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子铁了心的要住进翠微宫,李休怎么劝都没用,最后没有办法之下,他只得进宫将这件事告诉李治,李治也接到兕子今天宫的消息,只是他政务繁忙,实在没办法迎接,不过却也在宫里做了些准备,就等兕子来了,却没想到兕子非但不来,反而还要住进父亲去世的翠微宫。
李治也是粗通医理,当初他和平安郎去辽东时,还学过一些医术,自然知道兕子并不适合住在翠微宫,所以他干脆也扔下手中的政务亲自去劝说,劝说了半天的确有了效果,不过不是他把兕子说服了,而是兕子把他说服了,于是兕子也十分顺利的搬到了翠微宫居住,几天之后,李治正式将翠微宫改名为晋阳宫,并且赏赐给兕子做为她的别院。
李休本来还担心兕子住进晋阳宫后会触景生情导致病情加重,不过一段时间后,兕子的病情虽然有些小反复,但大体上还是在好转,而且兕子住在晋阳宫也有好处,一来方便孙思邈前去为她诊治,二来宁安也经常跑去陪她,甚至直接也搬到晋阳宫和兕子一起住,有好友相伴,使得兕子的心情也慢慢的好转了许多,这让李休才放下心来。
李世民的葬礼结束了,前来奔丧的各路亲王也该去了,李恪是第一个走的,不过因为新皇登基,他们这帮兄弟也都得到了新的封赏,封地也发生了变化,比如李恪就从扬州都督变成了广州都督,所以他也要去广州赴任,当然他在走之前也去了李休那里告别。
李治之所以将李恪从扬州调到广州,其实也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李恪在扬州经营多年,无论他有意还是无意,他在扬州都拥有了深厚的根基,也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心腹官员,所以若是让李恪在扬州再呆下去,只会让他成为当地的土皇帝,到时扬州百姓恐怕只知道有李恪,而不是有李治了,所以为了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考虑,李恪也必须换个地方任职。
当然李恪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他的其它兄弟也都遇到了同样的对待,不过李恪对此倒是十分看得开,并没有因此而生李治的气,因为他知道这也不是李治的本意,哪怕李治不愿意对他们这些兄弟动手,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不会任由他们在地方培植势力,所以在葬礼完成后,李恪第一个响应去了广州任职,以显示自己并没有私心。
除了李承乾这个前太子外,就数李恪在兄弟中的年纪最大,所以有了他带头,其它人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在几个月内,这些亲王们也纷纷离开长安去了自己的新封地。
李承乾是最后一个走的,本来他因谋反而被贬为庶人,但是李治念在兄弟亲情上,想要封他为国公,但李承乾却不愿意接受这个国公的爵位,而是宁愿用这个爵位换一个偏远的下州刺史。
说起来交州设立了都督府,治下有交州、爱州、峰州、棠州、罗伏州这五个州,而李承乾要去的则是最偏远的罗伏州,那里与林邑接壤,不但汉人数量少,而且民风剽悍,属于下州,十分的难以治理。
本来对于李承乾去交州担任刺史这件事,朝堂上有不少人都反对,主要就是担心李承乾身为前太子,万一手中有了实权,日后很可能会形成一个隐患。
不过李治却是力排众议,一来他相信李承乾这个大哥,二来他也有自信,自己都已经登基为帝,拥有整个帝国,而现在李承乾只是去了最偏远的罗伏州担任刺史,就算是李承乾真的有什么不臣之心,只凭罗伏州的那点实力根本不可能翻得了天。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罗伏州是交州的最南边,而交州又是大唐的最南边,可以说大唐对那里的统治十分薄弱,甚至每年连税收都收不上来,而且还要面临林邑国的蚕食,大唐的兵锋虽盛,但也不可能派太多的军队驻扎在那里,可以说对大唐来说,罗伏州就是个鸡肋,食之有味弃之可惜。
也正是综合上面的原因,所以李治才力排众议,将李承乾任命为罗伏州刺史,而李承乾在接到任命后,也立刻离开了长安,而他在走之前,也前去向李休辞行,师生二人也是聊了一天,第二天李承乾也带着家人离开了长安。
随着李承乾的离开,李世民的葬礼事宜也算是完全结束,李治也登基为帝,不过年号暂时还没有改,因为按照礼制,年号要明年才会改为新帝的年号,所以今年依然沿用贞观的年号。
“先生,父皇在临终前,曾经嘱托您和舅舅帮我主持朝政,现在舅舅倒是辅佐我处理政务,可是先生您是不是也来帮我一下?”晋阳宫中,李治陪着李休一边散步一边闲聊道,他们两个都是来探望兕子的,结果刚好遇上,就一起边走边聊。
“你舅舅擅长处理政务,有他帮你就足够了,相比之下,我在政务上却不怎么精通,平时帮你出出主意倒也没什么,至于出仕为官还是算了。”李休这时笑着拒绝道,他虽然答应了李世民要帮助李治,但却没说要再次出仕为官。
“先生您就别和我谦虚了,对您的才能,无论是父皇还是舅舅都是十分佩服,现在我刚刚登基,朝中的政务又多又复杂,而且牵扯到方方面面,我对政务方面的经验还有些不足,所以十分希望先生您能帮我。”李治这时并没有放弃,而是再次劝说道。
“你是我的学生,对我的性格也应该十分了解,所以你就不必再劝我了。”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他年轻时就不愿意为官,现在年纪大了,自然也更不愿意去官场上打滚了。
听到李休这么说,李治也只得叹了口气放弃了劝说李休的想法,随后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来到兕子的寝宫,不过两人刚准备进去,却没想到里面忽然冲出一个人来!
