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彪哥怎么与何仁认识,就不再赘述了。
同在一个小城里混生活,迟早总有交集的一天,这两个又都是有远见的聪明人,相互认识并成为相互利用的朋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当然了,私下里他们是朋友,而众人面前,一个身份是警察,另一个是街头流氓。该喝骂的喝骂,该尊敬的尊敬。
话说彪哥只花了三天时间,便将八个闹事的农民工彻底摆平了。此举让杨纬一度非常佩服,把彪哥当成难得一见的人才。
其实彪哥搞定农民工,所用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恐吓之计,各个击破。
彪哥先将第一位推推搡搡,强请到某个小吃摊上,给人点一碗米粉,自己正襟危坐,取下腰间茶水瓶子,开始讲故事。
开头还是那一句:
“兄弟我在泉州时。……”
接着就是江湖上的刀光剑影,爱恨情仇。
农民工起初对江湖故事没兴趣,只不过彪哥后面几个小弟面相凶恶,才没有当场发作。小摊老板端上米粉之时,他便将一腔怒气发泄到老板身上:
“他妈的,我没点米粉。你想强卖呀?”
彪哥便暂停故事讲述,一手按在农民工肩上,和颜悦色道:
“别急别急,这顿我请。放心吃吧。”
农民工狐疑地看了大伙一眼,确认这碗米粉真的免费,才低头扒拉了几下,大口吃了起来。
彪哥则清清喉咙继续讲自己的故事。
农民工吃人嘴短,不得不静心听人家的故事,听着听着,便听出了门道,知道对面这个嘴角冒泡的废话瘘子,就是江湖传说中的彪哥。
农民工心里便有点惴惴不安。彪哥观其脸色,知道时机已到,大手一挥,喝道:
“塞你母,兄弟我虽然一贯义薄云天。但必要的时候,也能心狠手辣。”
连用两个成语,农民工便彻底怔住了,米粉刚吃一半,再也不敢继续扒拉。筷子停在半空中,进退不得。
彪哥喝下一大口茶,又换了副嘴脸,冷冷地给谈判作结语:
“吃了这碗米粉,给兄弟一个面子。你与砖厂杨老板的恩怨,就此一笔勾销。ok?”
这位农民工放下筷子,丢下吃了一半的米粉,起身鞠了个躬,嘴里连声道:
“ok,ok。ok,ok。”
然后迈着碎步掉头而去,再也没去砖厂讨*薪,更不敢去上*访。
彪哥搞定第一个,又让小弟们去请第二个。故伎重施,也不嫌自己嘴巴疲劳过度,演讲一番,又搞定第二个。
就这样,八个人里,彪哥用同一碗米粉,同一个故事,同样的程序,接连搞定了五个。
最后三个年纪比较大,对江湖有很大的隔膜,故事听了老半天,愣是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面前的废话瘘子就是江湖传说中的彪哥。
话说第六个农民工,坐在桌边三下五除二,扒完一整碗免费米粉,站起身,语气相当不耐烦:
“他妈的,我还得去要钱呢,谁有心情听你的狗屁不通?”
彪哥刚好在喝水,一听此语便被狠呛了一下,茶水喷了一桌子。后面的沙皮和小钢炮,立马冲上去,将农民工摁住,眼看就要一顿暴打。
彪哥连忙喝住:
“停停停,对待农民兄弟要温和一点。人家跟咱是同一阶层的人。你们这么粗暴,有没有一点阶*级情谊?”
众人停手发呆,被摁住的农民兄弟也趴在桌沿发呆。彪哥双手往上一抖,露出两个手臂上的伤疤,看起来怵目惊心。
第六位农民工这回就是真吓呆了。
彪哥又朝小弟们使个眼色,几个草包依葫芦画瓢,也齐刷刷地露出了手脚乃至上身的伤疤。
这场面不伦不类,而且伤疤一片狼藉。但农民工看明白了。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不知面前的废话瘘子是彪哥,也清楚遇到了一群不好惹的街头流氓。
第六位农民工便带着哭腔求饶:
“各位兄弟,我身上没钱。要不先欠着行不行?”
