国土,乃至自己的性命,来换取祖母的生命。他悲痛已极,突然想起佛陀所说的“有生无不死,合会要当离”的话,于是,轻骑驱车前去拜见佛陀。在佛陀安详的目光下,波斯匿王收摄哀痛的心情,聆听法音:“大王!切莫愁忧,一切有生,皆归于死,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事实。我们的色身有四件事是无法抵挡的:一、是身体老化;二、是疾病之苦;三、是死亡降临;四、是无常变化的人生。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大王应当利用有限的生命,为自身与亡者植福积德,广作善事。”
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教法后,扫除一切忧愁,欢喜作礼而去。
有一次,一个外道梵志的独生子死了,他昼夜追思,蓬头垢面,衣服破烂,露宿于冢间,啼哭不已。佛陀经过,十分哀悯,对他说:“今日的愁忧苦恼,皆由恩爱所生。”
梵志听了,豁然大悟,逢人便说:“恩爱合会皆生愁忧苦恼。”
这句话展转传入波斯匿王的耳中,王感到非常疑惑,就问虔诚学佛的末利夫人:
“一般人都知道恩爱合会皆生欢乐,何独佛陀说恩爱合会皆生愁忧苦恼?”
“大王!您欢喜见到我吗?”末利夫人温柔地问。
“夫人!我一见到你就感到欢喜无忧,更希望你能生生世世陪伴着我。”
末利夫人收敛起笑容,愁忧问道:“如果有一天,我必须离开您,永不再会面,您会伤心难过吗?”波斯匿王一时无语。
末利夫人接着说:“人生在世,有很多烦恼来自于恩爱不能舍离,有家忧家,有财忧财,愚者处其中而不自觉知。佛陀说人生短暂,世间无常,有生无不死,合会要当离,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因此,贪恋世间的任何事物,都将招致苦果。”波斯匿王听了,若有所悟,默默不语。
在佛法长期的薰陶下,波斯匿王渐渐有所体悟。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佛陀提起舍卫城的大富长者摩诃男往生了,留下一大笔财富,因无子息,只得将财产归于国库。摩诃男长者生前十分节俭苛刻,虽然家财万贯,却陋食敝衣,也舍不得布施贫困,供养僧伽。王不禁叹息:“世间上的人得到胜妙财利能够不起贪着,能够不放逸纵情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佛陀随即说了一首诗偈:
贪欲于胜财,为贪所迷醉,
缘斯放逸故,当受大苦报。
慧者得胜财,能自乐受用,
广施作功德,生天受福乐。
波斯匿王听了这首诗偈,心生欢喜。在佛陀谆谆教诲下,渐渐匡正言行,不但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成了佛陀忠诚的护法弟子。
佛陀在舍卫国前后住了二十五年之久,许多圣典就是在此处宣说的,例如:《阿含经》、《贤劫经》、《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阿弥陀经》、《文殊般若经》、《金刚经》等,可见佛陀对于该地弘化的重视,而波斯匿王护教的功德,也影响极为深远。
从前,大车国王有三价太子,最小的太子叫萨锤那。
一天,风和日丽,三位太子进山打猎,来到深山谷,见一只母虎因产后体弱,捕不到食物,饥饿难忍,想吃身旁的幼子保命,但又难以下口,正犹豫不决。
“老虎母子太可怜了,我不能让它们活活饿死在这里。”三太子萨锤那心想,“老虎虽然恶名在外,但也是几条生命,应该想办法救活它们!”决心已定,他怕二位兄长阻拦,谎称自己有件小事要办,让兄长先走。
兄长走远以后,他来到老虎前,脱了衣服,躺在虎口边。但是,母虎的身体大虚弱了,连吃肉的力气也没有了。此时,萨锤那救虎之心更加迫切了。心想,若再耽误时间,老虎母子就性命难保。他折了一根竹刺,登上山崖,刺破喉咙,纵身跳下落在虎口前。母虎闻着血味,用舌头舐食,身体才有了点力气,挣扎起来,将萨锤那的血肉吃完,领着小虎走了。
二位兄长在山谷口等了半天,不见弟弟赶来,又返回寻找。人和虎都不见了,只见山崖下一堆白骨。他们从衣服上认出这是萨锤那的尸骨,放声大哭,十分悔恨,不该留下弟弟喂虎。最后一想,人已死了,哭也无用,拿起萨运那的衣服,回宫报信。父母一听这个不幸的消息,悲痛欲绝,来到山谷,抱尸痛哭,昏到在地。众人急忙呼唤,才逐渐醒了过来。将三太子的尸骨运回王城,建造了座舍利塔,将太子遗骨供入塔中,香火四时不断,使萨锤那早日功德圆满成佛。
这幅画绘在第254窟南壁,是佛教壁画中表现最多的题材之一,也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此画中间最大的场面是“饲虎”,是全画的主体,突出描绘萨锤那被咬食的身躯和张牙舞瓜的饿虎正在啖食人肉,用细节来深化悲剧主题。然后沿一条旋形结构线依次画萨锤那刺颈、投崖、饲虎,兄长收骨、报信,父王痛哭、建塔等八个场面。全图结构严谨,穿插合理,浑然一体,笼罩着强烈的悲剧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