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油子卫嘴子。
从清末到民国,津京两地最爱的艺术形式一是京剧二就是相声。
为什么津京两地出说相声的?
也不为什么,要挖人参您就得去东北,要挖虫草您就得去西藏,要找说相声的就得来津京,这两地就出这个。
鼓楼有一个相声茶馆,但地方比较偏,在一家湾湾餐厅的后头,在老城厢一带名头不小。
常闲带着郑芒一边问路,一边买着零嘴,等到地方,手头居然拎满了食品小袋,什么二嫂子煎饼,熟梨糕、还有四大张中的皮糖张、果仁张以及崩豆张。
这茶馆和街边的建筑一样,都是仿古建筑,外墙贴着相声大师马三立的画像,特别逗乐,还挂着几个红灯笼。
里面跑堂的人都穿着不伦不类的古代衣饰,看见有人进来,门口的一伙计,立刻拖着长音大声喊道:“有客到………“
马上迎过来一个二十出头穿着旗袍的女孩,只是脚上搭配的运动鞋,颇有些煞风景,看得常闲心中暗笑。
服务员引着二人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来后,常闲要了两份五十块的茶水套餐,问问郑芒的意见,点了一壶金骏眉,要了几样点心,悠哉悠哉的等着台上的动静。
厅堂内的看座都是传统的方木桌,最能够唤醒记忆的舞台上,红帘作为背景,左右各有一个“门”,上台的门名为“入相”,出.台的则名为“出将”。
常闲逛了这一阵,也有点累了,一个战术后仰靠在椅子上:“一边嗑瓜子,一边听相声,要的就是这原汁原味儿!”
他嘬了一口:“唉,这茶叶可是欠了点儿哈……”
“常闲,刚才那事你还没给我解释呢,赶紧着啊?“
茶好茶坏对于郑芒而言并不重要,北方人喝茶都习惯拿个大茶杯子,口重的就放个小半杯茶叶,一泡就是一天,很少有南方人喝茶的细致。
郑大记者也不例外,吃着点心喝着茶,一双眼睛却是紧盯着常闲。
看到郑大记者如此执着,刨根问底的,常闲叹了口气,道:“姐姐,您这好奇心太强,古玩行里道道太多,水深,我也才刚刚入行,现在是文明社会,再怎么着也有底线,搁解放前,那真是会死人的。”
常闲却是不知道女人的心理,越是这么说,郑大记者越是来劲,丹凤眼圆睁:“说嘛说嘛!”
“我新入行,道行浅,我姑妄言之,您也就这么姑妄听之,当一乐……”
常闲苦笑,看看周边没人,悄声道:“所谓的说新不说旧,意思就是这玩意儿是真的老的,那就不用说了,要是新的,赝品,那就必须要把赝的地方明确的指出来。一句话,说的不是真假,说的是为什么假。”
他冷笑道:“我又没有坏规矩,凭什么跟他说新不说旧?他要说也行,咱们就斗口。”
“就是这个,斗口,什么是斗口?”
郑芒就好奇这个,被吊了半天的味口了。
偏偏常闲不急不慢的指指前边儿,就说话这会儿功夫,台上开张了。
常闲举目四顾,台下稀稀拉拉的坐着这么十几二十位,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一个个儿的旁若无人的扯淡。
郑芒也是微微蹙眉,现在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看来这茶馆相声也有点溃不成军啊。
首先登场的是一位小黑胖子,上去拱拱手,慢条斯理地道:
“在下姓王,出身津门,与诸位相会实属缘分。我呢,学艺很杂,评书、相声、戏曲都会一点,今天表演的是一段评剧。”
“古代给人唱堂会,东家高兴了哗哗往上扔钱,我可不敢让诸位扔……”
小黑胖子来个大喘气,“当然,我让扔您也不干啊!“
“哈哈!“
常闲和郑芒对视一乐。
“今天这段呢,大家耳熟能详,叫《桃花庵》。您要看高兴了,鼓个掌叫个好,我就心满意足了。您要觉着不好,骂两声我低头听着,以后改进….…“
小黑胖子鞠了个躬,呀呀呀开唱。
评剧在东北、华北流传甚广,这个年龄的人基本都听过。
反正听着蛮好,下面也哗哗哗稀稀拉拉的给鼓掌。
……
趁着空闲,常闲往口里丢了一粒崩豆儿,继续道:“在古玩行当里有个说法,叫做“斗口”。
“斗口这个词儿呢,本来是旗人玩鸟的术语,意思是斗口不斗手,不玩真的。”
“后来演变到古玩行当,就成了卖主儿不是真的要卖玩意儿,而是要考较收宝之人的眼力。”
“这种试探是明目张胆的,几乎算是一种挑衅,一般只有卖主儿跟收宝的有深仇大恨,成心要砸人招牌,才会这么干。”
郑芒一边嗑瓜子一边思索道:“你是想在斗口的时候提条件,他要敢应斗,你就敢往死里怼他?他怎么就知道自己斗不过呢?”
