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试试呀,要行动起来才行,在现在这个社会,文化课的比重还是非常高的。
《三字经》里都说:‘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趁咱们还年轻,好好学习才是正道。”
戴武阳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言表的神色,说道:“行,行动。不过你怎么好像知道不少古代的事和古典名著啊。”
李源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没有不少,就是我爸让我读了《三字经》而已。
我爸爸说《三字经》作为古代的蒙学读物,内容是很丰富的。其中包含常识、历史、文学、地理、音韵、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
既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化常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你有机会也可以看看。”
李源一说完之后,戴武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这样啊,那我有机会看看。”
说话中上课铃响了,戴武阳这节课也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将老师讲的知识写到了笔记本上。
李源一见到这一幕,觉得戴武阳真的决心学好文化课了,这真是太好了,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李源一非常的高兴。
下课后,李源一询问戴武阳:“第一次认真听课的感觉怎么样?”
“嗯……,还有些不适应,还是练功好。”
“唉?你这不能刚坚持一节课就放弃啊。”
“哎呀,放心吧,我既然决定好好学习,就不会中途放弃的。”
“那就好,那让我看看你写的笔记?”
“行。第一次一节课写这么多字,你看着这无名指、小指都因为写字脏了。”
“我也是啊,学习总要吃苦嘛,你练功不也要吃苦,上次你受伤我还记得呢。”
“别提那次受伤了,我那时不小心,知道吗?后面我一次都没受伤了。”
“行了,说了这么多,你还没给我看你的笔记本呢。”
“奥奥,给。”说着把桌上的笔记本递给了李源一。
李源一接过笔记本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之后,把笔记本还给了戴武阳。开口说道:“嗯,记得还是挺全的,以后就按照这种记就行。就是这个字迹有点潦草啊,你能看清吗?”
“我肯定能看清,那你的字呢,我看看?”
李源一把自己的笔记本递给了戴武阳。
在这方面李源一可是很有自信的,因为赵芬早就让李源一练字了,李源一现在的硬笔字都有一定的字体意味在里面了。
戴武阳接过李源一递出的笔记本看了一眼,大吃了一惊,开口道:“你这字怎么这么……,哎呀说不上来,反正看上去挺好。”
“那是肯定的啊,我很早就开始练字了,现在每天晚上也会练字,所以能写好字肯定不奇怪啊。”
“行吧,这方面我服了,但你要是和我比武术,哼哼。”
“停,各有所长挺好的,一个人不可能各方面都完美的。”
“那倒也是。”
……
就这样戴武阳在李源一的劝说下开始好好学习了。
在三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就连老师都夸他进步大,让他以后好好保持。
在之后的两年里,戴武阳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五,没有再变过。
这让李源一有些诧异,之前戴武阳没怎么学习的情况下,李源一还没发现。原来戴武阳这么聪明,不学习实在有点浪费这个聪明的大脑了。
还好自己通过自己的方式很好的劝说了戴武阳,让他有了学习的动力。
嗯,自己真厉害。
李源一则是一直保持在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这虽然与李源一自身在课堂就一直没有停手的记笔记,认真学习有关。但是李源一每晚的课外阅读也帮了李源一很大的忙,尤其是赵芬买的书,都是对李源一学习帮助极大的。
小学五年级结束的暑假,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
李学文下班回来后,见儿子正在读《论语》,他看着书名,怔怔的出神。片刻后忽然想到了什么,快步向李源一走去。
到了李源一近前,打断了他看书的动作,说道:“源一,在读《论语》吗?”
“是的,之前的《大学》在五年级上半学期暑假结束的时候基本读完了。”
“明白里面讲什么了吗?”
“看了翻译后明白了一点,但没有完全懂。”
“源一,你要想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话,在你看翻译明白之后,一定要结合实际才能知道。”
“我不太明白。”
“就是去实践,就拿你现在正在读的《论语》来举个例子吧。”说着拿起了李源一手中的论语,指向了其中一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开口说道:“你看这一句,它说的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那我问你。你现在做到在学习的时候思考,在思考的时候学习了吗?”
李源一想了想,摇了摇头,如实说道:“没有。”
“所以现在你明白了吗?结合实际。”
“有点明白了。”
李学文嗯了一声,点了点头说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只有结合实际才能更好的理解文中的含义。说完后转身出了房间。
李学文走后,李源一又想了想父亲的话,又看了一眼手中的书,低声喃喃道:“结合实际,就是实践吗?不过我之前好像确实没有想过要实践书里的内容,就只是读完而已。”
之后李源一想到了才看不久的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又拿出了早之前看过的蒙学读物“三百千”。
想着:既然是实践,那就先从简单的,我现在可以做到的开始吧。
这样,李源一就开始了自己的“学以致用”的第一步。
他决定先放缓一点读新书的速度,先温习一遍之前读过的书才行。
小学的时光就在努力地学习中慢慢过去,很快就到了李源一十二岁生日的这一天。
在昭馀的习俗中,儿童十二岁的生日是为开锁。
《三字经》里都说:‘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趁咱们还年轻,好好学习才是正道。”
戴武阳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言表的神色,说道:“行,行动。不过你怎么好像知道不少古代的事和古典名著啊。”
李源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没有不少,就是我爸让我读了《三字经》而已。
我爸爸说《三字经》作为古代的蒙学读物,内容是很丰富的。其中包含常识、历史、文学、地理、音韵、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
既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化常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你有机会也可以看看。”
李源一说完之后,戴武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这样啊,那我有机会看看。”
说话中上课铃响了,戴武阳这节课也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将老师讲的知识写到了笔记本上。
李源一见到这一幕,觉得戴武阳真的决心学好文化课了,这真是太好了,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李源一非常的高兴。
下课后,李源一询问戴武阳:“第一次认真听课的感觉怎么样?”