彪哥便又知时机已到,但不再说“义薄云天,心狠手辣”的话。因为连疤都一起露了,还不够义薄云天,还不够心狠手辣吗?彪哥直接作结:
“吃了这碗米粉,给兄弟一个面子。你与砖厂杨老板的恩怨,就此一笔勾销。ok?”
第六位农民工到此彻底驯服,点头像鸡啄米:
“ok,ok。ok,ok。”
转身逃窜而去。
到了第七个农民兄弟,彪哥学聪明了。故事开头还是一样,但后面的内容能省则省,讲到中途,见对方居然听得昏昏欲睡,彪哥便直接带领兄弟们露伤疤。
于是没有任何悬念,第七个农民兄弟也立下永不找杨老板麻烦的誓言,抱头鼠窜而去。第八个的驯服过程,也是大同小异。
至此,大功告成。
后来,彪哥与杨纬成了朋友。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杨纬有一次按奈不住,问起彪哥当初是怎么轻易搞定那几个农民工的。彪哥一开始故作高深:
“小事一桩。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杨纬心里骂了一声,死肥彪,居然在我面前装逼?嘴里仍旧谦卑地请教:
“随便聊聊,让兄弟我也学学您的处事方法。”
彪哥是个聪明人,当然不能把所有的细节和盘托出,否则铁定会被人轻视的。他呷了一口茶,继续故作高深,反问杨纬:
“俗话常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是你当初烦恼的根源。那么,你知道,光脚的究竟怕什么吗?”
杨纬倒被问得愣在当场,因为这个问题,他从来就没有仔细琢磨过。于是傻乎乎继续请教:
“光脚的怕什么呢?”
彪哥又呷了一口茶,慢慢地答道:
“就怕你也脱了鞋子,跟他一起撒泼。”
杨纬一听大失所望,觉得死肥彪装逼有点装过头了。可事后一琢磨,又觉得死肥彪的话大有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他又说不太清楚。
话说八个农民工不再讨薪,但之前的上*访,还是惊动了政府。
上面悄悄派了几个人,去查砖厂的底细。底细倒也清白,就是环保不过关。砖厂天天像火葬场一样,总是往天空冒黑烟。周围几里范围之内,都被搞得污烟脏气。
于是,有关部门介入,勒令关闭砖厂。
杨纬无奈地关闭了砖厂。但他并不太沮丧。因为他赚到了第一桶金,而且从这次事件中,吸取到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教训。
半年之后,杨纬在街头开了个门店,*磁砖。又半年之后,杨纬成立了公司,专门批发建筑材料。再半年之后,公司开发了装修业务。
过了三年,杨纬赚到了第二桶金,顺利进入房地产行业。那正是中国房地产行业跑步、乃进飞奔前进的时代。
杨纬抓住了天时地利,终于成了枫林镇的首富。后来首富的位置也像山寨大王,几经变换,但杨纬的资产,据说始终排在前五名。
杨纬的二次创业,同样免不了招工。从门店的两三个,到后来公司的几十人,乃至集团的几千人。
粗略算下来,为杨老板服务过的员工或经理人,恐怕有好几万。这些人后来谈起杨老板的为人处事,觉得他什么都好,花钱也大方,就是有一个很恐怖的毛病。
他喜欢悄无声息地偷听员工们谈话。经常把人吓一大跳。
多数男性同胞,认为杨老板这么偷听别人的隐私,很不道德;而几乎所有的女性同胞,则认为他是个十足的变*态。
其实,员工们都误会了老板杨纬。他不是不道德,更不是变态,而是最初的心病一直没治好。他就怕别人直呼其名。
到了这一步,其实直呼他名字的员工基本没有,公司规模较小,大家叫他“杨总”;公司规模再大一点,大家便尊称他为“杨懂”。基本不存在名字的困扰。
但对杨纬而言,症状一时消失,而病根未除。
曾有一个男性员工,向另一个刚来的女性员工,介绍老板的真姓大名:
“我们老板就是杨纬。”
因为这时的杨纬在业界已经大名鼎鼎,这个祈使句,多少有点自豪之意。男员工说完抛过去一个媚眼,女性员工为了表示友好,还回来一个媚眼。
然后两人相视而笑。
