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于孝天,参见抚台大人!在下姗姗来迟,让大人久等了,还望大人多多包涵!”于孝天当再次来到潭头镇的时候,迎面便看到一群人簇拥着一个面色白皙,留着五缕长须,身着绯色官袍,胸前锦鸡补子的官员正在微微的打量着他。
于孝天虽然从未见过熊文灿,但是搜集的情报早已被他烂记于心,眼前的这个当官的,身为二品官员,在整个福建,也唯有一人,那就是当今的福建巡抚熊文灿。
在走近熊文灿之前,于孝天便远远的开始打量起了这个未来他的大树,不得不说熊文灿这个人的卖相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么多年来在官场中打滚,使得其养成了一身特有的官员的气质,当无人比他更高的时候,朝那里一站,颇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熊文灿虽然已经五十多岁,可是平时保养的却相当不错,看上去最多也就是只有四十来岁左右,腰杆站得挺直,双手负在背后,颇有一种稳健的感觉,两眼虽然不大,但是微微睁开的时候,却让人产生出一种精光闪烁的感觉。
总而言之,熊文灿很好的表现出了一个上位者的气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简单的朝那里一站,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众人关注的核心,令人无法轻视。
当然于孝天也很清楚,这是因为这里没有人比他官职更高的缘故,如果这会儿这里站着一品内阁大学士这样的大员,抑或是当今皇帝,哪怕是魏忠贤一党的几个大将在这儿,恐怕熊文灿就不敢有如此表现,铁定会谦恭的一塌糊涂。
不过这也并不影响于孝天对熊文灿整体的观感,虽然熊文灿比不上历史上大明末年像洪承畴、卢象升等人那样的辉煌,可是毕竟也在历史上曾经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人肯定也是非等闲之辈。
而眼下这个熊文灿可以说是他今后一段时间的饭票,于孝天自然而然不会像对待陆文衡那样对待他了。
所以这一次于孝天过来之后,便主动放低姿态上前对熊文灿见礼,当然少不了肚子里面还是要腹诽一番的。
熊文灿在于孝天率众走近之前,同样也在观察着这个传说中的人物,他先前也对于孝天算是做足了功课,把能搜集到的于孝天的信息都搜集到了。
所以虽然于孝天还没有率人走近,他便也一眼从海狼人群之中认出了于孝天。
不过想要认出于孝天确实并不算困难,因为于孝天的个头显得太高了,这样高度的男子,在大明是很罕见的,除了一些达官贵人的子弟,数辈都营养良好,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是万难长得这么高的。
所以于孝天在海狼人群之中,算是鹤立鸡群,不敢说是独一份,起码能和他比肩的人还真就不多。
另外于孝天不单单身材高大,而且身体健壮匀称,蜂腰宽背,龙行虎步,让人不由得感觉着他仿佛一头猎豹一般,身体之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但凡是对其有敌意之人,都免不了会产生出一种威胁感。
而且这个于孝天的穿戴也不像其它人那样讲究,虽然他已经贵为海狼大当家,手头拥有的财富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可是他的穿着却显得还是十分朴素,身上仅仅是穿了一套裁剪合体的灰青色麻布料子的单薄劲装,浑身上下没有佩戴任何奢侈的饰品,仅仅是在腰间,悬挂了一把鲨鱼皮鞘的单刀,另一侧挂着一个皮囊,不太清楚装了什么东西。
在一个人能走到这一步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着这样的朴素,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这样的穿戴,实在是简单到了极点,但是相反却没有让人对其产生出一种仰望的情绪,不得不暗自对其佩服。
再之就是于孝天的年纪,虽然熊文灿早已听闻于孝天年纪不算大,充其量现在也不到三十岁,也就是二十多岁的年纪,以前熊文灿有点不太相信,如此年纪之人,怎么能打出如此大一份天地,可是当今日看到于孝天之后,他才相信传言不假,于孝天确实要比他想象的还要年轻一些。
就连熊文灿自己,也忍不住在心中为眼前的于孝天叫了声好,仅仅是这么第一眼看过去,他便感觉到于孝天确实乃是一条好汉,这样的人一旦能收为己用,无疑对他今后的仕途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观察于孝天的同时,他也第一次见识到了海狼部众的表现,忍不住心中再次惊叹了一声,要说他为官近二十年有余,各地的官军也算是见识多了,什么样的骄兵悍将他没有见过,但是能真正和眼前这些海狼部众相媲美的官军,还真就不多,而且他也能看得出,这些海狼的部众,各个都经受过严苛的训练,同时也各个都应该是从血泊里面爬出来的人物,一个个无形之中,身体上都散发出一种凛冽的杀气。
难怪这次回去之后,钱孝成对海狼部众赞口不绝,今日一见,果不其然,钱孝成绝对没有夸大其词,不由得这又让熊文灿对于孝天刮目相看了几分。
当于孝天走到近前的时候,抬手止住了跟在他身边的那些亲卫,一挥手随行的海狼部众立即开始就地扎营,而他则带着林易阳等少数人,大踏步朝着熊文灿走来。
当于孝天躬身对熊文灿施礼之后,熊文灿这才露出了一副和善的笑容,点点头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呀!百闻不如一见,今日见到于当家,方知传言不虚!
