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爸爸看了看洛妈妈:“我觉得闺女说的挺有道理的!就让她锻炼锻炼吧!可是女儿,你自己出去爸爸妈妈怎么能够放心呢?”
“是啊乖女儿!你不能自己出去的!”妈妈流泪道。
“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有人陪着我!”
“欧?谁呀?”夫妇俩纳闷道。
“不就是聂医生喽!他也准备去旅游!正好作伴!”洛嘉慧笑道。
“可是这个聂医生,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底细呀!”洛爸爸担忧道。
“”放心吧老爸!表姐介绍的人,绝对没错的!“”
“那倒也是!看着也不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放心啦!不过你自己也得防着点!这年头人心隔肚皮啊!”
“嗨!老爸,别把人都看得都那么市侩!聂医生不是那样的人!好了,给我准备一下行囊吧!明天一早我们就准备出发了!”
“这么快?那好吧!你去好好的睡一觉吧!明天爸爸叫你!”
“谢谢爸爸!晚安爸爸妈妈!”一人亲了一下才回房!夫妇俩对视一眼,长叹了一声!命运真是捉弄人哪!好好的一个闺女,居然得了这种病!
阳光明媚的早上,很容易让人睡懒觉,洛嘉慧正睡的香甜呢!洛爸爸敲门来了:“嘉慧!聂医生来了!在楼下等你呢!”
“呦!”洛嘉慧一下子坐了起来:“坏了!睡过头了!老爸怎么搞得!”细一想,一定会是老爸不忍心叫醒自己!不能怪老爸!快速的穿好衣服,来到客厅里,隔着窗户看了看外面,聂欢一身的迷彩服,十分英俊威武!气质不凡!她不由得有点莫名的驿动!
“闺女!东西已经收拾好了!你确定要跟着这个家伙去云游四海吗?”洛爸爸担忧道。
“那当然了!放心吧老爸!没事儿的!拜拜了!”拎起背包就走!
“嘉慧!”妈妈跑过来一把抱住了她:“妈舍不得你走!”一行清泪流在洛嘉慧的后背上!
“妈妈!别这样了!我还会回来的!不管我怎么样,我都会回家来的!就算是死,也要。。。。。。”
下面的话没说出来,被妈妈堵回去了:“胡说些啥?不许瞎说!你一定会没事儿的!没准回来的时候病就好了呢!妈妈爸爸在家里等着你回来!去吧!”
洛嘉慧最后看了一眼温馨的家:“等我回来!爸爸妈妈!走了!”推门而出,“咣当”一声关上了!夫妇俩纷纷落下伤感的泪水:“但愿我们的宝贝能够快快乐乐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嗨!”聂欢看着洛嘉慧也是一身的迷彩,不由得笑道:“喂喂喂!用得着这么配合我吗?情侣装呀!”
“对呀!你不是说像情侣一样去旅游吗?这样不是挺好玩的?看来我们俩还挺有默契的!”
聂欢心里话,废话!我们是注定的夫妻,能没有默契吗:“走了!看看我这越野车!怎么样?”
“哇!斯巴鲁越野王!好气派呀!我好喜欢!”洛嘉慧跳上车到。
“坐稳了!走你!”一脚油门,向郊外驶去!
“喂喂喂!聂欢!我们第一站去哪里呀?”
“泰山去过吗?”
洛嘉慧摇摇头:“没有!好玩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受一下吧!去泰山!走了!”直奔泰山而去!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首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气势雄伟磅礴,有“天下第一山”之称,被选为“中国十大名山”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泰山对中国人以及中华文化影响甚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诸多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掌故。泰山地处中华文化发源地,儒释道三教并存,宫观庙宇不计其数,历代君王及文人墨客都在泰山上留下过自己的诗文墨宝。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古人以“泰山北斗”来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且“太山'意为“大山”,先秦古文中,”大“、”太“通用。《骈雅训篆。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2]
泰山为五岳之首(five famous mountains),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一般指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泰山因其气势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3]
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泰山仰慕备至。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六朝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文化底蕴
泰山因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汉族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人类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 神山、文化宝库 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泰山泰山宗教发祥久远,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 。
“是啊乖女儿!你不能自己出去的!”妈妈流泪道。
“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有人陪着我!”
