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在余杭呆了一个多月,终于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小说文学网】但是,沈相爷比他晚到余杭,却比他早回京城。

    这天下午时分,沈相爷的钦差队伍,回到京城,便直奔皇宫缴旨。

    皇帝当然知道沈相爷今天会回京,早两天便有回报了。因此特意在偏殿等候。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来禀告:“皇上,沈相爷在殿门外求见!”

    却说当今皇帝赵炅,这名字也是改来改去,改了好多次。最初名叫赵匡义,但是太祖皇帝黄袍加身之后,为了避讳,便改成了赵光义。然后继皇位以后,又改为了现在的赵炅。

    官家的相貌很是威严,因为太威严了,便让人没有了亲近感。“帝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这便是史书上对他小时候的描述,从小都是如此。

    小时候和其他小孩戏耍,那些小孩都怕他,可见其相貌威严。

    久而久之,这种性格之下,行事作风,便显得很是神秘。一般臣子有什么奏折要上奏,官家便会安排单独奏报。

    或许就因为这个缘故,民间对官家的风评,有些不好。尤其是烛光斧影一事,认为是官家害死了太祖,做了皇帝。而且这种说法,还很有些人相信,不过现在都还算是民间传言。

    但是,这对官家来说,却是洗不脱的罪名了。赵光义也着实郁闷,自己当年跟随兄长太祖皇帝以来,尤其是陈桥兵变,是立下过大功的。

    当时的情况,虽然是太祖有了很强的实力,但是赵光义也有了自己的羽翼,也算是两股势力,只是相对来说,太祖赵匡胤的势力强大许多,因此他便做了皇帝。当然,对于这些事情,赵光义却是丝毫没有怨言,仍然坚持支持自己的兄长,两兄弟感情很是深厚。

    再说,太祖登基之后,长达十七年的时间才崩。赵光义已耐心等待皇位达十七年之久,要是真有想谋害太祖称帝之心,大可以趁着太祖经常邀请赵光义进宫饮宴时下手,十七年的时间,不可能一两次机会都等不到。

    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仁慈宽厚,怯弱无能,根本无力治理天下,也无力与赵光义争天下。赵光义当时挟开国之功勋之位,权倾朝野,又有母亲杜太后遗诏要哥哥传位于己的“金匮之盟”作后盾,皇位自然非己莫属。

    因此,赵光义只要等宋太祖自然驾崩,就可顺顺当当继承帝位,用不着去冒杀头之险杀害亲兄,招天下骂名。

    但是,那烛光斧影的传闻,却很有些眉目,对此,赵光义也只能假装不知晓。

    赵光义还有个爱好,就是读书。“性嗜学,宣祖总兵淮南,破州县,财物悉不取,第求古书遗帝,恒饬厉之,帝由是工文业,多艺能。”这是史书上的记载,其中的宣祖,便是赵光义和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

    或许是因为喜欢读书,尤其是性嗜学,因此便工文业。还有“命诸州大索知天文术数人送阙下,匿者论死。”

    而这件事情就在赵光义登基当年的一个月后,就是当年的十一月,便下了这道命令,集合了大宋各地的天文术数人才。

    就因为官家本人爱好,所以自己的儿子们,也跟着学了一些。只是现在的皇子都还比较幼小,学得有限。大皇子赵元佐才十六岁,不过这赵元佐却是更喜欢习武。这对大宋朝来说,未曾不是一件幸事。

    现在的大宋朝,北方有契丹虎视眈眈,吞并的幽云十六州,现在都还没有收回来。而太祖皇帝和自己的毕生梦想,便是收回幽云。

    西边有党项人,也在蠢蠢欲动,尤其是今年,更是开始反叛了起来。

    南边虽然大部分已经平定,但是尚有大理,安南还没有消灭。

    因此,大宋朝的继承人,需要的是武略非凡之人,就算再喜欢这些天文术数的东西,也只能当成爱好而已。所以,官家心中,最中意的储君,还是大皇子赵元佐。

    不过对于二皇子赵元佑,三皇子赵元侃,官家也是喜爱非常,原因无他,好学而已。

    但是,为了让赵元佐的顺利坐上储君的位置,官家可是挖空了心思,因为现在朝中,魏王赵廷美占据了很强大的势力,就和自己当年一样。自己现在还在,尚且能够压服,一旦自己崩天,大宋朝便有祸起萧墙的可能。

    因此,官家一听说了金匮盟约的事情,便派了大皇子赵元佐前去,因为如此绝密的事情,绝对不能泄露出去,当然,王继恩只是去坐镇而已。

    哪知道,跟随前去的,竟然还有皇三子赵元侃,最让人惊讶的是,据说那个余杭知县风满楼,居然精通天文术数,因此很是好奇。

    尤其是听赵元侃绘声绘色的说了滴血验亲的不可靠,而且还说出了其中的缘由,让官家这嗜书之人,也知道原来人的血是分血型的。

    加上两个小伙子的吹嘘,说什么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不用砍倒大树,便能测量其高度,这个相似三角形原理,自己还是第一次听说,很形象的说法。