今日你我各代表一方,于当家就不必拘于俗礼了!免礼吧!”
于孝天听罢之后,心中暗笑了起来,他从熊文灿的言语口气之中,也看出了熊文灿刻意的放低姿态,打算和他攀交的想法,既然双方都有这种想法,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次的这件事看来就不算是什么难办的事情了。
更何况他用金钱开道,基本上已经把熊文灿身边的人都给买通了,现如今就算是熊文灿不想招安于他,恐怕都架不住周边那些人对他的劝告,更何况在这些收礼的众人之中,熊文灿得到的实惠也最多,单单是送给他的那些礼品,价值已经足有数万两白银之多了,面对他这样的财神爷,估计就算是熊文灿也实在是不好意思拒绝。
接下来就只等着他狮子大开口,跟熊文灿讨价还价了。
果不其然,当晚熊文灿再次设宴款待了于孝天一行人,而于孝天这一次也大大收敛了许多,跟上一次简直可以说是判若两人,而熊文灿也可以放低了姿态,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双方居然在酒宴之上相谈甚欢,这不由得让所有人都有点大跌眼镜。
当晚甚至于酒宴结束之后,熊文灿还请于孝天单独在大帐外面散了会儿步,闲聊了一阵子,这才依依惜别一般的各自回去休息。
接下来的谈判也可以说是非常顺利,于孝天虽然依旧把上一次提出的条件都原封不动拿了出来,但是熊文灿也不以为意,一条条的跟于孝天亲自进行商谈,而于孝天也没有再咬死不放,在原来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部分退让,最终终于将这次招安之事敲定了下来。
这一次熊文灿亲口承诺,将会奏请圣上,给于孝天一个海防参将之职,而他的参将府驻地,便放在泉州府那边的围头湾,这一条比起于孝天原来的计划,还有所超出,因为于孝天也很清楚参将在目前这个时候的分量,虽然参将没有总兵和副将来的猛,可是毕竟也算是经制之将了。
要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历史上,熊文灿招抚郑芝龙的时候,也不过只是给了郑芝龙一个海防游击五虎将军的身份。
而参将明显要比那个时空之中郑芝龙的起步点要高出一大截,可是熊文灿却还是捏着鼻子答应了他这个条件,可见的熊文灿对他的招抚之心,已经到了如何强烈的地步。
另外对于海狼目前所控制的地盘,有关台湾方面的那些地方,熊文灿这一次绝口未提,倒不是熊文灿忘记了这件事,只能说是于孝天提前把工作做的比较好罢了。
其实熊文灿在此之前,也曾经考虑过有关这方面的事情,但是却被钱孝成等一众手下幕僚劝阻住了,因为这帮人已经提前从李宜那边获知了消息,此次招安其它的都好说,唯有台员岛暂时不能提。
因为台员岛本身现在并非大明版图,而且是海狼多年经营,乃是海狼的禁脔,眼下还绝不容他人染指,所以如果官方打算趁此机会,将那边也纳入谈判范围之内的话,那么于孝天宁可选择放弃这次招安,也绝不会答应将台员岛纳入大明版图,成为大明所辖的势力范围。
熊文灿得知这个事情之后,思量再三,觉得这乃是千古难逢的一个大功,放弃实在是有些可惜,因为大明自成祖朱棣之后,便基本上陷入守成阶段,近二百年之内,基本上未再有开疆拓土之事。
自万历之后,更是进入多事之秋,先是辽东失陷于后金鞑子之手,接着又有奢安之乱,上下君臣守成尚且不足,更不要想什么开疆拓土之事了。
于孝天虽然从未见过熊文灿,但是搜集的情报早已被他烂记于心,眼前的这个当官的,身为二品官员,在整个福建,也唯有一人,那就是当今的福建巡抚熊文灿。
在走近熊文灿之前,于孝天便远远的开始打量起了这个未来他的大树,不得不说熊文灿这个人的卖相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么多年来在官场中打滚,使得其养成了一身特有的官员的气质,当无人比他更高的时候,朝那里一站,颇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熊文灿虽然已经五十多岁,可是平时保养的却相当不错,看上去最多也就是只有四十来岁左右,腰杆站得挺直,双手负在背后,颇有一种稳健的感觉,两眼虽然不大,但是微微睁开的时候,却让人产生出一种精光闪烁的感觉。