没想到此时的杨纬,正站在单面透镜背后,看到了这一幕,理解为两人像当初的农民工一样,心有灵犀地取笑他的名字。只不过方式比较文明而已。
第二天,这两个员工莫名其妙地被开除了。当然按劳动法结算了工资。
后来杨纬感觉到,要彻底医好自己的心病,光是被动地观察还不行,得主动出击。于是从这一天开始,见到面生的员工,便主动向人介绍:
“我是杨纬。”
说完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嘴角露出不怀好意的微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除了再说。
有个刚从别的公司跳槽过来的部门经理,业务很强,就是说话的时候,为了加重语气,喜欢嘴角一扯一扯的。一个早晨杨纬见到他,也是主动介绍:
“我是杨纬。”
部门经理赶紧立正,中气十足的回应:
“杨总好。”
很不幸的是,杨纬看到了嘴角一扯,理解成不怀好意的微笑。当天下午便让他走人。
接下来,杨纬给公司内部熟悉的人打电话,劈头第一句便是:
“我是杨纬。”
如果对方竟敢在电话那一端嘻嘻而笑,那么很不幸,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铁定走人。
经过好几年严格的过虑,公司留下来的,不是业务最强的,而是对“杨纬”这个名字无动于衷的人。直到此时,杨纬的心病才基本痊愈。他敢于大声向天下人自我介绍:
“我是杨纬。”
他已经身家好几十亿,报出这个名字,人家投过来的,都是讨好谄媚的目光与笑容。此后,动不动就自报姓名,便成了他的口头禅。
心病医好了,便开始参与慈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最终,他因为名望和地位,成了市里的什么委*员。
万没想到,在一次市会议上,他遇到了一个敢于大声取笑他名字的人。
而这个人,是他万万得罪不起的。
此人,就是前面一再提到过的、寻找棋局残页的神秘省城大人物。
同在一个小城里混生活,迟早总有交集的一天,这两个又都是有远见的聪明人,相互认识并成为相互利用的朋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当然了,私下里他们是朋友,而众人面前,一个身份是警察,另一个是街头流氓。该喝骂的喝骂,该尊敬的尊敬。
话说彪哥只花了三天时间,便将八个闹事的农民工彻底摆平了。此举让杨纬一度非常佩服,把彪哥当成难得一见的人才。
其实彪哥搞定农民工,所用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恐吓之计,各个击破。
彪哥先将第一位推推搡搡,强请到某个小吃摊上,给人点一碗米粉,自己正襟危坐,取下腰间茶水瓶子,开始讲故事。
开头还是那一句:
“兄弟我在泉州时。……”
接着就是江湖上的刀光剑影,爱恨情仇。
农民工起初对江湖故事没兴趣,只不过彪哥后面几个小弟面相凶恶,才没有当场发作。小摊老板端上米粉之时,他便将一腔怒气发泄到老板身上:
“他妈的,我没点米粉。你想强卖呀?”
彪哥便暂停故事讲述,一手按在农民工肩上,和颜悦色道:
“别急别急,这顿我请。放心吃吧。”
农民工狐疑地看了大伙一眼,确认这碗米粉真的免费,才低头扒拉了几下,大口吃了起来。
彪哥则清清喉咙继续讲自己的故事。
农民工吃人嘴短,不得不静心听人家的故事,听着听着,便听出了门道,知道对面这个嘴角冒泡的废话瘘子,就是江湖传说中的彪哥。
农民工心里便有点惴惴不安。彪哥观其脸色,知道时机已到,大手一挥,喝道:
“塞你母,兄弟我虽然一贯义薄云天。但必要的时候,也能心狠手辣。”
连用两个成语,农民工便彻底怔住了,米粉刚吃一半,再也不敢继续扒拉。筷子停在半空中,进退不得。
彪哥喝下一大口茶,又换了副嘴脸,冷冷地给谈判作结语:
“吃了这碗米粉,给兄弟一个面子。你与砖厂杨老板的恩怨,就此一笔勾销。ok?”
