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卖,两样加起来一共十万块,二位要是想买,我就说说这物件的来历,不想买的话,请不要耽误我做生意……”
摊主看常闲的神色,应该是个玩家,脸上也不是那么难看了,口头也跟着和缓下来。
只是常闲同学的打扮也不像款爷,不知道他是否能买的起,毕竟十万块,在如今的2004年,对于一般人而言,也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哦?您知道这葫芦的来历?那劳您先说说吧。”
常闲闻言笑了笑。
“这是三河刘的火绘云龙葫芦。”
摊主一边说一边接过常闲递过去的葫芦,小心的放在了报纸上。
“还有呢?三河刘是谁,你可还没说呢,它怎么就值十万块钱啊?”
郑大记者正等着听故事呢,这就没了?
这地方也兴断更的?
她今天看了这么些个摊位,故事一个比一个跌宕起伏,这也太简单粗暴了好吧。
“这是三河刘的葫芦,是好东西,你不懂就别买,反正它就值十万,少一分我都不卖。”
摊主有些恼羞成怒,其实他对于古玩一窍不通,只是在之前打听过一点一鳞半爪的,哪里知道那里面的道道。
“柱子,好好说话,发什么火呀,这位小姐,对不起啊,您别生气,我这孩子是个急脾气,您要是得空,我给您说道说道……”
旁边那大婶儿原本只在一边儿呆着,见小伙儿情绪不对,立马过来道歉,说话间咬了咬唇角,似乎是有些渴了。
“没事没事,您喝水,那劳您给咱们说说……”
常闲手头正好有瓶没喝的水,一把拧开,给大婶儿递了过去。
大婶儿也没客气,她本来就有心事,这会遇到人了,也就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的事情说了出来。
……
这大婶儿一家是蓟县人,她男人有一手的木匠活,家境不算富裕倒也能吃上饭。
家里两个儿子也都争气,大儿子高中毕业后一直在京城打工,老二今年也考上了大学,眼见着日子就有盼头了。
只是老二的大学学费让这个家有些捉襟见肘,大儿子结婚不久,家里不多的积蓄已经没了。
他男人为了给儿子挣点学费,自己上山去偷伐木料,谁知道被护林队的发现了,仓促中从山上滚了下来,把腿给摔断了,这下不单单人受了伤,还要被罚款五千块,顿时让这个家庭陷入了愁苦之中。
这两件东西本来是她两个儿子幼时的玩具,现在老伴躺在医院里,再没钱救治恐怕一条腿就保不住了,满屋子找辙,这才将主意打到这两件东西上。
说到这两件东西,原本也不是他们家的,是当年那个特殊年代的风潮下,她男人跟着人屁股后头顺的。
据说被冲击的那位,当年还是个什么贝子的后代来着。
今天大清早就出门赶到津门,看看能不能卖出去。
到了津门之后,问了几个人才知道这应该在古玩市场卖,母子俩从沈阳道问到鼓楼,价格最高也只出了四万块。
他们觉得太低了,准备再撂会儿就趁早回去,看能不能联系一下拍卖行卖掉。
大婶一边说,一边叹气,事情没有办成,来回还花了几十块的车票钱。
大婶儿看常闲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的点头,小声的问道:“小哥,这东西您看中没?要不给您便宜……”
大婶儿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后面几乎都是细不可闻了,虽然儿子信誓旦旦的说如何如何,可经过前面几家店铺出的价,她也感觉分到自己儿子的色厉内荏。
“不行,不能便宜,十万已经很低了!”
那边的小伙儿急了,“娘,这事儿您得听我的!”
又转头跟常闲说道:“事儿就这样,价儿也就这样,您要乐意,咱也就这样,您要不乐意,咱也就这样!”
嚯!刚从相声茶馆出来,又听一段,津门此地果然是藏龙卧虎。
看郑芒又要说话,常闲让她稍安勿躁,微笑问道:“十万块?两件一起?”
