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麾下的二流武将不少,蒋钦、陈武、凌统、韩当等人都在二流巅峰,可真正的一流武将却是不多。在原本的历史中东吴还有甘宁、太史慈,如今二将皆被南烨挖走去统帅海军,孙权麾下最厉害的也就只有周泰了。
周泰性情既忠且勇,平日言语不多,倒是与高顺为人有几分相似,而且也是擅长持刀步战。当然周泰的马上功夫也不弱,到了船上更加厉害。此时他听孙权命自己出马,便选了一杆适合马战的长枪策马而出。
黄忠一见周泰脸上的伤疤,便知此人乃是军中宿将。不论孙权存了什么心思,黄忠对于武艺高强的战将还是保持着尊重,拱手道:“我乃国师麾下黄忠,这位将军如何称呼?”
周泰见黄忠已然须发斑白,可嗓音洪亮如钟,便知此人虽上了些年纪,却绝非老朽之人,心中加了小心道:“我乃周泰!还请黄老将军赐教。”说罢也不再多言,挺枪便刺黄忠。
先发制人的一枪快如疾风,黄忠却不闪不避,而是将手中卷云刀撩起与周泰长枪撞在一处。刀枪一碰即分,转瞬就是一个回合。就这一回合,周泰便清楚了黄忠的厉害。黄忠挡枪的一刀看似平淡无奇,周泰却感觉自己的长枪犹如陷入了大海漩涡之中,力量完全被黄忠手中的大刀吸了过去,兵刃相撞竟然没有发出多大声音。周泰心中明白,这是黄忠将刀法练到了极致,防御的同时卸了自己的力道。
黄忠的刀法本就如同狂风卷云大浪淘沙,时常与赵云等将切磋让黄忠对借力的技巧掌握更上层楼。年纪的增长虽然使他力量不在巅峰,可是武艺却有所精进,足以弥补力量上的不足。
周泰的实力也就勉强够得上一流武将门槛,黄忠则是超一流武将中的强者,两人根本不在同一级别。在黄忠留手的情况下,周泰与黄忠勉强战了五十个回合便再也支撑不住。若是一般比武较技,打到这里也就可以了,但是周泰一想到主公孙权赌上的十万斤军粮便不愿放弃,拼死支撑,竟然用出了以命搏命的打法。军粮是小,主公的面子是大,周泰宁死也不愿孙权丢了脸。
黄忠发现周泰拼命心中不由发苦,虽说周泰就是拼命也绝非黄忠对手,可是对付玩命的周泰黄忠也不轻松,一旦黄忠不再留手,稍有不慎就可能要了周泰性命,这可不是黄忠想要的结果。再说黄忠虽对孙权有所不满,对于敢打敢拼的周泰还是很欣赏的,并不愿伤其性命。于是黄忠拨马站定道:“周将军武艺高强,再战下去恐怕两败俱伤,有损两家和气,不如就算平手如何?”
周泰心知黄忠有意相让,自然不再纠缠,拱手谢道:“多谢将军手下留情!”说罢打马而还。
黄忠本以为就到此为止了,没想到潘璋此时打马而出道:“赌局已设怎可不分胜负输赢?我愿与黄老将军比试箭术一分高下。”
孙权没想到潘璋不打招呼便到阵前,此时再想阻止也来不及了,只能寄希望于潘璋比箭取胜。潘璋的箭术实属一般,他敢上前完全是投机取巧,认为黄忠年纪不小又刚战过一场,肯定体力不支发挥失常,这才上前挑战。
黄忠对于敢拼死一战的周泰还有些好感,可是对于潘璋这种投机分子却一点好感也没有。黄忠也不与潘璋废话,直接开弓对准潘璋就是一箭。
潘璋还没来得及说出要如何比试,就见一点寒芒如流行追月朝自己而来,吓得他低头躲闪。可惜黄忠此箭极快,不等潘璋低头,箭矢已到,直接将潘璋盔缨射落。潘璋便感觉头上一震,还以为自己没躲过被射中了,顿时吓的大叫出来。
孙权与麾下众将见了潘璋的表现都是一阵脸红,就算他们知道潘璋低头、大叫都是出于本能,并非是因为胆怯,可还是觉得丢人,尤其是听到城头交州士卒叫好之后,东吴将士就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潘璋在马背上趴了片刻才发现自己没死,可是心里却比死了还难受。自觉丢人的潘璋怒视黄忠骂道:“老匹夫因何暗箭伤人?”
黄忠冷哼道:“无名小辈也敢与我比箭?你若能用暗箭伤我都算你本事。”说罢不看潘璋,提弓打马就往城中走。
潘璋心中暗道:“既然比箭,你射我一箭,我当还你一箭,如此也不算暗箭伤人。”想到此处潘璋开弓搭箭朝着黄忠背后就射。
黄叙在城头看见当时大惊道:“父亲小心!”