这位农民工放下筷子,丢下吃了一半的米粉,起身鞠了个躬,嘴里连声道:
“ok,ok。ok,ok。”
然后迈着碎步掉头而去,再也没去砖厂讨*薪,更不敢去上*访。
彪哥搞定第一个,又让小弟们去请第二个。故伎重施,也不嫌自己嘴巴疲劳过度,演讲一番,又搞定第二个。
就这样,八个人里,彪哥用同一碗米粉,同一个故事,同样的程序,接连搞定了五个。
最后三个年纪比较大,对江湖有很大的隔膜,故事听了老半天,愣是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面前的废话瘘子就是江湖传说中的彪哥。
话说第六个农民工,坐在桌边三下五除二,扒完一整碗免费米粉,站起身,语气相当不耐烦:
“他妈的,我还得去要钱呢,谁有心情听你的狗屁不通?”
彪哥刚好在喝水,一听此语便被狠呛了一下,茶水喷了一桌子。后面的沙皮和小钢炮,立马冲上去,将农民工摁住,眼看就要一顿暴打。
彪哥连忙喝住:
“停停停,对待农民兄弟要温和一点。人家跟咱是同一阶层的人。你们这么粗暴,有没有一点阶*级情谊?”
众人停手发呆,被摁住的农民兄弟也趴在桌沿发呆。彪哥双手往上一抖,露出两个手臂上的伤疤,看起来怵目惊心。
第六位农民工这回就是真吓呆了。
彪哥又朝小弟们使个眼色,几个草包依葫芦画瓢,也齐刷刷地露出了手脚乃至上身的伤疤。
这场面不伦不类,而且伤疤一片狼藉。但农民工看明白了。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不知面前的废话瘘子是彪哥,也清楚遇到了一群不好惹的街头流氓。
第六位农民工便带着哭腔求饶:
“各位兄弟,我身上没钱。要不先欠着行不行?”
彪哥便又知时机已到,但不再说“义薄云天,心狠手辣”的话。因为连疤都一起露了,还不够义薄云天,还不够心狠手辣吗?彪哥直接作结:
“吃了这碗米粉,给兄弟一个面子。你与砖厂杨老板的恩怨,就此一笔勾销。ok?”
第六位农民工到此彻底驯服,点头像鸡啄米:
“ok,ok。ok,ok。”
转身逃窜而去。
到了第七个农民兄弟,彪哥学聪明了。故事开头还是一样,但后面的内容能省则省,讲到中途,见对方居然听得昏昏欲睡,彪哥便直接带领兄弟们露伤疤。
于是没有任何悬念,第七个农民兄弟也立下永不找杨老板麻烦的誓言,抱头鼠窜而去。第八个的驯服过程,也是大同小异。
至此,大功告成。
后来,彪哥与杨纬成了朋友。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杨纬有一次按奈不住,问起彪哥当初是怎么轻易搞定那几个农民工的。彪哥一开始故作高深:
“小事一桩。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杨纬心里骂了一声,死肥彪,居然在我面前装逼?嘴里仍旧谦卑地请教:
“随便聊聊,让兄弟我也学学您的处事方法。”
彪哥是个聪明人,当然不能把所有的细节和盘托出,否则铁定会被人轻视的。他呷了一口茶,继续故作高深,反问杨纬:
“俗话常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是你当初烦恼的根源。那么,你知道,光脚的究竟怕什么吗?”
杨纬倒被问得愣在当场,因为这个问题,他从来就没有仔细琢磨过。于是傻乎乎继续请教:
“光脚的怕什么呢?”