常闲笑道:“斗口下彩是规矩啊,他敢应我就敢提,我都给他提醒了,他的东西是狗打醋,他只能服软了。”
他向郑芒挑挑眉毛:“就您先挑的那玉佩,连新提油都算不上,只能叫个狗打醋“。
……
接下来是一段相声。
上来这哥儿俩形象很有特点,小个儿逗哏看上去油滑机灵,大个儿捧哏看上去憨厚老实,像地主家的傻儿子似的,但一抖包袱,才发现那捧哏是扮猪吃老虎型。
两人年纪不大,功夫却老道,包袱抖得脆,时不时就将人逗得哈哈一笑。
……
“你太缺钱了你,没听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吗?”
“哪句?”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盗墓。”
“人家是少生孩子多种树。”
“树,树边上有墓,还得盗。”
“可是咱说相声的盗墓没得经验。”
“练呐。”
“盗墓怎么练呢?”
“拿你们家祖坟练。”
“凭什么呀?怎么不拿你们家祖坟练呢?”
“我们老祖宗什么都不是。你们老祖宗是盐商,再着说你不是说你家老祖宗的那陪葬品……是吧。”
“对……练。”
“这么着,咱们先买60斤炸药。”
“你买炸药干吗?”
“埋你们家祖坟里,埋好了,我一摁,砰……冒青烟了。”
“哥,太狠了吧,60斤炸药,你快看看吧,我们老祖宗腿都炸树上去了。”
……
这相声确实逗,而且干净,把郑芒笑得花枝乱颤的,她招手把服务员叫过来,指指台上道:“麻烦给这哥儿俩送俩花篮儿!”
服务员脸都笑开了,连声道谢走开。
这是茶馆的传统,花篮就是彩,一个花篮儿五十,可以循环使用的花篮类似于赏钱,但是又要含蓄而尊重。
台上那哥儿俩收到花篮,精神一震,对着常闲这边深鞠一躬,继续卖力在台上使活儿。
从清末到民国,津京两地最爱的艺术形式一是京剧二就是相声。
为什么津京两地出说相声的?
也不为什么,要挖人参您就得去东北,要挖虫草您就得去西藏,要找说相声的就得来津京,这两地就出这个。
鼓楼有一个相声茶馆,但地方比较偏,在一家湾湾餐厅的后头,在老城厢一带名头不小。
常闲带着郑芒一边问路,一边买着零嘴,等到地方,手头居然拎满了食品小袋,什么二嫂子煎饼,熟梨糕、还有四大张中的皮糖张、果仁张以及崩豆张。
这茶馆和街边的建筑一样,都是仿古建筑,外墙贴着相声大师马三立的画像,特别逗乐,还挂着几个红灯笼。
里面跑堂的人都穿着不伦不类的古代衣饰,看见有人进来,门口的一伙计,立刻拖着长音大声喊道:“有客到………“
马上迎过来一个二十出头穿着旗袍的女孩,只是脚上搭配的运动鞋,颇有些煞风景,看得常闲心中暗笑。
服务员引着二人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来后,常闲要了两份五十块的茶水套餐,问问郑芒的意见,点了一壶金骏眉,要了几样点心,悠哉悠哉的等着台上的动静。
厅堂内的看座都是传统的方木桌,最能够唤醒记忆的舞台上,红帘作为背景,左右各有一个“门”,上台的门名为“入相”,出.台的则名为“出将”。
常闲逛了这一阵,也有点累了,一个战术后仰靠在椅子上:“一边嗑瓜子,一边听相声,要的就是这原汁原味儿!”
他嘬了一口:“唉,这茶叶可是欠了点儿哈……”
“常闲,刚才那事你还没给我解释呢,赶紧着啊?“
茶好茶坏对于郑芒而言并不重要,北方人喝茶都习惯拿个大茶杯子,口重的就放个小半杯茶叶,一泡就是一天,很少有南方人喝茶的细致。
郑大记者也不例外,吃着点心喝着茶,一双眼睛却是紧盯着常闲。
看到郑大记者如此执着,刨根问底的,常闲叹了口气,道:“姐姐,您这好奇心太强,古玩行里道道太多,水深,我也才刚刚入行,现在是文明社会,再怎么着也有底线,搁解放前,那真是会死人的。”
常闲却是不知道女人的心理,越是这么说,郑大记者越是来劲,丹凤眼圆睁:“说嘛说嘛!”