    虽然当年召集的人才,不乏一些精通术数之人,但是他们却说不出什么三角形原理,虽然也知道,但是却说不出这么贴切的名字。

    而且两个皇子还将风满楼的所作所为详细的说了一遍,令官家感到很是满意。可以看出,这风满楼,是一个很有德操的官员。尤其是不但帮助自己找回了盟约的内容,还拉回来了一船的金银珠宝。这可是很大的功劳啊。

    但是,官家想了想,还是决定给予封赏便算了。却哪知道,就这个时候,中书省便上奏说现在已经是深秋,黄河进入立刻枯水期,而河中府的赠灾已经完毕,正是修筑黄河堤坝的时候,官家忽然想到了风满楼。

    根据赵元侃的说法,风满楼不是说要修筑一条可供二十年使用的堤坝吗。现在朝廷修筑黄河堤坝,自然是要能臣坐镇,但是一些技术上面事情,却是朝廷大臣们不太精通的。那些招入宫中,懂得术数的能人们,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却没有经验。

    官家便想到了风满楼。这才让沈相爷作为钦差,解决扬州知府科场舞弊案的同时,借助传圣旨封赏,顺便了解一下,余杭的堤坝修筑得如何。

    因此,官家听说沈相爷求见,当即高兴的说道:“宣!”

    沈伦进殿之后,见端坐在御案上的皇帝,倒头便拜,口称万岁。

    官家连忙说道:“免礼,沈相一路奔波,如此岁数,为我大宋朝劳累,真是辛苦!”

    区区一句话,便让沈伦激动不已,当即朗声说道:“皇上,这是微臣的本分。毕竟,黄河河工一事,关系到中原几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便是微臣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官家笑了笑,夸道:“沈相言重了。只是不知道沈相这一路行来,可曾见闻到什么,百姓生活如何,那些州府官员还算称职?”

    沈伦说道:“启禀皇上,微臣一路所见所闻,都是些阿谀奉承的官员,好在还算是尽了些职责,百姓还算安好。不过,却有余杭知县风满楼,将余杭治理得很好!”

    官家一愣,问道:“如何好法?”

    沈伦总结性的说道:“微臣在余杭,只见商业井然有序,听说那风满楼打击了很多不法,因此余杭现在的商业很是通达,自然百姓安居乐业。”

    官家问道:“既然如此,那堤坝修筑得如何了?沈相是否亲眼可见,能抵挡二十年的洪水?”

    说起这个堤坝,沈伦连忙说道:“皇上,微臣观察了那个堤坝,整个堤坝完全就是铁板一块。别说二十年,恐怕再过一百年,都能够用!”

    官家一听,说道:“竟然有此等厉害,看来,这个风满楼,还真是都水监的人选莫属!”

    紧接着,沈伦便介绍了余杭的堤坝,详细的说明了制作的过程,以及修建好之后的效果。甚至从堤坝上面民夫口中听说的,风满楼亲自检查堤坝质量的事情都详细的说过。

    当然,其中最主要提及的,肯定还是水泥的运用。

    官家一听,说道:“原来如此,既然有此等制造,必将名垂千古!看来,朕的这个都水监该是时候上任了。”

    沈伦一听,便说道:“皇上,微臣以为,这样反而不好。那风满楼不过一正六品殿中丞,要督修黄河堤坝,须得都水监,而都水监却是正四品的职位,这升迁太快,对他本人,也不算是好事!”

    官家笑了笑,说道:“那是当然。这黄河水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治理得好的,现在河东路、河北西路

    、河北东路、京东西路、京东东路等地,都有水患的可能。朕的意思,是让风满楼先治理河中府开始!”

    河中府的水患,便是大宋朝立国以后,很严重的一次,当时是陷连堤,溢入城,坏军营七所,民居百余区。而且这正是今年七月的事情。好在现在赈灾刚刚过去,有了时间来修筑堤坝,治理河工。

    沈伦一听,说道:“皇上圣明!”其实,沈伦也担心,官家一下子将风满楼升迁到都水监的位置上,对他其实没有好处。首先,没有实打实的政绩,自然不能服众,不能服众,便会调遣不灵,从而误事。其次,这都水监,涉及了四五路的转运使,这些都是高官,岂是那么好打交道的。

    俗话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要是兼顾这么的地方,必然忙不过来,到时候很容易出岔子,一出事,这仕途,人生,便算是完了。

    这就是所谓的捧杀!但是,官家也是做过官员的,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早就想到前面去了。况且,这风满楼到底行不行,还得召回京师问对一番。

章节目录

传奇知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山河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九十六章:沈伦回京-传奇知县修正版,传奇知县,笔趣阁并收藏传奇知县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