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谷实和清河郡王他们,商成就回了家。他喝了不少酒,又顶着初夏晌后的骄阳下骑马来回走了小十里的路,日头晒酒劲蒸,内外交征出了一身的汗,醺醺的醉意便消褪了不少。
到家以后,他的两个女人,桑秀和真奴,已经帮他预备好了热水。他美美地洗了个热水澡,换上一身干净衣服,踢趿着一双懒口布鞋,手里拿着一卷《孙子兵法》,走到堂屋前的滴水檐下。
庭院里很安静。太阳已经向西,院子里嶙峋的假山被映照出长长的影子,一直拖到房檐下。假山下的一畦花圃,绿盈盈的草毯上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那只不知道真奴从哪里拣回来的小花猫,眼下正鼓着滚圆的肚皮,四脚朝天地躺在草丛里,惬意地打着呼噜。几只麻雀在假山石上蹦来跳去,不时地叽喳两声,似乎是在讨论小花猫能不能答应它们下去找食的问题……
他和往常歇晌时一样,带着一丝满足的微笑,坐到滴水檐下的竹躺椅上。
躺椅边的小案上已经摆上了一壶鲜茶汤,滚水的白汽从壶嘴里地袅袅地升起来,拉出一条直线,渐渐地消逝在空气里。在装茶水的铜壶旁边,摆着一个青底玉纹的瓷盏,杂乱无章的浅白色斑点爬满了青灰色的盏壁。他坐下来,先不忙看书,先给自己倒了盏茶汤。清亮的茶汤从壶嘴倾泻到瓷盏里,盏里立刻热汽蒸腾;等茶水将近盏的三分之二的位置,他停下了壶,绕有兴趣地等待着那个奇妙万端变幻无方的时刻……盏里的茶汤渐渐平静下来,水面上浮着一层白雾。他轻轻地吁了口气,聚集在一起的雾汽一下就散开了,就在这一刹那,那些原本看上去似乎是瓷盏上瑕疵的玉色条纹,骤然间便聚合在一起,变成了一只仿佛正在清溟中振翅翱翔的燕雀,随着汽雾的盘旋弥散,它的影姿也随着变化,忽尔展翅忽而剪尾,目瞪喙张,宛似正在不绝地啼鸣……可惜的是,他这口气吹得稍微大了一点,茶汤的雾汽只聚合了两三次就变淡了,那只寄伏在盏中的燕雀也重新散成了纷乱的纹路。
商成惋惜地摇了下头。这是他搬来庄上时,别人送他的礼物。从第一次见识到它的神奇之处,他就彻底地喜欢上了。这个名叫“青鸟”的茶盏真的是不可思议。他发现,那只燕雀并不是每回盛上茶汤都一定会出现。首先,倒进盏里的必须是滚水,但又不能是真正的滚水,必须是滚了的水再稍微晾凉一刻,然后才有可能会“唤醒”它;是的,只是有可能而已,因为它不是每天都会出现,每出现一回,再看见它就需要间隔一两天;至于间隔的时间长短,这要看当时的天气,天气凉爽就是十数个时辰,天气热就需要一天多两天。有时候,他看见这个在瓷盏里活灵活现的精灵,忍不住就会想,把他的,这小东西竟然也知道冷热不成!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玩笑话。但每当看见这个瓷盏时,他就禁不住对那些烧出这样物事的人无比地敬佩:一个小小的器物就有如此非凡的变化,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做到的!
