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伴,工程院需要一些良田培育良种,你安排人去办一下吧。”

    天启淡淡的吩咐道。

    魏忠贤连忙道:“万岁,奴婢知道万岁设立工程院,必是为江山社稷造福的好事。奴婢没有万岁这般高瞻远瞩,但也会全力支持工程院。”

    “奴婢在城外有几处上好的良田,奴婢想捐给工程院,就不麻烦户部了,请万岁恩准。”

    听了这话,天启笑道:“难得魏大伴如此深明大义,说明魏大伴心里一直是装着大明的,朕就替徐院士谢过魏大伴了。”

    魏忠贤连忙伏身道:“奴婢惶恐,能为万岁、为大明尽绵薄之力,是奴婢的福分,也是奴婢应该做的。”

    天启从上方走下来,声音温和的道:“魏大伴这段时日在家里呆得够久了,也该走动走动了,陪朕到宫后苑逛逛吧。”

    魏忠贤一怔,随即激动的道:“是万岁,奴婢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原本只是一个很小的举动,但却是天启明确释放出来的一个善意。

    这一刻,魏忠贤更加明白,只要足够听话,想万岁所想,很快就能得到回报。

    在试验田的问题解决之后,是夜,天启一个人在书房中,打开了久违的发明系统。

    之前倒不是把它给忘了,而是发明点不足,再加上想要发明的东西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接手,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不过由于燧发枪已经量产了两千多支,所以发明点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的人才也找到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可以开始发明了。

    天启原本以为,十支燧发枪应该能够换一个发明点吧,两千多支枪,换两百多点也挺不错的。

    事实证明,他有些想多了,看到系统所剩发明点的位置显示着84这个数字,天启直接无语了。

    如果再扣除之前所剩的三点,也就是只增加了81点,换算下来,应该是量产三十支燧发枪才能换一个发明点,太难了。

    若是再按照系统的规则,以后工艺越来越先进,生产的速度越来越快后,这个换算比例还会进一步扩大,可能量产五十支、一百支、甚至一千支才能换一个发明点,那就更让人抓狂了。

    系统此举,自然是为了杜绝找系统的漏洞来刷发明点,系统也怕天启刷一个“邱小姐”出来啊。

    虽然有些失望,但规则是人家制定的,天启也没有办法,只能去适应。

    现在有84个发明点了,可以发明早就想好的东西,这个便是:种子。

    对,种子,玉米、土豆、甘薯这些高产作物的种子。

    如果不是知道建虏入寇在即,天启说不定在上次就发明了种子,然后再发明燧发枪和那几套水力机械。

    因为大明每时每刻都有人卖儿卖女,甚至饿死,早一点把这些高产作物推广开来,就会早一步缓解这种境况。

    还有那些走投无路的农民造反,也是同样的原因,如果他们能吃饱,应该没几个人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

    所以,解决粮食问题,既是帮助了民以食为天的百姓,也是帮助朝廷化解内部危机。

    若内部稳定,关外的建虏再厉害,还能翻得了天不成?耗也耗死你。

    其实,土豆、玉米和甘薯,已经先后在近百年内都被陆续引入了大明,所以大明并不缺这几种作物的种子。

    天启还要发明,自然是不一种的改良种,在后世,这几种作物都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系统提供的种子种类也是繁多。

    按照天启的性格,自然是想发明拥有亩产最高、抗病能力最强、品质最优、口味最好、更早成熟、适应能力最强等集合所有优点的品种了。

    这种品种有没有?有,但是看到所需发明点那个数字后面的一大串零,天启直接放弃了,纯粹玩人嘛。

    看着还不到一百的发明点,只能在几种初代种子里面选了,而且只能选一种。

    最终,天启选择了甘薯七号,因为甘薯七号在初代种子中算是上乘的。

    一亩地需要甘薯七号种子一百斤,两个发明点可以换一斤,84个发明点,可以换42斤,可以种植不到半亩地。

    虽然不算多,但试验田种这些培育种已经不错。

    而天启之所以选择甘薯,而没有选择土豆和玉米,是因为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培育甘薯苗的时候,春季土豆已经错过了,距离秋季土豆还有好几个月。

    而玉米一年只能种植一季,还需要个把月左右才能播种。

    如果天启想要先培植玉米,当然可以再等个把月,也不缺这点时间,但他还是选择了甘薯。

    因为甘薯的亩产量要远高于玉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天启之前和徐光启聊过,徐光启之前因丧父在松江府老家丁忧时,偶然了解到了甘薯,是救荒的高产作物。

    于是,他从福建引入甘薯种子,然后在松江府和苏州府一带推广,收成很不错。

    所以,作为工程院院士,农艺局的少院士,徐光启是有着丰富的甘薯种植经验的,如果再将这种改良的种子交给他,成功的机率自然会大得多。

    既然已经有了决定,天启便不再迟疑,直接一下子将84个发明点全部用光,换了42斤甘薯七号。

    翌日,用过早膳之后,天启便迫不及待的将徐光启召进宫中。

    “徐卿,打开看看。”天启指着殿中的一个麻袋说道。

    徐光启一愣,不知道万岁卖的什么关子,连忙上前,将麻袋的口子翻开,看到里面的东西,顿时一惊:“甘薯。”

    甘薯在大明有几种称呼,比如甘薯、番薯等,而徐光启习惯称之为甘薯。

    还有玉米和土豆的叫法,就是从他的《农政全书》传下来的。

    虽然这本伟大的农学巨著还没有正式刊印出来,但是徐光启对农学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这本书也基本可以定稿了,所以相关学问他早已经烂熟于心。

    其中,他对甘薯非常熟悉,还专门整理了一部《甘薯疏》,详细的记载着甘薯的特性和种植方法等。

    徐光启一眼就认出了这一袋甘薯和自己之前见到的甘薯好像有些不一样,皮的颜色和个头都有差异。

    天启没有卖关子,直接道:“徐卿,这是朕偶然得来的甘薯良种,产量比之我大明如今的甘薯更高。”

    “所以,朕希望工程院能够尽快培育出更多的良种,然后将甘薯在北方推广开来,以解百姓食不果腹的燃眉之急。”

    徐光启听完,不由大喜,他早就希望推广甘薯种植,但因为个人影响力有限,再加上难以改变千百年来人们的种植习惯,所以甘薯的推广并不顺利。

    如果有更优良的种子,又有朝廷的政令支持,那样就简单多了。

    想到此,徐光启连忙激动的应道:“是,万岁。”            

章节目录

大明发明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加勒比海贼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八十二章 甘薯七号,大明发明家,笔趣阁并收藏大明发明家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