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左看右看还是有些不满意,衣裳却没时间换过了。她第一次进这种公府侯门应酬,本想处处都完美,眼下两个女儿这般形容,心情不免郁郁。
尤思慧派了轿子来接,杨双双见秦氏神色不虞,忙催着出发。
轿子不知不觉走到一排高门大宅前面,杨双双不由去看,只见街东大宅子上写着“敕造宁国府”,正是贾府长房所在,她大姐如今正是宁国府的宗妇,西边那所大宅子想来就是荣国府。轿子从角门进了宁国府。
因是端午节的聚会,除了她们,还有荣国府的女眷。
秦氏因着一直有些紧张不安,所以她们出门很早,到得也早,尤思慧过来招呼她们坐下喝茶,又说了几句贾府的规矩。
母女几个坐了一盏茶的功夫,有丫鬟来报,说是“老太太来了”,尤思慧连忙站起来迎接,秦氏母女三个也跟在她身后,还没出门,就听到一阵说笑声。
杨双双看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媳妇儿搀着一位通体气派的老太太。
这位鬓发如银的老夫人想来就是整个贾家辈分最高的史太君了,那年轻媳妇儿绫罗绸缎、花团锦簇,双双猜测许是荣国府长房贾琏媳妇儿凤姐儿。
旁边还有一个中年夫人,可就不知道是二太太王夫人还是大太太邢夫人了,后面跟着三个小女孩儿,想来是贾府三姝,大小姐元春却不在,这会儿应该已经进宫去了。
正在兀自猜测,杨双双忽然听思慧叫了声“老太太”,又叫了“大太太”,想来那中年夫人就是邢夫人,旁边的几个女孩子也跟着叫了“珍大嫂子”。
尤思慧把秦氏母女三个引荐给众人,老太太最喜欢年轻女孩儿,牵着杨燕燕的手细细看了半天:“把我们家的三个丫头比下去了。”
尤思慧谦虚了几句,“小门小户家的孩子,哪里比得了府里的几位妹妹。”
一行人这才进了园子,正是端午,石榴开得火红,众人坐在敞厅里喝茶赏花。
尤思慧如今是当家主母,这样的茶话会上,她除了要准备一应事务外,还要与各位夫人小姐应酬。
才说一会儿话,尤思慧发现不对来,问一位年轻媳妇儿:“今个儿怎么不见二太太?”
杨双双也正纳闷,按理说,这种场合贾母都来了,王夫人没道理缺席。
正在她疑惑的时候,却听年轻媳妇儿道:“薛家的姨母今日来辞行了,太太在家招呼姨母,竟是不得空。”
薛家姨母是王太太娘家的嫡亲妹妹,嫁给了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正是原著里薛宝钗的母亲。
杨双双听了这话,便知定这位不是凤姐儿了,薛姨妈是凤姐儿的姑母,若是来了,她断然不会不顾,跑到宁国府吃酒。
细观这位年轻媳妇儿斯文内敛的形容,她心里浮现出来一个人,这位应该是荣国府二房长子贾珠的媳妇儿李纨,不过她的形容打扮不像书里的寡妇,想来是因为贾珠尚在的缘故。
尤思慧听了忙吩咐丫鬟,去西府把薛姨太太和二太太都请来,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杨双双却有些想不通,思慧只请了二太太和姨太太,并没请琏二奶奶,是不是说凤姐儿这会儿还没嫁过来?那薛姨妈这会儿为什么又在京都,按照原著的时间线,她这会儿应该还在金陵。
正思量着,却是几个女孩儿来找她和小妹燕燕说话了。
为首的那个和燕燕年纪差不多,笑容亲切,话却不多,应该是温吞性格的荣国府长房的迎春;第二个目光沉静,见双双看她,还大方得回了一笑,想是二房的探春;最后一个却是她大姐儿的小姑子惜春了,年纪尚小,滴溜溜着一双眼睛好奇得看着她和燕燕姐妹俩。
杨燕燕性子活泼大方,主动得和几姐妹交好。