“十万块,两件一起。少一块也不行,多一块也不要。”
年轻摊主声音大了一些,顿了一顿,不过语气很坚定。
“十万块……”
常闲毕竟只是二把刀,对杂项并不了解。这个价格让他没有十足把握,他口中沉吟,心里盘算。
“不知道他们故事是真是假,也不知道他们所说店铺给价四万是真是假,但这两件东西肯定是真的。”
“那蛐蛐罐就算不是那位本朝的,最起码也是乾隆以前的官窑,道光以后的青花绝对没有那品相。”
“两件东西十万块,再怎么也不会赔到哪儿去,要真是那位的蛐蛐罐儿,那就赚大发了。”
在心里暗自计算了后,常闲伸手把两件东西拿起来道:“得,十万就十万,爷们要了。”
“小闲子,你还真花十万买这么个……”
一旁的郑芒实在是忍不住了,刚才她可是也看了,就这么一破葫芦加一破罐子,哪里值十万啊?
话说现如今津门的房价上涨,十万块也能买个五十平米独单呢。
常闲拍拍郑芒,表示自己心里有数,跟摊位询问道:“哥们,手头没这么多现金,转账行不行?”
那年轻摊主正在发愣,这还真的卖掉了?
十万块?
看着那蝈蝈葫芦和蛐蛐罐儿被人拿走,眼中流露出一丝不舍,毕竟,那也是他少时的回忆呢!
旁边的大婶儿看儿子发愣,捏了他一下:“柱子,问你话呢!”
摊主反应过来,总算是咧嘴笑道:“行啊,怎么不行,我把账号给您。”
常闲把东西给郑芒拿着,转完账后,又将东西简单包了一下放到背包里,笑道:“行了,哥们,您查询一下……”
想到他们是蓟县的,今儿还得回去,又问道:“您二位怎么安排,我们开着车,要不要正好送你们去车站……”
“不用,不用,可不敢麻烦你们,我知道怎么走。”
年轻的摊主看来还是有些戒备心理,那边的大婶口中连声道谢,却也是不用他们送。
“行,那咱们就先走了,祝家里的大叔早日康复!”
常闲点点头,看看旁边撅嘴的郑大记者,呵呵一乐:“走,姐们,咱吃饭去,请您吃狗不理。”
他乐呵呵的迈开步子:“吃了狗不理,带你去沈阳道见见我那位师兄,正好请他看看这两件东西的成色!”
摊主看常闲的神色,应该是个玩家,脸上也不是那么难看了,口头也跟着和缓下来。
只是常闲同学的打扮也不像款爷,不知道他是否能买的起,毕竟十万块,在如今的2004年,对于一般人而言,也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哦?您知道这葫芦的来历?那劳您先说说吧。”
常闲闻言笑了笑。
“这是三河刘的火绘云龙葫芦。”
摊主一边说一边接过常闲递过去的葫芦,小心的放在了报纸上。
“还有呢?三河刘是谁,你可还没说呢,它怎么就值十万块钱啊?”
郑大记者正等着听故事呢,这就没了?
这地方也兴断更的?
她今天看了这么些个摊位,故事一个比一个跌宕起伏,这也太简单粗暴了好吧。
“这是三河刘的葫芦,是好东西,你不懂就别买,反正它就值十万,少一分我都不卖。”
摊主有些恼羞成怒,其实他对于古玩一窍不通,只是在之前打听过一点一鳞半爪的,哪里知道那里面的道道。
“柱子,好好说话,发什么火呀,这位小姐,对不起啊,您别生气,我这孩子是个急脾气,您要是得空,我给您说道说道……”
旁边那大婶儿原本只在一边儿呆着,见小伙儿情绪不对,立马过来道歉,说话间咬了咬唇角,似乎是有些渴了。
“没事没事,您喝水,那劳您给咱们说说……”
常闲手头正好有瓶没喝的水,一把拧开,给大婶儿递了过去。
大婶儿也没客气,她本来就有心事,这会遇到人了,也就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的事情说了出来。
……
这大婶儿一家是蓟县人,她男人有一手的木匠活,家境不算富裕倒也能吃上饭。
家里两个儿子也都争气,大儿子高中毕业后一直在京城打工,老二今年也考上了大学,眼见着日子就有盼头了。
只是老二的大学学费让这个家有些捉襟见肘,大儿子结婚不久,家里不多的积蓄已经没了。