总而言之,熊文灿很好的表现出了一个上位者的气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简单的朝那里一站,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众人关注的核心,令人无法轻视。
当然于孝天也很清楚,这是因为这里没有人比他官职更高的缘故,如果这会儿这里站着一品内阁大学士这样的大员,抑或是当今皇帝,哪怕是魏忠贤一党的几个大将在这儿,恐怕熊文灿就不敢有如此表现,铁定会谦恭的一塌糊涂。
不过这也并不影响于孝天对熊文灿整体的观感,虽然熊文灿比不上历史上大明末年像洪承畴、卢象升等人那样的辉煌,可是毕竟也在历史上曾经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人肯定也是非等闲之辈。
而眼下这个熊文灿可以说是他今后一段时间的饭票,于孝天自然而然不会像对待陆文衡那样对待他了。
所以这一次于孝天过来之后,便主动放低姿态上前对熊文灿见礼,当然少不了肚子里面还是要腹诽一番的。
熊文灿在于孝天率众走近之前,同样也在观察着这个传说中的人物,他先前也对于孝天算是做足了功课,把能搜集到的于孝天的信息都搜集到了。
所以虽然于孝天还没有率人走近,他便也一眼从海狼人群之中认出了于孝天。
不过想要认出于孝天确实并不算困难,因为于孝天的个头显得太高了,这样高度的男子,在大明是很罕见的,除了一些达官贵人的子弟,数辈都营养良好,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是万难长得这么高的。
所以于孝天在海狼人群之中,算是鹤立鸡群,不敢说是独一份,起码能和他比肩的人还真就不多。
另外于孝天不单单身材高大,而且身体健壮匀称,蜂腰宽背,龙行虎步,让人不由得感觉着他仿佛一头猎豹一般,身体之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但凡是对其有敌意之人,都免不了会产生出一种威胁感。
而且这个于孝天的穿戴也不像其它人那样讲究,虽然他已经贵为海狼大当家,手头拥有的财富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可是他的穿着却显得还是十分朴素,身上仅仅是穿了一套裁剪合体的灰青色麻布料子的单薄劲装,浑身上下没有佩戴任何奢侈的饰品,仅仅是在腰间,悬挂了一把鲨鱼皮鞘的单刀,另一侧挂着一个皮囊,不太清楚装了什么东西。
在一个人能走到这一步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着这样的朴素,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这样的穿戴,实在是简单到了极点,但是相反却没有让人对其产生出一种仰望的情绪,不得不暗自对其佩服。
再之就是于孝天的年纪,虽然熊文灿早已听闻于孝天年纪不算大,充其量现在也不到三十岁,也就是二十多岁的年纪,以前熊文灿有点不太相信,如此年纪之人,怎么能打出如此大一份天地,可是当今日看到于孝天之后,他才相信传言不假,于孝天确实要比他想象的还要年轻一些。
就连熊文灿自己,也忍不住在心中为眼前的于孝天叫了声好,仅仅是这么第一眼看过去,他便感觉到于孝天确实乃是一条好汉,这样的人一旦能收为己用,无疑对他今后的仕途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观察于孝天的同时,他也第一次见识到了海狼部众的表现,忍不住心中再次惊叹了一声,要说他为官近二十年有余,各地的官军也算是见识多了,什么样的骄兵悍将他没有见过,但是能真正和眼前这些海狼部众相媲美的官军,还真就不多,而且他也能看得出,这些海狼的部众,各个都经受过严苛的训练,同时也各个都应该是从血泊里面爬出来的人物,一个个无形之中,身体上都散发出一种凛冽的杀气。
难怪这次回去之后,钱孝成对海狼部众赞口不绝,今日一见,果不其然,钱孝成绝对没有夸大其词,不由得这又让熊文灿对于孝天刮目相看了几分。
当于孝天走到近前的时候,抬手止住了跟在他身边的那些亲卫,一挥手随行的海狼部众立即开始就地扎营,而他则带着林易阳等少数人,大踏步朝着熊文灿走来。
当于孝天躬身对熊文灿施礼之后,熊文灿这才露出了一副和善的笑容,点点头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呀!百闻不如一见,今日见到于当家,方知传言不虚!
