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最后的手术,我们要挑战禁区!?
第256章 最后的手术,我们要挑战禁区!?-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笔趣阁
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作者:半价炸鸡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前世,哪怕他已经是国医,依旧坚持每周上两三次门诊,挂号费是几十年前的标准,两块钱。
从未改变。
许秋的愿望其实很朴素,他绝不希望医疗资源成为富人的专属,任何人都有守住健康的权力。
“改一下吧。”
许秋突然说道。
医宣部的工作人员打起了精神,“许医生您说!”
“降低一些,挂号费调整为五元。”
“好的,调整为……嗯?!五块?许医生,您说的是五块吗?”
工作人员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以为自己听错了。
许秋点点头,道:“对,两块钱还不够格,再过几年,医术再长进一些,我应该就有资格换成两块钱了。”
这话让黎雪等人也震惊不已。
临海一院里边,光是主治医师的挂号费就是九元了。
许秋升了职称,挂号费反而进一步下探。
而且,听他的意思,挂号费越低反而越有本事……他现在觉得自己还没资格用两块钱的挂号费!
“许医生,我们……”黎雪等人欲言又止,突然觉得自己配不上九块钱的主治医师诊疗费了。
他们也动了念头,想要降低自己的挂号费。
这时,医宣部的同事默默地提醒道:“你们就不要想了,挂号费多少钱,也就许医生一个人能说了算,你们……调不调整和你们没关系啊!”
许秋也摇了摇头。
他这么做,是因为他一个月的薪水都快达到十万了。
达则兼济天下。biqugetν
像云梅、王凡这些人,每天都忙得累死累活,还在为房租、贷款忧虑,实在没必要做出这种选择。
如果将来有一天,他们真的到了许秋的地步,那时再考虑回馈社会,才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
第三天的手术考核如期而至。
许秋带着黎雪等人赶到考核地点时,发现会场出奇地安静。
仔细一看,才发现李明伟的旁边坐了一位头发半白的医生,对方神态威严,既有学者的严谨与考究,也有医者的精干与果断。
“那位是……大夏医学院阜外医院血管中心的主任,杨晨曦教授!”王凡惊了一跳。
黎雪被王凡吓了一跳,问道:“你还关注这个方面的人?”
杨晨曦,这个名字有些陌生,她和云梅等人都不太认识。
王凡竟然知道对方!
“你们当然不知道,阜外医院的血管中心,算是我们大夏走在人工血管研制最前沿的团队了……他们跟协和、华西等常年开展合作,所以,柳寺、史丰他们都认识杨教授。”
王凡颇有些得意,接着说道:“许哥不是跑去研制人工血管了吗?我估摸着他肯定能搞出点东西来,为了装逼的时候有点水准,所以提前了解了这个领域的讯息……”
“……”
难怪王凡会认识杨晨曦,果然,出风头的事情他是一件都不想落下啊!
……
许秋落座后,又等了七八分钟,考核时间到了。
杨晨曦站起来,简单地宣布了考核方式、要求。
手术考核,一共有两天。
两天的时间里,参赛队伍在协和的各个病房内轮转,挑选要做手术的病人。
手术完成后,将由整个考官组共十四人,对手术视频进行分析,从而给出最终分数。
这种考核方式,对于病人、医生、协和三方来说,都有好处。
能进决赛的,都是来自各省的顶尖医生,他们年轻有为,身体、智力、精力、能力等都处于人生最巅峰的上升期,让他们实施手术,绝对不会比协和本院的医生要差多少。
对医生来说,这也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
他们可以学习到顶尖医院协和的运作方式、调度策略,以及从术前准备一直到术后护理的细节安排,这都是在自己医院看不到的东西。
而协和……
也可以借此缓解积攒已久的病人库存。
协和这边,病人太多,医生太少,很多病人的手术甚至安排到了两三个月之后。
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医生团队,为了取得高分,肯定会选择复杂的手术病人。
四十支队伍,那意味着两天内可以消化掉四十台棘手的手术。
往年的名刀大赛到了这一环节,就没有团队出过错,目前为止手术成功率为百分之百,因此协和不用担心医生医术——这是对各省医疗体制的信心。
另一个方面。
医生感受协和先进体制、管理思路的同时,协和也会反过来吸引医生。
往年就有不少医生被协和相中,而后直接被协和的人事部挖了过来……
……
手术考核,每年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杨晨曦宣布完毕后,不少医生已经跃跃欲试——他们都是提前了解过协和目前住院病人的情况,有些团队甚至早就物色好了手术人选。
然而,柳寺、史丰等人,却依旧坐在座位上,静静地等待着。
杨晨曦可是国内第一个造出7人工血管的医生兼科学家、商人啊,他来当本场考核的考官,自然不可能只是宣布个比赛流程这么简单。
果然!
在场面躁动起来之前,杨晨曦再次拍了拍桌子,道:“安静!”
他环顾四周,道:“今年,除了在协和病区内选择一位病人,你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
“做一例人工血管移植修复肢体血管手术!”
除了柳寺、史丰等少数知道内情的人,全程都哗然了。
“人工血管移植?!”
“这不是杨教授最擅长的领域么,为什么突然进行这个考核?”
“难度太高了,人体大腿根动脉的的直径只有7.8毫米,腘动脉则只有6.5毫米,都快逼近六毫米的禁区了!”
“如果是后者,6.5毫米……莫非杨教授又研制出什么新型人工血管了?!”
众人惊讶的同时,也感到振奋。
人工血管植入的指南中有一条,不宜使用直径小于八毫米的人造血管。
这也意味着,八毫米以下,既是对术者的考验,又是对材料本身的检验。
事实上,不论是大夏,还是全球医学界,八毫米以下的血管都是雷区,六毫米之下则是禁区。
如今杨晨曦竟然要带着他们这批人去挑战八毫米,甚至逼近六毫米的肢体血管……目的又是什么?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