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龙门石窟的风波(上)-懒散初唐推了几个女主角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龙门石窟的风波(上)-懒散初唐推了几个女主角-懒散初唐-笔趣阁
懒散初唐
作者:北冥老鱼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封禅结束之后,李世民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情绪,甚至这一路上还特意给自己放了假,大部分政务都交给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等人处理,至于他自己则放松下来欣赏着一路上的风景,遇到一些名胜古迹时,他也会带着李休等人跑去看一看,有时甚至还会留下一些题字。
可以说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这还是李休第一次见到他这么放松自己,不过这倒也是一件好事,毕竟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偶尔的放松一下也是应该的,特别是像李世民这种情况。
回程的路上依然十分的平静,路上有各地的官员安排住宿,倒也不用吃什么苦,而且从泰山到长安经过的这一段区域,也是大唐最为精华的区域,一路上见到的都是百官富裕、生活安定的景象,这也更让李世民也更加的放心,从里到外都洋溢着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这天李世民他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洛阳,这里是大唐的陪都,虽然离长安并不远,甚至当初还是李世民亲手打下来的,只不过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整天忙于政务,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外出,所以他来洛阳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这次封禅归来,他也特意吩咐暂时不回长安,而是打算在洛阳多住一段时间。
说起洛阳,就不能不提一个名胜古迹,那就是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虽然在唐朝时,龙门石窟的规模还很小,甚至据李休所知,唐代开凿的石窟占龙门石窟的六成以上,北魏占了三成,剩下的其它朝代加在一起才占了一成,所以李休现在能看到的也只有后世三分之一的石窟规模。
不过唐朝却是龙门石窟开凿最为兴盛的时代,特别是在李世民限制佛道之前的那段时间,因为天下太平,民间也十分的富裕,再加上佛教的兴盛,于是龙门这边新开凿的石窟数量也十分众多,这些石窟有些寺庙出资捐助的,也有些是私人出资捐助的,但更多的却是皇帝贵族出资修建的,比如北魏时期的洞窟,很多都是魏武帝下令修建的,这些洞窟的作用作用也是多种多样,比如祈福、驱病、还愿等等。
但是就在几年前,李世民听从李休的建议,对佛道两教都进行了限制,收缴了许多寺庙道观的土地,并且还禁止他们再放贷,甚至连出家人的数量都有了限制,如此一来,佛道两教也都出现了极大的衰退。
本来在李休想来,随着佛道两教的衰弱,龙门石窟这边的开凿肯定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些石窟会因此而停工,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佛道两教的实力虽然衰退了,但是龙门石窟的建造受到的影响却很有限,甚至规模相比之前还有所扩大。
后来李休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他虽然限制了佛道两教的规模,但是并不能立刻就改变人们的信仰,佛道两教都拥有数量庞大的信徒,这些人可以不去寺庙上香还愿,但是宗教对他们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生活之中,比如家中有人生病或去世了,有些人就会花钱在龙门建造几座石窟,以此来为家人祈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只是限制佛道两教的规模,防止他们手中掌握太多的土地或财富,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但并没有完全禁止两种宗教,事实上想要禁止也不可能,甚至连一些皇族大臣也依然信奉佛教,而大唐对宗教这方面其实也很宽容,只要他们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那么朝廷也懒得管他们,比如开凿龙门石窟这种事,虽然规模很大,但人家愿意出钱,朝廷也没有理由干预。
对于龙门修建石窟的事,李休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虽然有点浪费社会资源,但这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可以将大唐时期的艺术与人文记录下来,以便让后世的人从侧面了解到这个时代的一些情况。
李世民也早就听闻龙门石窟的大名,以前他倒是几次路过龙门这里,但却没有细看,毕竟当时他也没有欣赏风景的心情,现在好不容易放松下来,于是他在到达洛阳的第二天,就带上李休、长孙无忌等大臣,另外还有李泰也一起陪同来到龙门石窟。
那些正在建造,或者是刚刚完工的石窟并没有什么可看的,但是那些北魏时期就建造好的石窟却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因为北魏时期的很多洞窟都是北魏的皇帝下旨兴建的,不但规模宏大,而且洞中的雕像也是十分优美。
当下一行人边走边欣赏龙门石窟中的雕刻,李世民喜欢书法,遇到一些魏碑雕刻时,他还会停下来临摹一下,遇到特别感兴趣的石碑时,还会让人拓印下来,以便带回皇宫中时刻欣赏。
“咦?这座石窟为何没有完成?”不过就在走到其中一座石窟时,李世民却忽然露出惊讶的表情道,因为眼前这个石窟明显属于北魏时期的风格,但是却只有少数一些不太重要的佛像,而在主要位置上预留的空间,却只刻了个大概,一看就知道没有完工。
“启禀父皇,这里是宾阳洞,分为南、中、北三个洞窟,本来是北魏的宣武帝为父亲魏文帝做功德而建,只不过后来北魏宫廷发生变故,再加上主持这里建造的官员病逝,所以只完成了宾阳中洞,另外两个洞窟都没能完工,咱们所在的这个正是宾阳北洞。”李世民的话音刚落,只见李泰就立刻站出来回答道。