“我新入行,道行浅,我姑妄言之,您也就这么姑妄听之,当一乐……”
常闲苦笑,看看周边没人,悄声道:“所谓的说新不说旧,意思就是这玩意儿是真的老的,那就不用说了,要是新的,赝品,那就必须要把赝的地方明确的指出来。一句话,说的不是真假,说的是为什么假。”
他冷笑道:“我又没有坏规矩,凭什么跟他说新不说旧?他要说也行,咱们就斗口。”
“就是这个,斗口,什么是斗口?”
郑芒就好奇这个,被吊了半天的味口了。
偏偏常闲不急不慢的指指前边儿,就说话这会儿功夫,台上开张了。
常闲举目四顾,台下稀稀拉拉的坐着这么十几二十位,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一个个儿的旁若无人的扯淡。
郑芒也是微微蹙眉,现在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看来这茶馆相声也有点溃不成军啊。
首先登场的是一位小黑胖子,上去拱拱手,慢条斯理地道:
“在下姓王,出身津门,与诸位相会实属缘分。我呢,学艺很杂,评书、相声、戏曲都会一点,今天表演的是一段评剧。”
“古代给人唱堂会,东家高兴了哗哗往上扔钱,我可不敢让诸位扔……”
小黑胖子来个大喘气,“当然,我让扔您也不干啊!“
“哈哈!“
常闲和郑芒对视一乐。
“今天这段呢,大家耳熟能详,叫《桃花庵》。您要看高兴了,鼓个掌叫个好,我就心满意足了。您要觉着不好,骂两声我低头听着,以后改进….…“
小黑胖子鞠了个躬,呀呀呀开唱。
评剧在东北、华北流传甚广,这个年龄的人基本都听过。
反正听着蛮好,下面也哗哗哗稀稀拉拉的给鼓掌。
……
趁着空闲,常闲往口里丢了一粒崩豆儿,继续道:“在古玩行当里有个说法,叫做“斗口”。
“斗口这个词儿呢,本来是旗人玩鸟的术语,意思是斗口不斗手,不玩真的。”
“后来演变到古玩行当,就成了卖主儿不是真的要卖玩意儿,而是要考较收宝之人的眼力。”
“这种试探是明目张胆的,几乎算是一种挑衅,一般只有卖主儿跟收宝的有深仇大恨,成心要砸人招牌,才会这么干。”
郑芒一边嗑瓜子一边思索道:“你是想在斗口的时候提条件,他要敢应斗,你就敢往死里怼他?他怎么就知道自己斗不过呢?”
常闲笑道:“斗口下彩是规矩啊,他敢应我就敢提,我都给他提醒了,他的东西是狗打醋,他只能服软了。”
他向郑芒挑挑眉毛:“就您先挑的那玉佩,连新提油都算不上,只能叫个狗打醋“。
……
接下来是一段相声。
上来这哥儿俩形象很有特点,小个儿逗哏看上去油滑机灵,大个儿捧哏看上去憨厚老实,像地主家的傻儿子似的,但一抖包袱,才发现那捧哏是扮猪吃老虎型。
两人年纪不大,功夫却老道,包袱抖得脆,时不时就将人逗得哈哈一笑。
……
“你太缺钱了你,没听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吗?”
“哪句?”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盗墓。”
“人家是少生孩子多种树。”
“树,树边上有墓,还得盗。”
“可是咱说相声的盗墓没得经验。”
“练呐。”
“盗墓怎么练呢?”
“拿你们家祖坟练。”
“凭什么呀?怎么不拿你们家祖坟练呢?”
“我们老祖宗什么都不是。你们老祖宗是盐商,再着说你不是说你家老祖宗的那陪葬品……是吧。”
“对……练。”
“这么着,咱们先买60斤炸药。”
“你买炸药干吗?”
“埋你们家祖坟里,埋好了,我一摁,砰……冒青烟了。”
“哥,太狠了吧,60斤炸药,你快看看吧,我们老祖宗腿都炸树上去了。”
……
这相声确实逗,而且干净,把郑芒笑得花枝乱颤的,她招手把服务员叫过来,指指台上道:“麻烦给这哥儿俩送俩花篮儿!”
服务员脸都笑开了,连声道谢走开。
这是茶馆的传统,花篮就是彩,一个花篮儿五十,可以循环使用的花篮类似于赏钱,但是又要含蓄而尊重。
台上那哥儿俩收到花篮,精神一震,对着常闲这边深鞠一躬,继续卖力在台上使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