李治也是粗通医理,当初他和平安郎去辽东时,还学过一些医术,自然知道兕子并不适合住在翠微宫,所以他干脆也扔下手中的政务亲自去劝说,劝说了半天的确有了效果,不过不是他把兕子说服了,而是兕子把他说服了,于是兕子也十分顺利的搬到了翠微宫居住,几天之后,李治正式将翠微宫改名为晋阳宫,并且赏赐给兕子做为她的别院。
李休本来还担心兕子住进晋阳宫后会触景生情导致病情加重,不过一段时间后,兕子的病情虽然有些小反复,但大体上还是在好转,而且兕子住在晋阳宫也有好处,一来方便孙思邈前去为她诊治,二来宁安也经常跑去陪她,甚至直接也搬到晋阳宫和兕子一起住,有好友相伴,使得兕子的心情也慢慢的好转了许多,这让李休才放下心来。
李世民的葬礼结束了,前来奔丧的各路亲王也该去了,李恪是第一个走的,不过因为新皇登基,他们这帮兄弟也都得到了新的封赏,封地也发生了变化,比如李恪就从扬州都督变成了广州都督,所以他也要去广州赴任,当然他在走之前也去了李休那里告别。
李治之所以将李恪从扬州调到广州,其实也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李恪在扬州经营多年,无论他有意还是无意,他在扬州都拥有了深厚的根基,也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心腹官员,所以若是让李恪在扬州再呆下去,只会让他成为当地的土皇帝,到时扬州百姓恐怕只知道有李恪,而不是有李治了,所以为了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考虑,李恪也必须换个地方任职。
当然李恪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他的其它兄弟也都遇到了同样的对待,不过李恪对此倒是十分看得开,并没有因此而生李治的气,因为他知道这也不是李治的本意,哪怕李治不愿意对他们这些兄弟动手,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不会任由他们在地方培植势力,所以在葬礼完成后,李恪第一个响应去了广州任职,以显示自己并没有私心。
除了李承乾这个前太子外,就数李恪在兄弟中的年纪最大,所以有了他带头,其它人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在几个月内,这些亲王们也纷纷离开长安去了自己的新封地。
李承乾是最后一个走的,本来他因谋反而被贬为庶人,但是李治念在兄弟亲情上,想要封他为国公,但李承乾却不愿意接受这个国公的爵位,而是宁愿用这个爵位换一个偏远的下州刺史。
说起来交州设立了都督府,治下有交州、爱州、峰州、棠州、罗伏州这五个州,而李承乾要去的则是最偏远的罗伏州,那里与林邑接壤,不但汉人数量少,而且民风剽悍,属于下州,十分的难以治理。
本来对于李承乾去交州担任刺史这件事,朝堂上有不少人都反对,主要就是担心李承乾身为前太子,万一手中有了实权,日后很可能会形成一个隐患。
不过李治却是力排众议,一来他相信李承乾这个大哥,二来他也有自信,自己都已经登基为帝,拥有整个帝国,而现在李承乾只是去了最偏远的罗伏州担任刺史,就算是李承乾真的有什么不臣之心,只凭罗伏州的那点实力根本不可能翻得了天。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罗伏州是交州的最南边,而交州又是大唐的最南边,可以说大唐对那里的统治十分薄弱,甚至每年连税收都收不上来,而且还要面临林邑国的蚕食,大唐的兵锋虽盛,但也不可能派太多的军队驻扎在那里,可以说对大唐来说,罗伏州就是个鸡肋,食之有味弃之可惜。
也正是综合上面的原因,所以李治才力排众议,将李承乾任命为罗伏州刺史,而李承乾在接到任命后,也立刻离开了长安,而他在走之前,也前去向李休辞行,师生二人也是聊了一天,第二天李承乾也带着家人离开了长安。
随着李承乾的离开,李世民的葬礼事宜也算是完全结束,李治也登基为帝,不过年号暂时还没有改,因为按照礼制,年号要明年才会改为新帝的年号,所以今年依然沿用贞观的年号。
“先生,父皇在临终前,曾经嘱托您和舅舅帮我主持朝政,现在舅舅倒是辅佐我处理政务,可是先生您是不是也来帮我一下?”晋阳宫中,李治陪着李休一边散步一边闲聊道,他们两个都是来探望兕子的,结果刚好遇上,就一起边走边聊。
“你舅舅擅长处理政务,有他帮你就足够了,相比之下,我在政务上却不怎么精通,平时帮你出出主意倒也没什么,至于出仕为官还是算了。”李休这时笑着拒绝道,他虽然答应了李世民要帮助李治,但却没说要再次出仕为官。
“先生您就别和我谦虚了,对您的才能,无论是父皇还是舅舅都是十分佩服,现在我刚刚登基,朝中的政务又多又复杂,而且牵扯到方方面面,我对政务方面的经验还有些不足,所以十分希望先生您能帮我。”李治这时并没有放弃,而是再次劝说道。
“你是我的学生,对我的性格也应该十分了解,所以你就不必再劝我了。”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他年轻时就不愿意为官,现在年纪大了,自然也更不愿意去官场上打滚了。
听到李休这么说,李治也只得叹了口气放弃了劝说李休的想法,随后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来到兕子的寝宫,不过两人刚准备进去,却没想到里面忽然冲出一个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