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天气晴,苍穹万里无云。
随着汉献帝的车架来到城外,‘咚咚’‘咚咚’的战鼓声好像浪潮一般一波高过一波。
每一波战鼓声都如同疾风暴雨一般,汹涌敲击在每一个参加检阅的华军将士以及围观的天子、朝堂百官、世家豪族、普通百姓心头,让他们感觉热血上涌,心潮澎湃。
兵戈战阵横列,如山气势巍峨。
这是汉献帝登基以来首次检阅大军,以前他对所谓的强军没有清晰的概念,此刻望着前方如山般巍峨的军阵,他不禁有些恍惚。
也就在这时,华军将士按照各自统将的吩咐,先是单膝向汉献帝跪下,然后齐声大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众一声,直冲云霄!
兵戈铁甲,军心鼎沸!
汉献帝被这恢弘场面感染,好似忘了自己的傀儡身份,激动地从御辇上站起来,面颊潮红地望着前方。
华雄将汉献帝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朝鼓手一挥手,鼓声立马变得急促,阅兵也随之正式开始。
战鼓隆隆,军旗猎猎,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也无任何人的呼喊号令。
荡寇军、破虏军、破锋军、鹰扬军、折冲军、振威军以及新组建的近卫军,它们这些小方阵合在一起,组成数万人的大方阵。
连日整编苦练,成果在这一刻显现。
在金鼓之声以及旗帜号令下,各军依次演练,或进,或退,或攻,或守。
一军接一军,轮番登场,金戈铁马,整个演练场地一片火热。
普通百姓不懂政治,他们看到朝廷军队如此雄壮,齐齐大呼道:“王师威武!王师威武!”
世家豪族的反应各有不同,以杜氏、窦氏为首的亲华派个个振奋,感觉与有荣焉,反之,不愿亲近华雄的世家豪族心怀忐忑,冷汗直流。
朝堂百官也是如此,愿意亲近华雄的朝臣倍感振奋,不愿亲近华雄的朝臣则坐立不安。
至于汉献帝,被‘陛下万岁’震得迷迷糊糊,脑中想的都是‘有此强军自己定能中兴大汉,光宗耀祖’。
两天后,也即四月十五日。
华雄招来李儒询问:“李军师,屯田所需的粮种和耕牛准备得如何了?”
李儒点头道:“粮种和耕牛都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正式屯田。”
“很好!”华雄满意地笑了笑:“既然万事俱备,那你即刻下达公文,通知关中、洛阳两地的府衙从明天起,正式推行屯田。”
李儒精神振奋回道:“属下领命!”
屯田计划一旦实施,就可以让千千万万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流民能够生存下去。
这是造福百姓的大仁大义之举,李儒在办这件事的时候分外有干劲。
华雄眼中也散发着莫名的华彩,上次去考察民情途中遇到流民的场景,给了华雄很大的触动。
它让华雄明白,简单的发发善心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恶性循环,最终什么也改变不了。
派一日之粮容易,派给百姓一生之粮困难。
既然有心行善,何不将好事做到底,给予百姓一生之田。
华雄思绪流转,口中喃喃:“哀民生之多艰……自己这是越来越感性了!”
四月十六日,一个消息在官府的有意传播下,如一阵风般在关中、洛阳两地传开。
官府出地并租借粮种、耕牛给流民种田,收获的粮食官府与流民四六分帐,官府得四成,流民得六成。
粮食还没收成的时候,流民生活所需粮食由官府先垫借出来,收成后再相应地扣除。
这样的屯田政策一传开,关中、洛阳两地立马为之震动,两地的流民欣喜若狂,争先恐后地向官府报名领取土地。
关中、洛阳两地各处府衙人潮汹涌,在确认屯田的消息是真的后,流民们就好像在深渊中找到了一条能重回光明大地的绳子,都发了疯般想要抓紧。
受这股风潮的影响,不少平日里被世家豪族压榨惨了的佃户,一咬牙不再为世家豪族种地,也加入了报名领取土地的队伍。
韦傅于苏四大世家的家主得到消息,气得火冒三丈,如果不是不久前才观看了华军阅兵,他们造反的心都有了。
从古至今,粮食和人口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掌控大量土地,进而掌握大量粮食,这是世家豪族得以富贵荣华的重要依仗。
掌控大量佃户,进而掌控大量仆役护院,这也是世家豪族得以富贵荣华的重要依仗。
现在官府大规模屯田,既降低了世家豪族掌控粮食的价值,也勾走了大量佃户,这对于世家豪族来说无疑是一次釜底抽薪般的巨大打击。
韦傅于苏四大世家虽然不敢造反,但他们也咽不下这口气,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为了破坏官府的屯田计划,韦傅于苏四大世家先是派人散播假消息混淆视听,后又派人伪装成流民去排队冒领土地,甚至还挑动流民冲撞官府。
可惜的是,太尉府高层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在暗卫的配合下,一队队华军将士迅速出动,将闹事之人关的关、杀的杀。
经此一遭后,韦傅于苏四大世家虽然依旧怀恨在心,但却不敢再使小动作。
没人捣乱后,土地被迅速分配下去。
佃户出身的百姓有家有房子,他们分到土地后,直接借用官府提供的耕牛、种子开始耕田、播种。
流民们孑然一身,分到田地后先在官府衙役的指引下,到被分配的土地附近有规划地建造房舍。
安家落户后,官府衙役会给流民们送去种子和耕牛,并督促他们开始耕田、播种。
如此细致、妥帖的安排,让流民们不禁流下泪来。
在此之前,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官府不但为他们准备好了粮食,更准备好了建房子的材料。
有房子住,有粮食吃,这本是成为流民后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却触手可及了。
一时间,所有流民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脸上也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时候,流民中只要是男的,无论是小孩,年轻男子,还是老人,都在为自己未来的小屋出一份力,而妇女们则一边流着感动的泪水,一边拿着官府配发的粮食准备升灶做饭。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