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满在第二天就知道家里成了拆迁户的好消息。
她还记得当初带着文慧敏去‘满庭芳’看房子的时候就是这个打算来着,那会儿她还不知道老文同志和杨女士会做到现在这样。
对于本身就有能力的人来说,他们俩现在的小成绩根本就算不得是成就。但是对于以前的他们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更不用说上一世的他们了。
文从胜从一个脑瓜子还算灵活的技术人员变成了现在的小厂长,而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杨秋芝则成为了杨经理。
不说家里条件变好了多少,文小满光是看到他们俩干劲十足的样子就觉得很满足了。
接着杨经理又说起她和老文的打算:给姐妹俩在沪市和京城各买一套房子。
文小满倒是有一点点惊讶,老文同志那是以前在蓉城买房子都不愿意的人,一心只想着回去修老宅。
而杨秋芝其实打心底是不太愿意孩子离得太远的。她现在有些眼界了,但是受制于教育水平,眼界其实并不高。
没想到两人竟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
文小满知道这是好事儿,并没有觉得他们是好高骛远,还表示周末有时间的话会去外面多看看行情,了解了解政策。
至于文小满作为重活一世的人,为啥没有在房价最低的时候引导父母多买几套,好直接和房价一起起飞,跨越阶级呢?
她是这样想的:老文同志和杨女士两人其实都有很多局限性,包括她自己也是一样。
她从来没有炒房做生意的经历,这一世也没有资源,而且她深信人只能赚到认知以内的钱。
她知道房价会涨,但是她不觉得骤然乍富的一家子能守得住这个财富。
况且,她还有一个不能宣之于口的秘密在身上。她怕自己利用自己的“先知”去攫取过量的资源的话,系统会给她惩罚。
而很多关于家人朋友的惩罚,她是遭受不起的。
现在这样,一家子脚踏实地的就挺好,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
小满小满,小满则安。
文小满又问了问关于老家修路的事情,当时听说要拆迁了,文从胜是想要掏点钱把村里的路修一修的。
杨秋芝说道,“今年过年的时候回老家,到时候他们当面好说一点,不过我们也不会拿多少现钱,到时候看那些账怎么安排。这是村里的大好事,村支书应该会想办法多收点账回来的。”
母女俩聊完天,文小满就把这事儿放到一边去了。
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功课”要做,谁都不能代替别人成长。
绚丽多彩的十月很快就过去了,一眨眼京城就入了冬。
到十一月中旬的时候,京城就开始集中供暖了。
宿舍里的三人都是在南方的雨水里滋润着长大的,开了暖气之后暖和是暖和了,但是鼻子还有些不习惯。
这对于南方人来说实在是太干了啊喂!
文小满上一世没有去过北方感受过后世的暖气,但是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比现在要舒适很多的。
三人找别人打听了一些办法,接了一桶水摆在宿舍里,才感觉舒服一些。
过了这个阶段,南方的同学就渐渐地体会到了暖气的好处来了。
——不用在房间里还裹着大棉袄、穿着大棉鞋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不过每天的上下课路上还是挺考验南方的同学们的。
天气又冷了一些之后,文小满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冬天的“物理攻击”。
——那个北风,真的就跟刀子一模一样。
于是冬日的护肤课程又在张潇文同学的建议下,重新开了起来。
与此同时,今年才新创办的‘时事研究会’的活动慢慢开始多了起来。
这周末的时事研究会活动是与华大联合举办的‘圆桌会议’,外院的学子和华大的学子坐在一起,就今年发生的国际大事发表自己的观点。
时事研究会是采用的学术会员制度,无论是不是这个协会的成员,都可以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而且参加过一次之后,以后也就是这个协会的一员了。
这个制度跟他们创办之初提出的口号“为广大学子谋福利”,还是很吻合的。
除了校内外的交流之外,协会还和许多驻华大使馆有过合作。
比如有去各使馆参观的活动,还有把大使请过来和大家一起畅谈的活动。
文小满只要活动时间她有空,都会去参加。
这些活动既可以帮助她更好地理解别国的文化和政策,也可以让她打开更大的格局。
林峥也是一样,他碰到很感兴趣的活动的时候,那周末就不会回蓉城。
这次与华大共谈的圆桌会议邀请了华大国际关系研究专家赵博士,所讲的也都是与林峥专业相关的内容,所以他就没有回去了。
文小满这次也有空,两人就一起报名参加了本次活动。
“你上周回去看林爷爷,他好些了吗?”文小满在去华大的路上问道。
“变化不是很大,睡觉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林峥比上次平静了不少。
老人到了这个阶段,很多事情都避免不了。
林爷爷自己是一个对待生死很豁达的人,身边的人能够情绪稳定地陪他走完最后一段旅程,想必他也会走得更放心一些。
文小满想到那个把林峥支开,单独找她聊天的老人,“要是方便的话,你下次回去的时候,我跟你一起回去一趟吧。”
林峥露出一丝笑容,“哪有什么不方便的?不过周末两天赶飞机有些累,你自己还有那么多课业要完成,放寒假了回去看他也是一样的。”
文小满站定,“怎么会一样呢?没事的,赶两天飞机而已嘛,我还是能吃得消的。还是说你觉得我脑子比你笨,修两门专业一天都耽搁不得?”
林峥笑着摇了摇头,“你可是最厉害的文小满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