在他喝水看书的时候,丫鬟胭脂端着一个小木盘轻手轻脚地走过来。她给他拿来了剥好的南瓜籽和核桃仁,分别装在一个小盘子里。
商成没有注意到她,但他嗅到了她衣裳上熏过的茉莉香味。自从那天他随口夸了真奴两句,说自己最喜欢茉莉的花香气之后,于是这些天里,他出来进去地到处都能闻到茉莉的花香。
等胭脂把盘子摆好,他偏着脸向她胡乱点了下头,咕哝了一句:“谢谢。”
胭脂没说话。但她也没走。她两只手抓着小木盘,低着头不吭声。
商成当然知道她心头想着的是什么。在燕山的时候,胭脂就经常帮着月儿和盼儿给他做饭食。知道他喜欢吃点辣味道,她每天都要给他捣蒜蓉;惟怕他不小心吃了生蒜引得眼疾发作,每顿饭前捣好蒜蓉之后,她都会仔细地用细纱布裹着蒜蓉把蒜汁挤出来,专门用个小碟给盛好,等他吃的时候好用。不管是蒜蓉还是蒜汁,都是不能久放的东西,剥去蒜皮和空气稍微接触一些时间,就会有一股死蒜气,所以胭脂每天要给他预备三顿的蒜汁。早前在燕山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要忙碌到半夜,很多时候深更半夜还在招呼灶房弄点夜宵填肚皮。可无论是三更天还是拂晓凌晨,每当他吃消夜的时候,总会有一碟子蒜汁放在他面前。两年时光,风吹雨打也好,朔风飘雪也罢,只要他在家里吃饭,这一碟蒜汁就一定会放在桌上……
商成抿着嘴唇,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心思也完全没办法再回到书本里。在过去的两年里,胭脂天天都是起早贪黑地为他捣蒜蓉挤蒜汁,单就是这份心意,也足以让他感动。可感动不是感情。他在女人这方面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更没有吃着碗里还盯着锅里的意思,家里另外四个女娃就够他头疼了。县伯的爵位只能有五个妻媵的封诰,真奴和桑秀一人一个,现在还剩三个,四个女娃怎么分?偏生这事还不能教她们自己去石头剪子布。他让谁没有名分都不好,是吧?这头四个葫芦都没按下去,又冒出一个叫“胭脂”的瓢……
真他娘的头疼事!
他咂着嘴,假装专心地看书。他突然有个想法:你说,月儿她们前头把胭脂指给他做贴身的丫鬟,还有桑秀和真奴现在都窝在屋子里不出来,会不会都是在刻意地给胭脂制造机会呢?她们肯定都是知晓胭脂的心思的,桑秀和真奴更没把她当作丫鬟看待,难道她们就不怕诰命的机会越来越少?
胭脂依旧低着头不说话。但她还是不走。
桑秀和真奴还是没有出来,也不知道在屋里做什么。商成看实在是糊弄不过去,只好指了指小案边的矮凳,意思是让胭脂坐下说话。他觉得,自己应该和她拉一回话。毕竟他商燕山如今名声在外,上嘴唇连天下嘴唇接地,三寸不烂舌能说得天花乱坠,编个玻璃就教工部不顾一切地跳坑里,扯个胡话就让朝廷大军飘洋过海,凭这样的本事,肯定三言两语便能把小女娃说得回心转意!
胭脂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下来。
商成也没什么话好说,就随便地拉家常,问胭脂道:“到京之后,你去看过你爹妈那边没有?”他隐约记得听月儿还是盼儿说过,家里现在的几个大丫鬟,都是燕山卫牧陆寄的两位夫人从娘家带出来的;陆夫人的娘家就在京城,因此他猜想胭脂的父母应该也在上京左近的什么地方。
胭脂小声说:“正月里就回家看过了……”
商成点了点头,正想打听一下胭脂家里还有什么人,顺着这个话题再给她讲一番家人团圆和和美美的大道理,等说得胭脂心酸掉泪,就顺势把身契什么的还给她,再送她一笔钱粮,让她回家去伺候爹娘老子,回头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小日子……又听胭脂说:“我和他们说了,我现在过得很好……”
商成只好把打好的腹稿都咽回去,重新挑个话题:“你有空的时候,应该多回家陪陪他们。”
胭脂低着头说:“我记得了。”
商成咧了下嘴,彻底没话说了,只好捧起《孙子兵法》继续学习。
堂屋的门扇后传来一声压低了的笑声。商成头也没回,就知道这肯定是真奴趴在门扇后面偷听;她听到自己郎君一句接一句地给自己刨了坑再向下跳,终于没能忍住笑。
门扇后不止是真奴,桑秀也在。被郎君借题发挥呵斥了两句,她跟在真奴身后一道走过来,一边走还一边低着头笑。听着商成和胭脂说话,她心头有一种甜丝丝的感觉。去年六月的那个晌后,在燕州教坊的门外,他和自己也是这样说话的,左一句右一句地,似乎就是眼前这般光景。也就是那一天,她和真奴都如愿以偿地进了他的家门……
真奴走到竹椅前,就半跪半蹲在商成的脚边,举着一块布说:“郎君,你见过这样的布没有?”