彪哥又呷了一口茶,慢慢地答道:
“就怕你也脱了鞋子,跟他一起撒泼。”
杨纬一听大失所望,觉得死肥彪装逼有点装过头了。可事后一琢磨,又觉得死肥彪的话大有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他又说不太清楚。
话说八个农民工不再讨薪,但之前的上*访,还是惊动了政府。
上面悄悄派了几个人,去查砖厂的底细。底细倒也清白,就是环保不过关。砖厂天天像火葬场一样,总是往天空冒黑烟。周围几里范围之内,都被搞得污烟脏气。
于是,有关部门介入,勒令关闭砖厂。
杨纬无奈地关闭了砖厂。但他并不太沮丧。因为他赚到了第一桶金,而且从这次事件中,吸取到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教训。
半年之后,杨纬在街头开了个门店,*磁砖。又半年之后,杨纬成立了公司,专门批发建筑材料。再半年之后,公司开发了装修业务。
过了三年,杨纬赚到了第二桶金,顺利进入房地产行业。那正是中国房地产行业跑步、乃进飞奔前进的时代。
杨纬抓住了天时地利,终于成了枫林镇的首富。后来首富的位置也像山寨大王,几经变换,但杨纬的资产,据说始终排在前五名。
杨纬的二次创业,同样免不了招工。从门店的两三个,到后来公司的几十人,乃至集团的几千人。
粗略算下来,为杨老板服务过的员工或经理人,恐怕有好几万。这些人后来谈起杨老板的为人处事,觉得他什么都好,花钱也大方,就是有一个很恐怖的毛病。
他喜欢悄无声息地偷听员工们谈话。经常把人吓一大跳。
多数男性同胞,认为杨老板这么偷听别人的隐私,很不道德;而几乎所有的女性同胞,则认为他是个十足的变*态。
其实,员工们都误会了老板杨纬。他不是不道德,更不是变态,而是最初的心病一直没治好。他就怕别人直呼其名。
到了这一步,其实直呼他名字的员工基本没有,公司规模较小,大家叫他“杨总”;公司规模再大一点,大家便尊称他为“杨懂”。基本不存在名字的困扰。
但对杨纬而言,症状一时消失,而病根未除。
曾有一个男性员工,向另一个刚来的女性员工,介绍老板的真姓大名:
“我们老板就是杨纬。”
因为这时的杨纬在业界已经大名鼎鼎,这个祈使句,多少有点自豪之意。男员工说完抛过去一个媚眼,女性员工为了表示友好,还回来一个媚眼。
然后两人相视而笑。
没想到此时的杨纬,正站在单面透镜背后,看到了这一幕,理解为两人像当初的农民工一样,心有灵犀地取笑他的名字。只不过方式比较文明而已。
第二天,这两个员工莫名其妙地被开除了。当然按劳动法结算了工资。
后来杨纬感觉到,要彻底医好自己的心病,光是被动地观察还不行,得主动出击。于是从这一天开始,见到面生的员工,便主动向人介绍:
“我是杨纬。”
说完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嘴角露出不怀好意的微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除了再说。
有个刚从别的公司跳槽过来的部门经理,业务很强,就是说话的时候,为了加重语气,喜欢嘴角一扯一扯的。一个早晨杨纬见到他,也是主动介绍:
“我是杨纬。”
部门经理赶紧立正,中气十足的回应:
“杨总好。”
很不幸的是,杨纬看到了嘴角一扯,理解成不怀好意的微笑。当天下午便让他走人。
接下来,杨纬给公司内部熟悉的人打电话,劈头第一句便是:
“我是杨纬。”
如果对方竟敢在电话那一端嘻嘻而笑,那么很不幸,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铁定走人。
经过好几年严格的过虑,公司留下来的,不是业务最强的,而是对“杨纬”这个名字无动于衷的人。直到此时,杨纬的心病才基本痊愈。他敢于大声向天下人自我介绍:
“我是杨纬。”
他已经身家好几十亿,报出这个名字,人家投过来的,都是讨好谄媚的目光与笑容。此后,动不动就自报姓名,便成了他的口头禅。
心病医好了,便开始参与慈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最终,他因为名望和地位,成了市里的什么委*员。
万没想到,在一次市会议上,他遇到了一个敢于大声取笑他名字的人。
而这个人,是他万万得罪不起的。
此人,就是前面一再提到过的、寻找棋局残页的神秘省城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