“嗯……,还有些不适应,还是练功好。”
“唉?你这不能刚坚持一节课就放弃啊。”
“哎呀,放心吧,我既然决定好好学习,就不会中途放弃的。”
“那就好,那让我看看你写的笔记?”
“行。第一次一节课写这么多字,你看着这无名指、小指都因为写字脏了。”
“我也是啊,学习总要吃苦嘛,你练功不也要吃苦,上次你受伤我还记得呢。”
“别提那次受伤了,我那时不小心,知道吗?后面我一次都没受伤了。”
“行了,说了这么多,你还没给我看你的笔记本呢。”
“奥奥,给。”说着把桌上的笔记本递给了李源一。
李源一接过笔记本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之后,把笔记本还给了戴武阳。开口说道:“嗯,记得还是挺全的,以后就按照这种记就行。就是这个字迹有点潦草啊,你能看清吗?”
“我肯定能看清,那你的字呢,我看看?”
李源一把自己的笔记本递给了戴武阳。
在这方面李源一可是很有自信的,因为赵芬早就让李源一练字了,李源一现在的硬笔字都有一定的字体意味在里面了。
戴武阳接过李源一递出的笔记本看了一眼,大吃了一惊,开口道:“你这字怎么这么……,哎呀说不上来,反正看上去挺好。”
“那是肯定的啊,我很早就开始练字了,现在每天晚上也会练字,所以能写好字肯定不奇怪啊。”
“行吧,这方面我服了,但你要是和我比武术,哼哼。”
“停,各有所长挺好的,一个人不可能各方面都完美的。”
“那倒也是。”
……
就这样戴武阳在李源一的劝说下开始好好学习了。
在三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就连老师都夸他进步大,让他以后好好保持。
在之后的两年里,戴武阳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五,没有再变过。
这让李源一有些诧异,之前戴武阳没怎么学习的情况下,李源一还没发现。原来戴武阳这么聪明,不学习实在有点浪费这个聪明的大脑了。
还好自己通过自己的方式很好的劝说了戴武阳,让他有了学习的动力。
嗯,自己真厉害。
李源一则是一直保持在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这虽然与李源一自身在课堂就一直没有停手的记笔记,认真学习有关。但是李源一每晚的课外阅读也帮了李源一很大的忙,尤其是赵芬买的书,都是对李源一学习帮助极大的。
小学五年级结束的暑假,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
李学文下班回来后,见儿子正在读《论语》,他看着书名,怔怔的出神。片刻后忽然想到了什么,快步向李源一走去。
到了李源一近前,打断了他看书的动作,说道:“源一,在读《论语》吗?”
“是的,之前的《大学》在五年级上半学期暑假结束的时候基本读完了。”
“明白里面讲什么了吗?”
“看了翻译后明白了一点,但没有完全懂。”
“源一,你要想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话,在你看翻译明白之后,一定要结合实际才能知道。”
“我不太明白。”
“就是去实践,就拿你现在正在读的《论语》来举个例子吧。”说着拿起了李源一手中的论语,指向了其中一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开口说道:“你看这一句,它说的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那我问你。你现在做到在学习的时候思考,在思考的时候学习了吗?”
李源一想了想,摇了摇头,如实说道:“没有。”
“所以现在你明白了吗?结合实际。”
“有点明白了。”
李学文嗯了一声,点了点头说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只有结合实际才能更好的理解文中的含义。说完后转身出了房间。
李学文走后,李源一又想了想父亲的话,又看了一眼手中的书,低声喃喃道:“结合实际,就是实践吗?不过我之前好像确实没有想过要实践书里的内容,就只是读完而已。”
之后李源一想到了才看不久的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又拿出了早之前看过的蒙学读物“三百千”。
想着:既然是实践,那就先从简单的,我现在可以做到的开始吧。
这样,李源一就开始了自己的“学以致用”的第一步。
他决定先放缓一点读新书的速度,先温习一遍之前读过的书才行。
小学的时光就在努力地学习中慢慢过去,很快就到了李源一十二岁生日的这一天。
在昭馀的习俗中,儿童十二岁的生日是为开锁。