商成早就看见了她手里的那块料子。这东西极软,顺着真奴的手掌手腕就滑溜下来,颜色紫红近乎乌黑,表面就象涂过蜡一般富有光泽,就象波浪一样随着她的手腕翻动而分散聚合;布料上面有些毛绒细密浓簇,有些毛绒便比较疏落松散,散密相间中纹圈互为衬托,隐然就是半幅牡丹图。他伸手摸了一下,又软又滑又暖和还极有弹性,肯定不是棉布,也不是绸缎丝绢,思忖之间立刻便想起来这究竟是什么。他忍不住吸了口凉气,惊讶地问道:“这是天鹅绒?”
真奴显然不知道这种料子还有别名,但她还是夸赞说:“郎君真是好才气,起的这个名字可比‘漳绒’响亮!”
“哪来的?”商成好奇地问。
“晌午前,南阳公主让人送来了两匹,说是立夏节的礼。她的使女说,这是今年漳州地方进的贡品,南阳公主也只蒙娘娘赏赐了三匹,结果就送了两匹给咱们。”
一听说是南阳送的,商成登时不说话了。他知道,南阳自打猜到他就是写《六三贴》的攸缺先生,便对他礼敬有加,完全是把他当成出世的隐士高人对待。在人前还好点,要是没人在跟前,一举一动都是执的弟子礼,开口先生闭口老师,闹得他都有点怕这个公主了。前头他刚刚搬来时,南阳一出手就是大礼,象眼前的瓷盏“青鸟”,就是她送的。别看茶盏只有这么丁点大,市价超过六千缗,连同前头送他的那匹阿拉伯马以及几幅字画还有别的几样贵重礼物,总值四万缗出头。他还听说,就为置办这些礼物,她还变卖了一个庄子,换来的钱几乎都变成各种物事,全送到他这里了……
他问真奴:“咱们回礼给人家没有?”
“月儿姐姐回了礼的。”真奴说。她和桑秀都比月儿大着月份,但依旧称呼她和二丫为姐姐,这也是对她们的尊重。“才铸好的四两官库金,月儿姐取了二十锭作回礼。”
商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南阳敬重他,送的全是好马、名家字画还有瓷中精品,可他却回赠别人真金白银;比较起来,他这个隐士高人可真是俗不可耐,简直就是欺世盗名!
他们一家三口,再加上胭脂,四个人正在议论着天鹅绒的种种好处,又该拿它做成什么样的衣裳的时候,不知道跑哪里疯玩去了的小丫鬟篆儿,满头热汗地跑进来说,二丫来了。
<a href=""></a>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到家以后,他的两个女人,桑秀和真奴,已经帮他预备好了热水。他美美地洗了个热水澡,换上一身干净衣服,踢趿着一双懒口布鞋,手里拿着一卷《孙子兵法》,走到堂屋前的滴水檐下。
庭院里很安静。太阳已经向西,院子里嶙峋的假山被映照出长长的影子,一直拖到房檐下。假山下的一畦花圃,绿盈盈的草毯上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那只不知道真奴从哪里拣回来的小花猫,眼下正鼓着滚圆的肚皮,四脚朝天地躺在草丛里,惬意地打着呼噜。几只麻雀在假山石上蹦来跳去,不时地叽喳两声,似乎是在讨论小花猫能不能答应它们下去找食的问题……
他和往常歇晌时一样,带着一丝满足的微笑,坐到滴水檐下的竹躺椅上。
躺椅边的小案上已经摆上了一壶鲜茶汤,滚水的白汽从壶嘴里地袅袅地升起来,拉出一条直线,渐渐地消逝在空气里。在装茶水的铜壶旁边,摆着一个青底玉纹的瓷盏,杂乱无章的浅白色斑点爬满了青灰色的盏壁。他坐下来,先不忙看书,先给自己倒了盏茶汤。清亮的茶汤从壶嘴倾泻到瓷盏里,盏里立刻热汽蒸腾;等茶水将近盏的三分之二的位置,他停下了壶,绕有兴趣地等待着那个奇妙万端变幻无方的时刻……盏里的茶汤渐渐平静下来,水面上浮着一层白雾。他轻轻地吁了口气,聚集在一起的雾汽一下就散开了,就在这一刹那,那些原本看上去似乎是瓷盏上瑕疵的玉色条纹,骤然间便聚合在一起,变成了一只仿佛正在清溟中振翅翱翔的燕雀,随着汽雾的盘旋弥散,它的影姿也随着变化,忽尔展翅忽而剪尾,目瞪喙张,宛似正在不绝地啼鸣……可惜的是,他这口气吹得稍微大了一点,茶汤的雾汽只聚合了两三次就变淡了,那只寄伏在盏中的燕雀也重新散成了纷乱的纹路。
商成惋惜地摇了下头。这是他搬来庄上时,别人送他的礼物。从第一次见识到它的神奇之处,他就彻底地喜欢上了。这个名叫“青鸟”的茶盏真的是不可思议。他发现,那只燕雀并不是每回盛上茶汤都一定会出现。首先,倒进盏里的必须是滚水,但又不能是真正的滚水,必须是滚了的水再稍微晾凉一刻,然后才有可能会“唤醒”它;是的,只是有可能而已,因为它不是每天都会出现,每出现一回,再看见它就需要间隔一两天;至于间隔的时间长短,这要看当时的天气,天气凉爽就是十数个时辰,天气热就需要一天多两天。有时候,他看见这个在瓷盏里活灵活现的精灵,忍不住就会想,把他的,这小东西竟然也知道冷热不成!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玩笑话。但每当看见这个瓷盏时,他就禁不住对那些烧出这样物事的人无比地敬佩:一个小小的器物就有如此非凡的变化,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做到的!