黄忠微微一笑早有准备,弯弓回身又是一箭射出,正中潘璋射出的箭矢。两支羽箭在空中相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叮铛~”声,便双双落地。这惊人箭术再次让城上发出一阵欢呼,也让孙权与众将的脸色更加难看。
潘璋没想到背后暗箭都无法伤了黄忠找回面子,这简直让他丢脸丢到家了,垂着脑袋去与孙权请罪。孙权都懒得骂他,直接命人将粮草送到城下,不再停留片刻,便启程而行。他可是一刻都不想面对黄忠父子和城中士卒了。
刘备、孙权都是南烨盟友,都有心在兖州分一杯羹,可结果却有些不同。刘备得到了赵云款待,孙权却丢了脸面还赔了军粮,会有这种待遇区别完全是因为他们对待南烨的态度不同。刘备敬南烨一尺,南烨自然敬刘备一丈。孙权想占南烨便宜,南烨自然让他吃个大亏。
几日之后,刘备、孙权、南烨三家人马再次相聚于兖州东郡,共商讨伐曹丕之事。对于入境路上的小插曲刘备、孙权不提,南烨也没有问,不过这并不代表南烨不知道两家对自己的态度。
讨伐曹丕这件事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无非就是三家合兵继续向北,兵进冀州攻打邺城。战略目标自然是除掉曹丕篡逆,救出献帝刘协。至于救出刘协之后要怎么办?是不是请他重新登基?又在哪里登基?这些问题三家不约而同的忽略不提,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正事说完之后南烨便设宴款待刘备、孙权,席间的话题也轻松许多。刘备笑着对南烨道:“国师神机妙算,分兵取了许昌、兖州可喜可贺!我敬国师一盏。”
南烨端起酒杯与刘备对饮之后道:“可惜兖州不与荆州、司隶相邻,于我来说就好比……就好比鸡肋。”说着指了指桌案上一盘吃了一半的鸡肉道。
刘备、孙权都不知鸡肋二字作何解释,只当南烨是说兖州位置不好,不如鸡腿可口。但是他们二人身后的诸葛亮和鲁肃却都眼前一亮。
酒席宴后,诸葛亮与刘备一同回帐问道:“主公可知国师所说鸡肋为何意?”
刘备喝的有点高,早就忘了宴席上的细节,大着舌头道:“鸡肋?什么鸡肋?”
诸葛亮对于刘备的豪爽性情有些无语,他知道刘备虽不像张飞那般嗜酒如命,但也是个酒豪,喝起来绝不含糊,要不也没法跟关羽、张飞凑到一起,又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不过刘备有一点好,就是喝酒从不误事。于是诸葛亮道:“国师酒宴之上欲将兖州让与主公,主公意下如何?”
刘备虽然有些晕乎,可是思路清晰并不糊涂,小事他可能记不清了,可是有关一州大事他又怎么可能忘记?当时一惊道:“先生莫要诓我,国师何时言过此事?”
诸葛亮这时才将话题转了回来道:“国师道兖州如鸡肋,便是此意!”
刘备仔细回想,好像是有这么个话茬,便道:“还请先生明言!”
诸葛亮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国师得兖州,守则多费兵马,退又十分可惜,因此犹豫不决。”
刘备先是恍然,而后又问道:“国师难以决断,却也未曾提及将兖州赠我,先生何故相欺?”
诸葛亮道:“国师平日果决,少有犹疑,便有不决之事,也有麾下文武出谋划策,何必席间泄露?今显犹疑之态,是试探耳。主公若欲得兖州,可许以好处,劝国师退兵。”
刘备闻言大喜,兖州与南烨的地盘不接壤,却与刘备的地盘接壤,又有陈留等大城,比并州强多了。而且南烨若连兖州都不想要了,许昌肯定也是一样。就算让刘备用并州换兖州和许昌,刘备也是肯的。于是便对诸葛亮道:“先生有三寸不烂之舌,此事便拜托先生与国师相商,务必助我得兖州之地。”
诸葛亮并未急于答应,而是皱眉道:“国师于席间对主公与孙仲谋同时提及此事,便是欲令两家相争,恐怕欲得兖州代价不小。”
刘备听诸葛亮一说,就知道南烨有让两家竞价之意。不过这种通过两家竞争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刘备看来十分合理,换做是他自己也会这么做,总不能将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盘平白送人。
在大事面前,刘备从不含糊,得到兖州既能增强他的实力,又能消弱南烨、孙权,刘备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当时对诸葛亮道:“兖州势在必得,还请先生不惜一切代价助我得兖州、许昌。”
诸葛亮得了刘备授权,这才欣然领命。
周泰性情既忠且勇,平日言语不多,倒是与高顺为人有几分相似,而且也是擅长持刀步战。当然周泰的马上功夫也不弱,到了船上更加厉害。此时他听孙权命自己出马,便选了一杆适合马战的长枪策马而出。
黄忠一见周泰脸上的伤疤,便知此人乃是军中宿将。不论孙权存了什么心思,黄忠对于武艺高强的战将还是保持着尊重,拱手道:“我乃国师麾下黄忠,这位将军如何称呼?”