他男人为了给儿子挣点学费,自己上山去偷伐木料,谁知道被护林队的发现了,仓促中从山上滚了下来,把腿给摔断了,这下不单单人受了伤,还要被罚款五千块,顿时让这个家庭陷入了愁苦之中。
这两件东西本来是她两个儿子幼时的玩具,现在老伴躺在医院里,再没钱救治恐怕一条腿就保不住了,满屋子找辙,这才将主意打到这两件东西上。
说到这两件东西,原本也不是他们家的,是当年那个特殊年代的风潮下,她男人跟着人屁股后头顺的。
据说被冲击的那位,当年还是个什么贝子的后代来着。
今天大清早就出门赶到津门,看看能不能卖出去。
到了津门之后,问了几个人才知道这应该在古玩市场卖,母子俩从沈阳道问到鼓楼,价格最高也只出了四万块。
他们觉得太低了,准备再撂会儿就趁早回去,看能不能联系一下拍卖行卖掉。
大婶一边说,一边叹气,事情没有办成,来回还花了几十块的车票钱。
大婶儿看常闲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的点头,小声的问道:“小哥,这东西您看中没?要不给您便宜……”
大婶儿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后面几乎都是细不可闻了,虽然儿子信誓旦旦的说如何如何,可经过前面几家店铺出的价,她也感觉分到自己儿子的色厉内荏。
“不行,不能便宜,十万已经很低了!”
那边的小伙儿急了,“娘,这事儿您得听我的!”
又转头跟常闲说道:“事儿就这样,价儿也就这样,您要乐意,咱也就这样,您要不乐意,咱也就这样!”
嚯!刚从相声茶馆出来,又听一段,津门此地果然是藏龙卧虎。
看郑芒又要说话,常闲让她稍安勿躁,微笑问道:“十万块?两件一起?”
“十万块,两件一起。少一块也不行,多一块也不要。”
年轻摊主声音大了一些,顿了一顿,不过语气很坚定。
“十万块……”
常闲毕竟只是二把刀,对杂项并不了解。这个价格让他没有十足把握,他口中沉吟,心里盘算。
“不知道他们故事是真是假,也不知道他们所说店铺给价四万是真是假,但这两件东西肯定是真的。”
“那蛐蛐罐就算不是那位本朝的,最起码也是乾隆以前的官窑,道光以后的青花绝对没有那品相。”
“两件东西十万块,再怎么也不会赔到哪儿去,要真是那位的蛐蛐罐儿,那就赚大发了。”
在心里暗自计算了后,常闲伸手把两件东西拿起来道:“得,十万就十万,爷们要了。”
“小闲子,你还真花十万买这么个……”
一旁的郑芒实在是忍不住了,刚才她可是也看了,就这么一破葫芦加一破罐子,哪里值十万啊?
话说现如今津门的房价上涨,十万块也能买个五十平米独单呢。
常闲拍拍郑芒,表示自己心里有数,跟摊位询问道:“哥们,手头没这么多现金,转账行不行?”
那年轻摊主正在发愣,这还真的卖掉了?
十万块?
看着那蝈蝈葫芦和蛐蛐罐儿被人拿走,眼中流露出一丝不舍,毕竟,那也是他少时的回忆呢!
旁边的大婶儿看儿子发愣,捏了他一下:“柱子,问你话呢!”
摊主反应过来,总算是咧嘴笑道:“行啊,怎么不行,我把账号给您。”
常闲把东西给郑芒拿着,转完账后,又将东西简单包了一下放到背包里,笑道:“行了,哥们,您查询一下……”
想到他们是蓟县的,今儿还得回去,又问道:“您二位怎么安排,我们开着车,要不要正好送你们去车站……”
“不用,不用,可不敢麻烦你们,我知道怎么走。”
年轻的摊主看来还是有些戒备心理,那边的大婶口中连声道谢,却也是不用他们送。
“行,那咱们就先走了,祝家里的大叔早日康复!”
常闲点点头,看看旁边撅嘴的郑大记者,呵呵一乐:“走,姐们,咱吃饭去,请您吃狗不理。”
他乐呵呵的迈开步子:“吃了狗不理,带你去沈阳道见见我那位师兄,正好请他看看这两件东西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