杨双双在一旁冷眼瞧着,只见迎春对她举止有礼,似照顾小妹妹一般,却不过分亲近,惜春似乎性格内敛些,话并不多,探春倒和燕燕交头探耳聊得开心。
杨双双空坐了一会儿,喝了两盏茶,听着贵妇们之间的社交言辞,觉得有些无趣,于是借口要去更衣,也就是方便,光明正大溜走了。
却见秦氏也正由小丫头带着往出走,她骑虎难下,也只得和秦氏一起往外走。
秦氏母女两个正往外走,却见二位形容相似的贵夫人走了进来,双双定睛一看,来人她竟然认得,心里头有些诧异。
却听母亲一声惊呼“王太太”,原来竟然是几次三番遇到的王太太,旁边跟着挤眉弄眼的王家大哥儿。
王太太见了秦氏也有些惊奇,“这可真是巧了,这是……”
秦氏忙解释道:“我家大姐儿如今是东府的大太太。”
却听王太太“哎呀”一声,“怪道我说跟你有缘呢?我姐姐就是他们西府的二太太。”
杨双双正边听两位夫人社交,边看着熊孩子对她挤眉弄眼,这会儿听到王太太这句话,心里生出一股怪异之感,姓王,嫁到了荣国府,还是二太太,听着怎么这么耳熟?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宝玉之母王夫人吗?
她看向一旁的王太太,寡母,姓王,家里做皇商的,年纪轻轻当了寡妇,有一对儿女的,可巧儿,她也知道一个,就是史上最强钉子户薛姨妈,看着她旁边那个熊孩子,感慨道难怪这么熊呢,原来是红楼第一纨绔薛霸王!
她暗叹一声,原来她早就跟薛姨妈和奇女子薛宝钗会过面了,竟然还教才女宝钗念了几个月的书。
这边薛姨妈和秦氏正聊得热闹呢,王夫人听了也啧啧称奇,秦氏连更衣也不去了,和两位王太太一起回园子了,要把这巧事儿说给贾母听。
杨双双只好自己跟着晓风去,刚没走两步,却听见后面一阵脚步声,她回身看去,却是薛蟠跟了上来。
薛蟠见她神情不好,先套了个近乎,“你是珍大哥小姨子?”
尤思慧派了轿子来接,杨双双见秦氏神色不虞,忙催着出发。
轿子不知不觉走到一排高门大宅前面,杨双双不由去看,只见街东大宅子上写着“敕造宁国府”,正是贾府长房所在,她大姐如今正是宁国府的宗妇,西边那所大宅子想来就是荣国府。轿子从角门进了宁国府。
因是端午节的聚会,除了她们,还有荣国府的女眷。
秦氏因着一直有些紧张不安,所以她们出门很早,到得也早,尤思慧过来招呼她们坐下喝茶,又说了几句贾府的规矩。
母女几个坐了一盏茶的功夫,有丫鬟来报,说是“老太太来了”,尤思慧连忙站起来迎接,秦氏母女三个也跟在她身后,还没出门,就听到一阵说笑声。
杨双双看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媳妇儿搀着一位通体气派的老太太。
这位鬓发如银的老夫人想来就是整个贾家辈分最高的史太君了,那年轻媳妇儿绫罗绸缎、花团锦簇,双双猜测许是荣国府长房贾琏媳妇儿凤姐儿。
旁边还有一个中年夫人,可就不知道是二太太王夫人还是大太太邢夫人了,后面跟着三个小女孩儿,想来是贾府三姝,大小姐元春却不在,这会儿应该已经进宫去了。
正在兀自猜测,杨双双忽然听思慧叫了声“老太太”,又叫了“大太太”,想来那中年夫人就是邢夫人,旁边的几个女孩子也跟着叫了“珍大嫂子”。
尤思慧把秦氏母女三个引荐给众人,老太太最喜欢年轻女孩儿,牵着杨燕燕的手细细看了半天:“把我们家的三个丫头比下去了。”
尤思慧谦虚了几句,“小门小户家的孩子,哪里比得了府里的几位妹妹。”
一行人这才进了园子,正是端午,石榴开得火红,众人坐在敞厅里喝茶赏花。
尤思慧如今是当家主母,这样的茶话会上,她除了要准备一应事务外,还要与各位夫人小姐应酬。
才说一会儿话,尤思慧发现不对来,问一位年轻媳妇儿:“今个儿怎么不见二太太?”