周泰见黄忠已然须发斑白,可嗓音洪亮如钟,便知此人虽上了些年纪,却绝非老朽之人,心中加了小心道:“我乃周泰!还请黄老将军赐教。”说罢也不再多言,挺枪便刺黄忠。
先发制人的一枪快如疾风,黄忠却不闪不避,而是将手中卷云刀撩起与周泰长枪撞在一处。刀枪一碰即分,转瞬就是一个回合。就这一回合,周泰便清楚了黄忠的厉害。黄忠挡枪的一刀看似平淡无奇,周泰却感觉自己的长枪犹如陷入了大海漩涡之中,力量完全被黄忠手中的大刀吸了过去,兵刃相撞竟然没有发出多大声音。周泰心中明白,这是黄忠将刀法练到了极致,防御的同时卸了自己的力道。
黄忠的刀法本就如同狂风卷云大浪淘沙,时常与赵云等将切磋让黄忠对借力的技巧掌握更上层楼。年纪的增长虽然使他力量不在巅峰,可是武艺却有所精进,足以弥补力量上的不足。
周泰的实力也就勉强够得上一流武将门槛,黄忠则是超一流武将中的强者,两人根本不在同一级别。在黄忠留手的情况下,周泰与黄忠勉强战了五十个回合便再也支撑不住。若是一般比武较技,打到这里也就可以了,但是周泰一想到主公孙权赌上的十万斤军粮便不愿放弃,拼死支撑,竟然用出了以命搏命的打法。军粮是小,主公的面子是大,周泰宁死也不愿孙权丢了脸。
黄忠发现周泰拼命心中不由发苦,虽说周泰就是拼命也绝非黄忠对手,可是对付玩命的周泰黄忠也不轻松,一旦黄忠不再留手,稍有不慎就可能要了周泰性命,这可不是黄忠想要的结果。再说黄忠虽对孙权有所不满,对于敢打敢拼的周泰还是很欣赏的,并不愿伤其性命。于是黄忠拨马站定道:“周将军武艺高强,再战下去恐怕两败俱伤,有损两家和气,不如就算平手如何?”
周泰心知黄忠有意相让,自然不再纠缠,拱手谢道:“多谢将军手下留情!”说罢打马而还。
黄忠本以为就到此为止了,没想到潘璋此时打马而出道:“赌局已设怎可不分胜负输赢?我愿与黄老将军比试箭术一分高下。”
孙权没想到潘璋不打招呼便到阵前,此时再想阻止也来不及了,只能寄希望于潘璋比箭取胜。潘璋的箭术实属一般,他敢上前完全是投机取巧,认为黄忠年纪不小又刚战过一场,肯定体力不支发挥失常,这才上前挑战。
黄忠对于敢拼死一战的周泰还有些好感,可是对于潘璋这种投机分子却一点好感也没有。黄忠也不与潘璋废话,直接开弓对准潘璋就是一箭。
潘璋还没来得及说出要如何比试,就见一点寒芒如流行追月朝自己而来,吓得他低头躲闪。可惜黄忠此箭极快,不等潘璋低头,箭矢已到,直接将潘璋盔缨射落。潘璋便感觉头上一震,还以为自己没躲过被射中了,顿时吓的大叫出来。
孙权与麾下众将见了潘璋的表现都是一阵脸红,就算他们知道潘璋低头、大叫都是出于本能,并非是因为胆怯,可还是觉得丢人,尤其是听到城头交州士卒叫好之后,东吴将士就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潘璋在马背上趴了片刻才发现自己没死,可是心里却比死了还难受。自觉丢人的潘璋怒视黄忠骂道:“老匹夫因何暗箭伤人?”
黄忠冷哼道:“无名小辈也敢与我比箭?你若能用暗箭伤我都算你本事。”说罢不看潘璋,提弓打马就往城中走。
潘璋心中暗道:“既然比箭,你射我一箭,我当还你一箭,如此也不算暗箭伤人。”想到此处潘璋开弓搭箭朝着黄忠背后就射。
黄叙在城头看见当时大惊道:“父亲小心!”