李泰曾经主持完成了《括地志》,对于天下的山川地理、名胜古迹也是再熟悉不过,而且他也时常来洛阳这里游玩,甚至在洛阳还有专门的府邸,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得他对龙门石窟这里的情况也是如数家珍,甚至从来到这里开始,他也有意将李世民带到这里,为的就是要给父亲一个“惊喜”。
可以说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这还是李休第一次见到他这么放松自己,不过这倒也是一件好事,毕竟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偶尔的放松一下也是应该的,特别是像李世民这种情况。
回程的路上依然十分的平静,路上有各地的官员安排住宿,倒也不用吃什么苦,而且从泰山到长安经过的这一段区域,也是大唐最为精华的区域,一路上见到的都是百官富裕、生活安定的景象,这也更让李世民也更加的放心,从里到外都洋溢着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这天李世民他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洛阳,这里是大唐的陪都,虽然离长安并不远,甚至当初还是李世民亲手打下来的,只不过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整天忙于政务,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外出,所以他来洛阳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这次封禅归来,他也特意吩咐暂时不回长安,而是打算在洛阳多住一段时间。
说起洛阳,就不能不提一个名胜古迹,那就是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虽然在唐朝时,龙门石窟的规模还很小,甚至据李休所知,唐代开凿的石窟占龙门石窟的六成以上,北魏占了三成,剩下的其它朝代加在一起才占了一成,所以李休现在能看到的也只有后世三分之一的石窟规模。
不过唐朝却是龙门石窟开凿最为兴盛的时代,特别是在李世民限制佛道之前的那段时间,因为天下太平,民间也十分的富裕,再加上佛教的兴盛,于是龙门这边新开凿的石窟数量也十分众多,这些石窟有些寺庙出资捐助的,也有些是私人出资捐助的,但更多的却是皇帝贵族出资修建的,比如北魏时期的洞窟,很多都是魏武帝下令修建的,这些洞窟的作用作用也是多种多样,比如祈福、驱病、还愿等等。
但是就在几年前,李世民听从李休的建议,对佛道两教都进行了限制,收缴了许多寺庙道观的土地,并且还禁止他们再放贷,甚至连出家人的数量都有了限制,如此一来,佛道两教也都出现了极大的衰退。
本来在李休想来,随着佛道两教的衰弱,龙门石窟这边的开凿肯定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些石窟会因此而停工,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佛道两教的实力虽然衰退了,但是龙门石窟的建造受到的影响却很有限,甚至规模相比之前还有所扩大。
后来李休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他虽然限制了佛道两教的规模,但是并不能立刻就改变人们的信仰,佛道两教都拥有数量庞大的信徒,这些人可以不去寺庙上香还愿,但是宗教对他们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生活之中,比如家中有人生病或去世了,有些人就会花钱在龙门建造几座石窟,以此来为家人祈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只是限制佛道两教的规模,防止他们手中掌握太多的土地或财富,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但并没有完全禁止两种宗教,事实上想要禁止也不可能,甚至连一些皇族大臣也依然信奉佛教,而大唐对宗教这方面其实也很宽容,只要他们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那么朝廷也懒得管他们,比如开凿龙门石窟这种事,虽然规模很大,但人家愿意出钱,朝廷也没有理由干预。
对于龙门修建石窟的事,李休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虽然有点浪费社会资源,但这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可以将大唐时期的艺术与人文记录下来,以便让后世的人从侧面了解到这个时代的一些情况。
李世民也早就听闻龙门石窟的大名,以前他倒是几次路过龙门这里,但却没有细看,毕竟当时他也没有欣赏风景的心情,现在好不容易放松下来,于是他在到达洛阳的第二天,就带上李休、长孙无忌等大臣,另外还有李泰也一起陪同来到龙门石窟。
那些正在建造,或者是刚刚完工的石窟并没有什么可看的,但是那些北魏时期就建造好的石窟却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因为北魏时期的很多洞窟都是北魏的皇帝下旨兴建的,不但规模宏大,而且洞中的雕像也是十分优美。
当下一行人边走边欣赏龙门石窟中的雕刻,李世民喜欢书法,遇到一些魏碑雕刻时,他还会停下来临摹一下,遇到特别感兴趣的石碑时,还会让人拓印下来,以便带回皇宫中时刻欣赏。
“咦?这座石窟为何没有完成?”不过就在走到其中一座石窟时,李世民却忽然露出惊讶的表情道,因为眼前这个石窟明显属于北魏时期的风格,但是却只有少数一些不太重要的佛像,而在主要位置上预留的空间,却只刻了个大概,一看就知道没有完工。
“启禀父皇,这里是宾阳洞,分为南、中、北三个洞窟,本来是北魏的宣武帝为父亲魏文帝做功德而建,只不过后来北魏宫廷发生变故,再加上主持这里建造的官员病逝,所以只完成了宾阳中洞,另外两个洞窟都没能完工,咱们所在的这个正是宾阳北洞。”李世民的话音刚落,只见李泰就立刻站出来回答道。
李泰曾经主持完成了《括地志》,对于天下的山川地理、名胜古迹也是再熟悉不过,而且他也时常来洛阳这里游玩,甚至在洛阳还有专门的府邸,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得他对龙门石窟这里的情况也是如数家珍,甚至从来到这里开始,他也有意将李世民带到这里,为的就是要给父亲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