在他喝水看书的时候,丫鬟胭脂端着一个小木盘轻手轻脚地走过来。她给他拿来了剥好的南瓜籽和核桃仁,分别装在一个小盘子里。
商成没有注意到她,但他嗅到了她衣裳上熏过的茉莉香味。自从那天他随口夸了真奴两句,说自己最喜欢茉莉的花香气之后,于是这些天里,他出来进去地到处都能闻到茉莉的花香。
等胭脂把盘子摆好,他偏着脸向她胡乱点了下头,咕哝了一句:“谢谢。”
胭脂没说话。但她也没走。她两只手抓着小木盘,低着头不吭声。
商成当然知道她心头想着的是什么。在燕山的时候,胭脂就经常帮着月儿和盼儿给他做饭食。知道他喜欢吃点辣味道,她每天都要给他捣蒜蓉;惟怕他不小心吃了生蒜引得眼疾发作,每顿饭前捣好蒜蓉之后,她都会仔细地用细纱布裹着蒜蓉把蒜汁挤出来,专门用个小碟给盛好,等他吃的时候好用。不管是蒜蓉还是蒜汁,都是不能久放的东西,剥去蒜皮和空气稍微接触一些时间,就会有一股死蒜气,所以胭脂每天要给他预备三顿的蒜汁。早前在燕山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要忙碌到半夜,很多时候深更半夜还在招呼灶房弄点夜宵填肚皮。可无论是三更天还是拂晓凌晨,每当他吃消夜的时候,总会有一碟子蒜汁放在他面前。两年时光,风吹雨打也好,朔风飘雪也罢,只要他在家里吃饭,这一碟蒜汁就一定会放在桌上……
商成抿着嘴唇,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心思也完全没办法再回到书本里。在过去的两年里,胭脂天天都是起早贪黑地为他捣蒜蓉挤蒜汁,单就是这份心意,也足以让他感动。可感动不是感情。他在女人这方面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更没有吃着碗里还盯着锅里的意思,家里另外四个女娃就够他头疼了。县伯的爵位只能有五个妻媵的封诰,真奴和桑秀一人一个,现在还剩三个,四个女娃怎么分?偏生这事还不能教她们自己去石头剪子布。他让谁没有名分都不好,是吧?这头四个葫芦都没按下去,又冒出一个叫“胭脂”的瓢……
真他娘的头疼事!
他咂着嘴,假装专心地看书。他突然有个想法:你说,月儿她们前头把胭脂指给他做贴身的丫鬟,还有桑秀和真奴现在都窝在屋子里不出来,会不会都是在刻意地给胭脂制造机会呢?她们肯定都是知晓胭脂的心思的,桑秀和真奴更没把她当作丫鬟看待,难道她们就不怕诰命的机会越来越少?
胭脂依旧低着头不说话。但她还是不走。
桑秀和真奴还是没有出来,也不知道在屋里做什么。商成看实在是糊弄不过去,只好指了指小案边的矮凳,意思是让胭脂坐下说话。他觉得,自己应该和她拉一回话。毕竟他商燕山如今名声在外,上嘴唇连天下嘴唇接地,三寸不烂舌能说得天花乱坠,编个玻璃就教工部不顾一切地跳坑里,扯个胡话就让朝廷大军飘洋过海,凭这样的本事,肯定三言两语便能把小女娃说得回心转意!