黄忠微微一笑早有准备,弯弓回身又是一箭射出,正中潘璋射出的箭矢。两支羽箭在空中相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叮铛~”声,便双双落地。这惊人箭术再次让城上发出一阵欢呼,也让孙权与众将的脸色更加难看。
潘璋没想到背后暗箭都无法伤了黄忠找回面子,这简直让他丢脸丢到家了,垂着脑袋去与孙权请罪。孙权都懒得骂他,直接命人将粮草送到城下,不再停留片刻,便启程而行。他可是一刻都不想面对黄忠父子和城中士卒了。
刘备、孙权都是南烨盟友,都有心在兖州分一杯羹,可结果却有些不同。刘备得到了赵云款待,孙权却丢了脸面还赔了军粮,会有这种待遇区别完全是因为他们对待南烨的态度不同。刘备敬南烨一尺,南烨自然敬刘备一丈。孙权想占南烨便宜,南烨自然让他吃个大亏。
几日之后,刘备、孙权、南烨三家人马再次相聚于兖州东郡,共商讨伐曹丕之事。对于入境路上的小插曲刘备、孙权不提,南烨也没有问,不过这并不代表南烨不知道两家对自己的态度。
讨伐曹丕这件事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无非就是三家合兵继续向北,兵进冀州攻打邺城。战略目标自然是除掉曹丕篡逆,救出献帝刘协。至于救出刘协之后要怎么办?是不是请他重新登基?又在哪里登基?这些问题三家不约而同的忽略不提,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正事说完之后南烨便设宴款待刘备、孙权,席间的话题也轻松许多。刘备笑着对南烨道:“国师神机妙算,分兵取了许昌、兖州可喜可贺!我敬国师一盏。”
南烨端起酒杯与刘备对饮之后道:“可惜兖州不与荆州、司隶相邻,于我来说就好比……就好比鸡肋。”说着指了指桌案上一盘吃了一半的鸡肉道。
刘备、孙权都不知鸡肋二字作何解释,只当南烨是说兖州位置不好,不如鸡腿可口。但是他们二人身后的诸葛亮和鲁肃却都眼前一亮。
酒席宴后,诸葛亮与刘备一同回帐问道:“主公可知国师所说鸡肋为何意?”
刘备喝的有点高,早就忘了宴席上的细节,大着舌头道:“鸡肋?什么鸡肋?”
诸葛亮对于刘备的豪爽性情有些无语,他知道刘备虽不像张飞那般嗜酒如命,但也是个酒豪,喝起来绝不含糊,要不也没法跟关羽、张飞凑到一起,又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不过刘备有一点好,就是喝酒从不误事。于是诸葛亮道:“国师酒宴之上欲将兖州让与主公,主公意下如何?”
刘备虽然有些晕乎,可是思路清晰并不糊涂,小事他可能记不清了,可是有关一州大事他又怎么可能忘记?当时一惊道:“先生莫要诓我,国师何时言过此事?”
诸葛亮这时才将话题转了回来道:“国师道兖州如鸡肋,便是此意!”
刘备仔细回想,好像是有这么个话茬,便道:“还请先生明言!”
诸葛亮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国师得兖州,守则多费兵马,退又十分可惜,因此犹豫不决。”
刘备先是恍然,而后又问道:“国师难以决断,却也未曾提及将兖州赠我,先生何故相欺?”
诸葛亮道:“国师平日果决,少有犹疑,便有不决之事,也有麾下文武出谋划策,何必席间泄露?今显犹疑之态,是试探耳。主公若欲得兖州,可许以好处,劝国师退兵。”
刘备闻言大喜,兖州与南烨的地盘不接壤,却与刘备的地盘接壤,又有陈留等大城,比并州强多了。而且南烨若连兖州都不想要了,许昌肯定也是一样。就算让刘备用并州换兖州和许昌,刘备也是肯的。于是便对诸葛亮道:“先生有三寸不烂之舌,此事便拜托先生与国师相商,务必助我得兖州之地。”
诸葛亮并未急于答应,而是皱眉道:“国师于席间对主公与孙仲谋同时提及此事,便是欲令两家相争,恐怕欲得兖州代价不小。”
刘备听诸葛亮一说,就知道南烨有让两家竞价之意。不过这种通过两家竞争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刘备看来十分合理,换做是他自己也会这么做,总不能将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盘平白送人。
在大事面前,刘备从不含糊,得到兖州既能增强他的实力,又能消弱南烨、孙权,刘备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当时对诸葛亮道:“兖州势在必得,还请先生不惜一切代价助我得兖州、许昌。”
诸葛亮得了刘备授权,这才欣然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