“欧?谁呀?”夫妇俩纳闷道。
“不就是聂医生喽!他也准备去旅游!正好作伴!”洛嘉慧笑道。
“可是这个聂医生,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底细呀!”洛爸爸担忧道。
“”放心吧老爸!表姐介绍的人,绝对没错的!“”
“那倒也是!看着也不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放心啦!不过你自己也得防着点!这年头人心隔肚皮啊!”
“嗨!老爸,别把人都看得都那么市侩!聂医生不是那样的人!好了,给我准备一下行囊吧!明天一早我们就准备出发了!”
“这么快?那好吧!你去好好的睡一觉吧!明天爸爸叫你!”
“谢谢爸爸!晚安爸爸妈妈!”一人亲了一下才回房!夫妇俩对视一眼,长叹了一声!命运真是捉弄人哪!好好的一个闺女,居然得了这种病!
阳光明媚的早上,很容易让人睡懒觉,洛嘉慧正睡的香甜呢!洛爸爸敲门来了:“嘉慧!聂医生来了!在楼下等你呢!”
“呦!”洛嘉慧一下子坐了起来:“坏了!睡过头了!老爸怎么搞得!”细一想,一定会是老爸不忍心叫醒自己!不能怪老爸!快速的穿好衣服,来到客厅里,隔着窗户看了看外面,聂欢一身的迷彩服,十分英俊威武!气质不凡!她不由得有点莫名的驿动!
“闺女!东西已经收拾好了!你确定要跟着这个家伙去云游四海吗?”洛爸爸担忧道。
“那当然了!放心吧老爸!没事儿的!拜拜了!”拎起背包就走!
“嘉慧!”妈妈跑过来一把抱住了她:“妈舍不得你走!”一行清泪流在洛嘉慧的后背上!
“妈妈!别这样了!我还会回来的!不管我怎么样,我都会回家来的!就算是死,也要。。。。。。”
下面的话没说出来,被妈妈堵回去了:“胡说些啥?不许瞎说!你一定会没事儿的!没准回来的时候病就好了呢!妈妈爸爸在家里等着你回来!去吧!”
洛嘉慧最后看了一眼温馨的家:“等我回来!爸爸妈妈!走了!”推门而出,“咣当”一声关上了!夫妇俩纷纷落下伤感的泪水:“但愿我们的宝贝能够快快乐乐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嗨!”聂欢看着洛嘉慧也是一身的迷彩,不由得笑道:“喂喂喂!用得着这么配合我吗?情侣装呀!”
“对呀!你不是说像情侣一样去旅游吗?这样不是挺好玩的?看来我们俩还挺有默契的!”
聂欢心里话,废话!我们是注定的夫妻,能没有默契吗:“走了!看看我这越野车!怎么样?”
“哇!斯巴鲁越野王!好气派呀!我好喜欢!”洛嘉慧跳上车到。
“坐稳了!走你!”一脚油门,向郊外驶去!
“喂喂喂!聂欢!我们第一站去哪里呀?”
“泰山去过吗?”
洛嘉慧摇摇头:“没有!好玩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受一下吧!去泰山!走了!”直奔泰山而去!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首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气势雄伟磅礴,有“天下第一山”之称,被选为“中国十大名山”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泰山对中国人以及中华文化影响甚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诸多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掌故。泰山地处中华文化发源地,儒释道三教并存,宫观庙宇不计其数,历代君王及文人墨客都在泰山上留下过自己的诗文墨宝。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古人以“泰山北斗”来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且“太山'意为“大山”,先秦古文中,”大“、”太“通用。《骈雅训篆。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2]
泰山为五岳之首(five famous mountains),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一般指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泰山因其气势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3]
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泰山仰慕备至。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六朝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文化底蕴
泰山因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汉族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人类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 神山、文化宝库 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泰山泰山宗教发祥久远,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