今日你我各代表一方,于当家就不必拘于俗礼了!免礼吧!”
于孝天听罢之后,心中暗笑了起来,他从熊文灿的言语口气之中,也看出了熊文灿刻意的放低姿态,打算和他攀交的想法,既然双方都有这种想法,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次的这件事看来就不算是什么难办的事情了。
更何况他用金钱开道,基本上已经把熊文灿身边的人都给买通了,现如今就算是熊文灿不想招安于他,恐怕都架不住周边那些人对他的劝告,更何况在这些收礼的众人之中,熊文灿得到的实惠也最多,单单是送给他的那些礼品,价值已经足有数万两白银之多了,面对他这样的财神爷,估计就算是熊文灿也实在是不好意思拒绝。
接下来就只等着他狮子大开口,跟熊文灿讨价还价了。
果不其然,当晚熊文灿再次设宴款待了于孝天一行人,而于孝天这一次也大大收敛了许多,跟上一次简直可以说是判若两人,而熊文灿也可以放低了姿态,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双方居然在酒宴之上相谈甚欢,这不由得让所有人都有点大跌眼镜。
当晚甚至于酒宴结束之后,熊文灿还请于孝天单独在大帐外面散了会儿步,闲聊了一阵子,这才依依惜别一般的各自回去休息。
接下来的谈判也可以说是非常顺利,于孝天虽然依旧把上一次提出的条件都原封不动拿了出来,但是熊文灿也不以为意,一条条的跟于孝天亲自进行商谈,而于孝天也没有再咬死不放,在原来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部分退让,最终终于将这次招安之事敲定了下来。
这一次熊文灿亲口承诺,将会奏请圣上,给于孝天一个海防参将之职,而他的参将府驻地,便放在泉州府那边的围头湾,这一条比起于孝天原来的计划,还有所超出,因为于孝天也很清楚参将在目前这个时候的分量,虽然参将没有总兵和副将来的猛,可是毕竟也算是经制之将了。
要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历史上,熊文灿招抚郑芝龙的时候,也不过只是给了郑芝龙一个海防游击五虎将军的身份。
而参将明显要比那个时空之中郑芝龙的起步点要高出一大截,可是熊文灿却还是捏着鼻子答应了他这个条件,可见的熊文灿对他的招抚之心,已经到了如何强烈的地步。
另外对于海狼目前所控制的地盘,有关台湾方面的那些地方,熊文灿这一次绝口未提,倒不是熊文灿忘记了这件事,只能说是于孝天提前把工作做的比较好罢了。
其实熊文灿在此之前,也曾经考虑过有关这方面的事情,但是却被钱孝成等一众手下幕僚劝阻住了,因为这帮人已经提前从李宜那边获知了消息,此次招安其它的都好说,唯有台员岛暂时不能提。
因为台员岛本身现在并非大明版图,而且是海狼多年经营,乃是海狼的禁脔,眼下还绝不容他人染指,所以如果官方打算趁此机会,将那边也纳入谈判范围之内的话,那么于孝天宁可选择放弃这次招安,也绝不会答应将台员岛纳入大明版图,成为大明所辖的势力范围。
熊文灿得知这个事情之后,思量再三,觉得这乃是千古难逢的一个大功,放弃实在是有些可惜,因为大明自成祖朱棣之后,便基本上陷入守成阶段,近二百年之内,基本上未再有开疆拓土之事。
自万历之后,更是进入多事之秋,先是辽东失陷于后金鞑子之手,接着又有奢安之乱,上下君臣守成尚且不足,更不要想什么开疆拓土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