杨双双也正纳闷,按理说,这种场合贾母都来了,王夫人没道理缺席。
正在她疑惑的时候,却听年轻媳妇儿道:“薛家的姨母今日来辞行了,太太在家招呼姨母,竟是不得空。”
薛家姨母是王太太娘家的嫡亲妹妹,嫁给了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正是原著里薛宝钗的母亲。
杨双双听了这话,便知定这位不是凤姐儿了,薛姨妈是凤姐儿的姑母,若是来了,她断然不会不顾,跑到宁国府吃酒。
细观这位年轻媳妇儿斯文内敛的形容,她心里浮现出来一个人,这位应该是荣国府二房长子贾珠的媳妇儿李纨,不过她的形容打扮不像书里的寡妇,想来是因为贾珠尚在的缘故。
尤思慧听了忙吩咐丫鬟,去西府把薛姨太太和二太太都请来,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杨双双却有些想不通,思慧只请了二太太和姨太太,并没请琏二奶奶,是不是说凤姐儿这会儿还没嫁过来?那薛姨妈这会儿为什么又在京都,按照原著的时间线,她这会儿应该还在金陵。
正思量着,却是几个女孩儿来找她和小妹燕燕说话了。
为首的那个和燕燕年纪差不多,笑容亲切,话却不多,应该是温吞性格的荣国府长房的迎春;第二个目光沉静,见双双看她,还大方得回了一笑,想是二房的探春;最后一个却是她大姐儿的小姑子惜春了,年纪尚小,滴溜溜着一双眼睛好奇得看着她和燕燕姐妹俩。
杨燕燕性子活泼大方,主动得和几姐妹交好。
杨双双在一旁冷眼瞧着,只见迎春对她举止有礼,似照顾小妹妹一般,却不过分亲近,惜春似乎性格内敛些,话并不多,探春倒和燕燕交头探耳聊得开心。
杨双双空坐了一会儿,喝了两盏茶,听着贵妇们之间的社交言辞,觉得有些无趣,于是借口要去更衣,也就是方便,光明正大溜走了。
却见秦氏也正由小丫头带着往出走,她骑虎难下,也只得和秦氏一起往外走。
秦氏母女两个正往外走,却见二位形容相似的贵夫人走了进来,双双定睛一看,来人她竟然认得,心里头有些诧异。
却听母亲一声惊呼“王太太”,原来竟然是几次三番遇到的王太太,旁边跟着挤眉弄眼的王家大哥儿。
王太太见了秦氏也有些惊奇,“这可真是巧了,这是……”
秦氏忙解释道:“我家大姐儿如今是东府的大太太。”
却听王太太“哎呀”一声,“怪道我说跟你有缘呢?我姐姐就是他们西府的二太太。”
杨双双正边听两位夫人社交,边看着熊孩子对她挤眉弄眼,这会儿听到王太太这句话,心里生出一股怪异之感,姓王,嫁到了荣国府,还是二太太,听着怎么这么耳熟?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宝玉之母王夫人吗?
她看向一旁的王太太,寡母,姓王,家里做皇商的,年纪轻轻当了寡妇,有一对儿女的,可巧儿,她也知道一个,就是史上最强钉子户薛姨妈,看着她旁边那个熊孩子,感慨道难怪这么熊呢,原来是红楼第一纨绔薛霸王!
她暗叹一声,原来她早就跟薛姨妈和奇女子薛宝钗会过面了,竟然还教才女宝钗念了几个月的书。
这边薛姨妈和秦氏正聊得热闹呢,王夫人听了也啧啧称奇,秦氏连更衣也不去了,和两位王太太一起回园子了,要把这巧事儿说给贾母听。
杨双双只好自己跟着晓风去,刚没走两步,却听见后面一阵脚步声,她回身看去,却是薛蟠跟了上来。
薛蟠见她神情不好,先套了个近乎,“你是珍大哥小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