胭脂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下来。
商成也没什么话好说,就随便地拉家常,问胭脂道:“到京之后,你去看过你爹妈那边没有?”他隐约记得听月儿还是盼儿说过,家里现在的几个大丫鬟,都是燕山卫牧陆寄的两位夫人从娘家带出来的;陆夫人的娘家就在京城,因此他猜想胭脂的父母应该也在上京左近的什么地方。
胭脂小声说:“正月里就回家看过了……”
商成点了点头,正想打听一下胭脂家里还有什么人,顺着这个话题再给她讲一番家人团圆和和美美的大道理,等说得胭脂心酸掉泪,就顺势把身契什么的还给她,再送她一笔钱粮,让她回家去伺候爹娘老子,回头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小日子……又听胭脂说:“我和他们说了,我现在过得很好……”
商成只好把打好的腹稿都咽回去,重新挑个话题:“你有空的时候,应该多回家陪陪他们。”
胭脂低着头说:“我记得了。”
商成咧了下嘴,彻底没话说了,只好捧起《孙子兵法》继续学习。
堂屋的门扇后传来一声压低了的笑声。商成头也没回,就知道这肯定是真奴趴在门扇后面偷听;她听到自己郎君一句接一句地给自己刨了坑再向下跳,终于没能忍住笑。
门扇后不止是真奴,桑秀也在。被郎君借题发挥呵斥了两句,她跟在真奴身后一道走过来,一边走还一边低着头笑。听着商成和胭脂说话,她心头有一种甜丝丝的感觉。去年六月的那个晌后,在燕州教坊的门外,他和自己也是这样说话的,左一句右一句地,似乎就是眼前这般光景。也就是那一天,她和真奴都如愿以偿地进了他的家门……
真奴走到竹椅前,就半跪半蹲在商成的脚边,举着一块布说:“郎君,你见过这样的布没有?”
商成早就看见了她手里的那块料子。这东西极软,顺着真奴的手掌手腕就滑溜下来,颜色紫红近乎乌黑,表面就象涂过蜡一般富有光泽,就象波浪一样随着她的手腕翻动而分散聚合;布料上面有些毛绒细密浓簇,有些毛绒便比较疏落松散,散密相间中纹圈互为衬托,隐然就是半幅牡丹图。他伸手摸了一下,又软又滑又暖和还极有弹性,肯定不是棉布,也不是绸缎丝绢,思忖之间立刻便想起来这究竟是什么。他忍不住吸了口凉气,惊讶地问道:“这是天鹅绒?”
真奴显然不知道这种料子还有别名,但她还是夸赞说:“郎君真是好才气,起的这个名字可比‘漳绒’响亮!”
“哪来的?”商成好奇地问。
“晌午前,南阳公主让人送来了两匹,说是立夏节的礼。她的使女说,这是今年漳州地方进的贡品,南阳公主也只蒙娘娘赏赐了三匹,结果就送了两匹给咱们。”
一听说是南阳送的,商成登时不说话了。他知道,南阳自打猜到他就是写《六三贴》的攸缺先生,便对他礼敬有加,完全是把他当成出世的隐士高人对待。在人前还好点,要是没人在跟前,一举一动都是执的弟子礼,开口先生闭口老师,闹得他都有点怕这个公主了。前头他刚刚搬来时,南阳一出手就是大礼,象眼前的瓷盏“青鸟”,就是她送的。别看茶盏只有这么丁点大,市价超过六千缗,连同前头送他的那匹阿拉伯马以及几幅字画还有别的几样贵重礼物,总值四万缗出头。他还听说,就为置办这些礼物,她还变卖了一个庄子,换来的钱几乎都变成各种物事,全送到他这里了……
他问真奴:“咱们回礼给人家没有?”
“月儿姐姐回了礼的。”真奴说。她和桑秀都比月儿大着月份,但依旧称呼她和二丫为姐姐,这也是对她们的尊重。“才铸好的四两官库金,月儿姐取了二十锭作回礼。”
商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南阳敬重他,送的全是好马、名家字画还有瓷中精品,可他却回赠别人真金白银;比较起来,他这个隐士高人可真是俗不可耐,简直就是欺世盗名!
他们一家三口,再加上胭脂,四个人正在议论着天鹅绒的种种好处,又该拿它做成什么样的衣裳的时候,不知道跑哪里疯玩去了的小丫鬟篆儿,满头热汗地跑进来说,二丫来了。
<a href=""></a>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